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元梅 解彩英
在課堂教學中,探究合作學習是新課程教學改革的一個顯著特點和要求。眾多學校是以小組合作學習為切入點,進行新課程改革。雖然,學校和教師都投入了很大精力,但是效果卻不很理想。我認為在課堂教學中有效的開展和探究小組合作學習,必須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探究合作學習要有一定的準備和必要的訓練
第一,使學生掌握必要的合作學習技能。由于小組是一個小集體小社會,因此在探究學習時必須要有一定的合作技能、社交技能、口語交際技能。如尊重對方、理解對方、了解對方、善于傾聽對方;不同見解要等對方說完再補充或提出個人意見;對對方的精彩見解和獨立觀點,要給予贊許和肯定,以達到相互支持、共同提高;碰到不理解問題或分歧時,要心平氣和,耐心學會反思,創(chuàng)設性的解決問題。當然,探究和發(fā)展課堂教學合作學習,不是一朝一夕掌握的,要有意識的長期培養(yǎng)、探究、總結和發(fā)展。指導學生學會交流和溝通,教師課前設計要作充分的準備和必要的訓練指導。
第二,要在充分準備的基礎上合理的劃分小組,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小組合作學習成員不宜過多,一般控制在3-6人。學生是一個個鮮活的個體,存在著智力、能力、喜好等方面的差異。為了使他們能充分發(fā)揮互補學習,互相幫助,發(fā)展智力,培養(yǎng)能力,我們在編組時要注重采取異質分組法,注意合理搭配優(yōu)化組合,使組員優(yōu)劣互補,男女比例適當,水平相當以更有效合作學習。
二、發(fā)揮學生主體,注重教師主導
在探究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既要以學生為主體,又要把教師的主導作用體現(xiàn)出來。積極互助精神的培養(yǎng),個人興致的劃分;學習思想方法的交流,人際關系的處理,社會技能的培養(yǎng);對自己的評價和對合作伙伴的評價及合作成果的評價等,都需要教師用集體主義觀和科學的人生觀進行科學的指導和培養(yǎng),扮演出色的“導演”,謀劃多彩的合作學習“舞臺”。
合作學習不是放手不管,教師的重點要放在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方面,要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鼓勵積極參與。要平等的對待學生,尊重信任學生,真正擺正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閃爍學生的智慧“火花”,開發(fā)學生精彩的“亮點”。
教師的導要恰到好處地在課堂教學中起到畫龍點睛的點撥作用,很好的駕馭課堂,營造“放而不亂,收而不死”的局面。
三、注重合作學習的實效,提高合作學習的效率
合作學習雖然在教學中收到事半功倍之效,但并不是說課課都采用合作學習。因此要精選合作學習的內容,做到有的放矢,而不要千篇一律,流于形式。那么如何將合作學習的形式多彩多樣,如何將內容選準選精,已成為當今課程改革中非常重要的問題。課程改革實踐告訴我們,選擇合作學習形式,內容應遵循三點:一是模式化。即在以前教師的訓練下,對學習某方面知識形成了較固定的模式,學生能按此模式逐一解決。如:識字教學的那幾個環(huán)節(jié),學生較為熟悉,可以認真的完成每一個步驟。二是認知基礎連續(xù)性。布魯姆的學習變量法認為:學習者的認知基礎對學習效果有重大的影響。教學中需通過學生自主合作學習解決的疑問應在學生的能力范圍之內。學生的智力、經驗、知識、結構等水平相當。三是可協(xié)作性。在知識解答后疑問就需要幾個人合作才能完成。如:典故,生活中不常用的詞語、成語以及讀文體現(xiàn)文采感情,就需分角色表演,朗讀詞語接龍等。
總之,學習方式與教學方式的變革是一個十分重要的課題。合作學習對廣大中小學教師而言是一個新事物,它不同于以前教師習慣與熟悉的個體學習形式下的教學活動。從學習方式的變革的實質來看,它不僅是一種學習形式上的變化,更是學習方法、教學方法的變化。“教有法,教無定法”,這就要求教師一方面繼承已經成熟的、基本的、有關合作學習的一些形式與方法在教學中使用。另一方面還有需要教師在實踐中不斷研究,探索總結,使成熟經驗得以“升華”。
通過課堂教學學習方式的研究,反思學習方式轉變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不論對教師的觀念與意識,還是對課堂學習方式的變革,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