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 可
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學生的學習活動,是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共同參與的過程,學習質量是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因此,在教學中只有重視和關注情感領域,才能促進學生知、情、意、行等諸多因素的協(xié)調發(fā)展,才能提高數學教學的整體效益,促進學生素質的整體優(yōu)化。
一、以飽滿的熱情去引發(fā)學生的情感
教師在教學中要以飽滿的熱情去關注和愛護每一位學生。關注的實質是尊重、牽掛、幫助、贊賞,尤其要關注以下幾種學生:智力發(fā)展遲緩的學生;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被孤立和拒絕的學生;有過錯的學生;有嚴重缺點或缺陷的學生;與自己意見不一致的學生。要給這些學生以更多的關愛,鼓勵和贊賞他們取得的每一點進步,因為關注和尊重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
課堂教學中要求我們的教師要有民主意識,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不要強求千人一面,應該多用下面的一些“激勵性語言”:當學生對教師的提問回答不出來時,教師應熱情地說:“不要急,請坐下來想想?!倍灰f:“坐下!你怎么連這么簡單的問題都不知道?!碑攲W生對教師的提問回答錯誤時,教師態(tài)度和藹地說:“這位同學談了自己的見解,很好,還有不同意見嗎?”而不要說:“回答錯誤!坐下聽別人的?!碑攲W生對某一問題看法與教師有不同意見時,教師應該開朗大度地說:“很好,請大家聽聽這位同學的見解。”而不是說:“不要亂講!聽我的?!币陨系囊恍┘钚缘恼Z言對維護學生的自尊心,尊重學生的人格,鼓勵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十分有益。
新課程強調,教學是教與學的交往互動,教學的過程實際上是一種情感交流的過程,是師生靈魂的對視。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善于用自己的情感去調動、激發(fā)學生對數學學習的情感,用“心”去交換“心”,以“愛”去交換“愛”,教師要表現出負責的精神,和藹的態(tài)度以及高度的感染力,去營造寬松、和諧、主動、自覺的學習環(huán)境,以學生的情感來促進其意念(毅力、堅韌性、自信心等)的發(fā)展和優(yōu)化。古人云:“親其師而信其道”,只有讓學生充分理解和接受教師的情感,才能真正引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情感,提高學習的興趣。
二、以角色的轉換去調節(jié)學生的情感
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翱梢?數學的學習方式不再是單一的、枯燥的、以被動聽講為主的方式了。要想讓學生有更廣泛的信息來源,提高學生的科學素質和創(chuàng)新水平,教師的角色特征和教師的作用、職能必須隨之改變。老師要引導學生經歷“做數學”的過程,并在這一過程中盡力滿足學生的情感、動機需求,真誠對待每一位學生,師生、生生之間進行一種平等、民主、和諧、有序的多向性群體交流。教師應該以平等的身份參與到學生的交流活動中去,對學生中出現的各種問題不要輕易的表態(tài)或下結論,對學生犯的錯誤不盲目壓制,而是在群體的交流與討論中讓學生自我鑒別,總結規(guī)律和思想方法。
由于數學學科的特點,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和困難,這時有些學生會感到苦悶、煩惱,情緒會變得消極低落,對學習失去興趣。此時教師不能以簡單的批評來對待,而要以合作伙伴的角色冷靜地分析一下前因后果,找出學生情感波動的原因,及時合理調節(jié),引導他們參與合作學習,以交往來代替獨立,讓他們在群體互動、彼此影響、充滿生機的學習情境中樹立自信心,獲得歸屬感,在愉悅和諧的氛圍中獲得知識。
三、以適度的評價去激勵學生的情感
新的〈標準〉所倡導的是評價主體的多元性,評價內容的豐富性和靈活性,以及形式多樣化的評價方法。傳統(tǒng)的那種形式單一的以考試為主的終結性評價方法,扼殺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熱情,具有許多的弊端,它已經將學生的心靈考脆弱了,只會讓他們越來越覺得數學難學,因此而懷疑自己的能力,他們會越來越不自信,而自信和自尊又是和人的情感意志緊密地聯系在一起的。要使學生有學習數學的情感和學好數學的信心,就必須改變評價方式,將一次考試來評定優(yōu)劣改變?yōu)閷W生學習過程的全部考察。把他們在課堂上的答題、作業(yè)、課外小組的活動、實踐能力等與考試結合起來。在考試內容上,不僅要考察屬于記憶性和技能性的內容,還要考察一些可以讓學生充分發(fā)揮想象,可以表象學生獨立創(chuàng)見的問題,以此來激發(fā)學生的發(fā)散思維、求異思維、逆向思維和創(chuàng)新思維。
總之,對學生的評價要做到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要重點對學生的學習全過程做出合理的發(fā)展性評價,而不僅僅以學生的考試成績來評定一個學生的優(yōu)劣。
要達到知識的對流,教師首先要做到情感的對流。要讓學生學好數學,就必須掌握學生身心發(fā)展的規(guī)律,考察調控學生心理變化的誘因,揚其求知欲強之長,避其心理素質差之短,隨時了解每一位學生的心理狀況,從內心深處關心、愛護每一位學生(特別是學困生)。注意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個性意識傾向,并由此把認知活動與情感活動統(tǒng)一起來,讓學生適時調控好自己的情感,以飽滿的熱情持之以恒地學習。這樣,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與實踐能力必將得到培養(yǎng),學生的整體素質必將得到優(yōu)化。
作者單位:連云港市新浦區(qū)浦南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