郭志才
〔關鍵詞〕 審美;人物;誦讀;氛圍
〔中圖分類號〕 G633.3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09)
01(A)—0037—01
語文教材薈萃了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這些名篇從不同的側面、不同的角度反映了不同時代、不同民族、不同國度的審美要求和審美理念,蘊含了極其豐富、極其廣泛、極其深刻的美學內容。作為語文教師,要以文學藝術的魅力去陶冶學生的情操,努力挖掘學生的審美潛力。
一、在魅力無窮的人物身上挖掘美
很多文學作品塑造了豐富多彩的人物形象,這些美的人物形象在潛移默化中凈化著學生的心靈,具有啟發(fā)人、感動人、鼓舞人的魅力。教師要引導學生挖掘這些人物形象所散發(fā)出的美,讓學生細心揣摩,反復品味,使學生的思想水平不斷提高,審美鑒賞力躍上一個新臺階。通過《拿來主義》的學習,學生了解了魯迅是民族魂,是民族的脊梁。他的雜文短小精焊,筆風犀利潑辣,如投槍,似匕首,直刺敵人的心臟,令敵人心驚膽顫。正是這種永垂不朽的精神和人格美為學生的心靈導航。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挖掘人物內在的美,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感,從而達到以美育陶冶性情的目的。
二、在惟妙惟肖的誦讀氛圍中感受美
教師抑揚頓挫、充滿感情的誦讀,會把學生帶入一個美的世界。語文教材含有大量的形象美、情感美和道德美的內容,這些內容體現著美、蘊涵著真,真與善統(tǒng)一于其中從而呈現出動人的美。而帶有感情的朗讀則是在正確、流利朗讀的基礎上,根據作品的內容,運用恰當的語調,正確而充分地表達出作品的思想感情,再創(chuàng)造文學作品中的藝術形象。教師可通過帶有感情的朗讀,以呈現作品的動人之美,激發(fā)學生美的情趣,樹立學生美的意識,喚起學生美的想象。如教學《荷塘月色》一文時,一開始教師可通過緩慢、輕柔的朗讀給學生展現一幅靜謐的畫面,讓學生想象。如教學《春》一文時,教師可通過舒緩、欣喜的語調再現堅韌的小草、溫柔的春風、濕潤的春雨、燦爛的春花等形象,使學生感受到春天的美,這種美的感受會陶冶學生的情感。實踐證明,朗讀課文是激發(fā)學生情趣的關鍵。朗讀,能使學生的美學意識得到初步的培養(yǎng)。
三、在輕松愉快的學習中體驗美
教與學應成為美的享受過程,教師要創(chuàng)造美的教育方式,從而“傳道、授業(yè)、解惑”,讓學生在聽覺、視覺等方面感受美,使學生在審美的過程中有所感悟。如果教師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中探索到學習規(guī)律,那么,這樣的教學過程就會成為一種欣賞人類的科學與智慧的“享用性”的過程,一種解放的、升華的過程,而不是一個奴役的過程。因此,不論是在教育模式、教育方法、教育手段的運用等方面,還是課堂節(jié)奏的把握、聲音的運用、藝術手段的添加等方面,教師都應當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受到感染,喚起學生對美好事物的向往。如教學《綠》一文時,教師可采用電腦軟件的動畫片從三個不同的角度展示梅雨瀑、梅雨亭、梅雨潭的美。遠景仰視梅雨瀑的壯觀景象,中景側視梅雨亭的雄姿,近景直視梅雨潭水花的不同色彩。接著教師可聯(lián)系畫面設計問題,讓學生明白游記散文立足點不斷變化,會產生的不同效果等知識。這樣,學生在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中抓住了重點,理解了作者語言運用的巧妙之處,開拓了視野,提高了審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