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桂美
[摘要]:筆者在語文教學中發(fā)現(xiàn),語文教學的課堂教學模式需要改革,作文教學也同樣需要改革。把中學作文教學與語文課堂結(jié)合起來,在日常課堂教學中指導學生寫作,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筆者對作文教學改革安插了幾個路標,頗有成效。
[關(guān)鍵詞]:作文教學 積累 模仿 方法 習慣
一、以課文作者為例,讓學生重視材料的積累
材料陳舊是中學生作文的一大通病,讀來令人生厭。要改變這種現(xiàn)狀,教師平時就要讓學生養(yǎng)成自覺積累材料的好習慣。教師在講解課文時,不妨給學生講一下作文積累材料的過程。比如,講《包身工》時,教師可以講講夏衍的經(jīng)歷:他冒著危險,深入工廠生活,掌握了一系列包身工受苦受難的一手材料。因而課文讀來真實感人,對人產(chǎn)生巨大的震撼力。相信這樣的故事會對學生有所啟發(fā)。
二、通過仿寫、擴寫等方式提高學生的基礎(chǔ)寫作能力
近幾年強調(diào)培養(yǎng)學生的求異思維,在“新”、“奇”上下功夫,卻忽視了仿寫,甚至認為仿寫就是抄襲。其實作文既是智能活動,也是技能活動,人在掌握語言技能的初級階段,都要借助于模仿。一名新教師要成為獨具風格的教師不也要經(jīng)歷聽課、看別人的案例等模仿階段嗎?學生學習寫作也不例外。一位經(jīng)驗豐富的教師說過:“仿寫,能夠克服學生作文難的心理障礙,讓學生快速地掌握寫作的一般規(guī)律,從而邁出重要的一步?!狈聦懯侵R遷移最直接的途徑,仿寫的過程是學生深入領(lǐng)會課文妙處的過程。若忽視仿寫,一味地追求作文的“新”、“奇”只會走向另一個極端,寫出四不像的作文。
在學習《我的空中樓閣》一文時,為了讓學生揣摩本文生動優(yōu)美的句子,我讓學生仿寫這樣一個句子:“山上有了小屋,好比一望無際的水面飄過一片風帆,遼闊無邊的天空掠過一只飛雁,是單純的底色上一點靈動的色彩,是山川美景中的一點生氣,一點情調(diào)?!边@時學生有了一個參照,比隨意寫的句子生動了許多,大多數(shù)同學都寫出了自己滿意的句子。當然模仿課文的方法很多,除了仿寫句子,還可以仿寫課文的文體,課文的開頭、結(jié)尾等。如此持之以恒,正如葉圣陶先生所說:“學生憑這個例子能夠舉一反三,練成閱讀和作文的熟練技能……有了憑借,歷練才有著落?!?/p>
三、學習寫作方法,提高寫作技巧
許多教師一講作文就是什么寫景的技巧,抒情的技巧,給學生談了許多理論??墒沁@些理論缺乏操作性強的具體示例,學生學起來覺得很枯燥,也很難靈活地運用到自己的作文中。我們的中學語文教材是根據(jù)文章的體裁來編排的。我們可以根據(jù)課文的立意、構(gòu)思、謀篇、布局來教會學生應該怎樣寫,不應該怎樣寫。但我們選擇課文作文示范要慎重,不能隨便挑。以說明文為例,著名科普作家賈祖璋的《南州六月荔枝丹》就是一篇很好的范文?!皩W生在初中學了不少的說明文,這些文章給他們的總體印象是什么?學生實話實說:買鹽的喝白開水——沒味道,而《南州六月荔枝丹》給他們的感受卻截然不同,原因何在呢?作者在說明荔枝的有關(guān)知識的時候,大量引用古典詩句,這些古典詩句的引用,大大增加了文章的審美趣味,提升了文章的文化品質(zhì),并且蘊涵著一種濃濃的詩意美,讓學生百讀不厭。引用是本文最重要的說明方法,大量引用古典詩句是本文最顯著的寫作特點?!?/p>
因此,教師在講解課文時,要善于引導學生學習本文引用古典詩句增加文章生動性的寫作特點。
以小說為例,魯迅先生的小說主題深刻,表現(xiàn)手法也是獨具風格。在學習《孔乙己》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思考孔乙己為什么要在人們的笑聲中出現(xiàn);在學習《祝?!窌r,教師也可以讓學生思考祥林嫂為什么要在喜慶的爆竹聲中死去。通過點撥讓學生明白王夫之所說的“以樂景寫哀,以哀景寫樂,以倍增其哀樂,”這句話的內(nèi)涵。進而讓學生借鑒課文的寫作方法:即運用對比、反襯的修辭手法以達到寫哀或?qū)憳返哪康?。運用范文指導學生寫作,要抓住重點,切忌面面俱到。
四、讓學生養(yǎng)成錘煉語言的好習慣
當前把作文的文采當作作文發(fā)展等級的一個標準,可是當前中學生的作文卻存在著繁冗拖沓的毛病,嚴重影響了作文的文采。古有“吟安一個字,拈斷數(shù)莖須;”“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說的就是煉字的工夫?!按猴L又綠江南岸”的“綠”,“僧敲月下門”的“敲”更是詩歌史上值得傳誦的煉字佳話。在課堂上教師應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煉字、煉句的好習慣,為錘煉語言打下堅實基礎(chǔ),進而提高學生語言表達的準確性。一老師在講授《沁園春?長沙》時,講到“魚翔淺底”這句詩,便讓學生用一個詞來描繪魚兒的動作。有的同學說用“自由”,有的同學認為可以用“愉快”。等大家都說得差不多了,我拋出一個詞語“輕快”,問大家:“這個詞怎么樣?”許多同學都紛紛贊嘆:“這個詞用得太好了!”的確,因為“輕快”一詞突出了魚兒在水底自由自在的快活姿態(tài)。
讓學生錘煉語言也對教師自身的教學語言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于漪老師說過:“語文教師必須具備良好的口頭表達能力,這種能力不僅是加強教學效果的手段,而且能給學生以熏陶,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理解語言,提高使用語言的能力。教師要把課上得有感染力,說服力,須下苦功學習語言,錘煉教學用語,講究語言藝術(shù)?!彼龔淖呱险Z文教學崗位起,就定下了奮斗目標:“出口成章,下筆成文?!睅资辏龍猿謱懺敯?,認真推敲反復琢磨每句話每個詞,“先死后活,以死求活”,憑著這種孜孜以求的精神,終于在語言運用上達到較為理想的境地,形成了具有個性特色與魅力的教學語言,被人稱道為“一講課就能出口成章,精言妙語脫口而出”。于漪老師錘煉語言的執(zhí)著態(tài)度值得我們每一位教師學習。
五、結(jié)合課文,延伸拓展,幫助學生積累寫作素材
課外讓學生廣泛閱讀,做好讀書筆記,是積累作文素材的好途徑。在課內(nèi),教師結(jié)合課文,延伸拓展,也是幫助學生積累素材的巧妙方法。一位老師在講解毛澤東的詞時,便讓學生回憶作者其他的詩詞名句。對于學生熟悉的詩句,常常教師說上句時,學生便搶著說下句。答對了,學生便得意得露出了笑容。在輕松活潑的語言課堂上,學生積累了豐富的知識,從而為寫作打下良好基礎(chǔ)。在《面朝大海,春暖花開》一詩的學習中,她聯(lián)系另一位自殺的藝術(shù)家——梵高,讓學生深刻體會海子和梵高的精神追求,令學生極為震撼。這樣結(jié)合課文延伸拓展既可以讓學生積累豐富的寫作素材,又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能力,可謂一舉兩得。
中學作文教學與語文課堂的結(jié)合也許還有多種形式,這需要廣大師生共同探究。作文教學與語文課堂二者完全可以有機結(jié)合在一起,作文教學絕不是孤立的,我們不需要大量純粹的作文課,所以,必須轉(zhuǎn)變傳統(tǒng)的作文教學觀念。倡導中學作文教學與課堂的結(jié)合并不是單純地從課堂出發(fā)來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而是在中學生生活間狹小,作文教學效率低下的情況下尋找的一種比較科學、高效的作文教學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