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燕
(隴南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中文系,甘肅 成縣 742500)
解讀《詩經》中的女性意識
劉海燕
(隴南師范高等??茖W校 中文系,甘肅 成縣 742500)
《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女性是其中一道奪目的風景線?!对娊洝分械呐跃哂胸S富多彩的生活呈現,在這些多姿多彩的女性生活呈現中,清晰可見豐富而獨特的女性意識,文中論述了女性的覺醒意識,反抗意識和憂患意識。
《詩經》;覺醒;反抗;憂患
千百年來,人們對《詩經》的解讀異彩紛呈。作為女性參與創(chuàng)作的文本,《詩經》中的女性意識非常濃郁。女性和女性意識,是“五四”時期隨著人的解放大潮才出現的現代詞語。近年來女性意識這個主題已經成為學術界的熱點,關于女性意識的探討非常熱烈,對女性意識的理 解也不盡相同,女性學家陳志紅說:“所謂女性意識,一方面源于女性特有的生理和心理機制,在體驗與感受外部世界時有著自己獨特的方式和角度,這實際上是一種性別意識,這時它更多地屬于自然屬性的范疇;另一方面,它又與人類社會的發(fā)展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不同的社會歷史階段決定著女性意識發(fā)展的不同層次和不同的歷史內容?!盵1]
女性意識的最初覺醒集中體現在對女性壓抑的精神擴張和對愛情自由、婚姻幸福的大膽追求和謳歌上。我們知道,西周時期已建立起森嚴的等級制度,確立了男尊女卑的社會意識,因而女子在社會地位與婚姻生活中處于被動地位,沒有自主權,沒有為自己爭取自由的權力。長此以往,她們自覺不自覺都接受了那些不平等的道德規(guī)范,全部的精神都受制于丈夫了,不幸的婚姻產生了怨婦和棄婦,這些遇人不淑的女子,在《詩經》中比比皆是。她們大多含悲忍淚,默默地承受,屈辱地生活。
然而《詩經》中的某些女性還是有著清醒的認識的,她們在愛情婚姻中保持著自己的獨立地位。若遭背棄,她們就奮起控訴男子的薄情寡義,捍衛(wèi)自己的尊嚴,為自己討回公道。尤其是棄婦詩,在閨怨之余大多透露著女性自我意識的覺醒。以《衛(wèi)風·氓》為代表的棄婦詩固然反映了那個時代的女性在兩性關系中的不平等地位,但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女性自我意識的覺醒。詩中棄婦的哀傷里含有其無限的悔恨,她既恨“二三其德”的丈夫,同時也恨自己的輕率,并且在“士之耽兮,猶可說也,女之耽兮,不可說也”的慨嘆里,充分認識到了男女在愛情上的不平等。這種“把男女放在同樣是人的地位上來思考自己的悲劇,充分顯示了她自我意識的覺醒”。[2]P79
《鄭風·褰裳》表現了一位少女對所愛男子的戲謔?!白硬晃宜?,豈無他人?”這位女子主動挑釁,可謂狂野不羈。然而另一方面,我們也看到了她的女性個性。她雖然深愛這個男子,但毫無哀告乞求之意。這一點表達了女子對自我存在價值的充分肯定,以及不依附于男子,而要把命運掌握在自己手里的愿望。顯然,在愛情面前,她要求與男子有同等的地位與權利,決不任人擺布。這種意識,表現在封建社會地位極低的一個女性身上,是非常了不起的,是對封建傳統(tǒng)觀念的有力挑戰(zhàn)。
《詩經》中主體意識覺醒的女性不再是一味地幻想、祈求,而是清醒地認識了她身邊的社會:即使遭棄、即使受到群小的侮辱仍然不甘屈服!《邶風·柏舟》中的女子便是這樣一位覺醒者,“憂心悄悄,慍于群小。覯閔既多,受侮不少。靜言思之,寤辟有摽?!迸颖妒艽菡哿栉?,含垢忍辱,暗中擦淚,捶胸頓足之外,難得的是還有一顆高飛的心!這些蘊含蓬勃生命力的女性,當她們失去平等、自由時,傾泄而出的是滿腔的怨憤,隨之而出的還有對剛確立的禮教制度的否定和蔑視!然而,在幾千年的男權社會里,無論是在現實生活中,還是在文學作品中,女性都處在低于男性的地位,所以,在這樣的社會中,女性意識難以產生具有時代意義的大規(guī)模覺醒,只能是零星的、片面的覺醒。
女性的反抗意識,是指女性在面對男權的壓迫和損害時,表現出的自我意識和對壓迫者的控訴與反抗?!对娊洝分械姆磁颜撸^大多數是女性,她們的抗爭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反抗婚姻不自由,二是抨擊吃人的禮教。
《鄘風·柏舟》:“泛彼柏舟,在彼河側。髧彼兩髦,實維我特。之死矢靡慝?!薄对娊涀g注》云:“這是一位少女追求婚姻自由,向‘父母母也天只,不諒人只之命’公開違抗的詩?!盵3]P24這個女子愛上了一個小伙子,她希望嫁給意中人,卻遭到母親的反對,面對高堂嚴命,她既沒有放棄主張,俯首聽從,也沒有左右為難,束手無策,而是執(zhí)著堅持,勇敢抗爭,大聲疾呼道:“母也天只,不諒人只!”這既喊出了她對阻礙愛情幸福勢力的滿腔憤怒,對封建禮教的指責與反抗,又表白了對愛情的真摯與專一,其剛烈的個性表現出了追求愛情自主與婚姻自由的渴望。在《詩經》時代,“違犯禮教的規(guī)定而自行結合的行為被斥為‘淫奔’,社會不承認這樣的婚姻?!盵4]在清楚輿論壓力的情況下,女子仍堅持這樣做,足見其反抗的堅定,而堅定的信念源于她對命運負責的反抗意識。
《召南·行露》反映的就是對仗勢逼婚者的堅定反抗,表現了女子的堅強意志和反抗強暴的戰(zhàn)斗精神。開始時“厭邑行露,豈不夙夜?謂行多露?!焙畹乇磉_了自己對愛情的渴望,只是怕遇人不淑,如同露水沾濕衣服一般?!罢l謂女無家,何以速我獄?雖速我獄,室家不足!”“誰謂女無家?何以速我訟,亦不女從!”這話語中包含著悲劇的大無畏精神,面對強者,她依然堅強不屈,機智地捍衛(wèi)自我的人格與愛情的尊嚴。她不愿意受金錢、虛名的誘惑,這就使得她不同于時代的平庸女子,她不顧權勢的威逼,這更是她勇敢的表現,她用自我的行動憤怒地捍衛(wèi)著作為女性的尊嚴。其間更多的是悠悠的怨,是對男子強行逼婚的怨,是對男權至上的怨,是對一夫多妻制的怨,是對男人的喜新厭舊的怨,是對女性地位卑微的怨,她的怨代表著所有時代女性的心聲。這是《詩經》中第一首反抗妻妾制度的詩歌,這個勇敢的女性成了后世女性抗拒逼婚的榜樣。也許有了它的照明指引,才有了后來梁祝用生命來抗婚捍衛(wèi)愛情尊嚴的悲美。
而《大車》中的女主人公則沖破了道德的限制,要求同愛人逃往遠方,這是需要非凡的勇氣的,這樣的勇敢里表現著面對強大勢力的堅強與決心,這樣的勇敢里更多的是女性對愛人那悠悠的癡情,沒有了這份癡情,也絕沒有離經叛道的反抗?!多嶏L·將仲子》中,一個女子做出了艱難的選擇,她不得不含淚告別愛人,但是在她的心里涌動的仍然是對禮的抗爭和反叛,禮無法從心里抹殺她對“仲”的思念。
中國歷來不乏反抗這種禮教的人,他們用自己的行為沖擊著壓制在他們身上的非人禮教。《詩經》中塑造了這樣一批富有叛逆精神的女性,反抗是她們關注個人命運與生活的開始,是女性積極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和健康向上的心理體現。
《詩經》中的女性意識,除對自身情感的關照和對禮教制度的對抗外,還有一個不可忽視的內容,那就是女性作為社會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必然有對自己國家所產生的憂患意識和愛國情懷。《秦風·小戎》這首詩,通過女主人公回憶丈夫出征時的壯觀場面,進而聯想到丈夫給她留下的美好印象,希望他為國為民建功立業(yè),早日凱旋。盡管詩中也有溫情脈脈的情思,也有婉約纏綿的寄語,但流露出更多的是為國為民的憂患意識。
《載馳》更是這樣一首洋溢著愛國主義激情,勇于打破禮教桎梏的作品?!拜d馳載驅,歸唁衛(wèi)侯。驅馬悠悠,言至于漕。大夫跋涉,我心則憂……大夫君子,無我有尤。百爾所思,不如我所之。”毛詩序(小序)云:“《載馳》,許穆夫人作也。閔其宗國顛覆,自傷不能救也。……許穆夫人閔衛(wèi)之亡,傷許之小,力不能救;思歸唁其兄,又不得,故賦是詩?!笨梢钥闯?,無論是《詩序》還是后世注家均認為這是中國第一位女性詩人許穆夫人所作,詩的主題是贊頌女主人公棄習俗之小禮顧國難之大禮的遠見卓識。許穆夫人一聽到衛(wèi)國淪陷,沒有顧及女性無三年之喪不許出境之禮,匆匆回國吊問衛(wèi)候。長路漫漫,熾情悠悠,然衛(wèi)大夫迎她于潛,不體恤其憂國之情,卻苛責她有失禮之舉。面對非難、面對國亂和一個個沒有主見急救國難的國人,她不能馬上回到許國,又無法抑止?jié)饬矣七h的情思。于是她想登山化情和采摘貝母療情的方法,這一行為倒使她由化情到泄情,傾訴了女性的思慮和主張,為什么她受擾于許而又不見諒于衛(wèi)呢?她由通過郊行去移情,“芃芃其麥”又加劇了亡國之痛和救國之念,剛毅的勇氣,果敢的行為,卓爾不群的政治預見使她鄙視那些怯懦的大夫君子,“百爾所思,不如我所之”。全詩充斥了作者對故國危亡的愛國、憂國之思以及對許大夫輕視自己意見并阻止自己救衛(wèi)的憤怒之情,詩者真實的心靈世界在強大的男權統(tǒng)治下本色流露,呈一種外放張揚之征,而在情感的發(fā)展進程中,一個具有個性意識和反抗精神的女性形象可觸可感。這時女性考慮的不再是個人的生活和命運了,而是自己國家的興亡,這是女性憂患意識的具體表現。
思婦詩中的女性盡管深戀自己的丈夫,但在個人,家庭和國家中能以國家為重,將思親與憂國很好地結合起來?!墩倌稀ひ笃淅住罚骸耙笃淅?,在南山之陽。何斯違斯,莫敢或遑?振振君子,歸哉歸哉!殷其雷,在南山之側。何斯違斯,莫敢遑息?振振君子,歸哉歸哉!殷其雷,在南山之下。何斯違斯,莫或遑處?振振君子,歸哉歸哉!”作品中以全知敘事視角,展示了思婦和被思人物的兩個聲音:一個是在外被思人的聲音,這個聲音中透露出國家有事,子民自當奮不顧身急赴國難,不敢偷閑、休息;一個是思婦的聲音,表現出家人的思念與勸慰,既勉勵親人有所作為,又以“歸哉歸哉”三章復沓詠唱,表達出深切的呼喚,傳達了思念之情。
無論是《小雅·采綠》中心不在焉,無心裝扮的婦女(“終朝采綠,不盈一匆。予發(fā)曲局,薄言歸沐?!?;《周南·卷耳》中無心勞作,借酒澆愁的貴婦(“采采卷耳,不盈頃筐。嗟我懷人,置彼周行?!夜米帽私鹄?,維以不永懷?!?;還是《小雅·杕杜》中求卜問盆,優(yōu)思勞瘁的女子(“卜筮偕止,會言近止,征夫邇止。”)。在對丈夫的殷殷思念之情中,都包含著她們一種深深的憂國憂民之情??梢钥闯?,《詩經》女性以自己獨特的方式表達對國家的熱愛,憂患意識,是女性天然具有的,男性的高壓,賦予了它凄涼色彩。
[1]陳志紅.對“新時期女性文學”的再思考[J].文藝理論家,1987,(2).
[2]陳鋆寶.試論《詩經》中的棄婦詩及其女性自我意識的覺醒[J].遼寧行政學院學報.2006,(11).
[3]程俊英.詩經譯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4]康正果.風騷與艷情[M].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2001.
(責任編校:王晚霞)
book=28,ebook=98
I206
A
1673-2219(2010)05-0028-02
2010-03-19
劉海燕(1976-),女,甘肅西和人,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為古代漢語、古代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