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 林 劉哲輝 王 瑩
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兒童醫(yī)院(150010)
在當今社會,隨著人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健康的觀念發(fā)生重大轉變,需求也越來越高。人們法律意識不斷增強,醫(yī)學知識逐漸普及與醫(yī)療服務人員的不足之間的矛盾日益顯現(xiàn),醫(yī)患關系也日益緊張[1]。尤其是兒科,孩子是家中的寶貝,醫(yī)患矛盾相比成人較為突出。
我國現(xiàn)多為獨生子女家庭,而現(xiàn)在的寶寶都是獨生子女的子女,是家中的小公主、小皇帝,一旦寶寶生病了,家長來院就診時心情會很急躁,對護理工作的期望值也越來越高,因而,做好護患之間的溝通就顯得極為重要。
護患溝通是雙方溝通的過程,是雙方對醫(yī)療護理活動的一種信息傳遞,它使雙方能充分有效的表達對醫(yī)療護理活動的理解和要求。隨著醫(yī)學模式的轉變,護患溝通被更多人們關注。所以認識和理解護患溝通的內涵顯得很重要,護患交流是減輕患者身心痛苦的需要,是促進護患之間的相互理解和支持,是提高護理效果的需要,更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需要[2]。
1.1.1 與患兒初次見面的溝通
兒科護士與患兒第一次接觸時,應善于表達自己對患兒的關心,對患兒要使用合適的稱呼,如“寶寶,你哪里不舒服呀?讓阿姨看看好不好?”。耐心細致詢問患兒的一般情況,向患兒及家長進行疾病宣教。
1.1.2 要使用通俗易懂的語言
護士與患兒溝通時,盡量使用患兒能聽懂的醫(yī)學術語,說話要清晰、簡潔,符合患兒的年齡。
1.1.3 不要說謊,做到言而有信
護士要采用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以知識和智慧做好患兒的思想工作,減輕患兒的痛苦。例如:有的家長領孩子來時,卻騙孩子說:“我們不打針,阿姨不給你打針”。這時,護士就要對孩子說:“阿姨要給你治病,阿姨會很輕的,就像小蚊子叮你一下,好不好?勇敢的寶寶!”
1.1.4 護患溝通的語言方式
我們應注意語音、語速、語調,要全神貫注傾聽患兒的要求,對不同年齡組的患兒采用不同的方式。
1.2.1 環(huán)境
要創(chuàng)造輕松的氛圍,窗簾及操作臺臺布用卡通圖案、淡雅的顏色,墻壁及棚頂粘有卡通粘貼,通過視覺分散小兒注意力的方法減輕疼痛。
1.2.2 轉移注意力
對于年長兒,可以與其進行交流,態(tài)度要和藹可親,鼓勵、表揚孩子,消除其恐懼心理,靜脈滴注過程中可囑家長給孩子講故事以分散注意力。
1.2.3 撫摸
身體的接觸能起到語言無法達到的效果,還可緩解患兒的“皮膚饑餓”癥狀。特別是嬰兒,在進行靜脈穿刺時,可先撫摸患兒的身體,消除其不安的情緒,然后固定住穿刺部位進行操作。
1.2.4 嫻熟的技術操作水平
護士在為患兒進行穿刺操作時,動作要優(yōu)美、敏捷,“一針見血”地熟練完成操作,可消除患兒的緊張情緒,使患兒對你更加信任。
1.2.5 游戲的技巧
可以給患兒一個小玩具,以游戲的方式減輕恐懼心理。
1.2.6 理解、接受并尊重患兒
12歲以后的兒童思維逐漸成熟,此期的患兒具有強烈的維護自尊的愿望,護士應用傾聽的技巧,通過感情移入,表達對患兒的理解和接受,并尊重患兒的選擇。
從接觸開始,護士就以微笑面對患兒及家長,以親切的話語介紹靜脈滴注流程,介紹靜脈滴注知情同意書內容并簽字,用滿腔熱忱的工作態(tài)度引導感染家長,為他們遵守醫(yī)院及科室的規(guī)章制度打下基礎。
護士要學會換位思考,站在患兒及家長的角度為他們著想。護患關系不僅是一種特殊的服務關系,也是一種情感關系,平等與尊重是護士與家長達到有效溝通的前提。護士在工作中應一視同仁,根據(jù)具體情況采取有針對性的溝通,避免造成信息的歪曲與改變。
由于小兒病情變化快,當小兒在就診或靜脈滴注過程中出現(xiàn)熱驚厥、呼吸衰竭等癥時,護士首先要對患兒的病情進行正確評估,鎮(zhèn)靜地應對,以同情和積極的心態(tài)完成各項護理、治療措施,迅速敏捷解決出現(xiàn)的各種問題,關注患兒的病情;其次,做好家長的心理疏導,做好解釋工作,與家長一起做好患兒的護理工作。
首先對他們發(fā)表的見解要理解、關心、尊重,允許他們發(fā)表意見、發(fā)泄不良情緒,然后進行耐心的解釋工作,努力與其達到共識。巡視護士要經常巡視病房,細心觀察患兒的病情,及時與家長溝通,發(fā)現(xiàn)問題應及時解決,并對可能出現(xiàn)的情況進行宣教,使他們對患兒的病情做到心中有數(shù),使得能正確對待病情變化。
首先,護士應提高自身的技術操作水平,以過硬的穿刺技術贏得患兒及家長的信任與尊重。如一次穿刺未成功,應以誠懇的態(tài)度向家長道歉。其次,用親情的話語與家長溝通,把掌握的理論和實踐知識化作一份理解、一份關愛,把護士職業(yè)的品質、性格、思想、情感用自己的行動體現(xiàn)在護理過程中。
溝通時應耐心傾聽家長的敘述,不要中途打斷家長話語,對患兒家長的提問要耐心解釋,不要搪塞應付,解釋不清楚的應請求醫(yī)師或護士長;在穿刺過程中要注意力集中,以避免穿刺不成功使家長認為是心不在焉而產生矛盾;避免使用刺激性語言和專業(yè)語言;對疾病的診斷、病情的解釋應與醫(yī)師的一致,避免醫(yī)護意見不統(tǒng)一,讓家屬產生不信任。要及時查找護士與患兒家長溝通過程中的不足,努力提高兒科護理質量,改善護患關系。
作為護士,不僅要努力使自己具備博學的知識、細致的品質、職業(yè)道德和內涵氣質修養(yǎng),更應該學習人際交流的方法和技巧,只有具備了良好的文化修養(yǎng)、崇高的職業(yè)道德、精湛的專業(yè)技術、很好的溝通能力,才能在工作中做到應對自如、有理有據(jù)[3]。我們要用自己博大的愛心和寬容心,理解家長的心情及過激的言語和行為,用溫和的語言安撫其不安的情緒,用誠摯的愛心化解其急躁的心情。希望我們能練好基本功,成為醫(yī)師的好助手,為臨床治療工作的順利實施提供完善的護理。
[1]彭貞香.從醫(yī)患糾紛看醫(yī)患溝通[J].醫(yī)學教材探討,2008,9(7):9.
[2]褚旭霞,倪愛珍.營造良好就醫(yī)環(huán)境,體現(xiàn)人文關懷[J].同濟大學學報(醫(yī)學報),2007,28(增刊):18.
[3]王嘯飛.醫(yī)患溝通的重要性[J].同濟大學學報(醫(yī)學報),2007,28(2):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