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建章
很多英語學習者在閱讀英語文章時,習慣于在頭腦中先將其轉(zhuǎn)化成漢語,表面讀的是英文,其實腦子里映現(xiàn)的是漢字,這是英語語感不良的體現(xiàn)。
同樣,我們現(xiàn)在很多中學生學古文,表面閱讀的是古文,其實腦子里映現(xiàn)的卻是現(xiàn)代文,由于經(jīng)過了這樣一個轉(zhuǎn)換機制,也導致了古文閱讀速度大大降低,古文閱讀能力久久得不到提高。
這種不良習慣的養(yǎng)成,其實并不全與學生有關,因為教師的教學方式往往決定學生的學習方式。
那么該如何有效提高學生的古文語感呢?這里以蘇教版幾篇古文教學為例,來談談自己的思考和實踐。
一、讀到六分懂
瘋狂英語創(chuàng)始人李陽認為,學好英語的唯一秘訣就是讀、讀、讀,讀它個百遍千遍昏天黑地,英語語感自然而然就產(chǎn)生了,英語思維方式自然而然就生成了,英語自然而然就脫口而出了。
他甚至說,練語言無非就是練肌肉,一種語言就是一種肌肉運作方式。我國歷代童蒙教育的秘訣其實也正是如此,“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文章意義先不去講,先讀個滾瓜爛熟再說。
朱光潛也表達過類似的意思,他說,各種技藝都有各自特殊的筋骨技巧,唱歌、吹簫要有喉舌唇齒筋骨的技巧,誦讀也是這樣,“朗誦既久,則古人之聲就可以在我的喉舌筋肉上留下痕跡”。
綜上所述,古文語感首先是怎么練出來的?是勤奮刻苦地讀出來的。
教學古文可以并不急著翻譯,急著品析,而是讓學生在晨讀課、課前及課堂內(nèi)反復誦讀古文,直讀得口齒伶俐、抑揚頓挫,甚至熟讀成誦了不可。
當然出于效率的考慮,誦讀古文也要講究個步驟方法,教師可首先范讀,較難的文章還可領著學生一句一句來讀;然后在讀通的基礎上,再給課文配上圖畫、錄像或音樂來讀,以創(chuàng)設相應情境幫助學生整體感知古文。
同時也可以減弱學生反復誦讀古文的枯燥感,從而在反復誦讀的過程中不斷體會古代語言的美感,達到如曾國藩所言的境界:“先之以高聲朗誦,以昌其氣;繼之以密詠恬吟,以玩其味?!?/p>
比如教《三峽》,我給課文配了許多三峽的精美圖片;教《活板》,我放了一段古代活板印刷的連環(huán)畫;教《口技》,我為學生播放了現(xiàn)代人表演各類口技的錄像;教《小石潭記》、《記承天寺夜游》等文時,我則以圖文和背景音樂相結(jié)合的方法,美景,美文,美圖,美樂,使學生誦讀時不禁沉醉其中……
對于初中學生來說,教材選編的古文大都可通過反復誦讀達到六七分懂,理解力好的學生甚至可以讀懂個八九分。在學生反復誦讀的基礎上,我開始引領學生進入古文學習的第二步。
二、品到八分透
對古文的品析一定要放在授課的第一課時,這一點至關重要,因為學生對新授課的興趣和熱情最為濃烈和高漲。
比如教學《陋室銘》,我以一個“陋”字作為貫穿全課的線索,設計了三大板塊:陋室之陋——陋室之樂——陋室不陋,間或鑲嵌一些知識點(比興的手法,對偶的修辭,典故的運用,名言的引用等)和訓練點(想象陋室之陋,描述陋室之樂,評價陋室之主,論辯“甘居陋室”的時代適應性等)。此所謂“點線面結(jié)合教學法”,學生學得興趣盎然。
以此種“點線面結(jié)合教學法”來教學《口技》,圍繞一個“善”字;教學《活板》,圍繞一個“活”字;教學《送東陽馬生序》,則由文末最后一句“余故道為學之難以告之”切入貫穿。
方式方法也可變通,比如用畫一畫的方法來教學《三峽》,用演一演的方法來教學《黔之驢》,用辯一辯的方法來學習《馬說》。
總之,整個第一課時的品析、品賞過程要盡量讓學生體會原汁原味的古代語言之精準優(yōu)美、謀篇構局之整飭精巧、內(nèi)涵意蘊之深刻獨到。
當然,由于古文的創(chuàng)作時間離我們的確十分遙遠,要做到十分透徹是不太可能的,品到八分就足夠了。如果將古文教學與現(xiàn)今我們所處的時代結(jié)合起來,賦予其時代新義,那就是創(chuàng)造性的生成了。
比如《陋室銘》中所表達的安貧樂道、淡泊名利的思想,在當時特定的專制黑暗的封建社會里,這種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出世態(tài)度是值得稱道的,但是在如今這個相對自由平等同時又充滿激烈競爭的社會里,這樣的思想是不可取的。
三、譯到十分熟
授課的第二課時或第三課時集中進行字、詞、句、篇的翻譯(當然也不排除在新授課時,對影響理解的重點詞、難點詞進行排疑解難),最好能聯(lián)系從前學過的古文及詞句所出現(xiàn)的具體語境,使學生舉一反三。
翻譯時在原則上要做到字字落實,句句通暢,按“信、達、雅”的標準將原文改成一篇準確通暢又不失優(yōu)美的現(xiàn)代文。課后必做的一份作業(yè)是整理筆記,將古文與現(xiàn)代文翻譯一一對應起來,使其清晰無誤,一目了然。當然,在進行翻譯的過程中,運用適當?shù)慕M織策略、精加工策略、復述策略等,可促進知識的鞏固和保持。
將一篇古文譯到十分熟是十分必要的,這樣,在進入下一篇古文的學習時,就會產(chǎn)生令人驚喜的知識和能力的遷移。現(xiàn)在的中考高考,課內(nèi)古文的考題量已越來越少,主要考的都是課外的古文,所謂“問題在課外,答案在課內(nèi)”。
只要學生擁有了一定的古文閱讀量,形成了良好的古文語感,熟記、理解了大量字詞的含義和活用現(xiàn)象等,閱讀課外古文、做課外閱讀理解題就游刃有余了。
當然這是從古文考查的角度來講的,考查是手段而不是目的,目的還是要讓學生能閱讀淺顯的文言文,喜愛文言文,喜愛傳統(tǒng)文化。
(河北省大名縣萬堤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