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溶海,方長庚
(廣東省佛山市三水區(qū)人民醫(yī)院心血管內(nèi)科,廣東佛山 528100)
心力衰竭是心血管常見病之一,是各種心臟疾病的嚴重或終末階段。前列地爾(PGE1)[1]是一種高效生物活性物質(zhì),不僅有明顯擴張血管作用,還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黏度和紅細胞聚集性,改善微循環(huán),能顯著降低心力衰竭(CHF)患者的總外周阻力,增加心排血量,改善心功能。本研究通過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療前后BNP水平及血流動力學(xué)變化,觀察前列地爾對心衰治療的影響。
選擇2008年1月~2009年8月在我院住院的CHF(除外瓣膜性心臟病所致的CHF)患者82例,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每組41例。治療組男27例,女14例;其中,冠心病20例,高心病16例,擴張型心肌病5例。對照組男28例,女13例;其中,冠心病19例,冠心病合并高心病15例,擴張型心肌病7例。兩組的一般資料具有均衡性。
對照組:按2007年中國慢性心力衰竭診斷治療指南,給予休息、限鹽飲食、吸氧、利尿劑、ACEI、β受體阻滯、洋地黃制劑常規(guī)治療,療程14 d。治療組:在對照組基礎(chǔ)上加用前列地爾(凱時)20 μg+生理鹽水(NS)20 ml,iv,每日 1 次,共14 d。
1.3.1 血漿BNP水平 用藥前后對照組和治療組血漿BNP[2]水平(BNP測定采用空腹靜脈采血,EDTA-Na2抗凝,分離血清-20℃保存)。BNP檢測試劑使用法國CIS公司產(chǎn)品,免疫放射方法,儀器為SN-682型放射免疫γ計數(shù)儀。
1.3.2 心功能指標 行超聲心動圖檢查,儀器為美國HPsonos4500超聲儀,應(yīng)用心尖雙平面Simpson法分別測定治療前后左心室射血分數(shù)(LVEF),心輸出量(CO)。
研究中的數(shù)據(jù)用SPSS 13.0軟件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采用 t檢驗,計數(shù)資料比較采用 χ2檢驗。
治療后兩組血漿BNP水平均較治療前顯著降低,與治療前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 (P<0.01);治療后兩組比較,治療組BNP水平降低更明顯,差異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P<0.05)。見表1。
由表1可見,治療后兩組患者心功能指標LVEF、CO均較治療前得到顯著改善,與治療前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P<0.05);治療后治療組LVEF、CO改善程度較對照組更為明顯,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P<0.05)。
表1 兩組治療前后血漿BNP水平、心功能(±s)Tab.1 The serum levels of BNP、LVEF、CO before and after therapy in two groups
表1 兩組治療前后血漿BNP水平、心功能(±s)Tab.1 The serum levels of BNP、LVEF、CO before and after therapy in two groups
與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比較,*P<0.05Compared with before treatment,ΔP<0.05;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P<0.05
?
B型腦鈉肽(BNP)是一個含32個氨基酸的多肽,BNP含量的升高可反映左室舒張末壓的升高,不論是收縮功能不全和舒張功能減低引起的心力衰竭均有此改變,有助于鑒別心源性呼吸困難和肺源性呼吸困難。有研究表明,心源性呼吸困難患者血漿BNP或NT-proBNP水平與LVEF呈負相關(guān),與NYHA心功能分級也明顯相關(guān),BNP水平越高,NYHA心功能分級越差,表明BNP是反映心力衰竭嚴重程度的良好標志物[2-3]。
本研究所用凱時[4]為內(nèi)源性藥物,它可提高心肌細胞cAMP水平,增強心肌收縮力,增加心排血量;擴張動、靜脈,減輕心臟前后負荷;擴張冠狀動脈,增加心肌供血、供氧,保護缺血心肌,縮小梗死面積;同時能改善心衰患者微循環(huán)及內(nèi)皮細胞功能,抗氧自由基,從而減輕心臟前、后負荷,減少心肌耗氧量,從而增加心輸出量,改善心功能。
本研究顯示,從治療前、后BNP和LVEF兩觀察指標看,治療心衰治療組優(yōu)于對照組。從而提示前列地爾能顯著降低血漿BNP濃度,增強心臟的收縮功能,增加心輸出量,提高射血分數(shù),可作為慢性收縮性心力衰竭的有效治療藥物應(yīng)用于臨床。筆者得出結(jié)論,前列地爾可輔助治療慢性心衰,改善心功能,特別是左室收縮功能,為心衰治療提供了廣闊的治療前景。
[1]王國忠,張立新.凱時對急性心肌梗死急診經(jīng)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后對心肌灌注的影響[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09,3(17):179-181.
[2]Miller WL,Hartman KA.Response of novel biomarkers to BNP infusion in patients with decompensated heart failure:a multimarker paradigm[J].J Cardiovasc Transl Res,2009,2(4):526-535.
[3]Fonarow GC.Epidemiology and risk stratification in acute heart failure[J].Am Heart J,2008,155(2):200.
[4]張小珍.前列地爾在心血管系統(tǒng)中的應(yīng)用[J].中華新醫(yī)學(xué),2001,2(11):999-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