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志偉
(上海大學文學院,上海200062)
溫子昇(495-547),字鵬舉,濟陰冤句人,北魏后期到東魏前期著名文人,《魏書》、《北史》有傳,他是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實施漢化改革后成長起來的第一代文人。溫子昇、邢邵與稍后的魏收被稱作“北地三才”。他們在繼承“河朔辭義貞剛、重乎氣質(zhì)”文風的同時又吸收“江左宮商發(fā)越、貴于清綺”的特色,使黯然許久的北朝文學有了復(fù)蘇的跡象。《魏書·溫子昇傳》言其文為三十五卷且有《永安記》三卷;《舊唐書·經(jīng)籍志》言有《溫子昇集》二十五卷;到明張溥《漢魏六朝百三名家集》只輯《溫侍讀集》一卷,已遠非溫集原貌了。逯欽立《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錄溫子昇存詩11首。嚴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錄溫子昇存文27篇。逯欽立與嚴可均先生輯錄均自明張溥《漢魏六朝百三名家集》。
溫子昇在中國文學史上雖不算大家,但其作品在當時卻名躁一時,有“大才士”之稱。其不僅是北朝文學突出的代表,而且在南北文學融合的過程中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現(xiàn)存十一首溫詩,除《搗衣》(不嚴格的七言詩)外,其余十首均為五言詩作。按內(nèi)容又可分為兩大塊:反映現(xiàn)實與寫景狀物之作。
溫子昇反映現(xiàn)實的詩作共七首,分別為:《白鼻騧》、《搗衣》、《敦煌樂》、《涼州樂歌》二首、《結(jié)襪子》、《安定侯曲》,且都是樂府詩,其分別由三個主題構(gòu)成:
1.貴族生活類通過對貴族少年游俠與王公奢靡生活的刻畫,以點蓋面,向我們展示北朝貴族生活的一面。《白鼻騧》:
少年多好事,攬轡向西都。相逢狹斜路,駐馬詣當壚。
前兩句寫一群意氣風發(fā)又頗放浪形骸的少年游俠,騎馬奔向京城?!昂檬隆保骸睹献印とf章上》有“好事者為之”,朱熹集注:“好事,謂喜造言生事之人也。”概指一群初出茅廬、血氣方剛又頗愛惹事的少年。“攬轡”少年騎馬之英姿躍然紙上。后兩句描繪兩隊人馬在“狹斜路”相會,“狹斜路”喻指尋歡逐樂,安享富貴處。一樣的“好事”,一樣的豪爽,大家停馬“詣當壚”,共飲美酒。此詩到此為止,留給讀者大片的想象空間,接下來很可能會互訴俠膽,結(jié)拜兄弟,共同出游,少年豪爽的氣勢、風格淋漓盡現(xiàn)。
封疆在上地,鐘鼓自相和。美人當窗舞,妖姬掩扇歌。(《安定侯曲》)
此詩展現(xiàn)的是貴族王侯歌舞升平的迷醉生活。前兩句“封疆在上地”交待原因,“上地”:地名,今屬北京。因為有田地的封賞,心中自是歡喜,故而聽鼓賞樂。只有音樂的伴奏,自然缺少了點什么。下句“美人當窗舞”填補了只有純音樂演奏的空白,使場面立即多姿多彩,熱鬧非凡。末句進一步闡述美人舞蹈的內(nèi)容——團扇舞。此詩將士大夫縱酒歡樂,美人歌舞的場面生動地表現(xiàn)出來。
2.征戍遠行類《魏書·溫子昇傳》:“正光末,廣陽王淵為東北道行臺,召為郎中,軍國文翰皆出其手。于是才名轉(zhuǎn)盛。”廣陽王淵一生兩次北征,子昇皆隨其行。在北征途中,子昇作了《敦煌樂》、《涼州樂歌》二首,寫游子行人出語率真,格調(diào)開朗,全無愁苦之音?!抖鼗蜆贰罚?/p>
客從遠方來,相隨歌且笑。自有敦煌樂,不減安陵調(diào)。
康金聲《溫子昇集箋校全譯》載:“安陵調(diào)或為魏時謠俗雜歌,大約流行于安陵境內(nèi),故名。按:北魏有安陵縣,地在今河北吳橋縣西北?!盵1]
征人從遠方來到邊遠的敦煌之地,毫無愁苦之音,且歌且笑,把遠行當作一種樂事。完全顛覆以往征夫詩的悲慨之感。胡境之敦煌樂調(diào)聽起來別有一番滋味,遠行之人樂觀、積極、開朗的性格呈現(xiàn)在讀者眼前。
遠游武威郡,遙望姑臧城。車馬相交錯,歌吹日縱橫。(《涼州樂歌》二首·其一)
畫面古樸而蒼涼,展示出的是一幅遠征邊塞行軍圖。語言質(zhì)拙,充滿了北方豪壯蒼涼之氣。前兩句點明地點,后兩句人、馬、號角聲,真實地反映了行軍之情狀。
路出玉門關(guān),城接龍城坂。但事弦歌樂,誰道山川遠。(《涼州樂歌》二首·其二)
這首詩節(jié)奏加快,竟把世人視為充滿勞苦的遠游當作樂事,與以往行軍詩迥異,讓人倍感新鮮。尤其后二句,胡樂之聲并沒有增加行人內(nèi)心的凄楚與思鄉(xiāng)情結(jié),而是使行人醉心于樂聲,用心去傾聽領(lǐng)略涼州音樂的美妙,或許這些音樂還觸動了行人的心弦,使之產(chǎn)生共鳴,不禁也微微吟唱起來。如此看來,山長水闊又算得了什么,有音樂的撫慰,進而陶醉、忘我,如此行軍真是一件愜意之舉。北人豪邁、豁達、簡單的性格突顯出來,格調(diào)歡快。
3.怨婦寄托類有征戍遠行之游人往往就有獨處空室,寂寥落寞之思婦?!稉v衣》描繪的就是一位在中秋夜思夫、充滿無盡思念的少婦情狀。
長安城中秋夜長,佳人錦石搗流黃。香杵紋砧知近遠,傳聲遞響何凄涼。七夕長河爛,中秋明月光。蠮螉塞邊絕候雁,鴛鴦樓上望天狼。(《搗衣》)
《樂府詩集》收有《搗衣曲》,解題言:“班婕妤《搗素賦》曰:‘調(diào)無定律,聲無定本。任落手之參差,從風飆之遠近?;蜻B躍而更投,或暫舒而長卷。’蓋言搗素裁衣,緘封寄遠也”子昇此詩首二句精謹?shù)氐莱鰰r間——秋夜;地點——長安城中;人物——佳人;事件——搗流黃。
文人自古有“悲秋”情結(jié),宋玉《九辯》“悲哉,秋之為氣也”,首發(fā)其端。凄涼的秋夜佳人捶打著黃絹,他們沒有一絲的睡意,因為冬天馬上就要來臨,他們要為邊遠的征人趕制寒衣,思念籠罩了女子的心扉。他們把所有的牽掛都寄予在寒衣上,因而忘卻了清冷,只顧埋頭趕制衣服。
“香杵”兩句寫搗衣聲的強弱不一,此起彼伏,傳來陣陣清寒。
“七夕”兩句以七夕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故事和中秋佳節(jié)合家團聚的民俗來反襯佳人之孤寂,烘托出眼前之凄涼。
此情此景絕似被王國維先生稱為“人生三境界”之一的“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保ㄋ巍り淌狻兜麘倩ā罚?/p>
此外,繼屈原“香草美人”比興寄托寫作手法之后,文人多藉“棄婦”來委曲表示自己的郁郁不得志,抒發(fā)自己的不平之氣,《結(jié)襪子》就是這樣一首充滿寄托的小詩。
誰能訪故劍,會自逐前魚。裁紈終委篋,織素空有馀。(《結(jié)襪子》)
此詩展現(xiàn)的是一位被棄婦女幽咽地泣訴。首句“誰能訪故劍”是在茫然地詢問亦是在傷心地自言自語,開端發(fā)問是憤怒,更多的是悲愴。此句是發(fā)問亦是反問,女子有點驚愕,男子棄逐舊人的做法讓他措手不及,心中一片惘然。女子對男子決絕的做法無法理解,初始的恩愛浮上心頭,她不相信眼前的事實,意亂神迷而悲傷之至。
在經(jīng)過一段時間神經(jīng)質(zhì)的思索之后,她惶惶然若有所悟?!安眉w終委篋”此處暗用漢班婕妤典故,意指被棄,古代帝王—一國之君的做法尚且如此,何況普通百姓?容顏老去、風韻不再,由嬌艷之少女變成持家之婦人,失去了美麗及青春,最終是要被遺棄的。最后,女子終于完全清醒,理性地道出:“織素空有余”,雖然言語中還多少帶些凄楚的成分,但這位女子已不再抱有幻想,一個“空”字道盡了辛酸,也展示了覺醒,表現(xiàn)了北方婦女剛強自愛,果斷堅決的性格。
受齊梁創(chuàng)作風氣的影響,寫景狀物的詩也是溫子昇著筆較多的題材之一?,F(xiàn)存《春日臨池》、《詠花蝶》、《從駕幸金墉城》、《相國清河王挽歌》可歸為此類。
素蝶向林飛,紅花逐風散?;ǖ悴幌ⅲt素還相亂。芬芬共襲予,葳蕤從可玩。不慰行客心,遽動離居嘆。(《詠花蝶》)
這是一首典型的五言詠物詩。前四句通過對“蝶”、“花”兩個意象的勾勒展現(xiàn)出來的是一幅“蝶戲花”的自然美景圖。在這里作者僅僅是用了樸素的白描,素蝶在紅花間嬉戲玩耍的場景生動地表現(xiàn)出來,是一種靜謐的自然之樂。此情此景,讓人不知“何者為我,何者為物”;接下來“芬芬共襲予,葳蕤從可玩”,將“蝶”、“我”、“物”融為一體,是一幅和諧的人與自然圖,有了“我”的個人體驗,故是“有我之境”,即“以我觀物,物皆著我之色彩”,“素蝶”、“紅花”也有了人的情懷。
末二句,筆鋒一轉(zhuǎn),稍顯突兀,點出詩之主題。由此看出,前句“蝶戲花”之美景乃是在反襯客心之哀傷,對比如此強烈,可見哀之深,傷之痛。
“不慰”句又是一個否定,一個疑問,使感情抒發(fā)更加強烈。
據(jù)“行客”、“離居”二詞推斷,此詩大概作于子昇隨廣陽王北伐階段,遠離家鄉(xiāng)的游子觸景生情,引起了鄉(xiāng)思,眼前的美景由愛到惱,將作者內(nèi)心一連串的感應(yīng)變化呈現(xiàn)出來。
光風動春樹,丹霞起暮陰。嵯峨映連璧,飄飖下散金。徒自臨濠渚,空復(fù)撫鳴琴。莫知流水曲,誰辯游魚心。(《春日臨池》)
這是一首五言八句的小詩。前四句寫春日之景,格調(diào)明快鮮亮。春日雨后在和風中微微搖曳的樹木,黃昏時分空中彌漫的晚霞,碧色的水面上兩山投下的倒影,波光粼粼的水面上隨風飄落的樹葉。勾勒出一幅艷麗而明亮的春日寫景圖。如果說五、六句“徒自”是溫柔地批判,即從“我”的角度著手,言在此而意在彼,嘆己亦在怒人。那么后兩句“莫知”就是痛心的呵斥,此處情感的抒發(fā)已升向頂峰,自我的惆悵郁悶轉(zhuǎn)向現(xiàn)實的批判。
高門詎改轍,曲沼尚馀波。何言吹樓下,翻成薤露歌。(《相國清河王挽歌》)
首句寫清河王家富貴如前,依舊香車寶馬絡(luò)繹不絕。“曲沼尚馀波”物是人非之感油然而生。依舊門庭若市,依舊風景不變,但人呢?言外之意頗為明顯。
“何言”句又是強烈的對比,昔日的觥籌交錯,嫣笑燕爾,如今卻成為哀傷之曲,如此大的情境反差必然造成強烈的心理落差,故而整首詩歌籠罩著強烈的感傷。
《魏書·溫子昇傳》評價子昇“文章清婉”,把此語用于對其詩作的評價也未嘗不可。又《隋書·文學傳序》云:“濟陰溫子昇、河間邢子才、巨鹿魏伯起等,并學窮書圃……江左宮商發(fā)越,貴于清綺,河朔詞義貞剛,重乎氣質(zhì)?!盵2]故知子昇詩歌又“重乎氣質(zhì)”?!皻赓|(zhì)”、“清婉”這兩種截然不同的藝術(shù)風格同時存在于溫子昇的詩歌當中,源于作者生活的地域環(huán)境及對“尚巧似”(鐘嶸《詩品》上)、“儷采百字之偶,爭價一句之奇”(劉勰《文心雕龍·明詩》)的南朝齊梁文風的模仿。故說溫子昇是荒寂的北朝文壇上在繼承中頗有變革的第一人,其詩作可稱為是南北文風結(jié)合的產(chǎn)物。
現(xiàn)對子昇“重乎氣質(zhì)”的風格進行闡述?!皻狻敝冈娮鞯娘L格,氣勢。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風骨》:“意氣駿爽,則文風清焉。”此處聯(lián)系《隋書·文學傳序》之上下文,當指“詞義貞剛”。子昇詩的“詞義貞剛”主要表現(xiàn)于其詩作格調(diào)的開朗與畫面的蒼茫。
1.貞剛《敦煌樂》、《涼州樂歌》二首寫游子行人,“相隨歌且笑”(《敦煌樂》),“但事弦歌樂,誰道山川遠”(《涼州樂歌·其二》),完全擺脫了羈旅行役詩凄怨哀抑的窠臼,出語率真,全無愁苦之音?!栋妆球m》展示的是貴族少年豪爽的騎士風格,任俠使氣,格調(diào)異常開朗。
“遠游武威郡,遙望姑臧城”(《涼州樂歌·其一》),武威郡:屬涼州?!段簳さ匦沃鞠隆鲋荨罚骸拔渫?,漢武帝置,領(lǐng)縣二,戶三百四十?!钡卦诮窀拭C武威縣。姑臧城:后魏武威郡治,亦為該郡所轄林中縣治?!奥烦鲇耖T關(guān),城接龍城坂。”(《涼州樂歌》其二)玉門關(guān):又稱玉關(guān),古時通西域之要道。在今甘肅省敦煌縣西,陽關(guān)之北。龍城坂:后魏龍城縣之大坂,地在今甘肅眠縣。《水經(jīng)注》卷二《河水》篇云:“洮水北逕龍桑城西……俗稱龍城?!比缭S的邊關(guān)塞漠,荒涼備至。雖有“歌吹日縱橫”(《涼州樂歌·其一》),“但事弦歌樂”(《涼州樂歌·其二》),“自有敦煌樂”(《敦煌樂》)歌樂相和,但如此之情境,勾勒出的是一幅幅蒼茫的畫面。
子昇詩歌的“詞義貞剛”,主要展現(xiàn)的是北人以苦為樂的豁達精神,開拓的是一種瑰奇壯闊的意境美,是北朝士人對“胡夷俚曲”的借鑒吸收并嘗試運用。與此同時,子昇此類詩歌還傳達出一種蒼涼之感,其蘊含有剛強、質(zhì)健的陽剛成分。
2.淳樸子昇詩歌“氣質(zhì)”之“質(zhì)”,即樸實、淳樸?!墩撜Z·雍也》:“質(zhì)勝文則野,文勝質(zhì)則史。”朱自清《詩言志辨·詩言志》云:“近人蘇輿《義證》曰:‘詩言志,志不可偽,故曰質(zhì)?!|(zhì)就是自然?!盵3]故可認為淳樸自然是溫子昇“氣質(zhì)”特質(zhì)的又一表征。
子昇淳樸自然的藝術(shù)風格首先表現(xiàn)在其以口語、俚語入詩,一洗齊梁秾麗雕飾的不良風氣。在其現(xiàn)存的十一首詩歌中,有七首就明顯地運用了口語、俚語?!洞喝张R池》中的“徒自”、“空復(fù)”、“莫知”、“誰辨”;《相國清河王挽歌》中的“何言”;《敦煌樂》中的“自有”、“不減”;《涼州樂歌》其二中的“但事”、“誰道”;《詠花蝶》中的“不慰”、“遽動”;《結(jié)襪子》中的“誰能”、“會自”、“空”;《安定侯曲》中的“在”、“自”、“當”。這些詞語的運用貼切生活,增加了詩歌的親切、自然感。
其次,子昇淳樸自然的藝術(shù)風格表現(xiàn)在其動詞運用的精煉、傳神,頗有點睛之妙。溫詩的語言不是未經(jīng)錘煉的,只是不露痕跡,顯得平淡自然?!帮h飖下散金”(《春日臨池》)其中“下”字,雖然普通,看似無意為之,但稀疏的樹葉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方,伴隨著夕陽的余暉隨風輕輕搖曳的情狀卻準確地描摹出來?!皵堔\向西都”之“攬”,“駐馬詣當壚”之“詣”(《白鼻騧》)兩個富有個性的動作勾勒出少年們在“狹斜路”的所作所為,其豪俠意氣亦撲面而來?!胺曳夜惨u予”(《詠花蝶》)中“襲”字給“花”與“蝶”著上人之色彩,運用擬人手法,使畫面跳躍生動,充滿活力?!凹毑菥壘G階”(《從駕幸金墉城》)中“緣”字看似平常,仔細品味,方知其中之妙。“緣”巧妙的將靜態(tài)事物染上動感,令人感受到小草的生長過程,是一點一點沿著階臺生長的,直至使整個階臺被綠色覆蓋,以動寫靜,毫無雕飾之感,十分自然。同樣出自《從駕幸金墉城》的“高樹蔭桐開”中的“蔭”字,本是名詞樹蔭之意,這里卻將其活用作了動詞,將清池被桐蔭籠罩的情貌生動地刻畫出來,使此境如在目前。
善用短制是子昇淳樸自然的藝術(shù)風格之第三點表現(xiàn)?!栋妆球m》、《敦煌樂》、《涼州樂歌》二首、《相國清河王挽歌》、《結(jié)襪子》、《安定侯曲》都是五言四句的小詩。但是,子昇之詩作并沒有因為其采用短制就缺乏了表現(xiàn)力,相反子昇往往言簡意賅,三言兩語即可勾勒鮮明的形象,描繪獨具特色之情境,烘托某種復(fù)雜的心情。詩人像一個潑墨寫意的畫家,寥寥數(shù)筆,就將所要表現(xiàn)的畫面呈現(xiàn)在讀者面前。確使人“覺筆墨之中,筆墨之外,別有一段深情妙理”[4]。
“清婉”之特色用在對子昇詩作的概括上亦十分貼切。子昇詩歌的“清婉”主要體現(xiàn)在清新與婉轉(zhuǎn)兩個方面,以下分別闡述。
1.清新溫子昇詩的清新,主要表現(xiàn)在其善于經(jīng)營畫境,其詩富于圖畫美。寫景詩《春日臨池》前四句“光風動春樹,丹霞起暮陰。嵯峨映連璧,飄飖下散金。”格調(diào)明快、鮮亮,短短四句即勾勒出一幅生機盎然的春日黃昏美景圖。怨婦詩《搗衣》中“七夕長河爛,中秋明月光”沒有任何修飾,只是簡單的白描,卻展現(xiàn)了一幅秋夜清冷孤寂的畫面,緊接著“蠮螉塞邊絕候雁,鴛鴦樓上望天狼”人的介入,立刻給畫面增加了內(nèi)涵,這是一幅凄美的秋夜思婦登高懷人圖。詠物詩《詠花蝶》前四句“素蝶向林飛,紅花逐風散?;ǖ悴幌?,紅素還相亂”是一幅毫無人間纖塵的“蝶戲花”的水彩畫。
色彩是繪畫的重要元素,子昇畫境的經(jīng)營當然也少不了對色彩的運用。在寫景詠物詩中往往借助色彩的搭配、對比、烘托渲染畫境?!洞喝张R池》中“光”、“丹”、“金”色彩異常艷麗。春日雨后在微風中微微搖曳的樹木——綠;黃昏時分天空中彌散的晚霞——紅;碧色的水面上兩山投下的倒影——青;波光粼粼的水面上方伴隨著夕陽迎風飄搖的樹葉——金。色彩的絢麗、多姿,讓人應(yīng)接不暇。《詠花蝶》中“紅”、“素”色彩搭配,增加了對比度,使“紅”之愈紅,“素”之愈素。在強烈的色彩對比中,突出“花”、“蝶”之情貌,畫面干凈、洗練。
語言的清新曉暢亦是溫詩“清新”風格的又一構(gòu)成因素。雙音詞的運用,如:“微微”、“素素”(《從駕幸金墉城》),“芬芬”(《詠花蝶》);連綿詞的運用,如:“嵯峨”、“飄飖”、(《春日臨池》),“參差”、“湛淡”、“岧峣”(《從駕幸金墉城》);“葳蕤”(《詠花蝶》)都增強了語言的形象性和音韻美。
2.婉轉(zhuǎn)主要指言辭委婉含蓄。子昇詩歌的含蓄首先體現(xiàn)在使事用典方面?,F(xiàn)存十一首詩歌中有六首運用了典故,且用典方式靈活多變,不拘常體。時而正面用典,時而反面用典。其詩歌中正面用典的例子,在這兩種用典方式中使用比例較高,下文將一一闡述。
《春日臨池》中“臨濠渚”、“游魚心”共用莊子典故。《莊子·秋水》中述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之上的那段“子非魚”的著名典故?!栋妆球m》中“當壚”使用漢代卓文君當盧賣酒之典。
《結(jié)襪子》中“逐前魚”語出《戰(zhàn)國策·魏策》龍陽君與魏王共船而釣,而委婉勸諫之事,表示棄逐舊人。“裁紈”語出自漢班婕妤之《怨詩》“新裂齊紈素”,意為合歡扇?!翱椝乜沼杏唷保褐缚v有巧手,能作女紅,若丈夫無情無義,則易慘遭拋棄。暗用古詩《上山采蘼蕪》意。
子昇反面用典的例子如下:《從駕幸金墉城》中“長門久已閉”之“長門”乃是漢宮名。此處用“長門久已閉”并不是要表達宮女愁悶、悲傷的心緒,而是反其意用之,指靈太后的再次臨朝稱制,其格調(diào)是開朗的?!督Y(jié)襪子》第一句“誰能訪故劍”之“故劍”:指漢宣帝即位前,曾娶許廣漢之女君平,及即位,封為倢伃。時公卿議立霍光之女為皇后,宣帝乃“詔求微時故劍”群臣知其意,乃議立許氏為皇后。此處亦是反其意而用之。疑問代詞“誰”的介入,使“訪故劍”的行為變得那樣遙不可及。
用典一方面可以做到語言上的精煉,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特性在于可以表達委婉、隱曲的心情。此種手法亦可稱托物言志法,尤其體現(xiàn)在《結(jié)襪子》這一全篇用典的詩作中。乍讀此詩,似一棄婦在哭訴自己的不幸遭遇。聯(lián)系此詩創(chuàng)作背景,永安二年,元顥入洛,子昇曾受其“中書舍人”之封。及元顥敗走,莊帝還京,復(fù)使子昇為舍人。此詩正是以棄婦的不幸來反襯自己的有幸,以婦人自比,但非棄婦,以此來表達對莊帝的感激,真可謂用心良苦。
典型意象的擷取是溫子昇詩歌婉轉(zhuǎn)風格的又一重點,意象往往是作者經(jīng)過苦心運思而成的形象。劉勰《文心雕龍·神思》:“然后使玄解之宰,尋聲律而定墨;獨照之匠,窺意象而運斤。”《搗衣》詩中“秋夜”、“錦石”、“香杵”、“明月”、“候雁”、“鴛鴦樓”,這些意象是作者有意遴選的?!扒镆埂薄ⅰ懊髟隆币环N清冷寒意撲面而來,營造了肅煞的情境?!板\石”、“香杵”這些趕制寒服的工具極具代表性,婦女們在寒冷秋夜為遠在他方的丈夫趕制寒服的場景躍然紙上?!昂蜓恪?、“鴛鴦樓”將思婦那種望眼欲穿,愁腸寸斷的心緒畢現(xiàn)讀者眼前?!稕鲋輼犯琛范字锌此茦銓嵉牡孛骸拔渫ぁ?、“姑臧城”、“玉門關(guān)”、“龍城坂”實為子昇有意的意象選擇。四者皆是極具代表性的涼州古地名,讓人萌生距離感的同時,增添了詩歌蒼涼的蘊味。
此外,溫子昇詩歌的婉轉(zhuǎn)、含蓄的風格還體現(xiàn)在對“以樂寫哀”[5]藝術(shù)手法的嫻熟運用上?!耙詷穼懓А鳖櫭剂x就是借樂景寫哀情,以倍增其哀,即是通過鮮明的對比反差,彰顯作者的情感傾向,增強詩作的表現(xiàn)力。
《春日臨池》中前四句對春日美景之描繪,格調(diào)是透明、鮮亮、歡愉的,但緊接著后面的敘述是無奈的、落寞的。這種明快的風格與后面灰暗心境的對比,是一種強烈的反差,正是運用了以樂寫哀的手法,借春日之樂景抒發(fā)內(nèi)心之哀情,更突出了作者的郁郁不得志之苦悶。《詠花蝶》前六句勾勒出了蝶戲花,蝶戲人的自然之景,幽謐靜寂,充滿了令人欣羨的驚喜。假如詩歌到此打住,是一篇地地道道的不含人間雜塵的詠物詩,但溫子昇并未就此打住,而是加入了感嘆之語“不慰行客心,遽動離居嘆”,作者的悲憤由此噴發(fā)。讀到這里,讀者才恍然明白,原來前面“花”、“蝶”之樂景是一種蓄意的鋪墊,為的是使后面的抒情更具感染力,“離居”之感憤更加深刻。此種以樂寫哀之手法堪稱妙絕。
溫子昇詩歌的突出價值不僅表現(xiàn)在其對南朝詩歌特色的吸收,創(chuàng)制出清柔的小詩,更表現(xiàn)在其對北朝樂府的繼承與開創(chuàng),創(chuàng)制出古樸、蒼勁,充滿韻味,但又不乏清新之感的北朝樂府。其中,對新題樂府的開創(chuàng)更值得后人關(guān)注。
七首樂府詩中,《結(jié)襪子》、《安定侯曲》、《敦煌樂》屬子昇首創(chuàng)之新題樂府。宋郭茂倩《樂府詩集》將此三題歸入《雜曲歌詞》中。
子昇《結(jié)襪子》亦是幽曲地表達自己的心境,前文已經(jīng)述及,全詩表達的是對莊帝復(fù)使其為舍人的感激。唐李白有同名詩作:
燕南壯士吳門豪,筑中置鉛魚隱刀。感君恩重許君命,太山一擲輕鴻毛。(《結(jié)襪子》)
此詩所表達的是荊軻對燕太子丹的無限感激,以致演繹為“士為知己者死”的豪邁壯舉。同樣是圍繞《結(jié)襪子》之題來作,比子昇詩的指向性更明確,但子昇開創(chuàng)新題之功不可磨滅。
子昇《敦煌樂》,郭茂倩《樂府詩集》亦將其歸入雜曲歌辭,解題引《通典》曰:“敦煌古流沙地,黑水之所經(jīng)焉。秦及漢初為月支、匈奴之境,武帝開其地,后分酒泉置敦煌郡。敦、大,煌、盛也。”
隋王胄賦有同題樂府二首:
長途望無已,高山斷還續(xù)。意欲此念時,氣絕不成曲。(其一)
極目眺修涂,平原忽超遠。心期在何處,望望崦嵫晚。(其二)
觀此二首,其“意欲此念時,氣絕不成曲”;“平原忽超遠”是一種悲觀而感傷的情調(diào),與子昇樂觀向上的《敦煌樂》相比,頗為迥異。王胄傳達給讀者是一種絕望、壓抑之感。子昇傳達給讀者的是一種開闊、爽朗的心境。敦煌古地,人煙浩渺,遠游之人行到此往往缺乏歸屬感,一種思鄉(xiāng)的感傷油然而生,子昇卻扭轉(zhuǎn)了這種感覺,變悲為喜,賦予了敦煌全新的體驗。從這個意義上講王胄詩作確顯遜色。
《樂府詩集》在《安定侯曲》下只系子昇詩作一首。大概自子昇后迄宋代前,無人作此調(diào)樂府。
[1] 康金聲.溫子昇集箋校全譯[M].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0.144.
[2] 魏徵.隋書·文學傳序[M].北京:中華書局,1973.1729-1730.
[3] 朱自清.詩言志辨·詩言志[M].北京:古籍出版社,1956.23.
[4] (清)沈德潛.古詩源·十二[M].北京:中華書局,1963.272.
[5] 王夫之著,戴鴻森箋注.姜齋詩話箋注[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