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成黨
課堂是學生學習的主陣地,提高學生的語文閱讀的能力,閱讀是促進學生發(fā)展的重要途徑,應該成為學生自覺的行為,真正實現(xiàn)學生內(nèi)心的需求和愿望。不僅僅要求學生成為閱讀的主人,還要會對課文結構進行解讀;學生可以有自己的獨特見解,敢于對老師的“權威”答案提出質疑。
一、著力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習慣
小學生應當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主要有:1. 每天閱讀;2. 讀書動筆;3. 帶工具書閱讀;4. 勤問。培養(yǎng)好習慣,光提要求和講解無濟于事,要多督促勤檢查。養(yǎng)成了這些好習慣,什么都“好像出于本能”,語文就不需要教了??梢哉f,培養(yǎng)語文學習習慣的過程,就是培養(yǎng)自學能力的過程。各種語文學習習慣一經(jīng)養(yǎng)成,語文教學的最終目標——不教就實現(xiàn)了。
二、創(chuàng)設意境,激發(fā)學生閱讀的興趣
1. 創(chuàng)設良好語言環(huán)境。教師的教學語言既是承載教學內(nèi)容的載體,又是學生的語言樣本。《語文新課程標準》也提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精心設計導言,盡快把學生引入語文的情境上來,使他們產(chǎn)生強烈的閱讀欲望,渴望閱讀,期待閱讀。同時,教師不僅要精心設計“導言”和“結語”,更要講究教學語言藝術,還要體現(xiàn)在語文教學的全過程,貫穿于與學生的交流過程。
2. 音樂渲染氣氛。運用音樂來渲染情境,可以讓學生更好地感受課文中的形象、畫面及作者的感情。教師精選那些和課文內(nèi)容、意境、作者情感相一致的樂曲。教學開始時營造氣氛,教學過程中烘托氣氛;也可以采取配樂朗讀等形式,既能體現(xiàn)學科之間的整合,對學生進行美的熏陶,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 角色表演展示。在那些描寫人物形象、動物形象的課文中,通過學生和教師分別扮演課文中的角色,學生既熟悉了角色和課文內(nèi)容,又在展示情境中自然而然地由入境而入情,逐步加深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和對作者表達情感的體驗。《小母雞種稻子》這是一篇有趣的童話故事。涉及稻子及種稻子的過程,對于農(nóng)村的孩子并不陌生。學習本文時,我設計一個分角色表演。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先讓學生在小組內(nèi)分角色表演“小雞、小鴨、小貓和小豬”,再由各組推薦一個同學合作表演,以培養(yǎng)學生與人合作的意識,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三、啟發(fā)學生在閱讀中積累
積累,顧名思義,靠的是日積月累的功夫。毛澤東說過“語言這東西,不是隨便可以學好的,非下苦功不可?!边@里所說的“苦功”就是指多讀多寫。不熟讀、背誦、博覽大量的詩文,不進行相當數(shù)量的練筆,要想學會讀寫是不可能的。低年級學生只對動感強的事物或事情過程中動感強的感興趣,注意的過程也是以無意注意為主。因而,教師在語言表達和積累方面,首先要增強學生的語言感受力。其次,要增加學生的詞語積累。詞匯是語言的建筑材料。在口頭或書面表達時,如果沒有豐富的詞匯就不能準確地描繪事物,清晰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所以,在閱讀教學中注意詞語積累顯得尤其重要。鼓勵學生采取多誦讀、多記憶、勤動筆等方法進行積累。同時,學到好的詞、句、段時,引導學生體會“好”在哪里,同時讓學生做好筆記;引導學生多舉例、多運用,進行理解性的記憶。
四、引導學生在語文實踐中學會閱讀
有目標地引導學生進行閱讀是提高閱讀速度和質量的有效策略。這里的“目標”,首先是指導學生制定適合自己的閱讀計劃。補充與課文同步的閱讀材料。如每學完一篇課文,引導學生閱讀與課本相配套的閱讀材料。這樣,學生可以明確讀什么,為什么讀,怎樣讀。其次是指導學生關注語文教材中重點文章所表達的重點語句,關注自己認為重點的語句或信息,使學生在閱讀中能有區(qū)別地閱讀重點的和非重點的信息。平時注意引導學生學會精讀吟誦,學會快速閱讀。
五、給學生提供充裕的讀書時間
方法的掌握和習慣的形成,要有時間的保證。教師在每節(jié)課要給學生一定的讀書時間,至少有三分之一的時間閱讀和思考,進行圈畫勾點,理解體會。利用早讀等時段,加強訓練。課后可適當布置一些閱讀訓練篇目,不定期舉行一些朗誦比賽或講故事比賽,鼓勵學生去認真讀書,讓每個學生都有認真讀書的時間和興趣。長期堅持下去,學生就會養(yǎng)成良好的讀書習慣,終生受益。
六、與家長一起努力,加大學生課外閱讀份量
要引導學生充實自己的認知世界,就必須借助于課外閱讀,讓學生涉獵多種科目。無論是教師還是家長,都要為學生獲取廣泛的知識創(chuàng)造良好的條件,鼓勵學生多讀書、讀好書、好讀書。教育心理學家凱洛博士說,家中有百科全書、雜志等課外讀物,能促使孩子學業(yè)進步、熱愛吸收知識。語文教學,一定要在大語文觀的指引下,把課外閱讀納入語文教學的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