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陽
刑法擴張解釋具有存在的正當根據,但合理的擴張解釋必須符合一些原則,超過一定限度的擴張解釋是違反罪刑法定主義的,從而也損害刑法的人權保障機能和社會保護機能。擴張解釋是刑法解釋的一種方法,我們需要研究哪些擴張解釋是合理的,不違反罪刑法定原則,哪些擴張解釋有違罪刑法定原則,是不合理的,因此不應被允許。合理的擴張解釋必須符合刑法解釋的一般原則。所謂刑法解釋的一般原則,是指解釋主體在解釋刑法時所必須遵循的基本準則。
要使擴張解釋有存在的正當根據,“擴張”的程度必須合理,合理的擴張解釋必須遵循以下原則:
一、協(xié)調一致原則。協(xié)調一致原則,首先要求擴張解釋的內容必須協(xié)調,統(tǒng)一于同一立法思想之上,決不能前后矛盾。其次,擴張解釋必須與所解釋的法律內容協(xié)調一致,不能相矛盾,更不能相抵觸。再次,擴張解釋不僅要依據被解釋的法律,還要結合考慮其他有關的法律規(guī)定,力求與相關的法律內容協(xié)調一致,以避免作出片面的、不準確的解釋。
二、合法性原則。是指擴張解釋必須符合憲法和法律的要求。在宏觀方面,合法性除了要求擴張解釋符合憲法、法律外,還應符合法的精神、宗旨和整體法秩序等。法秩序是指法律規(guī)范的整體或體系,刑法解釋論要在刑法規(guī)范的整體上認識其真實意義。在微觀方面,合法性要求刑法解釋主體合法、解釋內容合法、解釋程序合法。合法性原則要求在解釋中要排除違背刑法規(guī)定的孤立解釋。刑法解釋的功能在于“熨平法律的皺折”而不是制造更多的沖突與矛盾?;蛘哒f,維護總體的法秩序,是刑法解釋適用方面的基本精神。這要求我們在不同場合解釋同一法律詞語必須保持相同解釋。以交通肇事罪的解釋為例。2000年1月01日最高人民法院通過的《關于審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 5 條第 2 款的規(guī)定,“交通肇事后,單位主觀人員、機動車輛所有人、承包人或者乘車人指使肇事人逃逸,致使被害人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以交通肇事罪的共犯論處”,該解釋將肇事行為擴大解釋為包括事后的指使行為,明顯違反刑法理論。因為,總則的共同犯罪限于共同故意犯罪,就交通肇事罪的共犯而言,必須發(fā)生于交通肇事行為實施的過程中,而不可能發(fā)生在交通肇事之后。該司法解釋遭到學界的一致批評。類似的還有 2001年7月3日,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偽造、販賣偽造的高等院校學歷、學位證明刑事案件如何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中規(guī)定,對明知是偽造高等院校印章制作的學歷、學位證明而販賣的行為以偽造事業(yè)單位印章罪的共犯論處?!柏溬u”顯然不同于“偽造”,如果販賣者在偽造者實施偽造之前已同偽造者達成犯罪意思,則可以按照偽造事業(yè)單位印章罪的共犯論處。但如果行為人事先沒有通謀,偽造者實施偽造行為完畢后,販賣者才產生販賣假文憑的意圖,如何能夠以事后的幫助行為與前面的偽造行為按共犯處理呢?盡管行為人有明知也不符合共同犯罪的主觀要件,因此這一情形中的擴張解釋也違反《刑法》總則共犯的基本理論。這里特別需要注意目的解釋論運用中的限度把握,主要在行為本質的分析上,比如對“將電信卡非法充值后使用,造成電信資費損失數額較大或者盜用他人公共信息網絡上網帳號、密碼上網,造成他人電信資費損失數額較大的行為”以盜竊罪論處的解釋,正是考慮到此類行為符合秘密竊取行為的特征,才沒有特別地考慮盜竊罪對象所要求的財物的本質,這也與刑法第 265 條規(guī)定的“以牟利為目的,盜接他人通信線路、復制他人電信碼號或者明知是盜接、復制的電信設備、設施而使用”行為相一致。從目的解釋論方法觀察,解釋向度的把握、規(guī)范語詞的理解、法規(guī)目的的考量均會在解釋的過程中凸顯,從而影響解釋的結果,但如果解釋違背整體法秩序,應當被判定為解釋不合法。
三、合理性原則。合理性的基本含義是合乎法理、情理、事理,合乎科學性和規(guī)律性。有種觀點認為合理性有實質合理性和形式合理性之分。實質合理性要求的是實踐目標的設定在價值取向上合理,即有科學和客觀依據,不是出自臆想或幻想。刑法解釋的實質合理性就是要求解釋的結果符合法律的最基本價值。法律的基本價值主要包括公平、正義、自由、效率、民主、安全、秩序等。如果刑法解釋背離法律的基本價值,那么它就是不合理的,如果符合法律的基本價值就是合理的。刑法的適用離不開刑法的解釋,但何為“解釋”而不是“創(chuàng)造”?這就涉及解釋的限度問題。擴張解釋的限度和刑法解釋的限度緊密相關。刑法的理論和實踐表明,“解釋活動絕對不僅僅是一種信息的傳送活動,其中包含著解釋主體的創(chuàng)造性,解釋結論在一定程度上偏離、改造解釋對象是不可避免的,這是由認識的本質所決定的。”
但是,人的認識有一個正確與否的問題,刑法解釋也有一個正確、合理的問題,擴張解釋也是如此。因此,研究擴張解釋可以在多大程度上發(fā)揮創(chuàng)造性就至關重要,這就是以后需要研究的。
參考文獻:
[1]張明凱:《罪刑法定原則與解釋方法》,《罪刑法定與我國刑事司法研討會文集》,華東政法學院司法研究中心,2002。
[2]王 勇:《定罪導論》,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0。
[3]王作富:《刑法實體學》,群眾出版社,2000。
劉 陽:東北師范大學政法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