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善平
(河源職業(yè)技術學院,廣東 河源 517000)
淺析新形勢下高職院校固定資產管理
曾善平
(河源職業(yè)技術學院,廣東 河源 517000)
本文就新形勢下高職院校在固定資產管理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深入的分析,提出了高職院校實現資源配置最優(yōu)化而采取的措施和方法。
新形勢;高職院校;固定資產管理
近年來,隨著國家大力發(fā)展高職教育,高職教育事業(yè)得到了蓬勃發(fā)展,國家及地方政府對高職教育的投入逐年增加,高職院校固定資產規(guī)模不斷增大。在新形勢下,如何管理好學院的固定資產,實現資源配置最優(yōu)化,對高職院校提高辦學效益、走內涵發(fā)展之路具有重要意義。
長期以來,高職院校對固定資產保值增值缺乏正確的認識,認為學院的資產是無償的,不直接產生經濟效益,無須注重其使用效益,絕大多數高職院校不同程度地存在固定資產管理意識淡薄、重購置輕管理、重使用輕維護的思想。
目前,許多高職院校沒有設立專門的固定資產管理機構,固定資產分別由學校財務部門進行價值量的核算,各系部、后勤處、基建處、圖書館等部門進行實物量的管理。例如,財務處負責固定資產的價值核算,后勤處負責房屋、建筑物及家具的管理,各系部負責本部門教學儀器設備的管理,圖書館負責圖書資料的管理,基建部門負責土地和建筑工程項目的管理。在實際工作中,由于各部門職能和分工不同,這種多頭分管的模式不能對學院各部門的固定資產實行有效控制和協調,在資產的形成、配置、使用、管理、處置等各個重要環(huán)節(jié)之間缺乏健全的管理制度和動態(tài)的管理監(jiān)控機制,造成資產管理不到位,普遍存在家底不清,賬賬、賬物不符的現象。
近年來,由于學院規(guī)模的不斷擴大,加上教育部對高職院校人才水平培養(yǎng)工作進行評估,各高職院校都不惜花巨資增建實驗室、購置儀器設備、購置高檔家具等。由于學校內部缺乏統(tǒng)一的調控和規(guī)劃,在固定資產購置過程中缺乏嚴密的可行性論證,出現盲目購置或重復購置的現象,不少專業(yè)實驗(訓)室、一些大型設備和專用設備等固定資產的利用率較低。同時,沒有建立資源共享機制,設備被部門占有使用后形同部門的私有財產,局限于個別人使用,造成高投資、低效益。此外,日常使用中的維護、保養(yǎng)不到位,致使大批固定資產購入后并不能起到應有的作用,造成了設備整體利用效率低下、閑置浪費等現象。
目前,大部分高職院校固定資產管理隊伍存在人員偏少、年齡偏大、知識陳舊、計算機水平較低、管理理念落后等問題,無法適應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管理固定資產的工作要求。
目前,許多高職院校沒有制訂資產管理的考核和獎懲制度,很少對各歸口管理部門和資產管理員的固定資產管理工作進行考核,更沒有把資產管理的好壞與部門和個人自身利益掛鉤,管好管壞一個樣,對資產管理好的單位或個人不進行獎勵,對不認真履行職責、資產管理差的單位或個人不進行懲罰,造成了單位或個人對資產管理工作的熱情和積極性不高。
加強學院固定資產管理,是提高高職院校辦學效益的有效途徑之一。學院領導和固定資產管理部門都要高度重視固定資產管理,要在全校范圍內加大對固定資產管理工作必要性、重要性的宣傳力度,使全校教職工統(tǒng)一思想,充分認識資產管理的重要性,徹底糾正“重錢輕物”、“重購輕管”的錯誤認識,樹立資產保值增值的市場經濟意識。
按照“統(tǒng)一領導、歸口管理、分級負責、責任到人”的原則,健全和完善學院固定資產管理工作的領導體制和管理體制,確保學校固定資產管理工作的有效開展和正常運行。學院應在主管院長的統(tǒng)一領導下,進一步理順固定資產管理體制,明確資產主管機構、各歸口管理機構、使用機構和資產使用人員的崗位職責分工,確定專職或兼職管理人員,將管理和使用責任具體落實到人。實行學院固定資產由學院資產管理部門統(tǒng)管、系(處室)專管、使用人保管的固定資產管理責任制。同時,學院要結合自身的特點,建立相適應的資產管理獎懲措施,制訂學院固定資產管理工作評價指標體系,學院成立資產管理工作考核小組,每年對各歸口管理部門的固定資產管理工作進行考核,并將考核結果與單位和個人年終績效掛鉤。對各歸口管理部門,可根據固定資產管理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制定若干考核指標,分成優(yōu)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個級別,對考核結果為優(yōu)秀的部門,可適當增加該部門下學年的經費指標,以資鼓勵;對考核結果為不合格的部門,要適當扣減該部門下學年的經費指標,以示懲罰,同時限定該部門定期整改;對具體的資產管理人員,也將資產管理考核結果跟本人的經濟收入相掛鉤,對考核結果為優(yōu)秀的進行獎勵,對考核結果為不合格的要進行處罰。只有建立一種有效的約束和激勵機制,才能確保固定資產的良性運轉,實現學校固定資產效益的最大化。
健全固定資產管理規(guī)章制度,是固定資產管理工作的重要內容,也是固定資產管理工作正常運行的保證。因此,學院應按國有資產管理部門頒布的有關法規(guī),研究制定出適合本校情況的固定資產管理制度和實施細則,為固定資產管理工作規(guī)范、有序地進行提供切實、有效的制度保障,真正建立起科學、嚴明、高效的組織結構、運轉體系、責任體系和運行機制,切實做到領導落實、組織落實、制度落實、人員落實、責任落實、工作落實。用規(guī)章制度對固定資產的采購、驗收、保管、記錄、使用、維護、處置、損壞賠償等具體業(yè)務環(huán)節(jié)進行約束,用規(guī)章制度規(guī)范固定資產管理業(yè)務的全過程,維護資產的安全與完整,提高固定資產的使用效益。
要想把學院固定資產管理好,應從資產的日常管理抓起。
一是嚴格執(zhí)行固定資產購置制度。當各部門要購置固定資產時,均要實行年初申報制度,待領導小組審批后列入當年預算,對重要資產的采購申請要組成專家組論證和實行集體決策與審批。采購部門在物資采購時,一定要按照國家有關物資采購辦法執(zhí)行,凡屬于政府采購的項目,一律實行集中招標采購。對零星采購的項目,一定要堅持貨比三家,確保質量,切實降低采購成本。二是規(guī)范固定資產日常管理制度,主要包括驗收、入賬、領用、使用、保管、維護、清查、盤點等內容,要及時準確地記錄資產增減、轉移、結存、分布等情況,確保固定資產管理制度有效實施。三是要嚴格固定資產處置制度,包括對固定資產的轉讓、出租、出借、抵押、報損、報廢等內容,明確資產處置權限,規(guī)范資產處置程序,嚴格履行審批手續(xù),堵塞漏洞,防止隨意處置資產,造成固定資產流失。四是嚴格執(zhí)行固定資產內部審計制度,把采購、驗收、保管等環(huán)節(jié)中不相容崗位相互分離,充分發(fā)揮內部審計在學院固定資產管理中的作用,推行固定資產績效審計,建立績效考核制度。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對學院各使用單位的固定資產賬、卡、物進行審計,在審計過程中發(fā)現的問題要按照有關法規(guī)進行處理;加強對固定資產購置、使用、處置等全過程的審計監(jiān)督,實行全過程、全方位的控制,通過加強學院的內部審計,從而使學院固定資產管理工作逐步走向法制化、制度化。五是定期或不定期開展清產核資工作,確保固定資產賬實相符。通過對固定資產定期地進行清產核資,可以摸清學院的“家底”,通過實物清點,學院可以及時發(fā)現和堵塞管理中的漏洞,妥善處理和解決出現的各種問題,從而制定相應的改進措施,保證資產的安全完整。六是利用資產管理軟件進行管理固定資產,利用數字化校園平臺建立固定資產網絡化管理體系,由靜態(tài)管理變動態(tài)管理,由事后監(jiān)督變實時監(jiān)控,使固定資產從需求、購入、使用直至報廢都處于制度的嚴密監(jiān)督和管理之下。同時借助網絡優(yōu)勢,實現固定資產“賬、卡、物”在不同部門之間的實時管理,從而保證固定資產“賬賬、賬實”相符,確保資產的安全與完整。
對于高校的資產管理而言,資產管理人員最為重要。因為他們的業(yè)務水平、學歷高低、管理能力的大小以及工作態(tài)度和積極性,直接影響資產管理的水平。要提升學院固定資產管理水平,就必須建立一支結構合理、業(yè)務精湛、管理水平相對穩(wěn)定的資產管理隊伍。首先,學校要高度重視資產管理隊伍的建設,選拔一批責任心強、業(yè)務能力強的人員充實到資產管理隊伍中來;其次,學校要注重資產管理工作隊伍的政治理論學習、業(yè)務知識培訓,通過定期或不定期對資產管理人員進行培訓,使資產管理人員的事業(yè)心和責任感不斷增強,資產管理人員的業(yè)務素質、技術水平和管理能力不斷提高,這樣才能使資產管理人員更好地適應和勝任本職工作,資產管理工作才有所創(chuàng)新;第三,學校有必要提高資產管理人員的崗位待遇,比如在工資、福利、待遇、科研機制、獎勵等各項制度上,增設相關的有利于資產管理建設引進人才的政策和規(guī)定,只有充分調動資產管理人員的工作積極性、主動性和能動性,才能使學校資產充分發(fā)揮效益,才能更好地為教學和科研服務,大大提高辦學效益。
[1]何文兵.高校固定資產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財會通訊(理財版),2008,(7).
[2]高培玲.高校國有資產管理的問題及對策[J].國有資產管理,2002,(12).
[3]劉志勇.高校資產管理存在問題及對策探討[J].經濟研究導刊,2008,(12).
[4]鄧華.論新形勢下高等學校的資產管理[J].實驗技術與管理,2005,(7).
[5]林雁雙,李亞軍,李芳.對高校資產管理使用的幾點思考[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4,(5).
[6]高月敏.高等學校固定資產管理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中山大學學報論叢,2006,(1).
G718.5
A
1673-0046(2010)5-005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