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蘇紳與范仲淹教育實踐比較

2017-11-13 21:26范龍超
閩臺文化研究 2017年4期
關鍵詞:蘆山子弟范仲淹

范龍超

蘇紳(999~1046),字儀甫,泉州同安(今屬廈門翔安)蘆山堂五世祖,在蘆山堂發(fā)展的關鍵時期起到了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可以說,蘇紳是蘆山堂發(fā)展的核心和基石。蘇紳開創(chuàng)了蘆山堂家族辦學的歷史,同安蘇氏家族教育能結出累累碩果,蘇紳厥功至偉。與蘇紳同時期的著名教育家范仲淹也是教育成果斐然,深受后人推崇。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蘇州人,一生執(zhí)著于教育事業(yè),步履所及,都在大力興學育人。范仲淹喜獎掖后學,畢生都在向朝廷舉薦人才。范仲淹的家教也取得了非常顯著的成果,四個兒子先后考中進士,留名青史。

蘇、范作為北宋著名的教育家,對北宋文化事業(yè)和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起到了推動作用。文章分析二人的教育實踐,比較二人教育實踐的異同,以期汲取其中有益成分,為現(xiàn)今的教育活動提供借鑒和啟示,討論其現(xiàn)實意義。

一、蘇紳與范仲淹教育實踐的共同點

北宋文化發(fā)達的關鍵因素在于教育的鼎盛和人才的輩出。北宋教育的發(fā)展與北宋“憂樂天下”的士大夫關系密切,正是有了士大夫階層成功的教育實踐,才會將北宋的教育事業(yè)推向了一個又一個新的高峰。蘇紳與范仲淹作為士大夫階層教育實踐者的代表,二者的教育實踐必然會存在許多相似之處,其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注重通過教育振興家族

蘆山堂蘇氏是宋代閩南的望族,天禧三年(1019),蘇紳中進士并入仕,此后蘇紳便將這個家族推向了鼎盛時期。蘇紳將蘆山堂蘇氏推向鼎盛的一個重要手段就是注重家族教育,其主要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是創(chuàng)辦家族私學;二是在家族私學中請名士任教或陪讀。天圣十年(1032),蘇紳于無錫縣衙西圃開學舍,為家族子弟提供教育,這是蘇家設私學的開端。關于蘇紳無錫設家族私學之事在蘇頌的《家訓詩》中亦有記載:“先公宰無錫日,即縣廳西圃開學舍延諸生,郡進士華直溫,新安閔從先輩數(shù)人同結課。予時十三歲,與從叔宣甫、山甫同硯席預課試。”蘇紳此次創(chuàng)辦蘇家私學的目的在于讓蘆山堂子弟系統(tǒng)學習科舉考試特別是進士科的要求和程序,蘇頌在無錫蘇家私學同叔父蘇緘、蘇繹等一同學習科舉考試科目,為日后參加科舉考試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而此時的蘇紳也在積極準備“賢良方正科”考試,經(jīng)常指點家族子弟的舉業(yè),這些教育活動又大大提高了蘇頌的應舉水平。景祐元年(1034),蘇紳在洪州(今江西南昌)創(chuàng)辦了第二所家族私學,蘇頌在《家訓詩》自注中記錄了當時的學習情景:“先公通判洪州,又延鄉(xiāng)先生萬君特講書。予與諸父及臨川蔡元導、元翰昆弟,皆同聽學。時南城李覯泰伯贄文謁先公,亦留館齋中,得以切磋,蒙益多矣。”有了無錫創(chuàng)學的經(jīng)驗和基礎,蘇紳在洪州的私學無論是在規(guī)模還是在學習內容、學習深度上都有了進一步的提升。在洪州延請了鄉(xiāng)儒萬君特為老師,也請了更多的社會才俊與蘇家子弟共同研讀、互相切磋,這一時期的學習經(jīng)歷,進一步促進了蘇頌的成長。蘇頌回憶道:“占畢自忘勞,攻堅常切問”,同學之間經(jīng)常互相切磋辯論,挖掘攻堅經(jīng)書中的難題;又說:“《六經(jīng)》日沈酣,百氏恣蹂躪”,表明學習的內容也不僅僅是儒家的經(jīng)典,而且延伸到了諸子百家的言論,同學之間實現(xiàn)了思想層面的交流。景祐四年(1037),蘇紳歸京師(今河南開封)。蘇家的私學也從洪州移至京師西崗家宅,私學隊伍日益龐大,除蘇家子弟及無錫、洪州侍讀外,又新增黃聱隅、劉敞、劉攽等。蘇紳在無錫、洪州、京師西崗私宅三處都有設家族私學的辦學實踐,這些教育實踐為蘆山堂蘇氏培養(yǎng)出了蘇緘、蘇頌、蘇繹等一批人才,蘆山堂蘇氏人才的興盛直接推動了家族的興盛。

聯(lián)系范仲淹的教育實踐,與蘇紳一樣都重視家族教育。寶元年間,西夏叛亂,范仲淹任官關陜,將長子范純祐帶到軍帳之中,《宋史》記載此事道:“純祐與將卒錯處,鉤深擿隱,得其才否。由是仲淹任人無失,而屢有功……純祐率兵馳據(jù)其地,夏眾大至,且戰(zhàn)且役,數(shù)日而成,一路恃之以安?!狈吨傺蛯㈤L子帶上戰(zhàn)場,在混亂的戰(zhàn)爭環(huán)境中鍛煉純祐識別人才的能力。范純祐不僅為父考察人才,而且還立有軍功。純祐的成長是范仲淹家族教育結出的碩果,范仲淹對子女的成功教育也可窺見一斑。

范仲淹不僅對自己的子女嚴格要求,而且對侄輩也要求甚高。范仲淹兄范仲溫曾請求范仲淹為其子謀求官職,范仲淹回信道:“二郎、三郎,并勤修學,日立功課。彼中兒男,切須令苦學……須是有事業(yè),可以入官,方與奏薦也?!痹谄淞硗庖环鈺胖校吨傺透墙o侄兒提出了一系列做人做官的要求:“汝守官處小心,不得欺事;與同官和睦多禮,有事即與同官議,莫與公人商量。莫縱鄉(xiāng)親來部下興販,自家且一向清心做官,莫營私利?!敝祆湟哺叨荣潛P了范仲淹的此番諄諄囑咐:“范文正公與其兄子之書也,其言近而易知,凡今之仕者得其說而謹守之,亦足以檢身而及物矣?!?/p>

北宋王朝自建立始,就推行右文政策,鼓勵并提拔大量的讀書人當官,整個社會尤其是地主階級或富裕家族子弟的讀書熱情空前高漲。到宋仁宗年間,州縣學校大興,讀書人越來越多,宋代發(fā)達的科舉考試制度也為讀書人提供了一個相對公平的平臺,通過讀書考科舉改變自己命運甚至家族命運的讀書人也成為了世人效仿的榜樣??v觀蘇、范一生的科考經(jīng)歷,可以說他們正是順應了這一強勢的時代潮流,通過自身的努力科考入仕,改變了自己的命運,由此他們希望以自己成功的經(jīng)驗來振興整個家族,所以他們深諳家族教育的重要性,一直以積極的態(tài)度和正確的方式來教育家族子弟。蘇、范家族的發(fā)展也證明:一個人乃至一個家族的興衰都與整個家族的教育事業(yè)息息相關。

(二)注重言傳身教,率先垂范

蘇紳成功的教育與他的言傳身教、率先垂范不無關系。天圣二年(1024),蘇紳任安州(今湖北安陸)軍事推官,此年蘇頌五歲,蘇紳口授《孝經(jīng)》,蘇頌在《家訓詩》自注中說:“我生五歲,先公口授《孝經(jīng)》?!碧K紳不僅口授《孝經(jīng)》,而且手寫《中庸》,令蘇頌熟讀,可以見性命之理,此事在《家訓詩》中亦有記載:“先公舉賢良,暇日試筆,手寫《中庸》一篇,付予令熟讀誦之??梢砸娦悦?,其書至今秘藏篋笥?!?/p>

蘆山堂以忠孝為本,自先祖蘇光誨以來就形成了以忠孝傳家的歷史傳統(tǒng)。蘇紳在其子蘇頌五歲時口授《孝經(jīng)》,足可見蘇紳對孝悌的看重。蘇紳不僅教育兒子蘇頌學習和踐行孝悌之道,在他創(chuàng)辦的家族私學中也教育家族子弟要奉行此道。蘇紳向蘇家子弟講述先祖的孝悌嘉行在《魏公譚訓》中亦有很多記載,如:“六代祖(諱光誨),五代末為漳州刺史,性至孝。母夫人年逾八十,旨甘皆親調。每旦朝節(jié)序,召州之官吏士子母若祖母與太夫人年相若者,具酒饌,與太夫人宴游終日,以娛親心。太夫人有疾,衣不解帶,藥必親嘗。焚香禱祠,寢室皆廢?!碧K紳所詮釋的蘆山堂“孝”的精義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兩個方面:第一,要懂得使雙親身心愉悅。蘇光誨在節(jié)日為母親舉辦娛樂活動,與母親宴游終日,“以娛親心”。第二,行孝重在親力親為。蘇光誨母身體有恙,親嘗藥湯,終日廢寢忘食為母親祈禱。蘆山堂重孝的家風對蘇紳影響深遠,如在父親年老之際,蘇紳不愿接受言官的職位,恐有損父親健康。蘇紳希望蘆山堂重孝的家風在子弟中繼續(xù)保持發(fā)揚,身體力行地教育家族子弟以孝為本。

在家族私學中,蘇紳也向家族子弟講述宋朝皇帝對蘇家的恩德,教育子弟要忠君愛國。蘇紳作為典型的封建知識分子,儒家的忠君思想在腦海中根深蒂固,加上宋代皇帝對蘇家的賞識和表彰,蘇紳對趙宋王朝心懷感激。蘇紳在家族私學中歌頌宋代皇帝的恩德在蘇家子弟的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對蘇家子弟忠君愛國品德的形成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蘇紳上述的言傳身教,不僅傳承了蘆山堂忠孝傳家的歷史傳統(tǒng),也培養(yǎng)了蘆山堂一批效命疆場的忠勇之士和忠于君王、孝于高堂的良吏。

同樣作為北宋杰出的教育家范仲淹,與蘇紳一樣,重視言傳身教,始終奉行“以身先之”的原則。據(jù)樓鑰《范文正公年譜》(以下簡稱《年譜》)記載,天圣九年(1027),范仲淹守母喪居于南都應天府,應晏殊之辟,主持應天書院。范仲淹在書院勤于教職,言傳身教,司馬光《涑水記聞》記其事云:“仲淹常宿學中,訓督學者,皆有法度,勤勞恭謹,以身先之?!睆闹形覀兛梢钥闯龇吨傺筒粌H對學生要求嚴格,而且他往往都是以身作則,“常宿學中”,“以身先之”。范仲淹不僅在學生面前言傳身教,而且注重率先垂范,《言行拾遺事錄》記載:“出題使諸生作賦,必先自為之,欲知其難易,及所當用意,亦使學者準以為法?!背鲱}給學生練習時,范仲淹都會自己先做一遍,知其難易,以身作則。

范仲淹在書院教學中以身作則,言傳身教,在家族中也以此法教導子女。范仲淹事父母至孝,時刻不忘報答雙親的養(yǎng)育之恩。據(jù)《年譜》記載,天圣九年(1031),范仲淹上《求追贈考妣狀》,其文情深意切,感人至深:“今欲將磨勘改轉官恩澤,乞先移贈考妣,所冀遷厝之日,得及追榮。”范仲淹也同樣沒有忘記繼父朱文翰的養(yǎng)育教導之恩,曾請求朝廷“以臣所授功臣階勛恩命回贈繼父一官”。范仲淹的率先垂范、以身作則也培養(yǎng)了子女重孝悌的美好品質?!凹兊v事父母孝,未嘗違左右,不應科第?!贝巫蛹內释瑯邮赂改笜O孝,純仁皇祐年間中進士,調知遠地,以遠親為由堅辭不赴,后又調往離家近處為官,又不愿前往。

蘇、范都出生并成長于真宗朝,深受朝廷右文政策的影響,都以讀書為職業(yè)和志向,最終如愿中舉,步入仕途。蘇、范二人的人生經(jīng)歷使得他們真切地認識到:在“惟有讀書高”的趙宋王朝,教育事業(yè)不僅關乎個人的仕途前程,還承擔著振興家族的使命;不僅關乎家族的振興,還與社會的長治久安息息相關。教育風氣的轉移與變化使得蘇、范都重視教育,都注重言傳身教,率先垂范。只有通過自身的言傳身教才能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才能為家族的教育和發(fā)展保駕護航。

(三)注重發(fā)現(xiàn)人才,舉賢薦能

宋代大力興辦教育,以期重塑士風,希望以儒家思想為依托,教育和培養(yǎng)出新一代的知識分子。在此背景之下士大夫階層形成了發(fā)現(xiàn)人才、舉賢薦能的良好風氣。蘇紳與范仲淹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之下必然會受此影響,加上蘇、范二人對人才的尊重和欣賞,發(fā)現(xiàn)人才和舉薦人才一直貫穿于二人的教育實踐之中。

蘇紳善于發(fā)現(xiàn)人才并招攬有才識之人進入蘇家私學任教或學習,他以這樣一種特殊的方式來展現(xiàn)他對人才的渴望和尊重。蘇家的私學中不光走出了蘇緘、蘇頌、蘇繹等蘇家杰出的人才,還走出了如蔡元導、元翰,劉敞、劉攽,黃聱隅、李覯等一批北宋學界名流。

景祐元年(1034),蘇紳在洪州創(chuàng)辦了第二所家族私學,此時的家族私學中有名叫蔡元導、蔡元翰的兄弟,《家訓詩》記載:“予與諸父及臨川蔡元導、元翰昆弟,皆同聽學?!睘楹尾淌闲值軙霈F(xiàn)在洪州蘇家私學?《魏公譚訓》卷六中解釋道:“蔡元導、元翰賢良自撫至洪,謁見曾祖。曾祖甚相器重,留館于書室,使與祖父同學?!辈淌闲值茏該嶂葜]見蘇紳,蘇紳發(fā)現(xiàn)蔡氏兄弟的學識,賞識二人的才華,相當器重,遂留蔡氏兄弟于蘇家私學與蘇頌一起讀書,后二蔡果皆登進士第。

景祐四年(1037),蘇家的私學由洪州移至京師西崗家宅,私學隊伍中又加入了劉敞、劉攽兄弟。蘇頌與劉氏兄弟同學五年,交游甚篤。劉敞、劉攽之父劉立之與蘇紳同為開封府推官,蘇紳發(fā)現(xiàn)劉氏兄弟的才華,請劉氏兄弟與蘇頌共同學習,劉氏兄弟在蘇家私學中的學習經(jīng)歷提升了二人的學術水平和學術修養(yǎng),為劉氏兄弟日后取得突出的成就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蘇紳不光慧眼識珠,而且還舉賢薦能,向朝廷舉薦人才。景祐四年(1037),蘇家私學中延請了黃聱隅作為私學的老師。蘇頌在《揚子寺聱隅先生祠堂記》中記載了蘇紳邀請黃聱隅先生入家族私學任教一事:“時我先人方在臺省,早聞其風,下榻以招之,先生欣然相就?!秉S聱隅初以鄉(xiāng)人身份為章得象門客,后蘇紳下榻招之,甚得器重。又《魏公譚訓》卷六記載:“黃聱隅獻所為文于曾祖,曾祖深器重之……其后薦之于朝,命之以官,皆公力也?!碧K紳不僅器重黃聱隅,還將其推薦給朝廷,黃聱隅能夠擔任朝廷官職,都得力于蘇紳的舉薦。黃聱隅是蘇紳善于發(fā)現(xiàn)人才、舉賢薦能的有力證明。

李覯,一位與蘇紳和范仲淹皆有淵源的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李覯人生的關鍵時刻都得到了蘇紳和范仲淹的賞識或薦舉。蘇頌《家訓詩》自注記載:“時南城李覯泰伯贄文謁先公,亦留館齋中,得以切磋,蒙益多矣?!碧K紳通判洪州之時,李覯贄文謁見蘇紳,《李覯集》中收錄有李覯寫給蘇紳的《上蘇祠部書》。李覯帶著自己的著作去拜謁蘇紳,蘇紳極為賞識他的才華,留其于館齋之中,蘇家子弟與其切磋獲益良多。

范仲淹也極為賞識李覯,曾兩次邀請李覯講學,三次上奏札舉薦李覯。寶元元年(1038),范仲淹建潤州(今江蘇鎮(zhèn)江)郡學,邀請李覯前往任教,但李覯忙于著書,并未前往。寶元二年(1039),范仲淹在越州建立州學,再次邀請李覯前往講學,李覯此次欣然前往。慶歷四年(1044),范仲淹上《奏為胡瑗李覯充學官》,奏札中說李覯“鴻儒碩學,見之欽愛,講貫六經(jīng),莫不瞻通?!笨上У氖浅⒉⑽粗匾暦吨傺偷乃]舉,李覯未獲任用。范仲淹第二次舉薦李覯是在皇祐元年(1049),此年上《薦李覯并錄進禮論等狀》,在奏札中盛贊李覯“有孟軻、揚雄之風儀”。皇祐二年(1050),朝廷決定“以九月?lián)袢沼惺掠诿魈谩?,范仲淹趁機第三次舉薦李覯,極言李覯對明堂制度有研究。由于范仲淹的反復舉薦,朝廷授李覯試太學助教,李覯終以布衣執(zhí)教太學。從范仲淹兩次邀請李覯任教、三次舉薦李覯來看,范仲淹對人才的尊重與憐惜是士大夫階層鮮有其匹的。與李覯同樣幸運的還有王安石、曾鞏,早在王、曾二人未顯之際,范仲淹便慧眼識珠,不遺余力的舉薦援引此二人,也成為了一段千古佳話。

蘇、范發(fā)現(xiàn)人才、舉薦人才的事跡有力地證明了蘇、范二人思賢若渴的寬廣胸懷和對人才的尊重愛惜,也以具體事例說明了宋代獎掖人才的良好社會風氣。蘇、范二人的識才之功,教化之澤,薦才之德,“其功烈與日月爭光,而精神折沖萬里之外”。

二、蘇紳與范仲淹教育實踐的不同點

由于蘇紳與范仲淹不同的教育背景、不同的教育經(jīng)驗、不同的教育追求,使蘇、范二人的教育實踐也表現(xiàn)出一些不同的特點。

(一)辦學性質不同

從現(xiàn)有的史料記載來看,蘇紳的辦學經(jīng)歷主要表現(xiàn)為他三次創(chuàng)辦家族私學。天圣十年(1032),“即縣廳西圃開學舍延諸生”,這是蘇紳設家族私學的開始,也是蘇紳辦學實踐的開始。蘇紳第二次辦學是在景祐元年(1034),于洪州創(chuàng)辦了第二所家族私學。景祐四年(1037),蘇紳將家族私學遷到京師西崗之家宅,這是蘇紳第三次辦學實踐。蘇紳的辦學實踐一定程度上推動了蘆山堂蘇氏家族的振興和繁盛,蘇氏家族注重家族教育的傳統(tǒng)在五世祖蘇紳身上得到傳承和發(fā)展,蘇家私學培養(yǎng)出來的家族精英和社會名流在當時產(chǎn)生了很大的社會影響,也直接提升了蘆山堂蘇氏的社會名望和社會地位。蘇紳為蘆山堂蘇氏家族所做出的貢獻是巨大的,他才是“蘆山堂三杰”(三杰指蘇紳、蘇緘、蘇頌)的核心和基石。

蘇紳興辦的學校是家族學校,屬于私學;而范仲淹的辦學往往都是以行政手段在地方上建立州學或縣學,屬于官學。大中祥符八年(1015),范仲淹釋褐出任廣德軍(今安徽廣德)司理參軍事,興學并非其職責,但范仲淹到任后不久便積極建立州學,遍訪名士,改變了“廣德人未知學”的落后局面。明道二年(1033),范仲淹出知睦州(今浙江建德),在此“建置學舍,樹立講堂”。景祐二年(1035),范仲淹于姑蘇(今江蘇蘇州)“奏請立郡學”,《年譜》記載:“先是,公得南園之地,既卜筑而將居焉。陰陽家謂當踵生公卿……遂即地建學?!狈吨傺驮谔K州南園購得一塊風水寶地,執(zhí)著于興學育人的范仲淹將此塊寶地用來建立州學。州學建立后,并延胡瑗等為州學教授,由此姑蘇州學名聲大振,“自是蘇學為諸郡首倡”。范仲淹的辦學經(jīng)歷遠不止如此,在饒州、延州、鄧州、杭州等地也積極興辦教育,積極擴建或興辦州學。范仲淹一生足跡所至,重教興學,推動了當?shù)匚幕逃聵I(yè)的普及和發(fā)展。慶歷興學也以國家行政命令的手段推動了全國辦學的熱潮,致使州縣官學不斷涌現(xiàn),普及了平民教育。

辦學性質的不同是蘇、范教育實踐一個明顯的不同之處。蘇紳開啟了蘆山堂家族辦學的歷史,為蘆山堂培養(yǎng)了眾多的人才,也為許多外姓子弟提供了接受教育的機會和場所,一定程度上體現(xiàn)出了私塾與書院的結合。范仲淹一生致力于興辦學校,不僅培育了人才,也推動了書院教育模式的發(fā)展。蘇、范二人雖然辦學性質不同,但是他們的辦學實踐影響著北宋的教育風氣,促進了北宋家族教育的興盛和整個社會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

(二)教育著力點不同

蘇紳重視對蘆山堂子弟進行科技教育,這是蘇紳與范仲淹教育實踐一個顯著的不同,也是蘇紳教育實踐的突出著力點和閃光點。從現(xiàn)有的史料記載來看,未發(fā)現(xiàn)范仲淹重視科技教育的記載。在宋代,設若像范仲淹這樣偉大的教育家都沒有科技教育實踐的記載,其他的教育實踐者重視科技教育的幾率肯定是低之又低,這又從側面反映了蘇紳重視科技教育在北宋具有前瞻性和科學性。

景祐二年(1035),蘇紳為揚州通判,蘇頌隨侍。在揚州,蘇紳命蘇頌、蘇緘作天文、歷法類考題《夏正建寅賦》,此事在《魏公譚訓》卷三中有記載:“祖父言:年十六侍曾祖,為揚州通判,命作《夏正建寅賦》。賦成,曾祖曰:‘夏正建寅,無遺事矣,汝異時當以博學知名也?!碧K頌此次所作的《夏正建寅賦》不僅很出色的完成了任務,得到了父親蘇紳的高度贊賞,而且為下次的科舉考試奠定了基礎。

寶元元年(1038),蘇緘、蘇頌參加進士科考試,考題為《斗為天之喉舌賦》,需要用到許多天文、歷法知識,因為之前有創(chuàng)作《夏正建寅賦》的基礎,蘇頌、蘇緘都考得很好。蘇緘榮登進士榜,而蘇頌因為“聞”聲律出錯遭黜落。蘇頌此次考試雖不幸遭黜落,但蘇紳對蘇頌的科技教育卻是相當成功的。蘇頌此后也逐漸成長為中國科技史上彪炳史冊的科學家。在天文學領域,他在元祐二年(1088)領導研制了水運儀象臺,這是當時社會最先進的天文觀測儀,前所未有,為人類天文史的發(fā)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在醫(yī)學領域也有建樹,皇祐五年(1053),蘇頌任館閣??保_始校編古籍。蘇頌在整理古代典籍時,最大的貢獻是校正了一批醫(yī)藥典籍,特別是他還編撰了《本草圖經(jīng)》,這部杰出的藥物學著作對后世影響深遠,在中國古代醫(yī)學史上做出了特殊貢獻。如果僅從預備科考的角度來看,似乎蘇紳只是因為了解到進士科考試的出題導向,而要求子弟加強天文、歷法方面的知識。但是,我們也要注意到,在蘇紳的引導下,弟蘇繹不參加科舉考試,卻成為了天文知識豐富的星象學家,如蘇頌《叔父衛(wèi)尉寺丞景陵府君墓志銘》所言:“叔父諱繹,字謀甫……專精文史、陰陽、星歷、占筮、術數(shù)。”蘇繹精通文史、陰陽、星歷、占筮、術數(shù),是蘇紳教育和引導的結果,也是蘇紳重視對蘆山堂子弟科技教育的另一重要證明。

(三)教育情懷不同

蘇紳創(chuàng)辦家族私學,在私學中學習的蘆山堂子弟有蘇繹、蘇緘、蘇頌等。為了提高教育質量,培養(yǎng)家族精英,蘇紳不僅延請名師講學,而且招攬許多有才識之人與蘇家子弟共同學習。延請的私學老師中,有著名的萬君特和黃聱隅。萬、黃二師學術精深,為蘆山堂子弟等講授經(jīng)籍和諸子百家之書,與學生共同切磋探討。蘇家私學不僅有蘇姓子弟在其中學習,蘇紳更是邀請了許多外姓有才識之人,這些外姓的才俊可分為三類:第一,以詩文投贄的,如華直溫、華直清、閔從先、李覯等。蘇頌《殿中丞華君直溫墓志銘》云:“天圣末,我先君宰無錫,君與其從弟直清,同以文章為贄,先君一見大加賞異,留君門下,使汝從其游,因得接硯席,習文史?!钡诙?,同事的子弟,如劉立之二子劉攽、劉敞?!段汗T訓》卷三記述:“祖父幼時,與劉原父兄弟聚學,劉父立之,與曾祖同為府推官。而原父頗熟《莊子》,祖父初未之讀也。每以三鼓眾散后閱之,十余日已能通達辨析矣?!边@里說到,劉敞精熟《莊子》,對蘇頌學習有激勵作用。第三,同鄉(xiāng)或交好者的子弟,如王深父、曾公孚等?!段汗T訓》卷三記述:“及居京師,又得黃聱隅、王深父子直、劉原父、貢父、呂縉叔、曾公孚先生,相與切磋琢磨,日有所資,至于學成,乃知取友之益,不可忽也?!逼渲悬S聱隅、呂夏卿兄弟、曾公孚都來自于閩地。蘇紳將親緣、官緣、地緣、學緣匯融為一,辦學質量高,人情味濃,注重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于己有益,于人有利,達成了多贏的效果,教育情懷十分廣博。

范仲淹的教育情懷主要體現(xiàn)在其創(chuàng)建范氏義學,創(chuàng)建義學是范仲淹教育慈善事業(yè)的大手筆,是范仲淹教育實踐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范仲淹與蘇紳教育實踐一個很大的不同?;实v元年(1049),暮年的范仲淹移知杭州,赴杭過蘇時,與仲兄范仲溫商議在鄉(xiāng)郡蘇州創(chuàng)辦義莊,以賑宗族。到任杭州之后,子弟卻勸他去洛陽置府宅,作為逸老之地,范仲淹斷然拒絕。樓鑰《年譜》轉引《王朝名臣言行錄》云:“公在杭,子弟以公有退志,乘間請治第洛陽,樹陰圃,以為逸老之地。公曰:‘人茍有道義之樂…… 俸賜之余,宜以赒宗族?!狈吨傺偷哪赣H葬在洛陽,理應在洛陽養(yǎng)老,但他拒絕了。此后范仲淹捐獻畢生大部分積蓄,在家鄉(xiāng)蘇州設立義莊。范仲淹創(chuàng)辦義莊旨在“收宗族,厚風俗,使人不忘本”,為此范仲淹“建義宅,置義田、義莊,以收其宗族,又設義學以教,教養(yǎng)咸備”。相較于其他義學只接受宗族貧寒子弟,范氏義學一個重要的功能就是為宗族全部適齡子弟提供免費教育,不分貧富貴賤,并且還要負擔子弟參加科舉考試的費用。義學的教師主要來源于本族中的優(yōu)秀人才,宗族子弟品行和文才出眾者可充任教師。

蘇紳創(chuàng)辦家族私學,將親緣、官緣、地緣、學緣等融合在一起,達到了多贏的效果,教育情懷十分廣博。范仲淹創(chuàng)辦的范氏義學屬于教育慈善事業(yè),是其教育實踐領域濃墨重彩的一筆,展現(xiàn)了其廣博的教育情懷。

三、從與范仲淹比較看蘇紳教育實踐的現(xiàn)代價值

爬梳整理蘇紳與范仲淹的教育實踐,不僅是向北宋兩位成就卓著的教育家致敬,也為我們現(xiàn)今的教育活動提供借鑒和啟發(fā)。從與范仲淹教育實踐比較中,也有助于我們討論蘇紳教育實踐的現(xiàn)代啟示意義。

第一,重視教育,優(yōu)先發(fā)展教育。蘇紳三次創(chuàng)辦家族私學,一生都在致力于家族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蘇紳重視教育的精神值得現(xiàn)代人深入挖掘和學習。蘇紳的教育實踐也啟發(fā)著現(xiàn)代教育活動,教育是興國之本,中華民族實現(xiàn)偉大復興也需要人才力量的支撐。所以各地方發(fā)展教育事業(yè)國家要給予足夠支持,各地方也要真正貫徹落實科教興國的戰(zhàn)略方針,為國家的發(fā)展培養(yǎng)更多優(yōu)秀人才。各級官員也應當學習蘇紳那種孜孜不倦、為教育事業(yè)奉獻終身的偉大精神,將蘇紳作為“千古金鑒”。

第二,重視家庭教育。蘇紳的教育實踐對我們現(xiàn)代家庭的教育具有重要的啟發(fā)意義,蘇紳成功的家庭教育結出了蘇緘、蘇繹、蘇頌等碩果,為蘆山堂的發(fā)展培養(yǎng)出了眾多蘇家人才。現(xiàn)代人總是追求物質上的滿足,忽視了對子女的教育,導致家庭教育方面出現(xiàn)各種問題。對比蘇、范的教育實踐,現(xiàn)代家庭尤其是現(xiàn)代父母要注重子女的教育,蘇紳擔任朝廷官職尚且都有時間口授《孝經(jīng)》,手寫《中庸》親自教育蘇頌,范仲淹一生忙碌,尚且教育出四個優(yōu)秀的兒子,所以現(xiàn)代家庭要重視蘇、范的家族教育實踐,總結經(jīng)驗,從中汲取有益養(yǎng)分。

第三,重視教師隊伍的素質。蘇紳三次創(chuàng)辦蘇家私學,都注重私學教師的素質,蘇紳延請的黃聱隅、萬君特都是當時名重一時的優(yōu)秀人才;范仲淹擴建或創(chuàng)立州學,都是慎重挑選李覯、孫復、胡瑗等高素質、高學養(yǎng)的飽讀之士作為教授。蘇、范二人注重教師隊伍的素質對現(xiàn)代教育具有啟發(fā)意義,現(xiàn)代學校在聘請教師的時候要注重多方面考察教師的素質,教師不僅在學業(yè)上傳道解惑,而且在生活和做人上也引導著學生,所以重視教師素質是現(xiàn)代學校應當高度重視的大事。

第四,重視子女的全面發(fā)展。蘇紳與范仲淹教育著力點的不同體現(xiàn)在蘇紳重視對蘆山堂子弟進行科技教育,重視家族子弟的全面發(fā)展。在專讀儒家經(jīng)典的封建社會,蘇紳教育眼光敏銳,教育情懷廣博,在他對蘇家子弟的教育實踐中融合了科技教育,最終也培養(yǎng)出了“七項科技成果世界第一”的科學泰斗蘇頌。從蘇紳重視科技教育的實踐來看,這一偉大的教育實踐為現(xiàn)代家庭對子女的培養(yǎng)提供了借鑒和啟發(fā)?,F(xiàn)代家庭的家長只重視子女學好書本上的知識,以應對各種各樣的考試,往往忽視了培養(yǎng)子女多種多樣的愛好,忽視了子女的全面發(fā)展。蘇紳的科技教育實踐為現(xiàn)代家庭的子女教育敲響了一記警鐘,啟發(fā)著現(xiàn)代家長改進教育方式,從先賢的教育實踐挖掘其中的寶貴價值,啟發(fā)著現(xiàn)代家長要有敏銳的教育眼光和廣博的教育情懷,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子女。

注釋:

[1][9][26]蘇頌著,管成學等點校:《蘇魏公文集》(上冊),北京:中華書局,1988年,第51頁。

[2][17]蘇頌著,管成學等點校:《蘇魏公文集》(上冊),第 51~52 頁。

[3][4][10][21]蘇頌著,管成學等點校:《蘇魏公文集》(上冊),第52頁。

[5][31]脫脫等:《宋史》,北京:中華書局,2000 年,第 8283 頁。

[6][7][8][14][15][22][23][28][37][38]范仲淹著,李勇先等點校:《范仲淹全集》,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2002年,第655頁,第658頁,第4185頁,第431頁,第782頁,第615頁,第451頁,第1421頁,第906~907頁,第1188頁。

[11]蘇頌著,管成學等點校:《蘇魏公文集》(上冊),第1128頁。

[12][13]司馬光著,鄧廣銘等點校:《涑水記聞》,北京:中華書局,1980年,第182頁。

[16]脫脫等:《宋史》,第 8277 頁。

[18][20]蘇頌著,管成學等點校:《蘇魏公文集》(下冊),第1154頁。

[19][32][33][34][35][36]蘇頌著,管成學等點校:《蘇魏公文集》(下冊),第 983~984 頁,第 1135 頁,第 946~947 頁,第876頁,第1134頁,第1136頁。

[24]畢沅:《續(xù)資治通鑒》,長沙:岳麓書社,2008年,第677頁。

[25]楊鏡如:《蘇州府學志》,蘇州:蘇州大學出版社,2000年,第269頁。

[27]范仲淹著,范能濬編:《范仲淹全集》(下),南京:鳳凰出版社,2004年,第717頁。

[29][30]范仲淹著,李勇先等點?!斗吨傺腿?,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2002年,第880頁。

[39]范仲淹:《范文正公文集》,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第111頁。

猜你喜歡
蘆山子弟范仲淹
范仲淹畫粥苦讀
憂傷的煤礦
Class Action
憂國憂民的范仲淹
新荷初綻
范仲淹苦讀軼事
圍爐夜話(十五)
蘆山烏骨雞養(yǎng)殖要點
高干子弟與煤老板的談話
江华| 裕民县| 博白县| 瑞金市| 永嘉县| 清原| 涟源市| 和静县| 永康市| 康乐县| 福鼎市| 宜都市| 横山县| 泾源县| 方山县| 文水县| 青阳县| 望江县| 静安区| 九台市| 辽阳县| 赤峰市| 泾川县| 安阳县| 建昌县| 天柱县| 南平市| 岚皋县| 商河县| 新宾| 泉州市| 贵德县| 锦州市| 武城县| 萨迦县| 阿鲁科尔沁旗| 西和县| 礼泉县| 精河县| 陇川县| 潍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