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海外之后,有兩個詩人的名字,常常給我力量,或者說,有兩個詩人的名字,總是在幫助我解脫。一個是歌德,一個是陶淵明。人們通常認為前者是積極的,后者是消極的。但對于我,他們兩位的名字都很積極,都很精彩,都成了我靈魂的一部分。
歌德通過他的浮士德告訴我們:人生是一個和魔鬼較量的戰(zhàn)場,唯有堅韌不拔的前行者能夠獲救。浮士德最后超越了世間的苦痛,正是仰仗于他自己不斷努力、不斷前奔的精神。他死時擁著他升入蒼穹的天使唱出他的精神主題:
唯有不斷的努力者,我們可以解脫之。
歌德通過他的偉大詩篇,安慰了所有勤勞的靈魂,并告訴人們:唯有永恒的努力可以使人生贏得自由。每次想到歌德,我就有力量,就想做事。十多年前,文學(xué)研究所的年青朋友靳大成與陳燕谷在《劉再復(fù)現(xiàn)象批判》中把我比作不知停頓的浮士德,一直使我難忘。
與浮士德的永不滿足的精神相比,陶淵明好像已經(jīng)滿足于心遠地偏的小天地之中,其實不然,他也有追求。他追尋的是蘊藏于日常生活中的永恒之美。如果說歌德給人以偉大美(壯美)的啟迪,那么,陶淵明則給人以平凡美(優(yōu)美)的啟迪。陶淵明尋求人生解脫的方式,是一種東方式的最簡單的辦法,這就是在最平淡的生活中保持自己的理想、情操和心靈的平靜與樂趣。歌德認定人只有不斷進取才不會被魔鬼所俘虜,而陶淵明則認為只有守住心靈的自由與寧靜,放棄外在價值的向往,才不會被魔鬼所征服。歌德與陶淵明的區(qū)別,乃是英雄式的人生與常人式的人生的區(qū)別。前者可以作為史詩時代的符號,后者可以作為散文時代的符號。現(xiàn)代社會乃是沒有英雄沒有偉人沒有轟動效應(yīng)的散文時代,它似乎更需要陶淵明那種善于在平淡無奇的生活中保持高尚審美情趣的心靈。我愿意把陶淵明視為別一意義的英雄。
歌德的浮士德精神與陶淵明的桃花源精神,是人生方式的一對悖論,兩者均有充分理由。無論是選擇哪一種,只要覺得自己的選擇乃是真實的生命存在就好。歌德的自強不息是真實的,陶淵明的自樂無求也是真實的。他們都把人生放置在很美的境界中。
以往我只覺得當(dāng)浮士德難,現(xiàn)在覺得當(dāng)陶淵明亦難。在海外八年,我常讀陶淵明的詩,并和他一樣過著最簡單的生活,這才發(fā)覺,簡單的生活并不簡單。要在簡單的生活中保持高尚的理想、情操,要在平淡的生活中保持心靈的平靜、安詳和自由,是需要力量的。需要抗拒外界壓力和誘惑的力量。魔鬼并不僅僅與浮士德似的人物打賭,他同樣也不放過在田園里從事耕作的人們。它先是讓這些人陷入極端的孤寂之中,然后調(diào)動人間各類勢利的眼光來照射他們和嘲弄他們,最后又用名聲、地位和各種世俗的榮耀來煽動他們的欲望,要抵御這一切,并不容易。它除了需要知識力量、意志力量之外,更需要人格力量。因此,陶淵明的平凡平淡,似乎簡單,其實并不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