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市胸科醫(yī)院,山東青島 266043)
2005年6月~2009年12月,我們采用腋下小切口微創(chuàng)剖胸行胸椎椎體爆裂性骨折并脊髓損傷、胸椎結核椎體破壞并椎旁膿腫、胸椎原發(fā)和轉移性腫瘤的手術治療,經(jīng)臨床觀察效果良好?,F(xiàn)報告如下。
臨床資料:經(jīng)腋下小切口微創(chuàng)剖胸手術 42例,男 18例、女 24例,年齡 9~65歲,平均 31.1歲。其中椎體爆裂性骨折 6例,伴有脊髓損傷 5例,均后柱結構良好;胸椎結核 32例,其中 6例胸腔內有不同程度粘連,26例有輕度后凸畸形;胸椎轉移瘤 3例,單純椎體破壞;胸椎骨巨細胞瘤 1例?;颊呔鶡o心、肺功能異常,均可耐受手術。
方法:術前根據(jù)癥狀、體征及影像學資料確定左側或者右側臥位,雙上肢向前伸直 90°,并置于雙層托架上,臥側的下肢屈髖 45°、屈膝 90°,兩下肢間墊以軟墊。沿腋中線或背闊肌前緣以患椎水平為中心,切開一長 8~12 cm的直切口,逐層切開皮膚、皮下組織與胸壁肌肉,適當游離皮瓣以顯露背闊肌和部分斜方肌淺面。于背闊肌前緣縱向切開肌膜,游離背闊肌、斜方肌深面,同時游離胸背、胸長神經(jīng)及胸外側動靜脈,同背闊肌一并牽向后方。據(jù)患椎位置自上一肋進胸,切開前鋸肌肌膜并沿其走形方向鈍性分離前鋸肌,顯露肋骨,切開剝離肋骨膜,切除一根肋骨,撐開器可撐開一 10 cm×10 cm的空間;切開壁層胸膜,進胸,推開肺臟,顯露患椎。骨折患者徹底清除碎骨塊和解除脊髓壓迫,充分止血后鈦網(wǎng)碎骨塊植骨固定。脊椎結核患者徹底清除病灶內死骨及膿腫,摘除融合節(jié)段椎間盤纖維板,充分椎管減壓,肋骨捆綁植骨,或者髂骨塊植骨,單釘棒或者釘板系統(tǒng)固定,固定節(jié)段最高達 T3椎體,最低可達 L1椎體。腫瘤患者清除病灶,不破壞軟骨板,椎體切除后采用鈦網(wǎng)骨水泥填充,前路單釘單棒內固定。放置經(jīng)胸膜外病灶內負壓引流管,和術側胸腔內閉式引流管,修補胸膜,縫合肋間肌,前鋸肌原位覆蓋并縫合肌膜,于背闊肌前緣附著處縫合背闊肌,常規(guī)皮下、皮膚縫合,胸帶加壓固定。
結果:患者均順利完成手術,手術時間較傳統(tǒng)切口縮短,術中出血及術后胸腔引流量也明顯減少,術后切口疼痛時間較短(一般為 3~5 d)。各病例均未出現(xiàn)肺不張、肺部感染等情況,術后肩關節(jié)活動無明顯影響。
討論:目前,隨著開胸切口的演變、麻醉的進步、手術器械的更新,適應臨床胸椎病變治療的手術切口越來越多。標準后外側切口手術野暴露充分,手術操作范圍廣,能滿足絕大多數(shù)胸部操作的需要。但其切口較長,胸背部肌肉橫斷較多,組織損傷大,加之術中肩胛骨牽拉可導致術后肩關節(jié)活動功能暫時性障礙。近年來微創(chuàng)手術的概念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胸椎微創(chuàng)手術對患者術后正常功能的恢復具有重要的意義。
微創(chuàng)剖胸入路在胸外科應用后效果良好。胸椎手術要求創(chuàng)傷小、能夠充分顯露病變、徹底清除病灶、椎管減壓、完成植骨融合、內固定,最終達到病灶清除、骨性融合。因此,完成病灶的充分顯露,最大程度減少對機體的損傷成為手術切口選擇的關鍵。通過對 42例臨床資料的總結,我們認為微創(chuàng)剖胸入路主要有以下優(yōu)點:①不破壞脊柱后柱結構,脊柱穩(wěn)定性好;②切口小,出血少,不切斷肌肉;③肩關節(jié)活動不受影響;④手術時間短,切口創(chuàng)傷小,有利于患者術后早期呼吸功能的恢復,減少術后肺部感染率;⑤切口隱蔽美觀;⑥術后切口疼痛輕,持續(xù)時間短,能夠提高生活質量;⑦對于上胸椎手術可以避開肩胛骨的阻擋優(yōu)勢更加明顯;⑧可以同時完成胸椎輕度后凸畸形的矯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