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素梅
(1.上海社會科學院哲學所,上海 200235;2.山西大學科學技術哲學研究中心,山西太原 030006)
科學的成功說明了什么?
——評勞丹對科學實在論的論證策略的批判
成素梅1,2
(1.上海社會科學院哲學所,上海 200235;2.山西大學科學技術哲學研究中心,山西太原 030006)
科學為什么會成功?科學的成功說明了什么?這是如何合理地理解科學的重要論題之一??茖W實在論的“逼真”論證和“無奇跡”論證認為,科學的成功說明了科學理論是對實在的正確的或近似正確的描述;勞丹對此進行了逐一反駁。他認為,科學的成功只說明了科學方法的可靠性。對科學成功的這兩種理解都是片面的和狹隘的。關于科學成功的理解應該是多維度的,既有歷史的、認識的、方法的、經(jīng)驗的維度,也有社會的維度。當我們把這些維度有機地結(jié)合起來理解科學的成功時,科學的成功說明了科學只是在整體上對世界的內(nèi)在機理的模擬,真理是兩者的相似程度等于 1的理想狀態(tài),是科學追求的目標,科學理論是在談論世界,而不是描述世界。這是關于科學成功的一種弱實在論的理解。
科學實在論;勞丹;科學的成功
自從邏輯經(jīng)驗主義衰落之后,科學哲學主要向著四個方向發(fā)展:一是整體主義;二是更加精致的經(jīng)驗主義;三是社會建構論;四是科學實在論。這些研究的共同特征之一是試圖更合理地理解科學的進步與成功。科學為什么會取得成功?科學的成功究竟說明了什么?科學實在論者認為,科學的成功說明了科學理論是對實在的正確描述。斯馬特 (J.J.C. Smart)[1]、普特南 (H.W.Putnam)[2]以及波義德 (R. Boyd)[3]分別論證了這種觀點。然而,問題在于,他們的論證方法使關于科學的實在論解釋成為一種認識論,并把認識論的實在論變成一種經(jīng)驗假設。當科學實在論與科學一樣具有經(jīng)驗地位時,就不可避免地像認識論的學說一樣,會受到經(jīng)驗法庭的裁判,其結(jié)果是,既有可能得到確認,更有可能遭到拒絕。因此,這標志著科學哲學家必須要面對曾經(jīng)所忽略的一個問題:認識論斷言的地位問題。正是在這種意義上,勞丹 (L.Laudan)立足于科學史案例,強烈地批判了這種以科學成功為基礎的科學實在論的論證策略,并站在非實在論的立場上,對科學的成功進行了工具主義的解釋。[4]本文基于對勞丹觀點的詳細剖析,闡述理解科學成功的一種語境實在論的觀點。
對科學進行實在論的解讀既是每一位自然科學家的固有立場,也是許多科學哲學家向往的觀點。這種立場與觀點是在經(jīng)典自然科學的土壤中成長起來的。可是,當科學發(fā)展到微觀與宇觀領域之后,新的概念體系使得這種樸素的實在論不再是一種自明的假設,需要進行論證。關于科學實在論的論證可大致歸結(jié)為三個階段,其一,塞拉斯 (W.S.Sellars)的兩種“科學映象”的論證;[1]其二,“逼真”論證和“無奇跡”論證;其三,科學模型觀的論證。[5]第一種論證方式是在根據(jù)語言學和邏輯分析技巧探討哲學的發(fā)展目標時,闡述了堅持科學實在論的理由;第二種論證方式是通過對理論變化的內(nèi)在結(jié)構的演變,把科學實在論看成是唯一不使科學的成功成為“奇跡”的觀點;這兩種論證方式屬于強實在論;第三種論證方式是通過對科學模型與世界關系的理解在較弱的意義上堅持一種科學實在論的立場,屬于弱實在論。第二種論證受到的批評最多,第三種論證是有待進一步完善的語境實在論的觀點。勞丹對科學實在論的解讀與批評是針對第二種論證方式進行的。
勞丹認為,像其他的哲學“學說”一樣,“實在論”這個術語也充滿了各種錯誤。勞丹把普特南等人理解的實在論主張歸結(jié)為下列五個論點:(R1)成熟的學科中的科學理論是典型地近似于真的,在同一個領域內(nèi),新理論比舊理論更接近于真理;(R2)在成熟學科的理論中,觀察術語與理論術語是有指稱的;(R3)在成熟的學科中,前后相繼的理論保持著理論上的聯(lián)系,后面的理論保留了前面理論的指稱,即,前面的理論將會成為后面理論的一種極限情況;(R4)就理論的成功而言,可接受的新理論說明了和將會說明為什么前面的理論是成功的。勞丹認為,這些語義學的、方法論的和認識論的論點結(jié)合起來對如何評價實在論提供了一個重要的元哲學的斷言:(R5)從 (R1)到 (R4)的論點推論出,(“成熟”)的科學理論應該是成功的。這些論點對科學的成功建構了一種最好的(如果不是唯一的)說明,在已知的詳細說明和精確預言的意義上,科學的經(jīng)驗成功相應的為實在論提供了驚人的經(jīng)驗證實。勞丹把(R1)到(R5)的觀點描述為“逼真的認識論的實在論”,簡稱CER。在他看來,當代的CER的許多擁護者認為,(R1)、(R2)、(R3)和 (R4)都是經(jīng)驗假設,這些假設通過 (R5)所假定的聯(lián)系,能夠通過科學自身的研究來檢驗。
在勞丹看來,這些假設隱含了兩種假設推理。第一個假設推理論證的結(jié)構與(R1)相關,基本形式是:(1)如果科學理論是近似真的,那么,它們典型地在經(jīng)驗上是成功的;(2)如果科學理論中的中心術語是有指稱的,那么,這些理論通常在經(jīng)驗上是成功的;(3)科學理論在經(jīng)驗上是成功的;(4)(也許)理論是近似真的,它們的術語真的是有指稱的。第二種假設推理論證的結(jié)構與(R3)相關,其基本形式是:(1)如果在一門“成熟的”學科中,前面的理論是近似真的,如果這些理論的中心術語是有所指稱的,那么,在同一門學科中,后面的理論將把前面的理論作為一種極限情況保留下來;(2)科學家所追求的正是把前面的理論作為極限情況保留下來,而且,這種做法通常是成功的;(3)(也許)在一門“成熟的”學科中,前面的理論在近似的意義上是真的和確實是有指稱的。
勞丹明確地反駁了實在論者的這兩種假設推理論證,認為實在論者關于真理、指稱和成功之間的相互關系的這些斷言,是不合理的。
勞丹認為,科學實在論者斷言的“指稱與成功”之間的關系和“近似真理與成功”之間的關系是沒有根據(jù)的。如果指稱能夠說明科學的成功,并且,科學的成功確定了 (R2)所推定的真理,那么,似乎普特南一定會同意這樣的斷言:(S1)在高級的或成熟的學科中,理論是成功的;(S2)中心術語真的是有所指稱的一個理論將是一個成功的理論;(S3)如果一個理論是成功的,我們就能夠有理由推出,它的中心術語是有所指稱的;(S4)在成熟學科的理論中,所有的中心術語的確都是有指稱的。這四個要點之間存在著非常復雜的相互聯(lián)系。(S2)和 (S4)說明了 (S1),而 (S1)和 (S3)為 (S4)提供了根據(jù)。在特定條件下,指稱說明成功,成功確保指稱的假定,似乎是合理的。然而,問題恰好出在這里。
最困難的問題是,弄清楚實在論者如何說明“成功”的本性??茖W實在論者把科學的成功看成是既定的,沒有說明成功達到的程度。根據(jù)這種解釋,我們會說,一個理論,如果作出了相當正確的預言,如果對自然界的秩序產(chǎn)生了有效的干預,如果接受了一組標準的檢驗,都有可能是成功的。勞丹論證說,如果我們以這種方式解釋“成功”,就會承認(S1)。但是,(S2)顯然是錯誤的。因為根據(jù)普特南的指稱寬容原理,如果存在的實體與理論對它們的描述“近似地符合”,那么,我們就能說一個理論術語是有所指稱的。據(jù)此,玻爾的“電子”、牛頓的“質(zhì)量”、孟德爾的“基因”和道爾頓的“原子”都是有指稱的術語,而“燃素”和“以太”則是沒有指稱的??墒?在科學史上,指稱理論在經(jīng)驗層次上是不成功的。例如,化學的原子理論在 18世紀是很不成功的,大多數(shù)化學家都放棄原子理論,喜歡親和力化學。道爾頓的理論關于原子的許多斷言是錯誤的,玻爾的電子理論也有缺陷。所以,與 (S2)相反,有指稱的理論也可能有錯。因此,(S2)所陳述的指稱理論在經(jīng)驗層次上是成功的觀點,是錯誤的。
同樣,基于科學史的事實,許多相對成功的理論的中心術語也有可能是無指稱的。例如,以太理論或燃素說曾經(jīng)是很成功的理論,但是,卻是無指稱的。這是 (S3)面臨的主要困難之一。因此,實在論者利用指稱說明成功,是站不住腳的。另一方面,實在論者對 (S3)的論證是一個經(jīng)驗問題,他們會說,過去成功的理論的中心術語確實是有指稱的。對這種假設的一個適當?shù)慕?jīng)驗檢驗是要求審查歷史記錄。這種審查會使實在論者把 (S3)弱化為,一個理論的成功保證了至少它的某些中心概念 (不是全部)是有所指稱的。然而,這種弱化就不可能排除很成功的理論的中心術語是無指稱的情形,結(jié)果,我們沒有理由相信沒有接受檢驗的核心原理是近似真的。在這種情況下,一個理論可能是很成功的,也包含錯誤的要素。這種事態(tài)嚴重地威脅到實在論假設的論點(R1):成功預示著近似真理。因此,指稱與成功之間的這種聯(lián)系比普特南和波義德的討論更悲觀。如果實在論者希望繼續(xù)堅持 CER,似乎將不得不轉(zhuǎn)向近似真理,而不是指稱。
勞丹認為,當科學實在論不考慮指稱而轉(zhuǎn)向近似真理時,主要有兩種陳述:(T1)如果一個理論是近似于真的,那么,它在說明的意義上是成功的; (T2)如果一個理論在說明的意義上是成功的,那么,它可能是近似于真的。而實在論者所喜歡說的是,(T1′)如果一個理論是真的,那么,它將是成功的。(T1′)之所以引人注目,是因為它是自明的。然而,大多數(shù)實在論者避免引用 (T1′),因為他們不太相信,他們能夠合理地假定任何一個給定的科學理論都是真的。如果實在論者所說明的是,成功的理論絕對是真的,那么,他們的說服技巧是非常受限制的。(T1)顯然比(T1′)有更加廣泛的說服力。然而,把成功與近似真理聯(lián)系起來,需要進一步的論證。如果一個理論是近似真的,那么,這個理論將是關于可觀察現(xiàn)象的相對成功的預言者和說明者。勞丹認為,這種推理是錯誤的,即使一個近似真的理論得到了明確的說明,也不可能因此斷定,一個近似真的理論將在說明的意義上是成功的。實在論者的論點似乎來自長期的直覺,缺少關于近似真理的語義學或認識論。
退一步講,即使我們同意 (T1)的論證,那么, (T2)也可能是錯誤的,說明的成功不可能被看成是判斷近似真理的合理根據(jù)。原因在于,在科學史上,有一些被實在論者認為其核心名詞是無所指稱的錯誤理論(例如,以太說、燃素說等),卻在一段時間內(nèi)有所成就,說明了經(jīng)驗現(xiàn)象,指導了人們的實踐;相反,有一些被實在論者認為是正確的理論,在其發(fā)展的一定階段卻是不成功的。這說明,科學理論所取得的成就與它接近真理的程度并不一定總是相一致。比如,地質(zhì)學中的災變論;熱學中的熱質(zhì)說;電磁場理論中的以太;等等。因此,在科學史上,科學的成功,不是確??茖W是近似真理的充分必要條件,真理也不是對科學為什么會成功的最好解釋。接近真理只是一個無法達到的超驗目標,是一個烏托邦。
勞丹進一步論證說,即使實在論者反駁說,上面列舉的這些事例不是成熟的科學,因而不會對實在論的論點構成威脅。但是,對于實在論者來說,成熟的科學與不成熟的科學之間的區(qū)別只不過是方便之舉。因為他們會用這種方法排除 CER基于不成熟的科學事例作出經(jīng)驗斷言的明顯反例。另一方面,如果實在論者只限于對成熟科學作出說明,那么,他們就完全不能說明一般的科學為什么是成功的。因此,實在論者需要尖銳地反駁下列明顯似真的斷言:在我們關于自然界的深層結(jié)構特征的遞增的精確性與現(xiàn)象說明、預言和操作層次上的改進之間沒有必然的聯(lián)系。不斷增加的實驗的精確性預示著理論層次上的更大的似真性,這種論證是成問題的。
勞丹認為,對實在論的“無奇跡”論證的反駁只考慮了關于 CER的靜態(tài)的或共時的看法。這種看法對似真性作出了絕對的判斷。同樣有吸引力的是CER的其他變量,比如,“逼真性”、“符合”或“積累”。關于 CER的歷時看法的擁護者,對上面討論的 (S1)-(S4)和 (T1)-(T2)提供了補充論證。勞丹把這些論證歸結(jié)為三個論點:(C1)在一個學科領域中,如果前面的理論是成功的,因而,按照實在論者的原理,(S3)是近似真的,那么,科學家應該只接受保留了前面理論的適當部分的后繼理論;(C2)事實上,科學家接受了 (C1)的策略,并在這個過程中,設法提出新的更成功的理論;(C3)科學家在更成功的后繼理論中成功地保留了前面理論的適當部分,這種事實表明,前面的理論確實有指稱,它們是近似真的。因此,(C1)所提議的策略是可靠的。
勞丹認為,按照普特南的觀點,在成熟的學科中,后繼理論一定包含有前面理論中的實體的指稱,并把前面理論的定律與機制作為一種極限情況保留下來。實在論者關于這種保留形式的討論有許多,更重要的保留形式可歸納為:(1)從 T2推出 T1;(2) T2保留了 T1的結(jié)論或真理性內(nèi)容;(3)T2保留了T1的“已被確證的”部分;(4)T2保持了 T1理論的定律與機制;(5)T2把 T1作為一種極限保留下來; (6)就 T1的成功而言,T2說明了 T1為什么會成功; (7)T2保留了 T1的中心術語的指稱。勞丹針對這些形式,提出了反駁的四個問題:其一,科學家會接受 CER的這種保留策略嗎?其二,后面的理論真的保持了前面理論的機制、模型和定律了嗎?其三,根據(jù)實在論者的要求,理論有可能是逼真的嗎?其四,新的理論應該說明前面的理論為什么是成功的嗎?勞丹根據(jù)科學史的文獻對這四個問題進行了逐一考察。
首先,如果科學家接受理論的保留策略,那么,我們期望有大量的歷史文獻證明,后面的理論確實把前面的理論作為一種極限情況包含進來。然而,除極少數(shù)的情況外,事實并非如此。光的波動說并沒有包含粒子說;達爾文的理論也沒有因為錯誤地保留了拉馬克的理論而受到置疑。因此,科學史并沒有證實實在論者的評價策略,接受經(jīng)驗上成功的理論,與它是否包含了前面理論的定律和機制無關。
其次,關于第二個問題,科學史上的反例更多。例如,日心說沒有保留地心說;牛頓物理學沒有保留笛卡爾的物理學;相對論力學沒有保留以太;統(tǒng)計力學沒有合并熱力學的機制;等等。關鍵在于,正是由于科學家愿意違背實在論者喜歡的“成熟的”科學遵守的積累的或保留的限制,才會發(fā)明最重要的理論。此外,當科學家使用“極限情況”這個術語時,似乎要求,只有當 T1假定的所有實體在 T2的本體論中發(fā)生時,T1才能作為 T2的極限情況。然而,只要理論的變遷伴隨著本體論的變化,T2就不可能捕獲到 T1的本體論,于是,T1也不可能成為 T2的極限情況。即使在 T1的本體論與 T2的本體論有適當重疊的地方,在給定的適當?shù)南拗菩詶l件下,只有當T1的所有定律能夠從 T2演繹出來時,T1才是 T2的一種極限情況??茖W史表明,這種描述是錯誤的。例如,從經(jīng)典的以太理論到相對論力學和量子力學,有些經(jīng)典定律作為極限情況保留下來,但是,卻拋棄了以太模型與機制。退一步講,即使在基本的本體論方面沒有發(fā)生變化,許多理論也不可能保留其前面理論的所有說明的成功。
第三,勞丹認為,實在論者把科學知識的增長看成是積累型的觀點也是站不住腳的。(1)一個后繼理論 T2必須既能把前面理論 T1的真的結(jié)果保持為真,也能說明 T1的反常,這種必要條件是相互矛盾的;(2)如果一個新理論 T2包括了前面理論的本體論或概念框架方面的變化,那么,T1具有的真的和確定的結(jié)果不會被 T2所擁有;(3)如果兩個理論 T1和 T2不一致,那么,每一個理論都會有另一個理論不能解釋的真的和確定的結(jié)果。
第四個問題涉及更溫和的實在論者塞拉斯的觀點。塞拉斯認為,每一個滿意的新理論一定都能夠說明其舊理論為什么是成功的。根據(jù)這種觀點,可行的新理論不需要保持舊理論的所有內(nèi)容,也不把舊理論作為極限情況包括進來。更準確地說,這只是強調(diào),一個可行的新理論必須說明為什么在一些情況下根據(jù)舊理論所設想的世界作出的預言是正確的或近似正確的。勞丹認為,這種要求是沒有道理的。這是因為,如果新理論比舊理論有更多的確證結(jié)果(以及更簡單的概念),那么,即使新理論不可能說明舊理論為什么是成功的,新理論也比舊理論更可取。反之,如果新理論比舊理論有更少的確證結(jié)果,那么,即使新理論說明了舊理論為什么是成功的,新理論在理性的意義上也不比舊理論更可取。簡言之,新理論說明為什么舊理論是成功的能力,對于新理論比舊理論更好的說法而言,既不是必要條件,也不是充分條件。
新理論應該說明為什么舊理論是成功的這種斷言面對的另一個困難是,概念本身是模糊的。表明舊理論是成功的一種方式,是表明它共享了高度成功的新理論的許多確證的結(jié)果。但是,這并不是科學實在論所接受的一種“說明”,因為它沒有參考也沒有依賴對新理論或舊理論的認識的評價。因此,勞丹認為,實在論者對科學成功與近似真理之間的關系的這種“層次”圖像的論證,是沒有說服力的,也是不成功的。CER的論點與分析是經(jīng)不起仔細推敲的。
勞丹把科學實在論者所論證的一般策略歸結(jié)為是從科學的成功到斷定科學是近似真的、逼真的、有所指稱的,或是這幾個方面的任何組合。這種假設推理論證試圖向懷疑論者表明,理論是以正當?shù)姆绞将@得的;向?qū)嵶C主義者表明,理論不可能約化為觀察結(jié)果;向?qū)嵱弥髁x者表明,經(jīng)驗的認識范疇 (即,真與假)是與元科學的話語相關的。勞丹基于這種理解把自己的立場可概括為:
(1)一個理論的中心術語是有所指稱的事實并不能推出,理論將是成功的,一個理論的成功沒有為理論的所有或大多數(shù)中心術語是有所指稱的事實提供根據(jù);
(2)近似真理的概念目前太模糊,人們不可能判斷:完全由近似真的定律組成的理論是否在經(jīng)驗上是成功的。明顯的事實是,一個理論可以在經(jīng)驗上是成功的,即使它不是近似于真的;
(3)實在論者沒有說明這樣的事實:許多理論不是近似真的,它的“理論”術語似乎也沒有指稱,但是,它們通常仍然會是成功的;
(4)逼真論者關于“成熟”學科中的后繼理論保持或努力保持前面理論的定律和機制的主張,可能是錯誤的;
(5)當成功的后繼理論保持了這樣的定律時,我們就能根據(jù)所保留的定律與機制的似真性來說明后繼理論的成功,這種斷言也會遇到近似真理面臨的所有困難;
(6)即使能夠表明,指稱理論和近似真理論是成功的,實在論者對成功的理論是近似真的和是有指稱的論證,恰好是非實在論所要否定的;
3.對“戀土”農(nóng)民和游子多溝通,多交心,充分做好思想工作?!皯偻痢鞭r(nóng)民對祖輩留下來的土地,感情極為深厚,正因為對土地感情深,他們也很懂道理,家國情懷很深,愛家鄉(xiāng)也愛國家,鄉(xiāng)(鎮(zhèn))、村、組干部多走訪、多溝通,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對他們多宣傳土地流轉(zhuǎn)信托會給家鄉(xiāng)帶來巨大的變化,也會給自己帶來更多的實惠,他們會支持這項工作的。對在外的游子,保留他們的宅基地、自留地,免除他們返回家鄉(xiāng)的后顧之憂,也可動員他們的親朋好友幫忙做思想工作,爭取他們的理解和支持并不難。
(7)如果一個理論曾經(jīng)被證偽,就沒有理由預期,后繼理論應該保留它的全部內(nèi)容或它的已被確證的結(jié)果或它的理論機制;
(8)實在論者無法確定,非實在論的認識論者缺少說明科學成功的資源。[6]
后來,勞丹明確地闡述了關于科學成功的工具論的解釋進路。[7]勞丹認為,科學顯然是一項成功的和有效地獲取知識的事業(yè)。實在論者認識到這個問題的重要性,但是,不能提供答案;相對主義者沒有認同這個問題,更談不上給予回答。勞丹對這個問題的回答是從考察“成功”概念的用法開始的。在勞丹看來,在一種活動中,成功的判斷并不意味著認可這項活動。有成功的盜賊和軍事戰(zhàn)役,也有成功的理論。在任何一項活動中的成功總是與目的和手段之間的關系相關,即,與目標和行為之間的關系相關。說一項活動是成功的,只是說促進了這項活動所要達到的那些目的。如果一個行動者有很好的理由相信,他的行動將會達到他的目標,那么,就能事先說這種行動是理性的,同樣,當一種行動實際上促進了行動者的目標,也能事先說這種行動是成功的。因此,勞丹把“成功”這個術語看成是一個關系概念。
勞丹認為,這種理解不會使成功成為一個評價概念。斷言一種行動是成功的,是對這項行動與其目標態(tài)的結(jié)果之間的關系作出一個經(jīng)驗斷言。因此,關于成功的斷言是事實的,而且,與關于世界的任何一類經(jīng)驗斷言一樣,是可檢驗的。同樣,科學是成功的論點相當于從經(jīng)驗上斷定,科學家的行動事實上促進了一定的目標。這是一個既簡單又復雜的問題。說它簡單是因為,與判斷一個行動的合理性所不同,判斷成功不需要審查行動者的目標或動機;說它復雜是因為,任何一種行動都會有某些結(jié)果,需要找到一組描述或結(jié)果來判斷成功。勞丹把科學的目標歸納:
(1)人們在體驗混沌而無序的世界時,獲得關于這些經(jīng)驗的可預測的控制權;
(2)人們?yōu)榱四軌蚋深A事件秩序,甚至改變秩序,獲得關于這些經(jīng)驗的可操作的控制權;
(3)增加反映我們說明自然現(xiàn)象的初始條件和邊界條件的參數(shù)的精確性;
(4)整合和簡化我們關于圖像的各種元素。
勞丹認為,如果我們沿著這種思路定義認知的“成功”,那么,近 300年來的科學史無疑是一個非常成功的故事。例如,我們現(xiàn)在預言的現(xiàn)象比過去更多;我們的測量儀器比過去更加精密;我們能根據(jù)更少的一般原理來說明更多的不同現(xiàn)象。在這種認知的意義上,說科學是成功的,不一定斷言科學要設法達到科學家的所有目標,也不用判斷科學是否有價值。至少,對于這種分析的意圖來說,我們不需要對科學已經(jīng)達到的結(jié)果作出價值判斷。勞丹強調(diào)說,他這里只是注意到了科學史上的明顯事實。因為我們沒有先驗的理由預期人們能達到認知的豐功偉績,我們也無法承諾能確保這類特殊的成功,所以,我們所面對的問題是,科學為什么是成功的?科學家在闡述與檢驗其理論的行為方式時,是什么使成功成為可能的?不論人們研究什么樣的學科,接受哪一種哲學取向,都不可能自稱以一種可理解的方式說明了科學,除非人們接受他所提供的關于問題的答案。顯然,這種答案既不是實在論的,也不是相對主義的。
在勞丹看來,后繼理論為什么比前面的理論更精確、更能預言自然界的現(xiàn)象和干預自然界的秩序的問題,是關于成功問題的一種比較的看法,不需要從“很高的認識論”層面來理解事情的進展與原因,或者說,人們在不求助于實在論者關于科學理論的似真性斷言的前提下,也能夠說明各種測試程序的比較的可靠性。這種檢驗理論的“邏輯”,盡管不完美,但是,它使人們能夠?qū)Ω鞣N研究方法的可靠性作出比較判斷。對科學成功的這種說明并不比實在論者的說明更神秘和更令人困惑。例如,醫(yī)學中從單盲實驗到雙盲實驗的過渡說明了這一點。因此,勞丹認為,科學之所以是成功的,是因為科學理論來自一個不斷篩選的過程,這個過程雖然不能保證產(chǎn)生出的理論一定是真的,但卻是更可靠的。對于理解科學的成功來說,承認科學方法是不完美的,承認科學理論有可能是錯誤的,并不會帶來更多的損失。甚至在這種不太完美的狀態(tài)中,我們擁有了一種研究手段,按理說它比我們根據(jù)其他意圖設計的手段能更好地選擇出可靠的理論。根據(jù)比較科學方法的可靠性來說明科學的成功,排除了哲學家和社會學家說明科學成功的神秘感。
勞丹站在非實在論的立場上,運用科學方法的可靠性概念,對科學實在論的批判,既推動了反思科學實在論辯護策略的進程,也促進了對象科學成功和真理等基本概念的語義與語用的澄清。特別是,他從確立科學認識的目的出發(fā),對“無奇跡”論證和“逼真”論證的批評,合理地指出了實在論者在概念使用上的模糊性和預設主義的基本困難,使實在論者真正意識到,相信科學是成功的和科學是近似真理的信念,與有理由對這種信念作出論證,并不是同一件事。這些見解是很有啟迪性的。另一方面,勞丹對科學成功的闡述,使得與實在論相對立的觀點從相對主義轉(zhuǎn)向工具論,從而使得關于強實在論的困難變得更加尖銳。
但是,勞丹所提供的論述同樣有值得重視的致命弱點。
(1)勞丹對科學實在論的論證策略的反駁,過分依賴于對科學史上的特殊案例,忽略了對科學作為一項長期的社會實踐活動的最終目的的追求,忽略了對科學研究自身蘊含的糾錯機制的考慮;
(2)勞丹對“成功”概念的理解過分狹窄。事實上,科學實在論者所理解的成功概念,“比只是系統(tǒng)的實踐,只說出關于這種系統(tǒng)實踐的形而上學的內(nèi)涵包含有更多的東西。成功包含有處理在獨立于各種條件下的成功操作和探索微觀結(jié)構的內(nèi)在本質(zhì)的因素?!盵8]
(3)勞丹雖然看到實在論者單純從認識論立場理解科學成功的局限性,但是,他單純從方法論的立場理解科學成功的做法,同樣狹隘;
(4)勞丹的反駁,沒有從邏輯起點上提供一種可替代的立場。因而,勞丹對科學成功的說明不過是回避了問題的實質(zhì),因而也沒有徹底地否定對科學的其他實在論解釋的可能性。
根據(jù)當代科學的發(fā)展,不難看出,不論是“無奇跡”論證,還是“逼真”論證,不論是方法論可靠性的比較論證,還是社會建構論的論證,都只是強調(diào)了理解科學成功的某個維度。事實上,科學成功的說明是多維度的,既有歷史的、方法論、認識的、經(jīng)驗的維度,也有實踐的、社會的維度,如何把這些維度有機地結(jié)合起來,綜合地理解科學的成功,是科學實在論走出困境的一條重要出路。方法論的比較、認識論的判斷、科學共同體的篩選、學科間本體論承諾的一致性調(diào)節(jié)、經(jīng)驗預言的成功實現(xiàn)、新技術與新領域的開拓,等等,都與科學的成功相關。因此,關于科學成功的理解應該放在歷時與共時的科學實踐語境中進行。或者說,科學成功的現(xiàn)象說明了許多問題,任何單一的理解都是失之偏頗的。
當我們結(jié)構性地把各種因素綜合起來理解科學的成功時,科學的成功恰好說明了,世界是可理解的,人類思維能夠從整體機理上模擬與把握實在。模擬的過程是一個不斷地調(diào)節(jié)模型的過程,不斷提高模擬的相似度的過程,因而是在整體上不斷地接近于真理的過程。[9]在這種理解中,真理不再與單個命題相對應,而是對整個理論模型相對應。追求真理是科學發(fā)展的目標,而不是科學的階段性結(jié)果,科學成功是科學包含有真理因素的體現(xiàn)。關于科學成功的這種理解同樣是堅持了一種實在論的態(tài)度,但是,這種態(tài)度已經(jīng)極大地弱化了勞丹批評的實在論的論點和僵硬的主張,是一種更具有辯護力與靈活性的弱實在論的立場,它有可能把關于科學成功的各種不同解釋有機地結(jié)合起來,是一種動態(tài)的語境實在論的立場。
[1]Kevin Scharp,Robert B.Brandom.In the Space of Reasons:Selected Eassays ofW ilfrid Sellars[M].Cambridge, Massachusetts, London, England:Harvard University Press,2007:369-408.
[2]Hilary Putnam.Three Kinds of Scientific Realis m[M]// James Conant.Words and Life.Cambridg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94:492-498.
[3]Richard Boyd.Constructivism,Realis m and Philosophical Method[M]//John Earman.Inference,Explanation,and OtherFrustrations.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92:131-198.
[4]LarryLaudan,A Confutation of Convergent Realism[M]// Richard Boyd,Philip Gasper,and J.D.Trout.The Philosophy of Science.Cambridge:The M IT Press,1991:223-245.
[5]成素梅,郭貴春.語境實在論 [J].科學技術與辯證法, 2004(3):60-64.
[6]Larry Laudan.A Confutation of Convergent Realism[M]// Richard Boyd,Philip Gasper,J.D.Trout.The Philosophy of Science.Cambridge:TheM IT Press,1991:242.
[7]Larry Laudan.Explaining the Success of Science:Beyond Epistemic Realism and Relativism[M]//James T.Cushing C.F.Delaney GaryM.Gutting.Science and Reality:Recent Work in the Philosophy of Science,Essays in Honor of Ernan McMullin.Noter Dame:University of Noter Dame Press,1984:83-105.
[8]Robert Klee,Introduction to the Philosophyof Science[M]. 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7:235-236.
[9]成素梅,郭貴春.語境論的真理觀.哲學研究,2007(5): 74-79.
W hatDoes Scientific Success Expla in?——A Review of Criticism of Laudan on the Argument Tactic of Scientific Realism
CHENG Su-mei1,2
(1.Philosophy Institute,Shanghai Social Science Academ y,Shanghai200235,China; 2.Research Centre for Philosophy of Science&Technology,Shanxi University,Taiyuan030006,China)
Why does science succeed?What does scientific success explain?It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themes in the way to understand science reasonably.The scientific success explains that scientific theories characterize the reality truly or nearly truly in ter ms of the"convergence argument"and the"no miracle argument"of scientific realism,which are retorted byLarryLaudan.It seems to Laudan that the scientific success only explains the reliability of scientificmethodology.These two understandingsof the scientific success are parochial.We should understand the scientific success from multi-dimensions,such as historical,epistemic,methodological,experiential,and social dimensions.When we combine these dimensions systematically to understand the scientific success,it explains that the scientific theories,in general,are only the simulation of mechanism of the world,while the truth is the ideal state when the similarity of them equals one and the purpose of the pursuit of science.The scientific theories are talking about the world,rather than describing.This is one kind of understandings of the weak realism for the scientific success.
scientific realis m;laudan;scientific success
book=1,ebook=164
N031
A
1000-5935(2010)02-0001-07
(責任編輯 魏曉虹)
2009-12-28
教育部新世紀優(yōu)秀人才支持計劃入選項目、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地重大項目“量子測量解釋研究”(05JJD720201)
成素梅(1962-),女,山西交城人,哲學博士,上海社會科學院哲學所教授,山西大學科學技術哲學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新世紀優(yōu)秀人才入選者,主要從事科學哲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