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瓊林
四川省遂寧市射洪縣太和中心衛(wèi)生院五官科(629200)
射洪縣太和中心衛(wèi)生院五官科自2008年5月至2009年3月共收治3例痛性眼肌麻痹,又名Tolosa-Hunt綜合征。在臨床治療中收到滿意效果,3例患者均愈后隨訪觀察1年無復發(fā)?,F(xiàn)總結報道如下。
本組3例,其中男性2例,女性1例;年齡在32~54歲,平均年齡28.6歲。病程7~22d,平均病程9.7d。其中2例在發(fā)病前1周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當時已服藥治愈。1例在發(fā)病前18d曾患牙周炎(較輕,當時服藥4天而愈)。本組3例發(fā)病前20d身體健康,無眼疾,無顱內病變及全身重大疾病病史。
本組均為單側,第一次發(fā)病,突發(fā)性眶周部呈針刺樣拽痛或持續(xù)性針刺樣鉆痛感,伴有復視、眼外肌麻痹等癥狀及體征,結膜輕充血。1例左眼瞳孔散大4mm左右,眼球轉動自如。2例疼痛向額部放射,1例并有向頭額部爆炸樣疼痛。3例均呈持續(xù)性疼痛長達5~7d。其中2例發(fā)病后2d出現(xiàn)復視,1例4d出現(xiàn)復視。3例均有單眼外直肌麻痹,提上瞼肌不完全性麻痹,復視持續(xù)在5~7d,平均4d,疼痛減輕后而復視消失。本組3例視力、眼壓、眼底、血常規(guī)生化檢查、腦電圖、經顱多普勒及顱腦CT檢查正常。
3例均每日給予靜脈滴注地塞米松30mg+生理鹽水250mL及其他抗炎、維生素C、抗病毒、血管擴張劑藥物。3例患者因有感染病史,故配合抗炎治療,取得了滿意療效。
3例患者均用本方案治療后,癥狀、體征逐日好轉,5~7d治愈。出院后口服丹參片,地巴唑及維生素類藥物,鞏固治療1周。隨訪觀察1年無復發(fā)。本組病例是否與感染性疾病及精神因素有關,無較多臨床資料證實,還待進一步探討。
該病先由Tolosa于1955年首次提出,Hunt再次報道,并訂出診斷標準[1]。痛性眼肌麻痹綜合征,又稱Tolosa-Hunt綜合征。它是一種免疫性疾病,主要病變部位是海綿竇,臨床表現(xiàn)以眼球和眼眶周疼痛相伴隨Ⅲ、Ⅳ、Ⅴ腦神經麻痹,MRI檢查常表現(xiàn)為眶上裂區(qū)斑片狀或小結節(jié)狀異常信號,患者海綿竇增大、增寬,眶上裂和海綿竇鄰近的顳葉腦膜局部性受累。主要以動眼神經受累為主,其次是外展神經[2]。該病在臨床中較少見,易誤診誤治,但診斷并不難。應與急性眼肌炎,重癥肌無力,眶尖綜合征,蜂窩織炎,眶、顱內占位性疾病,血管性因素疾病,眼外肌麻痹等相鑒別。治療時用大劑量糖皮質激素,癥狀消失,逐漸減量,疼痛及其它癥狀明顯者予以對癥治療。本組3例患者因有感染病史,故配合抗炎抗病毒及維生素類藥物取得療效。本病是否與感染性疾病,及精神因素有關,無較多臨床資料證實,還待進一步研究。
激素對該病有特效,常以激素治療為主,對該病也可用激素作診斷性治療,配合抗炎、抗病毒、維生素B族等。通過3例臨床治療觀察,患者疼痛緩解快,能較快解除患者痛苦,療程短,費用低,治愈率高。本組隨訪一年無復發(fā)。
[1]楊金升,韓筱玉.疼痛性眼肌麻痹(附10例報告)[J].實用眼科雜志,1987,5(4):233.
[2]劉文.痛性眼肌麻痹綜合癥1例[J].中國中醫(yī)眼科雜志,2010,20(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