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論唐教坊的歷史淵源及屬性

2010-04-07 10:05:55曹勝高
關(guān)鍵詞:俗樂教坊雅樂

曹勝高

(東北師范大學(xué)文學(xué)院,吉林長春 130024)

論唐教坊的歷史淵源及屬性

曹勝高

(東北師范大學(xué)文學(xué)院,吉林長春 130024)

唐代教坊機構(gòu)的設(shè)立,是樂分雅俗觀念的產(chǎn)物,在很大程度上繼承了漢魏以來俗樂管理職能,其與太樂系統(tǒng)并存,在隋代以“設(shè)坊教樂”而得名,入唐后逐漸以中官為使,歸禁中管理,為皇家私屬。

唐教坊;歷史淵源;掌管俗樂

關(guān)于唐教坊的性質(zhì)及變遷,歷來論述頗多,①參見任半塘《教坊記箋訂》(中華書局 1962年版)、李昌集《唐代宮廷樂人考略:唐代宮廷華樂、胡樂狀況一個角度的考察》(《中國韻文學(xué)刊》2004年第3期)、左漢林《唐代的內(nèi)教坊及相關(guān)問題考論》(《渤海大學(xué)學(xué)報》2007年第1期)、柏紅秀《唐代仗內(nèi)教坊考》(《中國戲曲學(xué)院學(xué)報》2006年第3期)、耿占軍《漢唐時期樂舞與百戲管理機構(gòu)的設(shè)置》(《唐都學(xué)刊》1999年第4期)等文獻。但未能達成充分共識,原因在于“兩唐書”、《教坊記》、《資治通鑒》等記載不甚明晰甚或抵牾,各未能自圓其說。代有轉(zhuǎn)移,制有因承,要準確界定唐教坊的性質(zhì),不妨梳理前代音樂及其管理機構(gòu)的變遷,從歷史縱深的角度分析雅俗音樂之變化、音樂機構(gòu)之分合和樂工樂曲之演習(xí),以便深知教坊設(shè)置之用意,進而分析其屬性。本文試為之。

一、樂分雅俗

上古雅樂出自俗樂。《隋書·樂志》云 :“伊耆有葦龠之音,伏羲有網(wǎng)罟之詠,葛天八闋,神農(nóng)五弦,事與功偕,其來已尚?!逼渲?“葦龠之音”乃以葦作龠而歌,“網(wǎng)罟之詠”乃以結(jié)網(wǎng)捕魚事入歌,皆非先天之雅樂也。葛天之《八闕》乃吟詠先祖、神靈、勞作、祭祀之事,實乃民間歌舞?!吧褶r(nóng)五弦”據(jù)《世本》載,神農(nóng)削桐為琴,結(jié)絲為弦,成古琴。這些音樂源于民間,或用于祭祀或用于娛樂,因表事載功,后經(jīng)音樂精通者累加附庸而漸趨神圣,如炎帝命邢天作扶犁之樂、制豐年之詠。又《尚書·堯典》載舜帝語:“夔,命汝典樂,教胄子。直而溫,寬而栗,剛而無虐,簡而無傲。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八音克諧,無相奪倫,神人以和?!辟缭?“於!予擊石拊石,百獸率舞?!贝穗m為后世附加之言,然由此可知五帝時已有專職樂人負責(zé)制樂,以祭祀、慶功、教民。上古俗樂遂脫離民間而漸趨雍容雅正,為圣化此類音樂,多以神話出之?!渡胶=?jīng)·大荒西經(jīng)》載:“西南海之外,赤水之南,流沙之西,有人珥兩青蛇,乘兩龍,名曰夏后開。開上三嬪于天,得《九辯》與《九歌》以下,此天穆之野,高二千仞,開焉得始歌《九招》。”傳言夏樂《九歌》、《九辯》乃為天賜?!冻o·天問》:“啟棘賓商,《九辯》《九歌》?!薄肚f子·天運》載北門成問于黃帝曰:“帝張咸池之樂于洞庭之野,吾始聞之懼,復(fù)聞之怠?!薄吨翗贰酚盅?“咸池九韶之樂,張之洞庭之野?!毖跃派刂畼纺颂斓哿鱾饔诙赐ブ?。“九韶”實為“九招”之音轉(zhuǎn)。古本《竹書》言:“夏后開舞《九招》也?!苯癖尽吨駮o年》也說:“十年 ,帝(啟)巡狩 ,舞《九招》于大穆之野?!睒O言《九招》為黃帝所賜。

然考諸史料,夏啟所成《九歌》、《九辯》、《九招》之類,乃出自楚地民間歌舞。《呂氏春秋·音初》載:“禹行功,見涂山之女,禹未之遇,而巡省南土。涂山氏之女乃令其妾候禹于涂山之陽,女乃作歌,歌曰‘候人兮猗’,實始作為南音?!毕挠碇尥可脚聘?其所歌乃南音之代表。劉向《列女傳》卷一載:“啟母者,涂山氏長女也。夏禹娶以為妃。既生啟,辛壬癸甲,啟呱呱泣,禹去而治水,惟荒度土功,三過其家,不入其門。涂山獨明教訓(xùn),而致其化焉。及啟長,化其德而從其教,卒致令名。禹為天子,而啟為嗣,持禹之功而不殞。君子謂涂山強於教誨?!蓖可脚膯⒉⒂H自教育,夏啟自幼受母教育,且其母熟悉南音,因而合南音而成《九歌》。后大禹會諸侯,以《九歌》典樂?!蹲髠鳌ぐЧ吣辍份d:“禹合諸侯于涂山?!贝笥碓谕可酱髸T侯時,以《九歌》為國家樂典?!渡袝ご笥碇儭份d:“九功惟敘,九敘惟歌;戒之用休,董之用威;勸之以九歌,俾勿壞?!笨芍闹毒鸥琛?乃采集楚聲而成。

遠古之時音聲稀有,故前代音樂后世承繼而用。依《通典》所載,伏羲樂名《扶來》,神農(nóng)樂名《扶持》,黃帝作《咸池》,堯增修而用之。“咸,皆也。池,施也。言德之無不施也。”其義相同,其音近而轉(zhuǎn),殆為同曲。咸池,《周禮》又稱為《大咸》。又傳少皞作《大淵》,堯作《大章》,舜作《大韶》,禹作《大夏》,堯舜禹本禪讓而成,其所作曲非新作,乃續(xù)作或增修。顓頊作《六莖》、帝嚳作《五英》;湯作《大護》、周武王作《大武》,樂名皆一聲之轉(zhuǎn)。此類音樂皆賡續(xù)前朝舊樂而成新聲。《呂氏春秋·古樂》:“帝嚳命咸黑作為聲歌:《九招》、《六列》、《六英》?!庇盅?“帝舜乃令質(zhì)修《九招》、《六列》、《六英》,以明帝德。”舜曾修訂上述三曲。商湯又修訂,《墨子·三辯》:“湯放桀于大水……因先王之樂,又自作樂,命曰《護》,又修《九招》。”借助前代音樂作《大護》,又進一步修了《九招》。

雅樂原本出自民間,然其存于朝廟非民間可用,后又代代流傳附以神圣,遂與民間音聲遠矣,后世承而增修遂為雅樂。《周禮·春官宗伯·大司樂》:“以樂舞教國子,舞云門、大卷、大咸、大韶、大夏、大濩、大武?!睂嵞饲按瘡R音樂之匯總。

朝廷雅樂亦有流散于民間者?!墩撜Z·堯曰》言商亡,“太師適摯齊,亞飯干適楚,三飯繚適蔡,四飯缺適秦,鼓方叔入于河,播皷武入于漢,少師陽、擊磬襄入于?!薄R笊虡饭ち魃⒂谒牡厝簧虡肺唇^,一則由上述樂工帶入齊、楚、蔡、秦、魏等地,與彼地民間樂舞融合,稱為諸侯之國風(fēng);二則部分樂工歸于商廟,以商音祭祖 ,《詩經(jīng)·商頌》所載《那》、《烈祖》、《玄鳥》三曲,便是宋國商音之流傳;三則部分音聲轉(zhuǎn)入周室。岐周本為商之舊邦,朝、聘、祭、賓必通商樂,待其立國,選用商之百工、多士,故周武王“乃命周公為作《大武》”,必有取于商聲者。

雅樂世代傳于朝廟,自成其傳承系統(tǒng)。而民間音聲代有轉(zhuǎn)移與時俱進,與雅樂漸行漸遠。雅樂之古板,漸遭時人鄙棄?!稘h書·禮樂志》引《書》序:“殷紂斷棄先祖之樂,乃作淫聲,用變亂正聲,以說婦人。”《史記·樂書》:“紂為朝歌北鄙之音,身死國亡……夫朝歌者不時也,北者敗也,鄙者陋也,紂樂好之,與萬國殊心,諸侯不附,百姓不親,天下畔之,故身死國亡?!贝苏f解乃附會之詞,然其言殷紂所喜北里之曲,實乃民間音聲。此類“音聲”乃“變”五音而為“七音”者,音位復(fù)雜,節(jié)奏輕快,汪汪洋洋,為鄭衛(wèi)之音的先聲。殆及“周道始衰,怨刺之詩起。王澤竭而不作。樂官師瞽抱其器而奔散于諸侯,益壞缺矣 ”。[1]卷141《樂典一》鄭衛(wèi)之音遂興起??追f達注《樂記》引《史記·樂書》言:

衛(wèi)靈公之時,將之晉,至于濮水之上舍,夜半聞鼓琴之聲,問左右,皆對曰:“不聞?!蹦苏賻熶嘎牰鴮懼?。至?xí)x,見平公。公享之,靈公曰:“今者聞新聲,請奏之?!逼焦?“可?!奔疵鼛熶缸鴰煏缰?援琴鼓之。未終,而師曠撫而止之曰:“此亡國之聲也,不可遂。”平公曰:“何?”師曠曰:“昔師延所作也,與紂為靡靡之樂。武王伐紂,師延?xùn)|走,自投濮水之中,故聞此聲必于濮水之上也?!?/p>

師曠制止,乃出于古人以樂象德之觀念,以桑間濮上為亡國之音。①《禮記·樂記》:“聲音之道,與政通矣。宮為君,商為臣,角為民,徵為事,羽為物,五者不亂,則無怗懘之音矣……鄭衛(wèi)之音,亂世之音也,比于慢矣。桑間濮上之音,亡國之音也。其政散,其民流,誣上行私而不可止也?!比秽嵭l(wèi)音聲之和悅?cè)攵褳闀r人所共識?!稑酚洝份d魏文侯問曰:“吾端冕而聽古樂,則唯恐臥;聽鄭衛(wèi)之音,則不知倦。敢問古樂之如彼,何也?新樂之如此,何也?”子夏對曰:

今夫古樂,進旅退旅,和正以廣,弦匏笙簧,會守拊鼓,始奏以文,復(fù)亂以武,治亂以相,訊疾以雅。君子于是語,于是道古,修身及家,平均天下。此古樂之發(fā)也。今夫新樂,進俯退俯,奸聲以濫,溺而不止,及優(yōu)侏儒,獶雜子女,不知父子。樂終不可以語,不以道古。此新樂之發(fā)也。今君這所問者樂也,所好者音也。夫樂者,與音相近而不同。

仍以樂德言雅樂之美好,俗樂之義壞。然民間用樂非在于德義,故鄭衛(wèi)之音遂成時尚。至孟子時已不再以雅俗之德義論樂,而直言若能“與民同樂”即為明君,可知戰(zhàn)國中葉,以鄭衛(wèi)之音為代表的俗樂,已經(jīng)得到君王、諸子的普遍認同,孟子也承認今樂與古樂的義同,但聽樂不能獨享,只要“與民同樂”即可。馬端臨言:“春秋時,雖伶官猶以奸聲淫樂為可恥;而戰(zhàn)國之際,則時君直以世俗之樂為可好?!盵2]俗樂的流行使得傳統(tǒng)雅樂迅速消亡,秦始皇平天下,六代廟樂只有《韶》、《武》殘存,秦二世即位尤以鄭、衛(wèi)之音為娛。丞相趙高言:“五帝、三王樂各殊名,示不相襲。上自朝廷,下至人民,得以接歡喜,合殷勤,非此和說不通,解澤不流,亦各一世之化,度時之樂,何必華山之騄耳而后行遠乎 ?”[3]卷24《樂書》從此 ,俗樂開始進入廟堂 ,并得到一定的理論支持,而雅樂則加速了消亡的進程。

二、雅俗分掌

秦以前,歷代所設(shè)樂官本掌雅樂?!吨芏Y·春官·大司樂》:“大司樂掌成均之法,以治建國之學(xué)政,而合國之子弟焉……以樂德教國子,中、和、祗、庸、孝、友。以樂語教國子,興、道、諷、誦、言、語。以樂舞教國子,舞云門、大卷、大咸、大韶、大夏、大濩、大武?!贝笏緲坟撠?zé)以六代樂舞教育王室諸侯長子、公卿大夫子弟以及從民間選拔的優(yōu)秀青年。秦代以“太樂”掌雅樂,從屬“奉?!?。其源為周之春官宗伯掌邦禮,①《通典》卷 25《職官七》“太常卿”條謂:“今太常者……周時曰宗伯,為春官,掌邦禮,秦改曰奉常?!敝饕毮苁恰罢谱趶R禮儀”。西漢景帝六年,奉常更名太常,屬官有太樂、太祝、太宰、太史、太卜、太醫(yī)六令丞。[4]卷19《百官公卿表上》太常下設(shè)太樂署 ,署內(nèi)設(shè)太樂令丞以管理雅樂,雅樂表演者則多選高官貴胄之子,以作宗廟祭祀之用。盧植《禮》注:“漢大樂律,卑者之子不得舞宗廟之酎。除吏二千石到六百石,及關(guān)內(nèi)侯到五大夫子,取適子高五尺已上,年十二到三十,顏色和,身體修治者 ,以為舞人。”[5]卷112《百官志(二)》此乃承《周禮》國子習(xí)學(xué)樂舞之制,即通過音樂的傳授,使學(xué)員懂得“禮樂”的治國功能,而非真正的樂舞表演。

東漢太樂改稱“太予樂官”,②《宋書》卷 19《樂志》:“太樂,漢舊名,后漢依讖改太予樂官?!薄稏|觀漢記》卷 2《顯宗孝明皇帝紀》:“會明帝改其名,郊廟樂曰太予樂,正樂官曰太予樂官,以應(yīng)圖讖?!薄端螘肪?39《百官志上》謂:“太樂令……掌凡諸樂事。周時為大司樂,漢西京曰太樂令,漢東京曰大予樂令?!痹O(shè)官太樂予令,掌伎樂,“凡國祭祀,掌請奏樂,及大饗用樂,掌其陳序 ”。[5]卷115《百官志(二)》曹魏時太樂予令“復(fù)為太樂令 ”。③《宋書》卷 39《百官志上》載:“漢東京曰大予樂令。魏復(fù)為太樂令?!贝颂幍摹按笥铇妨睢?當(dāng)為太樂予令。《宋書》卷 19《樂志》載東漢“太予樂官”,于魏明帝太和初“改復(fù)舊”。西晉時,音樂機構(gòu)的設(shè)置則基本沿襲曹魏舊制。

東晉南遷后,初減太樂并鼓吹署,成帝咸和中,復(fù)置太樂官。[6]卷23《樂志下》南朝宋齊 ,雅樂歸屬太常太樂署管理,樂署官員人數(shù)較少。④《宋書》卷 39《百官志上》載宋太常署官,有“太樂令,一人。丞一人。掌凡諸樂事”。(梁)蕭子顯撰《南齊書》卷 16《百官志》載:南齊太常署官,有“太樂令一人,丞一人”。宋大明以后,“聲伎所尚,多鄭衛(wèi)淫俗 ”,[7]卷46《蕭惠基傳》民間音樂涌入宮廷 ,樂舞?!耙?《鞞》、《拂》、雜 舞 合 之 鐘 石,施 于 殿庭 ”。[8]卷19《樂志一》太樂署內(nèi) ,雅、俗并存?!赌淆R書 ·崔祖思傳》:“今戶口不能百萬,而太樂雅、鄭,元徽時校試千有馀人?!绷宏愄珮肥鹗颊魄迳虡??!端鍟ぐ俟僦旧稀分^梁武帝“天監(jiān)七年,以太常為太常卿……太樂又有清商署丞”。清商樂本為俗樂,至此歸于雅樂部。

至于北魏,則上承魏晉舊制置太樂署?!段簳分尽份d天興六年冬,“詔太樂、總章、鼓吹增修雜伎……如漢晉之舊也”。歸掌于尚書省。魏孝文帝時,如宋齊制設(shè)太樂署?!段簳分尽吩啤?太和十五年)十二月又置太樂”,總掌雅樂。北齊制官多循后魏,立太常,掌“太樂、掌諸樂及行禮節(jié)奏等事”,太樂兼領(lǐng)清商部丞掌清商樂。[9]卷27《百官志中》北周 ,樂署依《周禮》建制,改太樂署為大司樂。隋立后,雅樂歸屬太常寺,掌祭祀、朝廟用樂。唐因之。由此可知,雅樂一般由太常屬官太樂掌管,用于宗廟祭祀、朝廷大典。

周代太樂也采民間音樂補充朝樂?!稘h書·藝文志》說:“古有采詩之官,王者所以觀風(fēng)俗,知得失,自考正也?!薄对娊?jīng)》之國風(fēng),出自民間,“二雅”成于士大夫之手,皆為諸侯所用,其中不乏鄭衛(wèi)之音。《漢書·食貨志》:“孟春之月,群居者將散,行人振木鐸循于路以采詩,獻之太師,比其音律,以聞于天下?!笨芍苤珟熞嘭撠?zé)整理俗曲,以充朝廷正音。從前文所引殷紂王、晉靈公、魏文侯、齊宣王等好俗樂,朝廷雖無專掌俗樂之機構(gòu),卻有演奏俗樂之樂工,此類樂工當(dāng)不受太常及其屬官管理。秦二世喜愛鄭衛(wèi)之音,故設(shè)樂府負責(zé)俗樂演奏,卻又將之隸于內(nèi)廷“少府”,⑤參見《漢書·百官公卿表》與 1977年始皇陵出土之錯銀“樂府”鐘。《漢書》卷 19上《百官公卿表上》:“少府,秦官,掌山海池澤之稅,以給共養(yǎng),有六丞。屬官有尚書、符節(jié)、太醫(yī)、太官、湯官、導(dǎo)官、樂府……十二官令丞。”與“太樂”并立??梢姶藭r期,樂府官乃內(nèi)朝建制,用于宮廷娛樂而并非朝廟用樂。

漢承秦制雖立太樂,但掌管俗樂的樂府開始采民間音樂來制朝廟樂,武帝擴充樂府于外朝用于制樂。其原因在于:第一,漢代雅樂衰微?!稘h書·禮樂志》:“漢興,樂家有制氏,以雅樂聲律世世在太樂官,但能紀其鏗鏘鼓舞,而不能言其義?!蹦苎葑嗯f樂而不能創(chuàng)制新曲,因而叔孫通等漢儒只能因襲秦樂以作劉氏宗廟樂曲。第二,漢制宗廟樂不全是采取舊樂,亦多用俗樂。“高祖崩,令沛得以四時歌舞宗廟。孝惠、孝文、孝景無所增更 ,于樂府習(xí)常隸舊而已?!盵3]卷24《樂書》這些俗樂主要來自楚聲?!案咦鏄烦?故《房中樂》楚聲也。孝惠二年,使樂府令夏侯寬備其簫管,更名曰《安世樂》?!睗h樂本出自民間,以楚聲為基調(diào)??梢?武帝前俗樂已成為漢樂正聲,因而武帝朝的樂府并非新立,乃更新建制后朝廷音樂的創(chuàng)作機構(gòu)。此樂府“采詩夜誦,有趙、代、秦、楚之謳。以李延年為協(xié)律都尉,多舉司馬相如等數(shù)十人造為詩賦,略論律呂,以合八音之調(diào),作十九章之歌”。①梁劉勰、唐顏師古、宋郭茂倩、鄭樵,皆據(jù)《漢書·禮樂志》此說﹐將“乃立樂府”釋為始創(chuàng)樂府的建置。宋王應(yīng)麟、清何焯等則據(jù)漢惠帝二年的史料提出異議。實則《史記·樂書》與賈誼《新書》亦早有武帝以前的有關(guān)樂府記述。今人以為樂府始創(chuàng)于秦,漢初因襲之;漢武帝立樂府,應(yīng)解釋為樂府機構(gòu)的大規(guī)模擴展。此處的“十九章之歌”又作為漢郊祀歌?!巴ㄒ唤?jīng)之士不能獨知其辭,皆集會五經(jīng)家,相與共講習(xí)讀之,乃能通知其意,多爾雅之文?!痹谶@樣的背景下,武帝時的漢樂府實際上承擔(dān)了太樂署的部分職能。

不過,隨著先秦雅樂的收集與整理,俗樂開始受到儒生的排斥和抵制。《漢書·禮樂志》載:“河間獻王聘求幽隱,修興雅樂以助化?!眲⒌略芭c毛生等共采《周官》及諸子言樂事者以作《樂記》,獻八佾之舞,與制氏不相遠 ”。[4]卷30《藝文志》隨著儒家學(xué)說的復(fù)興與發(fā)展,儒生和官員對朝廷依俗樂而制宗廟樂的多有批評,指斥武帝“今漢郊廟詩歌,未有祖宗之事,八音調(diào)均,又不協(xié)于鐘律,而內(nèi)有掖庭材人,外有上林樂府,皆以鄭聲施于朝廷”。一方面是官員私下喜歡俗樂,像劉德所獻的雅樂,“天子下太樂官,常存肄之,歲時以備數(shù),然不常御”,以至“鄭聲尤甚”。另一方面卻是儒士在朝廟上對樂府俗樂的激烈批判,以致哀帝即位后即詔令裁撤樂府,“惟世俗奢泰文巧,而鄭衛(wèi)之聲興……其罷樂府官。郊祭樂及古兵法武樂,在經(jīng)非鄭衛(wèi)之樂者 ,條奏 ,別屬他官 ”。[4]卷22《禮樂志》

由于秦漢樂府隸少府,少府屬內(nèi)朝,“掌禁錢以給私養(yǎng) ”,[8]卷39《百官志上》其服務(wù)對象為皇室 ,故其下屬機構(gòu)樂府也必應(yīng)“私”屬于皇室,樂府樂當(dāng)為皇家用樂,與太常樂并不相悖。西漢政府并設(shè)雅俗樂機構(gòu)的目的則如賈誼《新書·官人》所言:“君樂雅樂,則友、大臣可以侍;君樂燕樂,則左右、侍御者可以侍;君開北房,從薰服之樂,則廝役從。清晨聽治,罷朝而論議,從容澤燕。夕時開北房,從薰服之樂。是以聽治、論議、從容澤燕,矜莊皆殊序,然后帝王之業(yè)可得而行也?!辟Z誼認為雅樂服務(wù)于君臣用于朝廟,燕樂服務(wù)于親朋用于宴饗,薰服之樂服務(wù)于私情用于娛樂;“矜莊皆殊序”,不容紊亂。由此可見,秦與漢初所置樂府本服務(wù)于皇室私人娛樂,可以演奏俗樂。但武帝時以掌管俗樂之樂府來制作朝廟音樂,實為歷朝首創(chuàng),故此舉遭致時儒批判,并被班固載為“乃立樂府”。

哀帝雖裁撤了樂府卻不能禁絕俗樂。東漢改由黃門鼓吹繼續(xù)管理俗樂。②若西漢哀帝時樂府僅為精簡而非裁撤,那么東漢的俗樂機構(gòu)則應(yīng)有二,即黃門鼓吹樂署與樂府兩大機構(gòu)。王運熙《說黃門鼓吹樂》一文指出,漢代黃門與樂府的緊密關(guān)系及其人員之間的相互溝通,顯將兩者樂署皆視為少府分設(shè)下的并存的專門俗樂機構(gòu)。參見王運熙《樂府詩述論》(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6版第216頁)。文選卷四十繁欽《與魏文帝箋》注引《漢書》稱“鄭聲尤集黃門集樂之所”,黃門鼓吹署掌宴樂?!豆沤褡ⅰひ魳贰?“漢樂有《黃門鼓吹》,天子所以宴樂群臣也?!睗h之宴樂亦因俗樂而制成。③《漢書》卷 22《禮樂志》:“又有《房中祠樂》,高祖唐山夫人所作也。周有《房中樂》,至秦名曰《壽人》。凡樂,樂其所生,禮不忘本。高祖樂楚聲,故《房中樂》楚聲也。孝惠二年,使樂府令夏侯寬備其簫管,更名曰《安世樂》。”《東觀漢記》卷五“樂志”條:“黃門鼓吹,天子所以宴樂群臣?!秉S門鼓吹屬少府?!稘h書·百官公卿表》:“少府……有六丞……又中書謁者、黃門、鉤盾、尚方、御府、永巷、內(nèi)者、宦者八官令丞?!秉S門鼓吹承擔(dān)了西漢樂府掌管俗樂的職責(zé)。④需注意的是,黃門職官,秦時即存屬于少府卿?!稘h書》卷 19上《百官公卿表》:“少府……有六丞……又中書謁者、黃門、鉤盾、尚方、御府、永巷、內(nèi)者、宦者七官令丞?!敝劣邳S門署典樂鼓吹樂事,則大致在西漢武帝時期。目前,多數(shù)學(xué)者認為,東漢承華令承繼了西漢樂府的掌樂職能,典掌包括黃門鼓吹樂在內(nèi)的所有俗樂。當(dāng)然亦有學(xué)者以為,兩漢時期黃門樂署均為獨立的音樂機構(gòu),西漢倡監(jiān)是西漢黃門鼓吹樂署的重要職官;而東漢黃門鼓吹樂則分別隸屬太仆卿、少府卿之承華令、黃門樂署,并認為這種分掌機制體現(xiàn)了兩漢樂府制度“掌而不教,教而不掌”的管理特征。參見許繼起《漢代黃門樂署考》(《云南藝術(shù)學(xué)院學(xué)報》2002年第4期)。因黃門鼓吹署于東漢,性質(zhì)明顯且較成規(guī)模,故筆者僅對之詳敘之?!逗鬂h書·東夷列傳》載:“順帝永和元年,其王來朝京師,帝作黃門鼓吹、角抵戲以遣之?!薄短屏洹贰肮拇凳鹆睢弊⒃?“后漢少府屬官有承華令,典黃門鼓吹百三十五人、百戲師二十七人?!雹荨逗鬂h書》卷 5《孝安帝紀》注引《漢官儀》作“黃門鼓吹百四十五人”。黃門鼓吹還用于各種朝禮。例如,東吳·丁孚《漢儀》載:漢明帝永平七年太后崩,晏駕詔曰:“柩將發(fā)于殿,群臣百官陪位,黃門鼓吹三通,鳴鐘鼓,天子舉哀?!睗h代蔡質(zhì)《漢官典職儀式選用》“立宋皇后儀”條:靈帝立皇后儀,“黃門鼓吹三通。鳴鼓畢,群臣以次出。后即出,大赦天下”。

可見,秦、漢初之俗樂本由隸屬于少府之樂府掌管,武帝改樂府為外朝建制,采俗樂以制朝廟樂。因不合舊制,成帝后樂府漸遭非議,哀帝罷黜外朝樂府,俗樂仍歸于少府管理。東漢時則由黃門鼓吹管理俗樂,以與太樂掌管雅樂之狀相分立。

曹魏時期,設(shè)清商署管理俗樂?!稑犯娂で迳糖o》:“清樂者,九代之遺聲。其始即相和三調(diào)是也,并漢魏已來舊曲。其辭皆古調(diào)及魏三祖所作……王僧虔論三調(diào)歌曰:‘今之清商,實由銅雀。魏氏三祖,風(fēng)流可懷。京洛相高,江左彌重。’”察其所言,清商曲乃曹魏時期收集舊曲而成。東漢建安十五年,曹操立銅雀臺以奏清商樂,而此清商樂也當(dāng)屬私樂性質(zhì)。魏明帝時期,遂設(shè)清商署專門管理相和歌,清商署則歸少府所屬。[9]卷27《百官志中》《三國志 ·魏書 ·齊王芳紀》裴注所引《魏書》中又載清商署之清商丞等職,且謂齊王“每見九親婦女有美色,或留以付清商”。又《三國志·曹爽傳》載魏明帝薨畢,曹爽“私取先帝才人七八人,及將吏、師工、鼓吹、良家子女三十三人,皆以為伎樂。詐作詔書,發(fā)才人五十七人送鄴臺,使先帝婕妤教習(xí)為伎”。此處之鄴臺伎樂,亦當(dāng)多為清商署女伎。而清商署所掌清商樂,既承襲漢魏相和諸曲,則常用于宴饗娛樂、或?qū)m廷元旦朝會、祀神等活動中。[10]清商署自曹魏設(shè)立,一直延續(xù)到東晉,后至梁武帝天監(jiān)八年方被并入太樂。北魏亦以太樂署掌清商,隋時少府罷清商署使之歸入雅樂部。①《隋書》卷 28《百官志下》載隋煬帝曾“罷衣冠、清商二署。”《舊唐書》卷 28《音樂志》:“隋氏始有雅樂,因置清商署以掌之?!?/p>

晉武帝即位后,詔“省郡國御調(diào),禁樂府靡麗百戲之伎及雕文游畋之具 ”;[6]卷3《武帝紀》泰始十年 ,荀勖奏請“更部笛工選竹造作 ,下太樂樂府施行 ”;[6]卷16《律歷志上》宋大明二年,宋世祖“又使莊作《舞馬歌》,令樂府歌之 ”;[8]卷85《謝莊傳》齊武帝時 ,“殿屋鳴咤 ……乃力疾召樂府奏正聲伎 ”。[7]卷3《武帝本紀》從以上記述看 ,六朝樂府掌俗樂與太樂并立,因而朝廷一旦變故,就多有裁撤樂府之舉。例如梁武帝即位詔言:“凡后宮樂府,西解暴室 ,諸如此例 ,一皆放遣?!盵11]卷2《武帝本紀(中)》陳宣帝亦言 :“后宮僚列,若有游長,掖庭啟奏,即皆量遣。大予秘戲,非會禮經(jīng),樂府倡優(yōu),不合雅正,并可刪改。”[11]卷5《宣帝本紀》梁武、陳宣皆言“后宮樂府 ”,可知南朝樂府歸屬宮廷少府,演習(xí)之務(wù)乃倡優(yōu)百戲娛樂等屬。

北朝樂府,似兼掌雅俗音聲。如后漢有《隴上歌》,劉曜作“命樂府歌之 ”;[6]卷103《劉曜載記》北魏中書監(jiān)高允奏“樂府歌詞,陳國家王業(yè)符瑞及祖宗德美,又隨時歌謠,不準古舊”。[12]《魏書·樂志》又載太樂令崔九龍言于太常卿祖瑩曰:“今古雜曲,隨調(diào)舉之,將五百曲??种T曲名,后致亡失,今輒條記,存之于樂府?!焙笞娆摮噬洗蘧琵埶?“或雅或鄭、至于謠俗、四夷雜歌,但記其聲折而已,不能知其本意。又名多謬舛,莫識所由,隨其淫正而取之”。由以上數(shù)例可見,北朝音樂人才匱乏,只得雜錄古今流傳歌謠而輯之,即不分雅俗。故而北朝樂府,乃音樂機構(gòu)之統(tǒng)稱也。

總之,秦漢、魏晉南北朝時,雅樂常由太常之太樂管理,用于朝會、祭祀。俗樂則分別由樂府、黃門鼓吹、清商署等掌管,用于宴饗和娛樂。期間除武帝至哀帝時期樂府曾一度列為外朝外,其余時間則皆歸少府所掌。

三、設(shè)坊教樂

音樂的流傳在于教唱,雅樂之延續(xù)更賴教習(xí)?!吨芏Y·春官宗伯》言大司樂:“以樂德教國子,中、和、祗、庸、孝、友 ;以樂語教國子 ,興、道、諷、誦、言、語 ;以樂舞教國子,舞云門、大卷、大咸、大磬、大夏、大濩、大武。以六律、六同、五聲、八音、六舞、大合樂?!贝笏緲废略O(shè)中大夫二人,屬官有樂師、大胥、大師、小師、瞽矇、眡瞭、典同、磬師、鐘師、笙師、鏄師、韎師、旄籥、師籥、鞮鞻氏、典庸器、司干等掌樂舞。共設(shè)有下大夫四、上士十二、中士二十六、下士六十八、府三十四、史四十二、胥四十八、徒六百一十,另有瞽師三百,大夫以下的樂工共 1140人。這些樂工既是天下音樂的管理者,又是朝廷音樂的教習(xí)者。如“大胥掌學(xué)士之版,以待致諸子。春入學(xué)舍采,合舞;秋頒學(xué),合聲”,專掌教國子樂舞;“韎師掌教韎樂”,“旄人掌教舞散樂”,“籥師掌教國子舞羽、龠龡籥”,分門別類教習(xí)樂舞。

值得注意的是,在大司樂所掌的音樂中,既有朝廷祭祀、朝會等典禮用樂,也有教六詩、舞、散樂、用四夷之樂及其聲歌。這至少說明兩周宮廷內(nèi)雅俗樂并采:雅樂用于朝廟,俗樂用于宮廷,然皆有專職官吏掌管,并教習(xí)下屬。

漢成帝時,丞相孔光、大司空何武奏請裁撤樂府,其所列樂工名單甚為詳細,可知兩漢樂府所設(shè)樂工,“凡八百二十九人,其三百八十八人不可罷,可領(lǐng)屬太樂,其四百四十一人不應(yīng)經(jīng)法,或鄭衛(wèi)之聲,皆可罷 ”。[4]卷22《禮樂志》在這里 ,不罷者歸屬太樂用于雅樂演奏,不合雅樂者皆罷黜。其中,有“師學(xué)百四十二人,其七十二人給大官挏馬酒,其七十人可罷 ”。[4]卷22《禮樂志》所謂“師學(xué) ”者 ,指在樂府學(xué)習(xí)音樂之人。他們除留用一半歸屬家令釀馬乳酒外,其余則罷黜,可知這些師學(xué)者,尚不能獨立演奏,因而或留為工用,或被遣散。

由此可見,周、漢的音樂機構(gòu),既有培訓(xùn)樂工的職能,也有教習(xí)樂工的實踐。魏晉太樂、清商署分立?!段郝浴酚州d明帝修洛陽宮,“于列殿之北,立八坊,諸才人以次序處其中……自貴人以下至尚保,及給掖庭灑掃,習(xí)伎歌者,各有千數(shù)……使博士馬均作司南車,水轉(zhuǎn)百戲。歲首建巨獸,魚龍曼延,弄馬倒騎,備如漢西京之制,筑閶闔諸門闕外罘罳”。[13]明帝宮中不僅教習(xí)歌舞,還演奏百戲,此當(dāng)為清商署所致?!稌x書·律歷上》載協(xié)律中郎將列和言:“昔魏明帝時,令和承受笛聲以作此律,欲使學(xué)者別居一坊,歌詠講習(xí),依此律調(diào)。至于都合樂時,但識其尺寸之名,則絲竹歌詠,皆得均合。歌聲濁者用長笛長律,歌聲清者用短笛短律?!辈芪旱奶珮窐饭?被單獨別置“一坊”,用來演練歌舞。這種機構(gòu)當(dāng)為后世教坊之前身。

樂工歌詠講習(xí),一在訓(xùn)練技能,二在校正樂律,三在演練新曲。西晉泰始十年,中書監(jiān)荀勖奏言:“而和寫笛造律,又令琴瑟歌詠,從之為正……用十二律造笛象十二枚,聲均調(diào)和,器用便利。講肄彈擊,必合律呂……請更部笛工,選竹造作,下太樂、樂府施行?!盵6]卷16《律歷志上》主張正音律、練新樂 ,然后由太樂、樂府執(zhí)行。

隋統(tǒng)一中原后,收南北朝樂人。據(jù)《隋書·音樂志》載,侯景亂后,“樂府不修,風(fēng)雅咸盡矣。及王僧辯破侯景,諸樂并送荊州。經(jīng)亂,工器頗闕,元帝詔有司補綴才備。荊州陷沒,周人不知采用,工人有知音者,并入關(guān)中,隨例沒為奴婢”。這些樂工被收往長安,然隋文帝不好俗樂,“非正聲清商及九部四儛之色,皆罷遣從民”,留下者多通雅樂。隋建國后朝廷用北周樂,文帝“命工人齊樹提檢校樂府,改換聲律,益不能通。俄而柱國、沛公鄭譯奏上,請更修正。于是詔太常卿牛弘、國子祭酒辛彥之、國子博士何妥等議正樂”。然七年不定,“又詔求知音之士,集尚書,參定音樂 ”,[9]卷14《音樂志中》南北朝樂工遂群集長安。隋煬帝大業(yè)六年(公元 610年),“大括魏、齊、周、陳樂人子弟,悉配太常,并于關(guān)中為坊置之,其數(shù)益多前代 ”。[9]卷15《音樂志下》南北朝都城皆筑里坊為單元 ,①《魏書》卷八《世宗宣武帝紀》:“九月丁酉,發(fā)畿內(nèi)夫五萬人筑京師三百二十三坊,四旬而罷?!睂啡藚R集起來設(shè)坊管理。裴蘊知煬帝矜奢,頗玩淫曲,揣知帝情,“奏括天下周、齊、梁、陳樂家子弟,皆為樂戶。其六品已下,至于民庶,有善音樂及倡優(yōu)百戲者,皆直太常。是后異技淫聲咸萃樂府,皆置博士弟子,遞相教傳 ,增益樂人至三萬余 ”,[9]卷67《裴蘊傳》由太樂統(tǒng)一管理。但這些樂工并未如隋文帝期望的那樣,演制出郊廟新樂,以致隋“四時祭享,還用太廟之樂,歌功論德,別制其辭。七廟同院,樂依舊式”。反倒是結(jié)合南朝宴樂,“造饗宴殿庭宮懸樂器,布陳簨簴……至于音律節(jié)奏,皆依雅曲,意在演令繁會,自梁武帝之始也 ,開皇時 ,廢不用 ,至是又復(fù)焉 ”。[9]卷15《音樂志下》可見煬帝時,宮廷常用雅曲演奏俗詞,用以娛樂。

李淵代隋,這批樂工在長安得以繼續(xù)演習(xí),服務(wù)新朝。《舊唐書》卷 43《職官志二》“內(nèi)教坊”條載:“武德已來,置于禁中,以按習(xí)雅樂,以中官人充使。”因為高祖將之放在禁中,故此“坊”又稱“內(nèi)教坊”,仍演習(xí)雅樂,隸屬太常寺。于此,我們可以概括出教坊名稱的來源:晉朝樂工“別具一坊”、隋朝“關(guān)中為坊置之”、“遞相教傳”,初唐入禁中,成內(nèi)教坊。

四、唐教坊歸皇室私有

教坊本為皇家私屬。隋開皇元年三月戊戌,詔太常散樂并放為百姓,并禁雜樂百戲。《隋書·裴蘊傳》言其原因為:“高祖不好聲技,遣牛弘定樂,非正聲清商及九部四儛之色,皆罷遣從民?!钡鍩奂次缓?則“總付秘書監(jiān)柳顧言、少府副監(jiān)何稠、著作郎諸葛潁、秘書郎袁慶隆等,增多開皇樂器,大益樂員,郊廟樂懸 ,并令新制 ”。[9]卷15《音樂志下》御史大夫裴蘊揣摩帝意,“奏括天下周、齊、梁、陳樂家子弟,皆為樂戶。其六品已下,至于民庶,有善音樂及倡優(yōu)百戲者,皆直太常。是后異技淫聲咸萃樂府,皆置博士弟子,遞相教傳,增益樂人至三萬余”。無論雅樂、百戲,皆歸于太常。至大業(yè)六年:“大括魏、齊、周、陳樂人子弟,悉配太常,并于關(guān)中為坊置之,其數(shù)益多前代?!盵9]卷15《音樂志下》此處之坊乃唐教坊之前身。

唐高祖時,隋煬帝所置之坊歸屬不詳。但《新唐書·百官志》言:“武德后,置內(nèi)教坊于禁中。武后如意元年,改曰云韶府,以中官為使。開元二年,又置內(nèi)教坊于蓬萊宮側(cè),有音聲博士、第一曹博士、第二曹博士。京都置左右教坊,掌俳優(yōu)雜技。自是不隸太常,以中官為教坊使?!盵14]《舊唐書·樂志》則載內(nèi)教坊為“武德已來,置于禁中,以按習(xí)雅樂,以中官人充使。則天改為云韶府,神龍復(fù)為教坊”。兩相比較,可知太宗時期將一部分樂人從煬帝設(shè)置之坊抽出,成立禁中內(nèi)教坊尚演習(xí)雅樂,但已經(jīng)不再隸屬太常?!杜f唐書·太宗本紀下》載貞觀五年(公元 631年)七月戊申,“初令天下決死刑必三覆奏,在京諸司五覆奏,其日尚食進蔬食,內(nèi)教坊及太常不舉樂”?!锻ǖ洹ば谭贰翱加崱睏l:“其京城及駕在所,決囚日尚食進蔬食,內(nèi)教坊及太常寺并停音樂?!盵1]卷168《刑法典》內(nèi)教坊與太常并舉,說明其已經(jīng)成為獨立的音樂機構(gòu)。武后以中官為內(nèi)教坊使。顏師古注《漢書》言:“諸中官,凡閹人給事于中者皆是也。”玄宗遷內(nèi)教坊于蓬萊宮側(cè)并由中官掌管,說明此時的教坊已歸于皇家私屬。《教坊記·序》載玄宗設(shè)左右教坊,任“左驍衛(wèi)將軍范安及為之使”。[15]9據(jù)韋述《大唐故鎮(zhèn)軍大將軍行右驍衛(wèi)大將軍上柱國岳陽郡開國公范公(安及)墓志銘并序》記載,范安及本為宦官,因輔佐玄宗政變?nèi)纬⒋蠓颉⒍荚房偙O(jiān),開元四年(公元 716年)遷左武衛(wèi)將軍,知總監(jiān)教坊內(nèi)作使,后為通例。[16]《舊唐書·宦官傳·高力士傳》言:“玄宗尊重宮闈,中官稍稱旨,即授三品將軍,門施棨戟……殿頭供奉、監(jiān)軍、入蕃、教坊、功德主當(dāng),皆為委任之務(wù)……故帝城中甲第、畿甸上田、果園池沼,中官參半于其間矣?!庇芍泄俪鋈谓谭皇?說明教坊已不再隸屬于外朝,而歸皇家私有。自此,教坊、太常職能分開,“開元后,其人浸多,凡祭祀、大朝會則用太常雅樂,歲時宴饗則用教坊樂部”。[17]

唐教坊掌俗樂、新聲、散樂,與太常所掌雅樂、燕樂不同?!缎绿茣ざY樂志》:“玄宗為平王,有散樂一部,定韋后之難,頗有預(yù)謀者。及即位,命寧王主藩邸樂,以亢太常,分兩朋以角優(yōu)劣。置內(nèi)教坊于蓬萊宮側(cè),居新聲、散樂、倡優(yōu)之伎,有諧謔而賜金帛朱紫者?!笨芍诩次磺疤R嗾粕?因而雙方可以對抗,但玄宗逐漸收歸散樂入教坊?!督谭挥洝酚州d玄宗因“太常禮司,不宜典俳優(yōu)雜伎”,[15]9乃置左右教坊分管?!杜f唐書·音樂二》:“歌舞戲,有《大面》、《撥頭》、《踏搖娘》、《窟礧子》等戲。玄宗以其非正聲,置教坊于禁中以處之?!碧U萍漓霕?不應(yīng)演奏“非正聲”的俗樂,故逐漸將原來太常所掌的俗樂、散樂歸之于內(nèi)教坊,并由中官任使,在禁中表演。

玄宗設(shè)立左右教坊,接管散樂、新聲,并教習(xí)歌舞?!督谭挥洝份d:“西京右教坊在光宅坊,左教坊在延政坊,右多善歌,左多工舞,蓋相因成習(xí)?!盵15]14左右教坊與內(nèi)教坊性質(zhì)逐漸相同,由左右教坊培訓(xùn)樂工歌伎,其優(yōu)異者選入內(nèi)教坊,為皇室表演。這樣左右教坊逐漸演化為音樂教育和培訓(xùn)機構(gòu),許多藝人掛籍教坊,隨之演習(xí)以備選用?!杜f唐書·職官志》:“凡初被沒有伎藝者,各從其能,而配諸司。婦人工巧者,入于掖庭。其余無能,咸隸司農(nóng)?!蓖踅ā秾m詞》云“青樓小婦砑裙長,總被抄名入教坊。春設(shè)殿前多隊舞,朋頭各自請衣裳”,便是新選入的樂伎分別由不同的樂隊首領(lǐng)領(lǐng)取衣裳。初選樂伎根據(jù)個人能力分別教習(xí),其中技藝優(yōu)秀的工巧可入皇宮表演。①李林甫等《唐六典》卷 14“協(xié)律郎”條:“大樂署掌教。雅樂:大曲三十日成,小曲二十日;清樂:大曲六十日,大文曲三十日,小曲十日;燕樂、西涼、龜茲、疏勅、安國、天竺、高昌:大曲各三十日,次曲各二十日,小曲各十日。”蘇鶚《杜陽雜編》卷中載:

時有宮人沈阿翹,為上舞《何滿子》。調(diào)聲風(fēng)態(tài),率皆宛暢。曲罷,上賜金臂環(huán),即問其從來。阿翹曰:“妾本吳元濟之妓女,濟敗,妾得以聲為宮人。”上因令阿翹奏《涼州曲》,音韻清越,聽者無不凄然。上謂之天上樂,乃選內(nèi)人與阿翹為弟子焉。

這些工巧者受到帝王欣賞,便教習(xí)被稱為“內(nèi)人”的宮廷樂伎?!督谭挥洝吩?“妓女入宜春院,謂之‘內(nèi)人’,亦曰‘前頭人’。常在上前。”[15]19這些日常居住宜春院的“內(nèi)人”乃教坊歌伎中優(yōu)異者?!稑犯s錄·歌》載:“開元中,內(nèi)人有許和子者,本吉州永新縣樂家女也,開元末選入宮,即以永新名之,籍于宜春院?!盵18]26長期居于宮中,直接服務(wù)于皇室,歸內(nèi)官管理,與外朝音樂機構(gòu)無涉?!稑犯s錄·箜篌》:“太和中,有季齊皋者,亦為上手,曾為某門中樂史。后有女亦善此伎,為先徐相姬。大中末齊皋尚在,有內(nèi)宮擬引入教坊,辭以衰老,乃至胡部中。此樂妙絕,教坊雖有三十人,能者一兩人而已?!盵18]33齊皋女拒絕入內(nèi)宮教坊,而寧愿進入太樂署所屬胡部中,也說明教坊屬于禁中。

教坊樂工、歌伎由中官管理,內(nèi)部通婚,②長孫無忌等《唐律疏議》卷 14《戶婚律》載:“其工、樂、雜戶、官戶,依令‘當(dāng)色為婚’,若異色相娶者,律無罪名,并當(dāng)‘違令’?!币蚨淝績?nèi)部制作并不外傳。王建《霓裳詞》其四:“旋翻新譜聲初足,除卻梨園未教人。宣與書家分手寫,中官走馬賜功臣?!碧拼嘤觅n女樂之方式,表達賞賜與恩寵。如武德年間(公元 623年),唐高祖賜河間王李孝恭“女樂二部 ”、[19]卷60《李孝恭傳》賜竇康“女樂一部 ”。[19]卷61《竇抗傳》玄宗賜李林甫“女樂二部 ”,[19]卷106《李林甫傳》德宗賜渾瑊“女樂五人 ”,[19]卷134《渾瑊傳》賜戴休顏、李元諒等女樂等。[19]卷144《戴休顏傳》《李元諒傳》由于雅樂多用于祭祀、燕樂用于宴享,由太樂所掌,③《新唐書·禮樂志》:“帝即位……分樂為二部:堂下立奏,謂之立部伎;堂上坐奏,謂之坐部伎。太常閱坐部,不可教者隸立部,又不可教者,乃習(xí)雅樂?!币蚨n女樂,乃出自皇宮。《舊唐書·張茂昭傳》載:

順宗聽政,加中書門下平章事,且令還鎮(zhèn),賜女樂二人,三表辭讓,及中使押犢車至第,茂昭立謂中使曰:“女樂出自禁中,非臣下所宜目睹。昔汾陽、咸寧、南平、北平嘗受此賜,不讓為宜。茂昭無四賢之功,述職入覲,人臣常禮,奈何當(dāng)此寵賜。后有立功之臣,陛下何以加賞?”順宗聞之,深加禮異,允其所讓。

出于禁中之女樂,乃教坊所培養(yǎng)之歌妓,張茂昭辭讓的理由是禁中女樂自己不宜欣賞,稱贊其余受賜女樂者功高蓋世,非自己可比。

由此可見:第一,唐朝所賜女樂乃出于教坊。如《舊唐書·德宗紀》:“命宰臣諸將送晟入新賜第,教坊樂,京兆府供帳食饌,鼓吹導(dǎo)從,京城以為榮觀?!薄杜f唐書·李晟傳》載為:“入第之日,京兆府供收酒饌,賜教坊樂具,鼓吹迎導(dǎo),宰臣節(jié)將送之,京師以為榮觀?!薄杜f唐書·郭子儀傳》:“詔宰相百僚送上,遣射生五百騎執(zhí)戟翼從,自朝堂至省,賜教坊樂?!钡诙?賜教坊樂表明帝王對臣下的贊許,意在令臣下娛樂。如《新唐書·文藝傳中·呂向傳》載玄宗感慨呂向純孝,“賜錦彩,給內(nèi)教坊樂工,娛懌其心”。第三,因為教坊樂出于禁中,欣賞教坊樂成為帝王安撫臣下的一種禮遇。《唐國史補》卷上載德宗時,李令與張延賞有隙,“及延賞大拜,二勛臣在朝,德宗令韓晉公和解之。每宴樂,則宰臣盡在,太常教坊音聲皆至,恩賜酒饌,相望于路”。[20]用教坊樂招待兩位功臣并勸其和解,足見教坊樂在唐代是皇家專用的音樂曲目,非一般人所能欣賞。故其屬性,為皇室專用,歸禁中管理。

[1]杜佑.通典[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1984.

[2]馬端臨.文獻通考·樂考一(卷 128)[M].北京:中華書局,1986.

[3]司馬遷.史記[M].北京:中華書局,1959.

[4]班固.漢書[M].北京:中華書局,1962.

[5]范曄.后漢書[M].北京:中華書局,1965.

[6]房玄齡,等.晉書[M].北京:中華書局,1974.

[7]蕭子顯.南齊書[M].北京:中華書局,1972.

[8]沈約.宋書[M].北京:中華書局,1974.

[9]魏征,令狐德棻.隋書[M].北京:中華書局,1973.

[10]曾智安.曹魏清商署的設(shè)置、得名及相關(guān)問題新論[M]//樂府學(xué)(第1輯).北京:學(xué)苑出版社,2006:140-153.

[11]姚思廉.梁書[M].北京:中華書局,1973.

[12]魏收.魏書·樂志(卷 109)[M].北京:中華書局,1974.

[13]陳壽.三國志·魏書·明帝紀(卷 3)[M].[宋]裴松之,注.北京:中華書局,1959.

[14]歐陽修,等.新唐書·百官志(卷 48)[M].北京:中華書局,1975:1243.

[15]任半塘.教坊記箋訂[M].北京,中華書局,1962:9.

[16]吳鋼.全唐文補遺(第三冊)[M].西安:三秦出版社,1995:66-67.

[17]脫脫,等.宋史·樂志(卷 142)[M].北京:中華書局,1977.

[18]南卓,等.羯鼓錄·樂府雜錄·碧雞漫志[M].上海:古典文學(xué)出版社,1957.

[19]劉昫.舊唐書[M].北京:中華書局,1975.

[20]李肇,等.唐國史補·因話錄[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27.

The Historical Origins and Attributes of Jiaofang in the Tang Dynasty

CAO Sheng-gao
(School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NENU,Changchun130024,China)

The foundation of Jiaofang in Tang Dynastywas the result of the idea thatmusic has both elegant and entertainment aspect.To large extent,it inherited the function of entertainment music management since Han dynasty,and itwas co-exsisted with the Taimusical system.Jiao Fang gained its name by setting up Fangjiao musical institutions in Sui Dynasty.Since the beginning of the Tang Dynasty,it was gradually led by Zhong Guan,and was governed by Jin Zhong for the imperial family private.

Jiaofang in Tang Dynasty;historical origins;management of entertainmentmusic

K242

A

1672-3910(2010)05-0016-08

2010-05-18

曹勝高(1973-),男,河南洛陽人,教授,博士生導(dǎo)師,主要從事中國傳統(tǒng)文化研究。

猜你喜歡
俗樂教坊雅樂
唐代教坊綜述
黃河之聲(2022年3期)2022-11-22 01:51:17
明嘉靖時期張鶚及其雅樂改制
中古荊州雅樂中心地位的形成與貢獻
二十一世紀唐代教坊理論研究綜述
河北畫報(2021年18期)2021-10-19 13:24:33
朝鮮李朝時期宮廷雅樂的傳承與發(fā)展
藝術(shù)家(2020年8期)2020-12-06 12:29:14
唐雅樂大曲存辭考略
中華戲曲(2020年1期)2020-02-12 02:28:10
俗樂題材:李楊故事主題矛盾多樣性生成之因
文教資料(2018年32期)2018-12-24 09:52:34
孔子論鄭聲之背景淺析
戲劇之家(2018年28期)2018-12-08 11:15:02
音樂雅俗問題現(xiàn)狀研究
大觀(2016年12期)2017-04-15 10:43:43
夾谷之會中“萊人進樂”辨
文教資料(2015年34期)2016-03-23 03:18:39
南投市| 吴旗县| 富顺县| 茶陵县| 昆山市| 淅川县| 苏尼特右旗| 山阳县| 鄄城县| 周至县| 太湖县| 扶风县| 滁州市| 萨嘎县| 紫云| 汶上县| 宜章县| 海南省| 屯昌县| 米易县| 乡城县| 安宁市| 南部县| 镇康县| 尉氏县| 丰宁| 吉首市| 滨海县| 中卫市| 康马县| 广饶县| 纳雍县| 和龙市| 镇宁| 神农架林区| 吴桥县| 攀枝花市| 石家庄市| 江都市| 大港区| 昂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