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 燕
語言學習有兩種方式,即“語言——語言”與“言語——語言——言語”。我國傳統(tǒng)的語言學習采取的基本就是“語言——語言”的學習方式,古代文學家學習語言都是如此。呂叔湘和朱德熙先生曾在《語法修辭講話》中談到這兩種方式。他們認為“語言——語言”這種方式在古代有點“效驗”,在今天就不行了,而“言語——語言——言語”這種方式在今天是必要的,由于學習條件不同,“在這種情況下,首先得養(yǎng)成一種鑒別好和壞、正和誤的能力,然后閱讀的時候才能判斷別人的文章哪些地方應該修正。這就不得不有點語法和修辭學的知識,而這兩者之中,又應該先從語法入手?!雹賰晌幌壬浞挚隙苏Z法對于今天母語學習的重要性。北大曹文軒教授認為“語文教育承擔著母語規(guī)范化的責任”,“語文對純潔和規(guī)范母語起著很重要的作用”,“在今天這個網(wǎng)絡(luò)化的時代這是需要特別強調(diào)的。學習語文就要了解我們民族語言的字詞是怎樣使用的、懂得我們母語的語法是怎樣的、能夠用母語寫出好的文章。語文本身要闡明語言是怎樣使用的,多少種修辭方式等等?!雹?/p>
具體到中學語文教學中,語法教學和學習又有它獨特的重要作用:
(一)有利于文言文教學。高考對文言文教學的要求是“理解與現(xiàn)代漢語不同的句式與用法”,具體指的是“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斷句、被動句、賓語前置、成分省略和詞類活用”。雖然2005年的考試大綱把這一部分定為選擇性考查,但對語文老師和學生而言,它的重要性還是沒有變化。試想,如果沒有現(xiàn)代漢語中有關(guān)詞類以及句式的知識,又如何理解古漢語中的詞類活用和句式?
(二)有利于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新課程標準強調(diào)閱讀能力,鼓勵學生主動感知整體領(lǐng)悟閱讀材料,尤其鼓勵學生與文學作品進行直接的交流。但是這種方法效果如何呢?《為學習而閱讀》一文的作者用經(jīng)合組織國際學生評估項目(PISA)中有關(guān)對閱讀能力評價的方法測試了一下,認為“當我們的學生還在感悟文章的基本意義時,其他國家的學生早已在整合、分析、推理、思考、評價文章的意義了”,“更有甚者,新課標主張文章是多義的,學生不需把握其中心意思,只要體會感情就行了,混淆了文章閱讀和文學欣賞。而PISA卻要求深刻的理解和精確的理解”。③其實,我國目前對閱讀理論和教學的研究已經(jīng)有了很多豐碩的成果,程漢杰的速度教學是最具代表性的成果。程先生就非常重視語法在高效理解文中句子中的作用。在他的高效理解文中句子的七個技巧中有六個是需要良好的語法知識作基礎(chǔ)的,它們分別是“復雜長句抓主干;長句化短句;根據(jù)關(guān)聯(lián)詞理解復句;利用語言標志,直接摘引句子主旨;估計邏輯關(guān)系分析概括理解句意;由表及里地理解句子的深層含義”。④可見,具備一定的語法知識,的確可以有效地提高閱讀水平。
(三)有利于學生語感的形成與提高。新課程標準非常強調(diào)語感,認為語感的形成靠積累,靠直覺和經(jīng)驗,與語法沒什么關(guān)系。就組成要素說,語感由語音感、語義感、語法感等構(gòu)成。語音感是對口頭言語的語音、語調(diào)和語氣等準確而又靈敏的感受能力,語義感是對詞語的思想意義和情感色彩的敏感,語法感是對語法現(xiàn)象的敏感。語感的形成與提高不應該只依靠純感性和經(jīng)驗。從客觀上說,語感過程并不是孤立的、單純的感受過程,而是與思維活動密切相關(guān)的過程。實際上語義感與語法感的提高都需要語法知識的幫助。例如,在聽話時如何才能聽出言下之意、弦外之音、話中之話和“潛臺詞”呢?話語本身會為我們提供線索。說話人的話語必然帶著主觀色彩,這些主觀色彩主要會體現(xiàn)在詞語(一些言外之意往往是由虛詞傳達的)、句式和語氣的選擇等方面。如果有一定的語法知識作基礎(chǔ),對這些因素我們就會做出有準備的反應。再例如,如何判斷一個句子是不是病句,也要依靠語法知識。要知道語法規(guī)則提供給我們的是語言使用的規(guī)范,但是總是有言語現(xiàn)象與語法規(guī)則相違背,這其中有些是病句,有些是運用了某種修辭手法。如何分辨?除了要依靠上下文提供的語境,當然也要依靠語法知識。因此,語法不僅是語感的內(nèi)容,而且還是訓練和培養(yǎng)語感的有效手段。
(四)漢語語法知識的學習還有助于其他科目的學習,最直接的應該是英語。此外,從漢語本身的發(fā)展來說也需要更多的人來關(guān)注語法,研究語法。
我們認為在中學階段,教師結(jié)合教學內(nèi)容有選擇、有步驟地講授一些語法知識,學生結(jié)合所學內(nèi)容有目的地學習一定的語法知識是非常必要的,不能因為要“淡化語法教學”而因噎廢食,完全不講或完全不學都是走了極端。
注釋:
①呂叔湘、朱德熙 1979 《語法修辭講話》,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
②曹文軒 語文:民族文化的薪火傳承者 母語規(guī)范化的責任承擔者——訪當代著名作家、北京大學博士生導師曹文軒教授》,《語文建設(shè)》2005 第1期。
③尹雨《為學習而閱讀——經(jīng)合組織國際學生評估項目(PISA)閱讀能力評介》,《中學語文教學》2005 第5期。
④韓雪屏 2000《中國當代閱讀理論與研究教學》,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
章燕,語文教師,現(xiàn)居湖南邵陽。本文編校:秦曉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