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麗輝
英語閱讀作為語言技能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語言輸入的主要環(huán)節(jié)之一,在英語教學中占有重要地位。著名學者柯魯克先生曾一再主張把英語的大量閱讀當作英語教學的主要手段。在新課程理念下,英語閱讀教學的研究、學生閱讀量增加、閱讀興趣、閱讀技能的培養(yǎng)的意義已超出為了學生考試的意義。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對激發(fā)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有著積極的現(xiàn)實意義。
目前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普遍存在以下一些問題:
1.教學觀念上的問題:許多教師在教學思想上,沒有認識到閱讀作為語言技能的一部分。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對幫助學生獲取更多信息、知識,拓展視野,激發(fā)學習興趣,提高人文素養(yǎng),提高分析、思考能力、判斷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重要意義,因而對它的研究不夠重視。
2.教學方法上的問題:許多教師沒有形成一套科學有效、易操作、體現(xiàn)新英語課程標準、體現(xiàn)學生主體作用,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促進學生體驗參與,形成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從而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教學方法。對英語閱讀教學的研究不夠、實踐不多,學校教研氛圍不濃的老師更會忽視對教學方法的研究。
3.在課程設置上的問題:在中學英語教學中,閱讀雖是語言技能的一部分,但學生閱讀量和閱讀時間得不到保證,閱讀僅是體現(xiàn)于課堂教學中的一部分訓練。在師資、課時、組織上得不到保障。沒有明確的教學目標、教學計劃,沒有配套的符合學生年齡特點、認知能力的閱讀材料。
根據對新課程標準的理解和閱讀教學的現(xiàn)狀的分析,結合平時的教學實踐、研究,解決初中英語閱讀課存在的問題有如下策略:
一、了解和明確新課程標準對閱讀教學的要求
英語閱讀教學的根本任務不僅要完成傳統(tǒng)閱讀教學中傳授語言知識、發(fā)展學生語言能力的任務,而且要深化課文的內涵和拓展課文的外延,培養(yǎng)學生自信、自強、自立的品格,發(fā)展學生的人性。
閱讀教學的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創(chuàng)新和實踐能力、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寫作的能力。傳統(tǒng)的閱讀教學模式已經不適應新課標的要求,要求我們建構新型的閱讀教學模式,以便把教學理論具體化,把教學經驗概括化。
二、掌握閱讀過程中的能力和技巧
在初中階段,閱讀能力包括:接受能力,解碼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
接受能力:指了解課文提供的事實和創(chuàng)作意圖。閱讀首先是一個感覺的過程,作者通過語言符號來刺激讀者產生感知和理解,讀者對語言符號作出區(qū)別新的視覺反應,眼睛隨著符號移動,同時感知某些符號,產生一個單詞辨認過程。
解碼能力:指對課文內容,包括句子﹑詞語的理解。閱讀的關鍵在于理解,僅能辨認語言符號而不能理解是不夠的。
創(chuàng)造能力:運用作者提供的知識和觀點去解決問題,或在其觀點的基礎上提出新的觀點,發(fā)表新的看法。閱讀是語言與思維相互作用的過程,是一種語言交際的行為,是由閱讀者以書面符號線索為基礎重新建立意義的推理活動。
如果不具備接受能力和解碼能力,學生便無法對文章所提供的知識和觀點進行評價和運用,也就談不上創(chuàng)造能力的培養(yǎng)。
閱讀技巧包括:
1.掃讀(skimming)即通過對文章標題和首尾句的閱讀,對文章的內容結構有一個整體的印象,讓學生在短時間內了解作者的意圖或文章所要涉及的問題。
2.跳讀(scanning)為獲得特定的信息而進行的符號辯認的過程,讓學生很快能抓住中心句,并能對生詞作出猜測,以提高學生自學新單詞的能力。
3.細讀(close-reading)指學生在對全文有個整體印象的前提下所進行的深入細致的閱讀,要求了解各段落的主要意思和文章的細節(jié),并在此基礎上提出新的問題或觀點,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當然,不同的閱讀方式應有不同的時間限制和閱讀速度,并要求學生在規(guī)定時間內完成一定的閱讀任務,但教師最終的任務是除了能讓學生鞏固和表達閱讀內容外,更主要的是要讓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完成一定的交際任務,或表達出自己的個人觀點。
三、運用正確的教學方法
培養(yǎng)學生的交際能力是語言教學的真正目的,因為學習語言的真正目的就是為了交流。我們知道,語法解決“說得對”的問題,語言解決“說得好”的問題,語篇解決“說得全”的問題,而學生的應變能力則解決“說得巧”的問題。閱讀一篇文章不是單純?yōu)榻鉀Q某個語言或是回答幾個問題而進行的,最終目的是為利用所獲取的信息知識進行交流,這種交流不是被動地掌握語言形式或語言結構,而是有交際愿望和交際目的的。為培養(yǎng)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達到交際的目的。
四、進行教學反思
閱讀課中最重要的任務是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學生在這類任務型閱讀課上,表現(xiàn)出以往所沒有的學習積極性,都紛紛查閱資料和上網瀏覽相關信息,并且每個成員都參與到活動中,發(fā)揮自己的特長,展示自己的才能。也體現(xiàn)了很好的分工合作,涌現(xiàn)了一些領導者。在課堂上,學生成為了認知的主體,學習的主人。學生之間與師生之間達到互動與交際的目的,從而有助于學生提高運用語言,掌握語言的能力。
總之,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學生應始終是學習的主體,而教師則只扮演一個導演的角色。教師有效地引導是必要的前提和基礎,學生的理解是保證,學生運用能力是關鍵,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是升華。只有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作用,才能提高課堂效率和質量,真正達到閱讀教學的目的。
(河北省遷安市遷安鎮(zhèn)第二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