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美育,即審美教育,亦稱美感教育,情感教育。美育的實質是以陶冶人的靈性為目的的審美教育。在語文教學中滲透美育原則,將追求“美”的活動貫穿在語文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至關重要。
【關鍵詞】美育 語文教學 美
美育,即審美教育,亦稱美感教育,情感教育。它以馬克思的美學為理論基礎,借助自然美、生活美、藝術美等美好事物,通過各種藝術手段,陶冶感情,健全人的審美心理結構,培養(yǎng)人對美的感受力,理解力和創(chuàng)造力。美育的實質是以陶冶人的靈性為目的的審美教育。
作為學校教育,在激發(fā)、滿足學生的認知需要的同時,更要注重激發(fā)、滿足學生的情感需要,將美育引入學校教育,培養(yǎng)青少年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崇高優(yōu)美的感情,豐富的文化知識修養(yǎng),是當前學校教育的重要內容。美育與德育、智育毫不矛盾,美育不是說教,美育不是灌輸,它們同樣也是一種藝術,這種藝術和其它藝術一樣需要情感的交流和融洽的師生關系,沒有美育,人生就會失去一半的美好意義。
學校的學科組成結構中,語文學科可以說同美育一直有著不解之緣,與其它學科相比,更具有開展美育實踐的廣闊空間和明顯優(yōu)勢,在語文教學中實現美育思想源遠流長,樹立著一座座富含美育的的思想的豐碑??鬃釉谖覈紫忍岢觥皫熃獭钡慕逃鲝?《詩經》中指出詩歌具有“可以興、可以觀、可以怨”的作用,通過詩歌的感染,能夠培養(yǎng)人的感情。他要求學生“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古代許多學者的學說都極大的推進了美育思想的發(fā)展。近代的王國維、朱光潛、林語堂等學者也都十分注重美育,提出了許多精辟的見解。
語文是美的海洋,義質兼美的語文課本展現了一片璀璨奪目的,異彩紛呈的美麗天空,但是許多語文教師都反映語文課很難上好,經常顯得枯燥無味,就是因為其在教學過程中忽視了美育思想的滲透,而落于僅僅追求語言結構的表達式象理解。長此以往,培養(yǎng)個性鮮明、具有豐富情感和理性追求的個體也只能成為空談,其實只要我們對語文教材稍加注意,美便會映入眼簾。無論從內容的廣泛性,還是題材的豐富性來說,語文教材都富有強烈的美感染力,只是等待著語文教師引導學生同去挖掘。那么,如何才能在中學語文課堂中貫徹美育原則,將追求“美”的活動貫穿至語文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呢?
一、立足基本,追求書寫美
書法藝術是我國古代文化遺產中的瑰寶,可是長期以來,受應試教育體制的束縛,各式各樣的練習或考試擠占了學生的自由支配時間,寫字這項語文教學中最基本的素質被忽視了,造成許多學生書寫馬虎潦草,寫出的字讓人啼笑皆非,一篇作文往往不忍卒讀。
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將千百年來的書法名作結合具體教學,適時地搬進語文課堂,給學生以美的感受,如隸書的圓潤生動,魏碑的敦厚險峻,顏體的肥美端莊,柳書的剛健秀麗。它們都具有獨特的體勢美。從而培養(yǎng)學生欣賞發(fā)現美的素質內涵。在推行素質教育的今天,讓學生寫一手美字,是一項非常切合實際的教育內容。
針對中學生書寫水平較差,缺乏一定的審美情趣的現狀,本人要求學生每人備一本正楷或行書鋼筆字帖。每天臨帖一張紙(32k),并要求學生書寫認真、字體端正、求善求美。定期檢查評比:選取一些優(yōu)秀的或進步較大的張貼在班級的學習園地中,還經常從學生好作文中選出書寫的佳作印發(fā)給學生,這一系列的做法較好的促進了學生書寫水平的提高,語文綜合素質也有了明顯的進步。
二、配樂朗誦,追求誦讀美
著名的播音員李瑞英、羅京等張口便能給人以美的享受??扇缃竦闹袑W階段的語文教學基本上成了啞巴語文,學生每天都被大量的習題壓著,極少人真誦讀教材中的美文。而作品“文學的本質是始于感情終于感情的。文學家把自己的情感表達出來,而他的目的,不管是有意識的或是無意識的,總是要在讀者的心中引起同樣的感情的作用的?!币虼?對經典散文作品,光靠品析語言是遠遠不夠的,還要通過指導朗讀,把無聲的文字變成有聲的語言,生動的再現作者的思想感情,使文章如出己之心。特別對那些抒情性散文,教師可通過自己聲情并茂的范讀,或播放名家朗誦的錄音,把音樂語言與文學語言溝通起來,把無聲的文字變成有聲的語言,入于眼、出于口、聞于耳、記于心、使文中的人、物、情、景躍出紙面,充分調動學生的聽覺、視覺等器官,形成學生的立體思維,叩擊學生的心靈,使學生在聽的過程中自然的進行審美的判斷,真切的感受作品的情韻和氣勢,接受美的熏陶感染;同時加強誦讀練習,充分利用語文課堂教學實踐和晨讀時間,指導學生朗讀,體會美育的直覺性,努力做到吐字清晰,聲音洪亮,注意停頓、重音,使學生能體味作品的情致,進而受到心靈的感染。讀者如文中人物,文章如出我心,文句如出我口,抑揚頓挫,讀著讀著,于作者心靈相通,隨著文章的感情起伏跌宕,理解隨之增進,也自然會領受文章的美感。
三、品析詞語,開拓審美聯想和想象能力
對于那些洋溢著詩情畫意的文章,要讓學生體會文中情景交融的意境,開拓其審美聯想和想象能力。
首先要引導學生品析那些極富藝術表現力的詞語,引導學生探悟文中深層意蘊所包含的藝術美、哲理美和情感美。“詞以一字為工”。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課文的一些精彩語段及詞句作賞析,揣摩,體驗祖國語言的豐富內涵和無窮的魅力。如講授《荷塘月色》這篇散文,在賞析極富詩情畫意的語段時,可引導學生揣摩各種手法在表情達意上的豐富內涵,品位特殊詞語表現出的特殊情感,如賞析“塘上月色”,可引導學生找出描寫月光的一系列動詞“瀉”、“浮”、“洗”、“籠”,然后讓學生思考這些詞營造出什么樣的意境而體味文章的意境美,領悟它所包含的美學意蘊,撥動學生心靈的琴弦,培養(yǎng)其審美情趣。
教師還可以通過聯系具體語境對語言的運用,使學生對作者選詞造句的深意有進一步的認識,同樣是“荷塘月色”這一段落,為加深學生體會本文的精微和妙處,教師可以找出其它同義和近義讓學生做比較,如把“瀉”換成“照”等,表現的意境有何不同?指導學生在具體的語境中領悟語言的豐富內涵,產生如臨其境的感受,在默化中吸收典范,提高語文素質。
四、追求美的文筆,進行遷移訓練
品析課文只是使學生具有了初步審美感受,要讓學生具有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還必須在文章實踐中得到美感的升華。
寫作是較高層次的技能,是學生創(chuàng)造能力的體現。中學語文教材中,收錄了多篇美文。教師要結合美文,啟迪學生仔細觀察身邊的人、事、景、從生活中發(fā)覺美的資源,獲取素材,用美的語言將身邊的“美”完美的表達出來。
音樂、美術、戲曲等作為藝術表現形式,具有許多相通之處特別是其情感空間和想象空間的審美想象提供了一個廣闊的天地,藝術的美撥動學生的心弦,引發(fā)強烈的審美共鳴。因此,在寫作教學中,教師可以針對學生的心理特性,進行一些想象訓練,利用藝術中豐富的審美因素,來獲取審美體驗和審美感受,讓藝術和文學語言共同塑造學生完美的人格和凸顯的個性。
語文教學為美育開辟了用武之地,美育使學生生動活潑,富有情趣,美育給語文教學帶來了生機和良好的教學效果。時代需要美,生活需要美。美與人類幸福密切相關。我們要釀造美的甘泉,播下美的心靈的種子。讓語文教學載著美育的甘泉,去綻放審美之花,結出全面和諧發(fā)展的創(chuàng)造美之果。
作者簡介:陳淮高,江蘇省淮安市北京路中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