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建春
〔關鍵詞〕 暢想;朗讀;質疑;空白
〔中圖分類號〕 G633.3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09)
03(A)—0056—01
所謂暢想,就是敞開思路,毫無拘束去想象。舊課程卻在很多地方無情地扼殺了學生的想象力,導致學生的思維僵化、呆板。而新課標強調教師應引導學生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一、在朗讀課文時,留給學生一片暢想的天空
在朗讀教學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學生課堂朗讀機會少,教師范讀過多的現(xiàn)象。這樣,無法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針對這些問題,新課標提出了“四步讀書法”:即讀準(要動手查字典)、讀暢(要反復讀,達到熟練)、讀情(要分析內容,把握感情基調)、讀境(要發(fā)揮想象,仔細品味)?!八牟阶x書法”重視學生的個體參與,強調學生的情感體驗,讓學生與作者進行心靈交流,這樣的朗讀,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和理解能力。特別是讀情、讀境兩個層次,學生在有感情的朗讀中可以盡情發(fā)揮想象,用“內在的眼”去看作者描繪的世界,用“內在的耳”去傾聽作者的心聲。
二、在質疑解惑中,給學生一片暢想的天空
韓愈說:“人非生而知之,孰能無惑?”可見,學生有疑問是很正常的。傳統(tǒng)教育卻沒有給學生的質疑解惑留下暢想的空間。往往是教師在課堂上精心設計出種種問題,制訂出標準答案,再一步步引導學生往事先設計好的程序走。如某教師在上課時畫了一個月牙狀的東西,對學生提問:“我畫的是什么?”有的學生說:“應該是鐮刀?!庇械膶W生說:“我覺得像豆角?!边€有的學生說:“很像發(fā)夾?!钡處熥詈笳f:“你們都錯了,應該
是小船?!痹诮處熯@種定性思維之下,學生的想象力怎能得到提高?
三、在把握作品的空白時,留給學生一片暢想的天空
“空白”是關于藝術作品審美欣賞的概念。它指的是作品留給讀者想象和再創(chuàng)造的空間,讀者可以憑借自身的文化素養(yǎng),展開思維去思考,從而獲得對作品更深層次的理解和把握。如《孔乙己》一文,以“大約孔乙己的確死了”作結尾,其意義空白給人留下十分廣闊的想象空間。教師在講課過程中,可以設計這樣一個問題:“如果你是導演,你將如何設計拍攝《孔乙己》的結尾鏡頭?”鼓勵學生大膽去想象,可以讓潦倒的孔乙己的背影逐漸模糊、再模糊,最終消失;可以給孔乙己的手來一組特寫鏡頭,因為那雙本應具有謀生本領的手,最終卻成為他爬向死亡的手……學生在理解全文的基礎上,借助想象能充分體會到作品的言外之意。
四、在綜合性學習中,留給學生一片暢想的天空
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語文綜合性學習有利于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yǎng),是培養(yǎng)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于創(chuàng)新精神的重要途徑,應予大力提倡?!被谶@一理念的指導,新教材把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聽說讀寫能力的整體提高、語文與其他學科的有機溝通、課堂學習與實踐活動的緊密結合作為綜合性學習的整體目標,將以往教材中寫作、口語交際、語文實踐活動三個系統(tǒng)整合于綜合性學習之中,并在學習過程中留給了學生一片暢想的天空。
綜合性學習是要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這就決定了它的學習方式也是多樣的。如第五單元的綜合性學習“我愛找家”,教師可提供幾個活動,如可以以一張或一組家庭老照片為引子,讓學生與家人進行交流,在了解家人生活經(jīng)歷的基礎上進行寫作;可以讓兩位學生進行電話交流,模擬母女對話的情景,再以書信的形式寫一篇題為《媽媽的嘮叨》的作文……這些活動在組織形式上已給學生留出了暢想的空間。學生在有選擇地進行上述活動時,可自行查找資料、自行設計匯報成果的形式、自行組織擂臺賽等等。這樣在各個環(huán)節(jié)中,學生的想象力得到了充分的發(fā)揮,創(chuàng)新能力也得到了逐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