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居橋
2008年7月,我從教管辦調(diào)到了堯頭小學,這是一所有412名學生,教師平均年齡達48歲的學校。面對這樣一所教師老齡化嚴重、辦學條件簡陋的學校,好心的朋友贈我八個字:不求有功,但求無過。我以笑回應,同時腦中閃過陶行知先生的諄諄教導:“國家把整個學校交給你,要你用整個的心去做整個的校長”。雖然我所在的學校不大,但也關系到數(shù)百人的學業(yè)前途,幾百個家庭的幸福。教育容不得無奈,生命容不得等待,從走上校長崗位的第一天起,“做整個的校長”就時時激勵、提醒著我,讓我全身心地投入工作。然而,面對學校的現(xiàn)狀和自身的素質(zhì),僅僅有激情是不夠的,我急需一個幫我迅速熟悉崗位要求并能順利開展工作的支點。恰在此時,整個教育系統(tǒng)開展的教師讀書活動讓我眼前一亮:這不正是我苦苦尋找的那個支點嗎?我改變囫圇吞棗式閱讀的習慣,開始了真正意義上的學習,認真地閱讀,認真地思考,小心翼翼地踐行。
《如何調(diào)動和激勵教師》點燃教師的激情?!袄蠋焸?,如果教育局給我們一次選擇的機會,讓我們自己的孩子可以到一實小上學,也可以到我校上學,到我校上學的教師子女免除一切費用,你們會做出怎樣的選擇……”這是我學習了美國作家托德·威特克爾所著《如何調(diào)動和激勵教師》后的一次教師會上的發(fā)言。馬斯洛的需求理論指出缺乏型需要幾乎人人都有,而成長型需要并不是所有人都有的。尤其是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相當部分的人沒有。我校教師中幾近半數(shù)是年過半百的民轉(zhuǎn)工教師,再有幾年他們就退休了,曾經(jīng)的艱苦經(jīng)歷和現(xiàn)實中的許多困難讓他們失去了工作的激情和上進心。那幾個相對年輕的教師也被傳染,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的情緒彌漫在校園的各個角落,工作的方方面面。記得教職工聘任的那段時間,有四名老教師到我的辦公室連續(xù)兩天哭訴困難,要求回家退養(yǎng);十個班主任崗位無一人應聘。我的面前不是相當部分人喪失了自我實現(xiàn)的追求,而是絕大部分人已經(jīng)不存在這種想法。“教育不是灌滿一桶水,而是點燃一把火?!泵鎸ι砗托睦砝淆g化嚴重的教師隊伍,點燃他們心中的火焰和激情成為當務之急。參照書中的做法,學校在周工作計劃中開辟《每周點評》專欄,內(nèi)容上除了有下一周學校的日程安排之外,還要加上對上周工作的評論,有時是對上周出現(xiàn)的好現(xiàn)象的表揚,有時是關于某次活動的激勵性總結(jié),有時是推薦一種好的教學方法。這種交流方式的主旨在于發(fā)揮輿論導向作用,向全體教師傳播先進的教育理念與教學思想,幫助教師不斷成長。為營造積極向上、團結(jié)合作的氛圍,學校開展了“文化校園,提升品位”活動?;顒又兄灰墙處熌茏龅摹龅木腿孔尳處熥约簞邮秩プ?,以培養(yǎng)教師的歸屬感、使命感、凝聚力和向心力。學校先后組織了周末義務開發(fā)勞動實踐基地、粉刷院墻、栽植花卉苗木和草皮、辦公室文化建設等活動,老師們毫無怨言地積極參與,在活動中回憶過去,思考現(xiàn)在,展望未來,在激情中涌動起激情。
《優(yōu)秀校長一定要做的15件事》誕生教師彈性管理。要保持教師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除了個人需要的引導外,還需要建立一種激勵機制作為保障?!秲?yōu)秀校長一定要做的15件事》指出激勵對教師工作熱情的保持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教師努力工作的動力源泉,是教師發(fā)揮潛能的催化劑,使教師能在同等工作條件下,做出更大的業(yè)績。受其啟發(fā),新學年,學校對教師實行彈性化管理,就是通過多元化、層次化、過程化、制度化等管理手段,使教師在原則性條件的約束下進行自我調(diào)整、自我選擇和自我管理,從而實現(xiàn)動態(tài)化管理。在管理中我們采取彈性考勤、彈性考核、彈性補貼、鋼性帶頭等措施,一定程度上調(diào)動了教師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我校的物資管理人員見學校因沒有專職的文印員造成物資浪費,主動承擔了文印工作;教師在回家的路上隨時教育違反交通規(guī)則的學生成了當?shù)匾坏懒聋惖娘L景……
《多元智能理論與教學策略》敲開課改之門。連續(xù)多日的聽課讓我失眠了:滿堂灌、一言堂、擠占挪用時間、濃重的火藥味等問題之嚴重之突出是我始料不及的。真正意義上的素質(zhì)教育離這兒還很遙遠,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未能擊穿幾十年鑄就的“鉛屏防御圈”。恰在此時,教科院在全市推廣“自主互助學習型課堂”教學模式,我決定利用這一契機,開始新課改的攻堅戰(zhàn)。教學模式轉(zhuǎn)變的前提是教學理念的轉(zhuǎn)變,要想讓教師接受新的教學模式,首先要有新的教學理念做支撐。于是,我?guī)ьI班子成員和教研組長先行學習《多元智能理論與教學策略》,并在《每周點評》上開辟《讀書》專欄,專門刊發(fā)學習心得,通過這一途徑引導全體教師學習、討論課改理論。隨著學習的深入,有些教師有新理念的影響下開始認同“自主互助學習型課堂”。教導處不失時機地推出了第一節(jié)展示課,在教師中一石激起千層浪:幾個50多歲的老教師在路上圍著講課的老師問這問那,直到上課鈴再次響起。那段時間無論辦公室內(nèi)還是辦公室外,聽到最多的話題就是“自主互助學習型課堂”。
《窗邊的小豆豆》讓我們看到拯救邊緣生的希望。近年來,教育上流行一句話: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一把鑰匙開一把鎖,那么多學習或行為上有障礙的學生,為他們配合適的鑰匙,做起來不容易,有時候很長時間基至直至送走他們也找不到合適的鑰匙。在苦惱的尋找中很多教師失去了耐心和信心,積累了越來越多的遺憾和失望。重讀黑柳徹子所著《窗邊的小豆豆》,產(chǎn)生了繼續(xù)堅持尋找鑰匙的>中動。如果不是作者本人將自己不可思議的行為說明原因,可能很少有人會理解這些奇特的行為:課堂上連續(xù)將桌面掀起又放下,眼睛瞪著窗外嘴里一直咕嚕著……很多時候,我們找不到鑰匙,只是沒有用心去找,如果能夠靜下心來去觀察,去研究,去理解,那把開啟學生心靈的鑰匙可能就在眼前。
《人生設計在童年》讓家長走進校園。我校服務區(qū)的家長多數(shù)屬于打工的三低階層(低學歷、低收入、低覺悟),對學生的關心較少,除考試結(jié)束那段時間外,老師幾乎接不到家長的電話。往往是平常不管不問,考后又打又罵。學校家長課程第一次開課,父母到場僅有30%,爺爺、奶奶到場60%,教材購買率不到50%。面對這種尷尬處境,我們連續(xù)兩次發(fā)放《致家長的一封信》,信中用《人生設計在童年》中的一些觀點和例子來影響家長。第二次開課的時候,父母到校率就達到75%,教材的購買率達90%以上。看到這一可喜變化,教師們紛紛傳閱《人生設計在童年》,甚至把它作為家長課程的主講內(nèi)容。現(xiàn)在絕大多數(shù)家長不僅能夠積極參加家長會,還經(jīng)常利用接送學生的機會走進教師辦公室,教導處和校長室,詢問學生情況,有的還為學校發(fā)展提出了許多建議。
高爾基有句名言:“我身上所有一切優(yōu)秀的品質(zhì)都要歸于書籍”。作為新上任的學區(qū)校長,所以能夠讓一所困難重重的學校煥發(fā)出新的生機,正是源于我找到了讀書這個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