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杰
《全日制義務教育品德與生活課程標準》告訴我們,品德與生活課程是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以培養(yǎng)品德良好,樂于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為目標的活動型綜合課程?!拔衣犨^了,就忘記了;我見過了,就記住了;我做過了,就理解了?!边@句話告訴我們,實踐活動對掌握知識是非常重要的?!盎顒有浴笔瞧湔n程標準的基本特征之一,它的呈現(xiàn)形態(tài)主要是兒童直接參與的主題活動、游戲及其它實踐活動。課程目標主要通過教師指導下的各種教學活動來實現(xiàn),活動是教和學共同的中介。教師的主要作用是指導兒童的活動,而非單純地講教科書。兒童更多地是通過實際參與活動,動手動腦,而非僅僅依靠聽講來學習。
品德與生活課程除了上述的基本特征之外,另外還具有“開放性”和“生活性”這兩個基本特征。那么,如何把握品德與生活課的特點去實實在在地開展活動,從而提高教育教學的實效呢?針對上述諸多方面的問題,筆者結合自己平時教育教學的實際談幾點膚淺的認識。
一、活動要以學生的生活為基礎
“道德存在于兒童的生活之中”,這是品德與生活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之一。道德寓于兒童生活的方方面面,沒有能與生活分離的“純道德的生活”,兒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們對生活的體驗、認識和感悟。只有源于兒童實際生活的教育活動才能引發(fā)他們內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實的而非虛假的道德體驗和道德認知。良好的品德的形成必須在兒童的生活過程中而非在生活之外。
品德與生活課的教師應該從兒重的實際生活中捕捉有意義的內容,選擇的教育內容和形式必須貼近兒童生活,反映兒童的需要,開展兒童喜歡的活動。通過學生的切身體會,讓他們的判斷得到初步培養(yǎng),品德得到發(fā)展,這有利于他們構建真正屬于自己的知識和能力,并形成內化的道德品質。比如,教學《秋天在哪里》這一課時,筆者在課堂中設計了“演一演”和“評一評”這樣的環(huán)節(jié),讓學生用自己認為最好的方式來表達對秋天的喜愛。有的學生選擇了用一首詩來贊美秋天;有的選擇了模仿某些動物的動作來表演、贊美秋天;有的則用一段充滿詩情畫意的語句;甚至還有學生將歌曲《春天在哪里》改編成《秋天在哪里》來歌唱秋天,并表達心中的贊美之情……與此同時,還讓同學們評一評并交流各自的切身經驗和體會。在這里,“演一演”是實現(xiàn)學生個性的張揚,“評一評”更是學生心靈的奔放。通過幾位學生的表演和其他幾位學生的評論,再現(xiàn)了原有的生活經驗,體現(xiàn)了以兒童生活經驗為基礎的基本理念。接著,筆者又利用多媒體教學,出示關于秋天美景的錄像片等。這些大多都是筆者已事先準備好了的:有的是親手拍攝的;有的是從報刊、雜志上剪下來的;還有的是從學生的手中收取來的……所有這些都是學生所熟悉的生活環(huán)境的圖片,因而他們對此特別感興趣,在自己的生活中認識了秋天,并找到了秋天到底在什么地方。
二、活動要體現(xiàn)出開放性
品德與生活課程要面向兒童的整個生活世界,要重視地方、學校、教師與兒童的創(chuàng)造性,課程內容從教科書擴展到所有對兒童有意義、有興趣的題材;課堂從教室擴展到家庭、社區(qū)及其它生活空間。評價、關注兒童豐富多彩的體驗和個性化的創(chuàng)意與表現(xiàn)。這是其基本觀念之二。比如,在教學《秋天在哪里》一課之前,筆者布置學生在課外深入到周圍環(huán)境的各個角落去尋找秋天。在上課之前,筆者又重新將學生帶出教室,來到他們最熟悉的校園環(huán)境之中,讓他們再次尋找秋天,這樣做可以讓他們接觸實際事物和具體環(huán)境。有利于發(fā)展學生的感知能力,提高其綜合思維水平。學生找到答案后,在課堂上暢所欲言。有的說,我家小花園里的桂花開了,我在花園里找到了秋天;有的說,田里的稻谷變成金燦燦的,風一吹像大海里的波浪,秋天就在稻田里;有的說,我從電視上看到香山上的楓樹葉子紅了,像火一樣,秋天就在香山上;有的說,秋天在果園里;還有的說,秋天就在校園里,校園里的樹葉漸漸變黃了……接著,筆者又讓學生感受秋天。有的說,秋天是五彩的季節(jié):有的說,秋天是豐收的季節(jié);有的說,秋天是迷人的季節(jié)……這種授課方式,真正體現(xiàn)出了品德與生活課程標準的基本特征之二——“開放性”。
三、要注重活動的活動性和多樣性
課程呈現(xiàn)的形態(tài)主要是兒童直接參與的主題活動、游戲和其它實踐活動,這是品德與生活課標的又一特征。教育教學的組織形式靈活多樣,富有情趣,教學活動在形式上不拘一格,應選擇各種不同的教學活動類型進行教學。比如,在《秋天在哪里》一課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中,當學生概述出秋天是五彩的季節(jié)、豐收的季節(jié)和迷人的季節(jié)時,筆者馬上把話題一轉,“你們想留住秋天嗎?那么,你們想留住秋天的什么呢?”安排這樣一個環(huán)節(jié),更增添了學生的興致,一下子教室里像鍋里燒開的水。有的說,我想留住秋天的樹葉;有的說,我想留住秋天紅紅的蘋果;有的說,我想留住秋天金燦燦的稻田;有的說,我想留住秋天的風……此時,筆者借此機會,將課堂進一步推向高潮,“你們能將你們想留住的東西畫在黑板上嗎?”于是就布置學生分組在室內進行手工交流制作,筆者這樣有目的地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去經歷仿真性的創(chuàng)作活動,能有效地使他們在情景交融中領悟道理。
另外,品德與生活教師不可能完全設計好活動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更不可能完全預料到兒童的語言、行為、活動的結果和會產生的問題。這就需要教師隨機應變,以更好地發(fā)揮教學機智,并靈活處理課堂中的教學資源。比如,在《秋天在哪里》一課的教學過程中,當筆者問學生能否在教室里找到秋天的時候,眾多學生都不得其解。后來,經筆者提醒后,他們才恍然大悟,原來秋天就在我們的周圍。秋天就藏在我們每個人的衣服里??梢姡處熞⒁庥^察每一位學生,機智地抓住每一個生活環(huán)節(jié),并運用正確的評價模式,隨時隨地地發(fā)現(xiàn)或利用課堂中生成的教學資源。
四、注重活動的實效性
教師組織教學活動要有針對性,要能夠引起學生的興趣,讓他們在活動中真正有所體驗和感悟,從而達到突出學生的主體性,實現(xiàn)全體參與的目的。比如。在教《秋天在哪里》一課時,筆者在活動前布置的準備工作是讓學生走出課堂,接觸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變化,達到有針對性地了解大自然的目的;其次,筆者讓學生在黑板上創(chuàng)作圖畫,更進一步地加深了他們對秋天的了解:最后,當學生看到自己創(chuàng)作的這幅圖畫時,筆者又采取了一個新的舉措——贊美秋天的表演活動。學生根據歌曲《春天在哪里》的曲調,各自即興創(chuàng)作了歌曲《秋天在哪里》,將所填的歌詞在課堂上相互交流并演唱。這種授課形式使學生真正調動了自己的感觀,而不是機械地驅動,它是有目的、有步驟、有指導、有發(fā)展的活動,它為情境的推進、知識技能的傳授、情感的激發(fā)提供了有利的條件,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并動之以情感,曉之以色彩,感知交融,身心愉悅,使學生真正在生活中汲取了“營養(yǎng)”。
五、活動要體現(xiàn)學生人人參與
基礎課程改革綱要明確指出,應該尊重兒童參與的權利,因此,教師應盡量調動全體學生的積極性,讓每一位學生都有機會參與,而不是讓少數的“乖孩子”做示范性的表演。為了實現(xiàn)學生參與活動的全體性,絕對不能忽視了那些“弱勢群體”,而應給他們一些特殊的機會。如在《秋天在哪里》一課的教學中,筆者就尤為重視那些“弱勢群體”,并引導他們仔細觀察、尋找、歸納、小結秋天在哪里,這樣既尊重了他們的權利,又讓他們享受到了集體生活的甜蜜。從而調動了他們學習的積極性。這一堂課從始至終都讓人感到一種和諧、自然的氣氛,使學生一直在愉悅的氣氛中主動學習,沒有強硬地灌輸、枯燥地講解,也沒有師道尊嚴的壓抑,處處體現(xiàn)了自然、民主。一堂課將音樂、地理、美術、語文、思想品德、信息、舞蹈等知識自然地融在一起。使學生從多角度、多層次、多方面地接受教育,從而提高了多方面的素質。
總之,品德與生活是活動型綜合課程,低年級的課程應當通過深入淺出的有關道德、科學、生活的啟蒙教育,為兒童形成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和實際生存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礎,為他們在價值多元的社會中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打下基礎,并以正確的價值觀引導兒童在生活中發(fā)展,在發(fā)展中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