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象奎
〔關鍵詞〕 寫作興趣;積累;情感;讀寫結合;以說促寫
〔中圖分類號〕 G633.34〔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09)10(B)—0030—01
如何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興趣是語文教師多年來一直探討的一個課題。下面筆者就此談幾點自己的體會。
一、重視積累,為學生探尋源頭活水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藝術來源于生活的活水,沒有生活,藝術就沒有了生命力。作文也是如此,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所以學生必須重視對語言知識的積累。積累是夯實語文基礎、積淀語文素養(yǎng)的重要途徑。語文教學中,教師不但要帶領學生進入語言的“時間隧道”,穿越幾千年歷史的積淀層,認識歷史,感悟人生,吮吸人類優(yōu)秀的文化精華,又要引導學生拓展廣闊的空間,與鮮活的社會生活緊密聯(lián)系。具體來說,語文積累時教師要引導學生“日積月累”。
“日積”可以是每日記一條名言。教師要求學生每天收集一條名言警句,并寫下自己對這句話的感受與體會。這樣就能提高學生語言積累的效率,也能提升學生的人格修養(yǎng)。“日積”也可以是每日摘抄文章的精彩片段。要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教師必須要讓學生閱讀大量的優(yōu)秀文章,讓學生在反復玩味和咀嚼中有所感悟,增加語感。如此,長期受優(yōu)秀作品的濡染,學生寫作時就能做到信手拈來。最后,“日積”也可以是寫日記。日記不僅是學生練筆的好形式,也是積累材料、儲存知識的有效途徑。日記的形式十分靈活,其內容可長可短,可敘可議。
“月累”,首先是一月閱讀一部名著。根據(jù)新課程標準,并結合學生實際,教師要有計劃地向學生推薦一些名著,開出必讀書目。用文學經(jīng)典來滋養(yǎng)青少年,對提高學生的文學修養(yǎng)、陶冶性情、開拓精神空間極為有利。其次,“月累”還可以是一月舉辦一次專題活動,如古詩詞欣賞、辦語文小報、演講比賽、故事會、主題報告會等等。
雖然以上都是很細微的事,但它們在語文教學中起著很重要的作用,教師只要持之以恒,扎扎實實地做好積累工作,就能真正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學生對語言知識的積累增加了,臨時執(zhí)筆,拿來就是,得心應手。這樣自然就能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了。
二、體會真情實感,激發(fā)學生寫作興趣
學生視寫作為“難事”,主要是有兩大困難。一是“寫什么”,二是“怎么寫”。學生寫作時,感到最困難的是拿起筆來不知寫什么。要改變學生作文中憑空想象或模仿寫出一些感情不真實、不自然的作文的現(xiàn)象,教師就必須創(chuàng)造機會讓學生對生活、對事物進行面對面的接觸,細心觀察,從中得到實際感受再開始構思作文。教師還要引導學生觀察和參加豐富多彩的活動。學生有了親身體驗,才能把習作寫具體,知識的種子只有撒播在真情實感的土壤上,才能煥發(fā)生命的活力。有時候,在指導作文前教師可提前根據(jù)作文題目,要求學生作好充分準備,讓學生通過觀察了解、質疑問題、查閱資料、訪問當事人等,使學生感到有話要說。教師還要幫助學生克服畏懼的心理,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寫作欲望??傊?學生在真實的接觸中獲得了真情實感,寫作文就容易了,寫作的興趣也會變得更加濃厚。
三、讀寫結合,教給學生寫作方法
作文教學要與閱讀教學密切配合,在作文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把從閱讀中學到的基本功運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課文中所選的文章,有的是名篇名著,文質兼美,有的則經(jīng)過專家反復修改,語言文字規(guī)范,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典范性。教師借助課文指導學生仿寫,既降低了寫作難度,又從一定程度上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這樣就能收到較好的訓練效果。要實現(xiàn)讀寫結合,關鍵在于深度挖掘教材,找準訓練難點,抓住學生的興奮點,捕捉學生的真切感受,拓展寫作的空間,讓學生樂于動筆。文學的魅力是無窮的,教師要把學生帶入藝術再創(chuàng)造的境界中,使學生受到感染,產(chǎn)生創(chuàng)作的欲望,從而提高其寫作水平。
四、以說促寫,下筆成文
在日常生活中,有些學生說話滔滔不絕,口若懸河,而作文時卻絞盡腦汁,無從下筆。原因何在?因為“說”在實際生活中的實踐較多,而“寫”相對較少。因此在寫作訓練時,可以強調學生先說后寫,即在作文時,讓學生構思后把要寫的內容先說出來再寫。教師還可以充分利用課前三分鐘時間讓學生進行演講,以培養(yǎng)口頭作文能力,并引導學生把“說”和“寫”聯(lián)系起來。這樣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而且通過說話過程中對口頭語言的組織,促進了其書面語言表達能力的提高,使學生寫作時能做到中心明確、條理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