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嘉惠
【摘 要】 本文按照新課程的理念,結合初中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的特點,從關注學生在課堂上是否能發(fā)揮其主體作用出發(fā),分析了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對學生不夠關注的種種現(xiàn)象,提出了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應從關注學生的已有知識和目前的學習狀況等五個方面關注學生。
【關鍵詞】 初中英語 課堂教學 關注學生
一、問題的提出
初中英語教師一般擔任兩個班的英語教學任務,不少英語教師還擔任班主任工作,工作量大。大部分英語教師有很強的責任心,總希望自己教的學生能在中考中取得好的成績,常常疲于備課、上課和批改作業(yè)。然而,雖然不少教師付出了很多心血,但教學效果與教師的付出往往不成正比。
究其原因,筆者認為雖然有的教師花了不少精力,但沒有花在關鍵處,在實際教學中沒有真正關注學生的發(fā)展。
二、理論依據(jù)
《英語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中提到以下兩點:①英語課程要面向全體學生,注重素質教育。課程特別強調要關注每個學生的情感,激發(fā)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幫助他們建立學習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發(fā)展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提高人文素養(yǎng),增強實踐能力,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②突出學生主體,尊重個體差異。學生的發(fā)展是英語課程的出發(fā)點和歸宿。英語課程在目標設定、教學過程、課程評價和教學資源的開發(fā)等方面都突出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課程實施應成為學生在教師指導下構建知識、提高技能、磨礪意志、活躍思維、展現(xiàn)個性、發(fā)展心智和擴展視野的過程。
三、實際情況
《英語課程標準》的兩個基本理念無不透露出教師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要關注學生的發(fā)展,但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不少老師對學生的關注不夠。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1)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只顧執(zhí)行自己的教案,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各種反應置若罔聞,不予理睬
這種情況在英語老師的一些公開課上表現(xiàn)得尤為突出,有的老師只顧完成自己精心設計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全然不顧學生,更為糟糕的是,不少老師在上完課后還常常沾沾自喜,以為自己完全按照教案將整節(jié)課順利地上完了,而且時間還把握得正好。殊不知他只關注了他自己,而完全忽略了學習的主體——學生。
(2)對教學的重點和難點預設不夠
一些老師在教學中,對學生學習過程中可能產生的一些困難預計不足。教學過程中各個環(huán)節(jié)平均用力,致使學生對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一知半解,有的教師對學生學習中的困難,不能做到循循善誘,不能引導學生掌握教學的重難點,結果學生學完之后仍然心存疑竇,導致教學效果差。還有的老師對教學重難點的定位根本就不準確,也導致學生的學習效果差。
(3)教師對學生的傾聽不夠,給學生選擇的空間不夠
在實際教學中,不少教師都按照事先設計好的教案去組織教學,如回答問題時,要學生回答哪些問題,甚至連學生應該如何回答,教師事先都已做了精心準備。學生的回答問題過程出現(xiàn)與教師預設的答案不一致時,教師常會打斷學生的回答或者認為學生的回答是錯誤的,不注意傾聽學生的想法,挖掘學生答案中的亮點。長此以往就扼殺了學生的個性,打擊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而影響學生的思維發(fā)展和想象力的發(fā)揮。
(4)一些課堂表面熱鬧,但實際上為學生提供的互動機會并不多
現(xiàn)在不少教師深知課堂上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的重要性。所以,課堂上會安排各種各樣的活動,如Work in pairs,類似的活動幾乎在每節(jié)課上都有,課堂顯得非常熱鬧。至于這樣的活動起到了什么作用和效果,有沒有必要,都不在那些教師思考的范圍內。兩兩活動和小組活動成了花架子,課堂教學中只追求形式,而不重視效果,實際上還是教師在控制課堂。聽課老師在聽完課后,都不知道上課老師的教學目標,學生更是一頭霧水。
(5)不注重課堂評價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不少老師課堂評價形式單一,課堂評價語言單調,套話較多,不能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評價,評價語起不到激勵、指點、誘導的作用,與學生之間缺乏真誠的情感交流。一些教師只會用幾句簡單的評價語。
(6)只注重語言知識、語言技能的傳授,而不重視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
教師備課和講課的重點都放在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方面,對學生如何學好英語卻從不作指導,不注意培養(yǎng)學生學習英語的習慣,致使一些學生初中三年學下來,還停留在背記單詞這一步,缺乏應有的學習能力,對英語學習徹底感到絕望,這也是導致學生英語成績嚴重兩極分化的一個重要原因。
四、問題的解決
素質教育是面向全體學生,促其全面發(fā)展、主動發(fā)展的教育。課堂是素質教育的主渠道,筆者認為,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關注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1)關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目前的學習狀況
衡量一堂英語課成功與否,不在于教師講得是否精彩,而在于學生學得是否主動。一切教學設計要以學生為本,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尊重學生個體差異。只有充分了解學生,才能設計出符合學生生理和心理特點的課案,這樣的教學設計才能符合語言學習的規(guī)律,使學生的身心得到健康的發(fā)展。初中英語教師尤其要關注初一新生的基礎,要了解其在小學階段已學和已掌握的知識,并告知其《英語課程標準》中對中學英語和小學英語教學目標設定的差異之處,從而引導他們及時調整學習方法,盡快適應中學的學習,并逐漸掌握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緊跟教學節(jié)奏,防止掉隊和出現(xiàn)兩極分化情況。
(2)關注學生在課堂學習中是否有積極的情感
《英語課程標準》中指出:學生只有對自己、對英語及其文化、對英語學習有積極的情感,才能保持英語學習的動力并取得成績。消極的情感不僅會影響英語學習的效果,而且會影響學生的長遠發(fā)展。因此,在英語教學中,教師應該自始至終關注學生的情感,努力營造寬松、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
初中英語教師要努力創(chuàng)設和諧、愉快、民主的課堂氣氛,以真摯豐富的感情吸引、啟發(fā)和激勵學生大膽嘗試運用所學的語言,形成民主、平等、合作的師生關系,調動學生良好的情緒狀態(tài),使學生在學習中產生緊張感和愉悅感,從而推動學生的學習進程。課堂上,教師可以通過捕捉學生細微的表情變化去分析評判學生的情緒狀態(tài)。特別要關注學習有困難的或性格內向的學生,盡可能地為他們創(chuàng)造語言實踐的機會,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
(3)關注課堂上學生與教師、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往
學生與教師之間的關系是否融洽,教師的教學是否得到學生的認可,這也是每一位英語教師要關注的。教師要努力提高個人素質,不斷豐富自己的專業(yè)知識,讓學生信服你,同時,教師要有高尚的人格魅力,處處關心學生,為學生著想。讓學生能體會到教師的良苦用心和為之付諸的心血及努力,讓學生打心眼里覺得就算是為了老師也要將英語學好,這樣也能進一步促進學生培養(yǎng)學習英語的興趣。
課堂上,可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促進師生之間情感的溝通、交流和學生之間的互幫互學。學生在學習時通過小組討論、游戲、辯論、合作解決問題等各種形式的學習交往活動,可以學會理清和表達自己的見解,學會聆聽和理解別人的看法,促使他們不斷反思自己的觀點,從而活躍思維,拓寬思路,激發(fā)創(chuàng)新的熱情,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合作技能,使學生在相互幫助、贊賞中體驗到學習的快樂,分享到成功的喜悅,形成樂觀開朗的性格。
(4)關注學生課堂上的思維狀態(tài)
英語教師要關注學生課堂上回答問題是否流暢有條理,是否善于用自己的語言解釋、闡明、表達所學知識,是否善于質疑,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并展開激烈的爭論,學生的回答或見解是否具有自己的思想或創(chuàng)意。
教師要注意所提問題的目的性、針對性、啟發(fā)性和梯度:為學困生設計達到基本要求的問題,為思維活躍的學生設計富有挑戰(zhàn)性的問題,激勵學生凝聚認知注意力去另辟蹊徑。教師要充分利用各種可用因素,創(chuàng)設情境和機會,引導學生進行各種思維訓練,鼓勵學生獨立思考,肯定學生的一切努力,贊揚經過獨立思考的出人意料的一切結論。隨著老師的點撥、引導,使學生的思維從表層到深層發(fā)展。
(5)關注課堂上學生的生成狀態(tài)和自我發(fā)展狀態(tài)
教師要關注學生在課堂上是否全力投入學習,從中是否伴有滿足、成功、喜悅等體驗,并對后續(xù)學習更有信心,也要看學生能否總結當堂學習所得,或是否能提出深層次的問題。教學中應引導學生逐步形成良好的認知結構、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教給學生優(yōu)良的學習方法,把握聽、說、讀、寫的規(guī)律,不斷優(yōu)化學生的學習素質,關注學生的自我發(fā)展狀態(tài),為學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及終身學習打下良好基礎。
教師可將口頭與筆頭、知識與技能、競賽與活動等方式靈活運用到對學生的評價中,充分發(fā)揮評價的診斷與激勵功能。重視形成性評價,不僅要有對學生知識的評價,而且有學生人格形成、能力與水平、身心發(fā)展、品德養(yǎng)成等方面的評價。這是新課標的要求,也是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多元智能發(fā)展的需求,更是承認和尊重每一個學生的生命存在價值的體現(xiàn)。
五、結束語
總之,我們要重視課堂教學過程,關注學生的發(fā)展,關注學生個性差異,努力追求課堂上學生的真實體驗,用心感受學生的成長和進步,讓學生學會學習并感受到學習和成長的快樂。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在課堂學習中不斷成長,享受創(chuàng)造和收獲的喜悅與滿足。
參考文獻:
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普通高級中學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責編 黃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