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可讓
學習需要有一種精神
張可讓
一位哲學家說過:人類已經(jīng)古老了,但人始終還是幼稚的。所以要學習,我們正處在知識創(chuàng)新、“知識爆炸”的時代,知識總量呈幾何級數(shù)增長,知識更新速度大大加快。有專家指出:今天人類掌握的全部知識,21世紀中葉仍然有用的只剩下1%;一年不學習,你所擁有的全部知識就會折舊8%。因此,要想不成為時代的落伍者,要想不被競爭所淘汰,學習是我們唯一的選擇。
中華民族自古就是一個愛學習的民族。很多人從小都聽說過 “懸梁刺股”、“鑿壁偷光”、“囊螢映雪”的故事和宋代文學家歐陽修“三更燈火五更雞”的“三上讀書精神”(馬上、廁上、枕上)、漢代學者董遇的“三余讀書精神”(冬者,歲之余;夜者,日之余;陰雨者,時之余)。無論是“積財千萬,無過讀書”的古訓,還是“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勸勉,都說明學習是中國人在成長中獲取知識和智慧的重要途徑,都需要一種精神。早在1939年4月,陳毅元帥就指出:“我們干部中缺乏的是學習的精神”,“這個風氣如果不嚴格的加以改正,對我們的實際工作實在有很大的危害”。當前我們的干部在學習問題上仍然需要一種精神。一些干部借口工作繁忙“不愿學”,一些干部碌碌無為“不愛學”,一些干部裝點門面“不真學”,還有一些干部急功近利“不深學”。
那么,今天我們究竟需要怎樣的學習精神呢?
一是“擠”和“鉆”的精神。江澤民同志曾指出,應該學會毛澤東同志提倡的“擠”和“鉆”的精神。1939年,毛澤東同志在延安陜北公學干部大會上講話時指出:“大家要在工作、生產(chǎn)的百忙中,以‘擠’的方法獲得學習的時間,以 ‘鉆’的方法,求得問題的了解與深入?!薄皵D”,就是在時間上“擠”?!般@”,就是在廣度上“鉆”、在深度上“鉆”。魯迅先生講過,時間就像海綿里的水一樣,只要你愿擠,總還是有的。他還說,哪里有天才,我只是把別人喝咖啡的工夫用在工作上。雷鋒日記中有這樣一段話:“有些人說工作忙、沒有時間學習。我認為問題不在工作忙,而在于你愿不愿意學習,會不會擠時間。要學習的時間是有的,問題是我們善不善于擠,愿不愿意鉆。一塊好好的木板,上面一個眼也沒有,但釘子為什么能釘進去呢?這就是靠壓力硬擠進去的,硬鉆進去的。由此看來,釘子有兩個好處:一個是擠勁,一個是鉆勁,我們在學習上,也要提倡這種‘釘子’精神,善于擠和善于鉆?!?/p>
二是“勤”和“善”的精神。古人說:“業(yè)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江澤民同志指出,“領(lǐng)導干部要努力成為勤于學習、善于學習的典范?!毙聲r期的黨員領(lǐng)導干部要努力培養(yǎng)一種勤學習、善學習的精神。首先,要勤動腦,善思考。思考是學習的一個重要方式。黨員干部特別是領(lǐng)導干部要善于思考,在思考過程中增長知識,提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本領(lǐng)。要通過深入思考,分析研究改進工作的措施辦法,把學習的體會和成果轉(zhuǎn)化為謀劃工作的思路和措施。第二,要勤動腳,善調(diào)研。毛澤東同志說:“不做調(diào)查沒有發(fā)言權(quán),不做正確的調(diào)查同樣沒有發(fā)言權(quán)”。陳云同志說:“我們應該用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時間去弄清情況,用不到百分之十的時間來決定政策。這樣決定的政策,才有基礎”。調(diào)查研究是做好工作的基礎,也是一種必要學習方式。領(lǐng)導干部要多下基層走走看看,多向基層群眾學習,在傾聽群眾的意見建議中找到解決問題的思路和辦法,從而有效避免坐而論道、紙上談兵、關(guān)起門來清談,防止淺嘗輒止、擺花架子、做表面文章。第三,要勤動手,善推動。學習的目的在于運用,學習的成效要體現(xiàn)在推動工作上。作為黨員領(lǐng)導干部堅持向書本學習的同時,更要注重向?qū)嵺`學習,帶著問題學,結(jié)合實際工作學習,從豐富生動的實踐中汲取營養(yǎng)、提升智慧,增強本領(lǐng)。
三是“苦”和“韌”的精神。陳毅元帥說“學習要有傻子精神”。胡錦濤同志強調(diào),廣大青年要在學習上下更大的氣力,只爭朝夕地學習,如饑似渴地學習,持之以恒地學習。因為“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睋?jù)說,馬克思為寫《資本論》,每月在大英博物館里苦讀,歷經(jīng)40年才寫成此皇皇巨制。革命導師列寧曾在圣彼得堡監(jiān)獄關(guān)了14個月。他就利用監(jiān)獄圖書館讀了14個月的書。一天,列寧的姐姐來探監(jiān),告訴他案子快結(jié)了,也許快要出來了。列寧風趣地說:“早呢,我連資料還沒收呢!”習近平同志還要求領(lǐng)導干部樹立著名學者王國維治學的三種境界,要有“望盡天涯路”那樣志存高遠的追求,有耐得住“昨夜西風凋碧樹”的清冷和“獨上高樓”的寂寞,靜下心來通讀苦讀;要勤奮努力,刻苦鉆研,舍得付出,百折不撓,下真功夫、苦功夫、細功夫,即使是“衣帶漸寬”也“終不悔”,“人憔悴”也心甘情愿;要堅持獨立思考,學用結(jié)合,學有所悟,用有所得,要在學習和實踐中“眾里尋他千百度”,最終“驀然回首”,在“燈火闌珊處”領(lǐng)悟真諦,在愛讀書、勤讀書、讀好書、善讀書中提高思想水平、解決實際問題、實現(xiàn)自我超越。
四是“恒”和“久”的精神。恒,就是持之以恒;久,就是久久為功。從字面看,其意相近。再細分析,就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恒,表現(xiàn)事物的過程;久,表達事物的結(jié)果。亞里士多德說過:“人的行為總是一再地重復,因此卓越并不是單一的舉動,而是習慣?!睂O中山說,奮斗這一件事是自有人類以來天天不息的。司馬遷受宮刑后撰寫《史記》,不知受了多少冷言,卻從不放棄,為后人留下了偉大的歷史寶藏,是因為堅持;毛澤東懷揣夢想與抱負并為之不懈奮斗,最終成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因為堅持;貝多芬雙耳失聰卻完成了偉大的第九交響曲,是因為堅持;麥哲倫船隊無所畏懼,勇往直前,最終證實地圓學說,也是因為堅持。持之以恒精神是人生中最寶貴的財富。學習絕非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荀子在《勸學》篇中寫道:“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本毺珮O拳的人都講究“道法自然”,其中三昧,“惟心會而不可言傳,可神通而不可語達”,正如一句民諺所說的:歷日經(jīng)年,水滴石穿;持之以恒,功果自見。只要勤勉不息,定能久久為功。
(作者系新疆自治區(qū)黨委宣傳部副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