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艷英,陳長香
2000年我國已經進入老齡化社會,其老年人口的絕對數量同總人口一樣位居世界第一,并逐年上升,老年人的健康問題將成為我們今后的工作重點[1,2]。老年人隨年齡增長記憶出現(xiàn)減退,尤其是60歲以后減退明顯[3]。認知障礙被認為是正常老齡化向癡呆過渡的狀態(tài),認知障礙的最敏感指標是記憶障礙。國外學者[4,5]認為性別、受教育程度、居住環(huán)境、婚姻、生活習慣、參與社會活動等和老年認知功能相關。全面探討與老年人記憶功能有關的影響因素,為采取干預措施提供依據。
1.1 對象 2008年10月—2009年1月隨機選取唐山市城市社區(qū)60歲以上常態(tài)老年人200人,男 80人,女120人,年齡60歲~84歲(68.0歲±7.1歲)。排除標準:存在嚴重的內科疾病;存在影響測驗實施的視覺及聽覺障礙;藥物或酒精依賴癥;既往有精神或神經疾病病史。
1.2 方法
1.2.1 調查方法 采用目前國內外最新版的記憶測驗工具,英國Rivermead康復中心設計的Rivermead行為記憶測驗第2版(the Rivermead behavioural memory test second edition,RBMTⅡ)[6]進行記憶功能測試。RBMTⅡ是評估正常生活所需的記憶功能,包括13個項目,分17個步驟合理安排、相互穿插評定,每1項都經初步積分,再換算成標準分,滿分24分,標準分分級為:22分~24分為正常,17分~21分為記憶輕度障礙,10分~16分為記憶中度障礙,0分~9分為記憶重度障礙。
1.2.2 統(tǒng)計學方法 全部數據采用SPSS13.0軟件包進行統(tǒng)計分析。
2.1 社區(qū)老年人 RBMTⅡ評分情況 回憶故事(即刻)4.25分±2.04分,圖片再認9.85分±0.51分,回憶路線(即刻)10.84分±0.57分,信息回憶(即刻)2.55分±0.57分,面部再認4.82分±0.48分,定向8.42分±0.85分,日期1.80分±0.53分,回憶預約時間 1.12分±0.72分,回憶故事(延遲)3.56分±1.78分,回憶路線(延遲)10.79分±0.93分,回憶信息(延遲)2.67分±0.55分,回憶姓名2.43分±1.36分,回憶被藏物品 3.40分±0.95分,總標準分17.74分±3.74分。
2.2 社區(qū)老年人記憶障礙的發(fā)生情況 200名社區(qū)老年人中,無記憶障礙者23人(11.5%),輕度記憶障礙120人(60.0%),中度記憶障礙 50人(25.0%),重度記憶障礙 7人(3.5%)。存在記憶障礙者 177人,占88.5%。
2.3 社區(qū)老年人發(fā)生記憶障礙的相關因素(見表1)
表1顯示:老年人記憶障礙的發(fā)生與年齡、性別、學歷、職業(yè)性質、居住環(huán)境、身體狀況、睡眠、參加社區(qū)活動等相關,高齡、女性、低學歷、體力勞動者、居住環(huán)境差、身體狀況差、睡眠障礙、不參加社區(qū)活動的老年人記憶功能的標準分較低。
表1 社區(qū)老年人發(fā)生記憶障礙的相關因素(±s)
表1 社區(qū)老年人發(fā)生記憶障礙的相關因素(±s)
影響因素 分類 RBM TⅡ總評分 t值 P年齡 ≤74歲>74歲16.59±3.59 18.13±3.63 -2.58 0.001性別 男女18.49±3.49 17.26±3.72 2.35 0.020學歷 小學及以下初中及以上16.37±3.30 18.93±3.58 -5.22 <0.001職業(yè)性質 以腦力為主以體力為主18.57±3.70 16.78±3.41 3.54 0.001居住環(huán)境 好差18.15±3.33 16.80±4.26 2.403 0.017身體狀況 良好差18.07±3.29 14.06±5.60 4.37 <0.001睡眠 正常障礙18.41±2.95 15.91±4.74 4.46 <0.001參與社區(qū)活動 是否18.82±2.86 16.80±4.05 4.02 <0.001
本研究RBMTⅡ測評結果顯示,社區(qū)老年人記憶障礙發(fā)生率高達88.5%,以輕中度記憶障礙為主,老年人記憶障礙的發(fā)生與年齡、性別、學歷、職業(yè)性質、居住環(huán)境、身體狀況、睡眠、參加社區(qū)活動等相關,高齡、女性、低學歷、體力勞動者、居住環(huán)境差、身體狀況差、睡眠障礙、不參加社區(qū)活動的老年人記憶功能的標準分評分低。提示醫(yī)護人員應重視老年人的記憶減退問題,及早給予相關性干預措施,尤其重視高齡、女性和低學歷老年人的監(jiān)測,及時預防和治療各種慢性疾病,保持身體健康;改善居住環(huán)境,促進良好睡眠,鼓勵老年人參加社區(qū)活動,增加與人交流的機會,以減緩老年人記憶減退,降低記憶障礙的發(fā)生率。國外有報道認為,老年人不經常參加社會活動和體育鍛煉,會導致生理節(jié)律和睡眠的改變,短期的參與輕松的社會活動和輕度的早晚體育運動就能很好地改善睡眠,也改善了老年人的認知功能[7,8]。
[1]陳長香.老年護理學[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1-13.
[2]李焱明.我國老年人社區(qū)護理現(xiàn)狀[J].全科護理,2009,7(8C):2247-2248.
[3]陳長香.老年護理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9:54.
[4]Karp A,Kareholt I,Qiu C,et al.Relation of education and occupation-based socioeconom status to incident Alzheimer's disease[J].Am J Epidemiol,2004,159(2):175-183.
[5]Hall KS,Gao S,U nverzagt FW,et al.Low education and childhood rural residence:Risk for Alzheimer's disease in African Americans[J].Neurology,2000,54(1):95.
[6]郭華珍,惲小平.Rivermead行為記憶測驗第 2版介紹[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07,13(10):909-910.
[7]Naylor E,Penev PD,Orbeta L,et al.Daily social and phy sical activity increases slow-wave sleep and daytime neuropsychological perfo rmance in the elderly[J].Sleep,2000,23(1):87-95.
[8]Benloucif S,Orbeta L,Ortiz R,et al.Morning or evening activity improves neuropsychological performance and subjective sleep quality in older adults[J].Sleep,2004,27(8):1542-1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