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經軍
摘要:在新課程背景下,注重提高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是校本教研的首要任務。建立校本教研制度是學校發(fā)展和教師成長的要求,也是深化教學改革的方向和重點。因此,校本教研要將教學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學校,以課程實施過程中教師所面對的各種具體問題為對象,以教師為研究的主體,理論和專業(yè)人員共同參與。
關鍵詞:校本教研;新課程;教師;專業(yè)素養(yǎng)
眾所周知,新課程的成敗,最關鍵的是教師能否全面而準確地理解和把握新課程理念,并最終將之付諸教育教學實踐。強調理論指導下的實踐性研究,既注重解決實際問題,又注重經驗的總結、理論的提升、規(guī)律的探索和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是保證新課程實驗向縱深發(fā)展的新的推進策略。正是基于這樣的理解和認識,我校著重從制度建設、培訓和實踐行動三方面開展了扎實有效的校本教研工作。
一、完善制度建設,形成促進校本教研發(fā)展的良好秩序
為進一步加強校本教研制度建設,我們建立了校本教研組織機構,堅持教研與科研相結合,并通過扎實有效的校本教研活動,引領教師樹立研究意識,自覺、積極、主動地參與校本教研活動。
1. 多樣的組織形式
第一,以學科為單位的教研活動。全校建立了由本學科教師組成的教研組,每周日晚活動一次,每次研討一個專題,同時進行組內評課活動,這種組織形式有利于本學科的進一步研究及發(fā)展,且利于教師個人在集體中得到發(fā)展。
第二,以年級為單位的教研活動。由年級備課組來共同完成,教師集體共同探討本年級中的問題,如新課程學生成長評價研討、德育工作研討等,并通過集體研究加以解決。每周活動一次。
2. 研究方式
方式一:教師在教學中發(fā)現問題——教師反思——搜集資料——解決問題——發(fā)現新問題——反思。
在這一過程中,首先是教師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發(fā)現相關問題,這一問題促使教師進行反思,在此基礎上,教師個人針對該問題搜集相關資料,通過搜集資料和反思解決原有問題,并在新的教學中發(fā)現新的問題,同時引起教師新的反思,如此反復。
方式二:教師在教學中發(fā)現問題——教師反思——搜集資料——不能解決——教研共同體研討——提出解決方案——驗證實施——解決問題。
當教師發(fā)現的問題通過自我反思和搜集資料不能解決時,則通過教師共同體共同研討,以解決問題。由此,教師再在教學實際中發(fā)現新的問題,同時引起教師新的反思。教師個人的自我反思、教師集體的同伴互助、專業(yè)研究人員的專業(yè)引領是開展校本研究和促進教師專業(yè)化成長的三種基本力量,缺一不可。
3. 建立校本教研的保障機制
校本教研活動的開展需要相關的制度來保障,我們建立了理論學習制度、集體備課制度、反思交流制度、課題研究制度、教研評價制度等等。
建立理論學習制度。引導教師學習最新的課程與教學理論,不斷完善自身的知識結構和理論素養(yǎng);建立集體備課制度。實施“集體備課——個性修改——教后反思”的策略,從而實現教研組(備課組)內教師集體備課、資源共享、共同提高;建立反思交流制度。每月撰寫一篇教學反思或一個教學個案研究,并上傳到校園網進行交流;組織實驗教師就教育教學實踐中出現的問題展開專題研討;建立課題研究制度。以教育教學中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為課題,深入探討;建立教研評價機制。學校建立相應的考核制度,如參加教研活動制度、課題結題制度、教學反思課件上傳制度、撰寫發(fā)表論文、輔導學生獲獎等一系列成果獎勵制度。
二、抓好校本培訓是促進教師專業(yè)成長的基礎
教師是新課程實施的主力軍。我們每年暑假都要對即將任教高一年級、高二年級的教師進行新課程通識培訓和新教材培訓,在此基礎上,堅持進行校本培訓,充分發(fā)揮校內骨干教師和校外專家、名師的引領作用,促進本校課改的實施。我們堅持做到三個結合:個體學習與集體培訓相結合、綜合培訓和學科培訓相結合、理論培訓與教學實踐相結合。
1. 崗前培訓。從備課到課堂教學,全面進行崗前培訓,做到“先培訓,后上崗;不培訓,不上崗”。
2. 自我研修。研究新課改《綱要》、新課標、新教材教法、新課改的基本問題、熱點問題、操作問題,教師參與學校一系列文件的制定,在此期間結合校本培訓進行專題學習。
3. 理論、專家引領的培訓。組織教師學習理論,得到先進科學理論的引領。學校規(guī)定每學期教師要研讀一本教育理論書籍,在省級以上刊物上每學期至少發(fā)表一篇教育教學論文。除參加新課改的培訓外,學校堅持“走出去,請進來”原則,請有關專家來我校講學,學校每年派五到十名優(yōu)秀教師到國外進修。
4. 專題化培訓。針對在新課改中出現的問題,設計成專題進行培訓,如新課改理念,新課改教學理念,新課改教材特點,新課改的熱點、焦點、困惑問題,“三維教學目標”等問題。
5. 實施“名師工程”、“青藍工程”和“新秀工程”以促進老師專業(yè)成長。通過參加骨干教師培訓,承擔課題、舉行示范課、公開課等切實措施,鍛造了一批特級教師、省市學科帶頭人和省市縣名師。通過有豐富教學經驗的老教師對青年教師進行傳、幫、帶,促進青年教師的迅速成長。
三、以多種形式的校本教研活動為載體,促進教師專業(yè)成長
1. 課題研究。將承擔的上級科研課題轉變?yōu)閷嵺`化的教研,骨干教師根據自己的教學實際,建立實踐化研究課題,以課題的理論指導實踐,將課題的成果運用于課堂教學改革。
2. 問題化的研究。在新課程實施過程中就發(fā)現的問題開展研究。教務處每學期組織新課程課堂教學研討活動,上課老師均認真鉆研教材,精心設計教案,設計、制作精美的課件,認真施教。通過以上環(huán)節(jié),教師專業(yè)水平不斷得到提高。
3. 學科學術研究。每周一次教研組活動,一次備課組活動,開展“說、授、評”,進行自我反思、合作反思,對新課改中的問題與對策進行研究,探索新課改的路子。
四、建立以校為本的教研制度取得的收獲和思考
以校為本的教研制度確立了自下而上的研究制度,特別是教師共同的參與,在培訓和研究過程中,教師的專業(yè)水平逐漸提升,有助于教師主體意識的發(fā)揮。校本教研把教師從研究的“配角”或“執(zhí)行者”的地位解放出來,有利于教師主體性和創(chuàng)造性的發(fā)揮。以校為本的教研制度的建立,對教師結合教改實踐、更新教育教學觀念、完善教育教學行為、提高實施素質教育的能力和水平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老師們在不斷反思中學會了思考,增強了問題意識;在同伴間的研討辯論中,學會了交流與合作;在專家和教研員的引領下,提升了研究能力和水平,校本教研已經成為我校促進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強有力支撐,有力地推動了當前的新課程改革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