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祥
[摘 要] 英國的中小學校董會制度對英國基礎教育的發(fā)展起到了較大的推進作用。由于在諸多方面都具有優(yōu)勢,該制度成為世界各國中小學校董會的范例制度。本文試對這一制度的發(fā)展及現(xiàn)狀、構成、職權及運作進行探究,并對其優(yōu)劣作出評價。
[關鍵詞] 英國;公立中小學;校董會制度
[中圖分類號] G51[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672-1128(2009)11-0029-05
一、英國公立中小學校董會制度的發(fā)展及現(xiàn)狀
英國校董會(school governing body)制度的發(fā)展歷史久遠,早在六百多年前便已有了校董會的存在,發(fā)展至今已臻于完善。① 據(jù)記載,著名的“溫切斯特學?!笨赡苁鞘澜缟献钤缭O立校董會的學校。②
英國從1870年起開始實施義務教育。當時的教育法令便明文規(guī)定,所有公立學校都必須設立一個有地方居民參與的組織來對學校的整體運作進行監(jiān)督和協(xié)助。英國1980年教育法即明確,家長有權了解學校的各種政策信息,表達自己對學校辦學的看法和建議,每所學校必須至少有兩位家長代表參與校董會。1981年教育法進一步明確,一些有特殊需求的學生(如殘障學生)的家長有權通過參加校董會來督促學校對其子女需求的滿足。1985年教育法還指出,家長校董可以通過學校提供的各類信息、年度報告等,了解學校的辦學情況,通過參加學校舉行的各種會議,對學校的經(jīng)營和管理獻計獻策,由此來行使對學校的運作及其所提供的各種教育服務的監(jiān)督權。③ 另外,英國1998年《學校標準與架構法案》也規(guī)定,所有公立學校都必須擁有家長校董代表,各地方教育部門的教育委員會也都必須設有家長董事的席位。④由上不難看出,在英國公立中小學校董會制度的發(fā)展歷程中,家長的角色不容忽視且日趨重要。
目前,英國(除蘇格蘭)所有公立中小學皆設有校董會,其對學校的整體運作負有直接指導、監(jiān)督和控制的責任。通常,一個校董會由若干位校董(school governors)組成;而每所學校又會因規(guī)模和性質(zhì)的不同,設立9至20個不等的校董席位,這其中便包括了不同類型的校董席位;需要指出的是,這些不同類型的校董均為志愿者。目前,全英約有35萬位中小學校董,他們形成了英國最大的志愿者組織,對英國基礎教育的質(zhì)量保障及相關工作的推進起著較大的作用。⑤
二、英國當下公立中小學校董會的構成、職權及運作
1.構成
英國的大多數(shù)中小學校董會都實行委員制,即設主席1人,負責主持會議,對外代表校董會;設副主席若干,主管會內(nèi)的各種常務;主席由所有校董推選產(chǎn)生,但校長及教職員工不得擔任主席;經(jīng)過全體校董同意可隨時更換主席及副主席。
綜觀英國的各中小學校董會可以發(fā)現(xiàn),它們擁有的校董類型是不盡一致的;但據(jù)英國兒童、學校與家庭部所發(fā)布的《學校董事會法律指導》規(guī)定,校董大體包括以下7類:⑥
(1)家長校董(Parent Governors):此類校董必須有子女在校就讀,由一般學生家長選舉產(chǎn)生;一旦被選,即使子女已經(jīng)從學校畢業(yè),仍須完成4年的任期。
(2)教職員工校董(Staff Governors):此類校董遴選對象是校內(nèi)所有的教職員工,由一般教職員工投票產(chǎn)生。需要指出的是,在此類校董的席位中,校長是保證名額,只有當校董會中有2席以上的此類校董席位空缺時,才由一般教職員工進行投票選舉補全空缺。
(3)地方教育部門校董(Local Education Authority Governors):此類校董由負責監(jiān)管該校的地方教育部門委任,直接代表地方政府參與學校事務。
(4)社區(qū)校董(Community Governors):此類校董遴選對象是有意愿、屬學校所在社區(qū)、年滿18周歲且符合遴選要求其他任意一項的人士。通常,各中小學校董會會為此類校董保留1個以上的席位,以鼓勵社區(qū)民眾參與和監(jiān)督學校事務;他們尤其歡迎那些具備商業(yè)、財經(jīng)或法律方面知識和能力的社區(qū)人士加入成為校董成員。
(5)基金會校董(Foundation Governors):此類校董由基金會或建立學校的基金會組織(通常是教會)委任;無基金會支持的學校則不設此類校董。
(6)贊助校董(Sponsor Governors):此類校董遴選對象是向?qū)W校提供重要服務或資金支持的贊助者,通常小學的校董會有2位此類校董,中學的則有4位;若學校完全沒有贊助者,則不設此類校董。
(7)相關成員(Associate Members):此類成員并非校董,但由校董會任命,是為校董會提供專項服務的人員。他們通常以專業(yè)技術或經(jīng)驗見長而受到委任,以提供特定的專業(yè)技能,并參加校董會會議。由于他們參與校董會,所以職能與其他校董類似,但無投票權。通常,各中小學校董會的相關成員會包括校董服務經(jīng)理(Governors Service Manager)、校董服務協(xié)調(diào)員(Governors Service Coordinators)、校董文職助理(Governors Clerical Assistant)、校董培訓助理(Governors Training Assistant)等,但因各校規(guī)模和性質(zhì)的不同,會稍有差異。
據(jù)英國《學校董事法律指導》的規(guī)定,不同類型的學校,其各類校董的分配席位不盡相同,⑦如表1所示。
2.職權
有文獻將英國各中小學校董會的職責總結成下列8項:(1)設定學校的目標、政策取向以及策略,規(guī)劃學校未來發(fā)展的方向,并督察學校是否達成既定目標以及達成程度,以此提出新的發(fā)展方案;(2)遴選校長及相關人員;(3)審核學校的經(jīng)費預算,監(jiān)督學校的各種開支,以此對學校下一步的經(jīng)費及人事等作出調(diào)整;(4)確保國家統(tǒng)一課程得到切實有效的實施,并審查學生在大型統(tǒng)一考試中的成績情況;(5)研審和決定如何促進學生的精神、道德、情緒,以及個性方面的發(fā)展方案;(6)確保學校能為所有學生提供適切的教育(如特殊教育);(7)與校長一起,保證學校的教學秩序和質(zhì)量,使學生能在學校中獲得最高質(zhì)量的教育服務;(8)規(guī)范學校教職員工的行為和紀律。⑧⑨
結合上述,筆者將當前英國公立中小學校董會的職權進一步總結為以下5項:
(1)計劃:設定學校目標、原則及策略,制定相關政策;
(2)監(jiān)控:運用報告、參訪等形式監(jiān)督學校各部門就校董會決議的落實情況;
(3)評估:設立績效指標,并評價學校和學生的績效情況;
(4)執(zhí)行:任用學校教職員工,審核學校經(jīng)費開支,督促教學、后勤、紀律等;
(5)聯(lián)系和溝通:與地方教育部門聯(lián)系和溝通,與家長交流和協(xié)商,向家長作出報告。
3.運作
如前述,英國公立中小學的校董們均為志愿者,其校董職務屬志愿,即無專門的工資或報酬,但在處理校務而有所開銷時,校董會或當?shù)亟逃块T會給予一定的補助或報銷。各校校董的工作量會有所不同,通常一位校董在一個月內(nèi)大約需要6~8小時的時間來處理所負責的校務。一般一屆校董會歷時4年,校董在一個任期內(nèi)會參加例會或參訪學校3~4次。有資料指出,在任期當中,校董們通過自己不懈的努力使學校的各項工作得以順利完成,使教師的教學水平不斷提高,同時也為學生們作出正面的示范;他們通過督促和協(xié)助學校,使學生不斷學習到新的技能,激發(fā)他們新的潛能,進而促進國家和社會的整體進步——對于校董們而言,成就感就是比任何工資或報酬更為寶貴的回饋。⑩
此外,校董們除有上述的志愿以外,也確實有義務保障學校提供良好的教學服務,因為根據(jù)英國2002年的教育法規(guī)定,校長負責處理學校日常的經(jīng)營和管理,校董(除校長以外的其他校董)有義務與校長一同設定學校的教育目標和政策,督促校長及各相關人員執(zhí)行各項教育措施,且關注學校的經(jīng)費開支,避免貪污和浪費。{11}從本質(zhì)上講,校董們作為利益相關者和受托者,既有權利也有義務督促學校的教育質(zhì)量達到高的標準,為學生的成就制訂目標,為學校的經(jīng)營負起責任,管理好學校的經(jīng)費開支,確保國家統(tǒng)一課程的有效實施。另外,校董們也有權利和義務參與對學校高級人員(包括校長)的任用和指派,規(guī)范各教職員工的控管和紀律,在英國教育標準辦公室的監(jiān)督下制定各項具體的行動計劃等。
不過這并不意味著校董可以干預學校的一切事務;沒有經(jīng)過校董會授權的個別校董是不能隨意發(fā)表意見或任意進入學校的。2002年的教育法對于校董的行為規(guī)范有著詳盡說明,同時還對地方政府與校董會之間的權責關系作出了明確的規(guī)定。{12}
通常,在運作良好的中小學中,校董們與校長的關系是非常密切的,其關系可謂是相互尊重、各司其責:校董們專注于學校的“策略”層面,其所關注的主要涉及對學校目標與目的、達成目標與目的的政策的制訂,以及達成這些教育目標與目的的策略的設定;而校長則專注于“執(zhí)行”層面,聚焦于校內(nèi)的各種事務的具體處理和操作。換句話說,校董會扮演著監(jiān)控與評估的角色,不涉入學校常務的執(zhí)行;而校長則擔負著校內(nèi)的組織、管理、控制及執(zhí)行。好的校長會與校董們進行充分交流,并樂于接受來自校董會的支持和挑戰(zhàn)。{13}從本質(zhì)上講,校董應是校長的“諍友”:好的校董會會充分相信校長,授權他們,讓他們有效地經(jīng)營學校。而地方政府則與校董會、學校之間形成三角關系,一方面,校董會必須接受地方政府的督察和指導;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必須通力支持學校以使其達成既定的教育目標;再者,學校必須向校董會負責,完成其規(guī)定的發(fā)展目標。{14}
值得指出的是,英國全國各地都配有志愿校董的培訓課程,各地方教育部門也編有相關的手冊,同時各校校長也會主動向校董申請者或新任校董告知學校概況,以協(xié)助其盡早進入“狀態(tài)”;其中,英國兒童、學校與家庭部所編訂的《學校董事會法律指導》是新任校董迅速成長的最有效資源。目前,英國設有一個校董的專門協(xié)會——“全國校董協(xié)會”,旨在聯(lián)絡全英各地校董間的感情,同時也作為意見交流的平臺。該協(xié)會近年來舉辦了各種研討會,由此增進了會員的相關知識和技能;同時,協(xié)會還向國會議員游說,為會員爭取了許多的福利。{15}
三、簡 評
中小學校董會制度在非英聯(lián)邦國家較為少見。美國的中小學主要是以學區(qū)為單位,學區(qū)董事會是監(jiān)督和指導中小學的主要組織;日本則是以道府縣的地方教育委員會為權責單位;而我國則是由各級教育主管部門實際負責的。顯而易見,英國的這一制度所彰顯的民主性是比較明顯的,因為其作為學校直接的決策和監(jiān)督單位,有各方代表的參與,這樣便能“兼聽則明”。
在學校長期和穩(wěn)定的發(fā)展方面,這一制度也是有一定優(yōu)勢的。因為在權能方面,這一制度中的校董會是“權力”部門,而學校則屬“職能”單位,兩者實現(xiàn)了“權能區(qū)分”的理念,{16}使得學校的發(fā)展由較高級的權責部門負責,而經(jīng)常性的教學和管理工作則由學校校長及教職員工履行。如此各司其職,對于學校的穩(wěn)定發(fā)展大有裨益。
對于學校的領頭羊——校長的辦學及自身的發(fā)展而言,這一制度是十分有益的。因為這一制度規(guī)定校長必須是校董,這樣首先使得校長在校董會中擁有發(fā)言權和投票決定權,保證學校的良性發(fā)展方向,同時也使其對各種常務及教學狀況切實知悉,不會擺出“高高在上”的姿態(tài);再者,使其在校董會中聽到其他校董的詢問和建議,避免出現(xiàn)“閉門造車”的狀況,這對校長來說,也是非常必要的。
另外,對于學校的辦事效率來說,這一制度也是十分可取的。因為其要求主管地方教育的地方政府官員擔任校董,這樣便使他們直接參與校務,面對面地與校長及其他董事共同設定學校教育目標,編定和審核經(jīng)費預算,甚至直接規(guī)范教師和學生們行為。如此,便可避免各校與上級部門之間公文的層層往返,或者上級不斷地發(fā)號施令,而下面卻疲于奔命的情況的出現(xiàn)。
不過凡事都有利弊,英國公立中小學校董會制度除了上述優(yōu)勢以外,也存在著一定的短處。首先,校董職務對于各校董,尤其校長及學校教職員工來說的確是一種負擔,甚至是壓力;其次,這一制度讓有些居心叵測,想干預學校正常事務的人有可乘之機;再者,一些校長可能為求工作的順利進行而耗費大量時間和精力來滿足各個校董的要求,結果反而使其減少對學生的切實付出。{17} 此外,一些校董,尤其是社區(qū)校董,可能因經(jīng)驗不足或?qū)W校教育了解不夠,對學校造成額外的負擔。
總之,英國中小學校董會制度作為一種學校經(jīng)營和管理的制度,有著許多值得學習和借鑒的地方。本文通過對這一制度的初步探析,以期對我國基礎教育學校校董會工作的開展、實施及其制度的完善有所啟示。
注釋
①② Britannica Online Encyclopedia(2008). Winchester School [EB/OL]. Retrieved December 15,2008,from:http://www.britannica.com/EBchecked/topic/644932/Winchester-school
③⑤{15} The National Governors Association (2008). The National Governors Association [EB/OL]. Retrieved December 15,2008,from http://www.water.org.uk/home/water-for-health/water-for-health-alliance/ngc
④ Meredith,P. (2006). Country report: United Kingdom─Educational conflict in England and Wales:Central intervention in the running of local education authorities[J]. European Journal for Education Law and Policy,4,83-85.
⑥ BBC (2008). School governing body [EB/OL]. Retrieved November 15,2008,from http://www. bbc.co.uk/wales/schoolgate/yourquestions/content/getinvolved_governingbody. Shtml
⑦⑩ The Department for Children,Schools and Families(2008). A Guide to the Law for School Governors[Z]. London:DCSF Publications Centre.
⑧ Birmingham Grid for Learning (2008). Responsibilities of the governing body [EB/OL]. RetrievedNovember 15,2008,from http://www.services.bgfl.org/services/exclusions/discip. htm
⑨{14} CfPS(2006). Strengthening public accountability on the school governing body[Z]. London:Author.
{11}{12} Philips,J. (2008). The future of school governance:Educational excellence and community enhancement going hand in hand[J]. Management in Education,22,18-22.
{13} Crawford,M.&Earley,P. (2004).Headteher performance management:An investigation of the role of the external adviser[J]. School Leadership and Ma-nagement,24,377-389.
{16} 李飛:《淺議孫中山“權能區(qū)分”思想》,《合作經(jīng)濟與科技》,2009年第2期,第15-16頁
{17} Pounce,M.(2008). Head teachers and governors:A marriage made in heaven[J] Management in Education,22,8-10.
作者單位 南京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
(責任編輯 王永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