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論亞里士多德的友愛觀

2010-08-15 00:49:04陳媛媛
關鍵詞:愛者城邦亞里士多德

陳媛媛

論亞里士多德的友愛觀

陳媛媛

對友愛的認識,在亞里士多德的倫理思想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亞里士多德把友愛看作是人們“生活所必須的東西”。他區(qū)分了友愛和愛,把友愛劃分為有用的友愛、快樂的友愛和德性的友愛三種不同的類型,并闡述了它們各自的特點。他的友愛觀對古代希臘城邦社會產生了重要影響,對于我們今天的和諧社會建設仍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亞里士多德;友愛;德性

亞里士多德的《尼各馬可倫理學》一書有兩卷是專門論述友愛的,可見亞里士多德對友愛問題之重視。他之所以如此關注友愛的問題,是和他所生活的時代密切相關的。在他生活的時代,希臘城邦民主制的發(fā)展已經相當成熟,這種政體要求每個公民都必須參與到共同的政治生活中來,除共同的政治、軍事事務外,每個公民還得參加城邦共同的祭祀和慶典活動,這就使得與他人的交往和共同生活成為公民日常生活中一項必不可少的事務。在希臘人的生活中,與朋友的關系是除了家庭關系之外最重要的關系。正是在與他人的交往中,人與人之間產生了一種特殊的交往德性,即友愛。因此,友愛成為古希臘社會一個流行的話題。在荷馬時代已經有許多關于諸神之間以及英雄人物之間的友愛事跡的記載。蘇格拉底、柏拉圖等都討論過友愛的問題。亞里士多德在前人的基礎上,對友愛問題進行了更深入的思考和論述。

一、友愛與愛之區(qū)分

友愛和愛,就其作為人的情感而言,具有極大的相似性,以致于柏拉圖常把友愛的意義和愛等同起來。亞里士多德對友愛和愛做了嚴格區(qū)分,這反映在他對柏拉圖友愛觀(或者愛情觀)的批判中。

柏拉圖認為愛(友愛)是一種自身不美不善而又追求美善的欲,這種欲常常繞開理性,沉溺于美的形體而不能自拔。愛之產生也就在于這種欲的存在,人是因欲才愛的。這種欲因自身是不美不善的,因此它企圖通過追求和占有美和善的形體來彌補自身在美善方面的匱乏。愛是迷狂的,它對美的形體的欲求是那么的強烈和固執(zhí),以致于它不顧一切地追求美的形體。在這種愛欲的驅動下,愛者對被愛者的愛是極端自私的,他總是試圖把被愛者占為己有,獨享被愛者的全部感情,而絕不允許其他任何人來分享。一旦這種愛得不到被愛者的回報,他就會陷入極大的恐慌和痛苦之中。

對柏拉圖的這種友愛觀,亞里士多德是持批評態(tài)度的。他指出,柏拉圖簡單地把友愛和愛等同起來是不恰當的。友愛和愛作為人的情感雖然具有某種相似性,但兩者卻是不同的。這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第一,愛是單方面的,而友愛是相互的。在柏拉圖那里,愛被描述為愛者的單方面的感情。在這種愛中,愛者對被愛者的愛可能得到也可能得不到被愛者的回報。由于愛是極端狹隘的,雙方往往會限制對方與他人的友誼,因此這種愛一旦失敗,極易造成身心的苦痛。與愛不同,友愛只是在被愛者對愛者的愛感到愉悅并作出相應回報時才存在,也就是說友愛是相互的。第二,愛僅僅是一種情感(或者感受),而友愛更多的是一種德性。亞里士多德認為,柏拉圖把愛界定為不善不美的欲是不恰當的,因為欲通常是追求肉體快樂的,且常常跟理性相沖突。友愛不是不善不美的欲,它本身就是一種德性,是使人追求人生的最大幸?!碇堑乃急婊顒印滦?。在亞里士多德看來,愛只不過是友愛中的一個特例。愛作為一種感受,是不可選擇的,它不具有道德價值。而“德性則是某種選擇,至少離不開選擇”?!皩τ诟惺芪覀兗炔环Q贊,也不責備”?!爸挥械滦院托皭翰攀艿椒Q贊和責備”[1]32。愛雖然在本性上聽從實踐的吩咐,追求美善,而友愛本身就是愛智,它比愛更高級、更優(yōu)越,它是處置著愛的那個命令者[2]98。

二、友愛的內涵及其特性

根據亞里士多德的看法,所謂友愛,“就是某種德性,或者是賦有德性的事情,或者說是生活所必需的東西,誰也不愿意去過那種應有盡有而獨缺朋友的生活”[1]163。在他看來,友愛在人們的生活中是不可或缺的,無論是富人、窮人,或者老年人、青年人都離不開朋友。窮人,需要朋友的救濟;富人,需要朋友來承受其恩惠以滿足其行善的需要;老年人,需要朋友的照顧;年輕人,則需要朋友來幫他少犯錯誤。

然而,是不是在任何兩個人之間都能產生友愛呢?亞里士多德認為要回答這個問題,只有在弄清楚了什么東西可愛之后,才會更清楚些。“并非所有的東西都為人所喜愛。只有可愛的東西才為人所喜愛?!保?]165那么,什么是可愛的東西呢?亞里士多德認為,可愛的東西有三種:一是有用的,二是使人快樂的,三是有德性的??蓯鄣臇|西對人產生了吸引的力量,使一個人對他人產生了善意。然而,對人有善意,是不是馬上就可以與對方做朋友呢?當然不是。僅僅有善意是不夠的,善意只是友愛的起點,只有“相互之間的善意才是友愛”[1]165。也就是說,只有當一方對另一方有善意,并且自愿地以實際行動去為對方做有善意的事情,同時對方也以同樣的方式回報這種善意時,我們才說他們之間有了相互的善意,這樣友愛才會在兩個人之間產生?!跋嗷壑娜藗兌枷M麑Ψ竭^得好,他們也正是因此而成為朋友。 ”[1]166這就是說,相互性是友愛的特性之一。

共同的生活,是友愛的另一個特性。在亞里士多德看來,共同生活是產生友愛的一個必要條件,“是成為朋友的最主要的標志”[1]171。朋友,就應該經常生活在一起,相互鼓勵、相互幫助。不能在一起生活的人,是不能成為朋友的。就算是已經成為朋友的兩個人,如果他們身處異地,相互遠隔,那么分離的時間久了,他們之間的友誼也會慢慢淡忘。這就是希臘詩句所說的,“久別古人疏”[1]170。 朋友之所以要共同生活,是因為朋友之間的親密感情是在共同生活中形成的,朋友之間要相知相識也離不開共同生活。正如希臘諺語說的,“只有吃盡了咸鹽,人們才能相知”[1]168。 在共同生活中久經考驗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

友愛還有一個特性,即相似性。這是就友愛發(fā)生的原因于雙方相同而言的。有用的友愛和快樂的友愛,因雙方都期望從友愛中獲得好處或者快樂而相似。但在亞里士多德看來,這兩種友愛的相似性,只是在某些特定方面的相似性。只有德性的友愛(善良者之間的友愛)才具有最大的相似性,因為善良的人們彼此都是有德性的,而德性在本性上就是相似的。亞里士多德說:“善良者的友愛是完美的,而且在德性方面相類似。他們互相希望在善上相類似?!薄吧屏嫉娜藗兗扔锌傮w的快樂,也有相互間的快樂。每個人都要做一些己所固有的快樂的事情,其行為也是這樣,善良的人們的行為都是相似的?!保?]167當然,上述的相似性是就一般意義而言的。具體來說,友愛發(fā)生的原因于雙方可以是相似的,也可以是不相似的。有用的和快樂的友愛,可能存在于一個好人與一個壞人之間,或一個好人與一個不好不壞的人之間,或兩個壞人之間,或一個壞人與一個不好不壞的人之間,或兩個不好不壞的人之間,而德性的友愛,只存在于兩個善良的人(好人)之間。

根據上面的論述,我們似乎可以把友愛看作是,人們?yōu)榱四撤N善(有用的、快樂的或德性的)在與他人交往和共同生活中所形成的人與人之間的一種特殊的倫理德性。

三、友愛的三種類型

根據人身上三種可愛的性質,亞里士多德把友愛劃分為三種不同的類型:有用的友愛、快樂的友愛和德性的友愛。有用的友愛,是相互因對方對自己有用處而發(fā)生的,雙方并不是為了對方的善,而只是為了從對方得到好處才成為朋友的。一旦他們覺得對方不能再給自己帶來任何好處時,他們的友愛很快也就消失了。這種以實用為目的的友愛,多見于老年人中,因為老年人所追求的不是快樂,而是好處。當然,它也存在于那些愛占便宜的年輕人和壯年人之中??鞓返挠褠?,則是因雙方能夠從友愛中感受到快樂而產生,雙方是為了得到快樂而交朋友的。這種友愛,多見于青年人之中?!斑@些人是憑感情而生活的,特別追求那些使他們快樂而當下存在的東西。他們會很快地成為朋友,也會很快地斷絕往來??鞓犯淖兞?,友愛也隨著改變了。而青年的愛是改變很快的?!保?]167只有德性的友愛,才是最完美的,它只存在于兩個有德性的人即好人之中。德性的友愛,是雙方彼此為了對方的善而產生的。只有好人才能夠做到因對方之故而真心希望對方好,他們相信,“愛著朋友的人就是愛著自身的善、自身的好。因為一個好人在成為朋友時,也就是成為朋友的善。每一方都是對自身的善,并且都以同樣的愿望和快樂回報對方?!保?]171所以,只有這種友愛才最能體現出友愛的實質,才最有資格被視為友愛自身。

在亞里士多德看來,那種為了有用和快樂的友愛,都是偶性的友愛。在偶性的友愛中,“一個朋友之所以被愛,并非由于他是個朋友,而由于他們有的能提供好處,有的能提供快樂。所以,這樣的朋友很容易散伙,難于長久維持。因為,他們如不再是令人快樂和對人有用,友愛也就此終止了?!保?]166德性的友愛則不同于偶性的友愛。亞里士多德認為,只有“那些為了朋友自身而希望朋友為善才最是朋友,因為,他們是為了朋友的自身,而不是出于偶性。只要善不變其為善,這種友誼就永遠維持。只有德性才是恒常如一的?!保?]167德性的友愛之所以能夠恒常如一,根本就在于友愛的雙方都是有德性的人,而德性在本性上是相似的。所以,亞里士多德認為德性的友愛是最高級的友愛。當然,德性的友愛與有用的和快樂的友愛并非沒有關系,德性的友愛本身就包含著有用的友愛和快樂的友愛中相互愉悅和相互助益的屬性。一個好人必定是能夠使他的朋友感到愉快、對他的朋友有所助益的人。有用的友愛和快樂的友愛之間也是有區(qū)別的,快樂的友愛比有用的友愛要更高尚一些,它更接近德性的友愛。因為,因快樂而形成的友愛是非功利的,而有用的友愛則是功利的?!霸诳鞓分杏兄蟮目犊?,因有用而形成的友誼則處處充滿著斤斤計較。”[1]172因此,快樂的友愛相對于有用的友愛而言,更容易維系。而且,快樂的友愛的雙方如果在交往過程中產生了深厚的感情,那么這種友愛是可以從快樂的友愛上升為德性的友愛的。

四、友愛在倫理學中的意義

在亞里士多德看來,友愛不僅是希臘人“生活所必需的東西”,而且是維系城邦共同體的紐帶。城邦的治理離不開正義,但也需要友愛來維系,兩者不可偏廢。對于城邦立法者來說,友愛甚至比正義更重要?!坝褠郯殉前盥撓灯饋?,與公正相比,立法者更重視友愛。他們的目的就是加強類似于友愛的團結,另一方面則是致力于仇恨的消除?!保?]164兩個人一旦成為了朋友,就不必再講公正,因為朋友彼此不會做于對方不公正的事情。而公正的人要成為朋友,就需要一些友愛了。倘若人人都相互友愛,那么城邦的紛爭自然就會減少,凝聚力就會增強。城邦公民間的友愛固然少不了有用的友愛和快樂的友愛,但這兩種友愛是不穩(wěn)定的和易變的。因此,出于城邦長治久安的考慮,統(tǒng)治者們就需要引導人們形成德性的友愛。只有善良的人之間的友愛(即德性的友愛),才能最大地增進城邦的團結,減少紛爭?!笆聦嵣仙屏嫉娜耍偸菫榱伺笥?,為了母邦而盡心盡力,必要時甚至犧牲自己的生命。他鄙棄金錢、榮譽,總之,那些人們競相爭奪的東西,為自己他只求得高尚。”[1]201因此,一個好的城邦就有必要對其公民的德性操心,通過造就有德性的公民來形成德性的友愛,這樣才能實現城邦的最大善。

另外,友愛對于個人的幸福是不可或缺的。所謂幸福,“就是一種完全合乎德性的現實活動”[1]21。有人說,幸福之人(高尚的人或善良的人)自身就具備了一切善,因此他是自足的,就不再需要朋友了。亞里士多德認為這種觀點是荒謬的,“因為在外在的善中,朋友正是最大的善”[1]202。一個高尚的人,雖然他也許對別人無所求,但是作為高尚的人,他有做好事的需要,否則他的高尚無法體現出來,然而做好事是需要人來接受其恩惠的,“一個道德高尚的人需要一個承受其好處的人”[1]202。所以,他需要和朋友在一起,通過與別人來分享自己的善來感受幸福。而且,人作為“政治動物,天生要過共同生活”[1]202。獨單一人是難以生活的。幸福之人雖然其自身就是快樂的,但是幸福作為一種現實活動,只靠自身是很難不間斷地進行下去的,只有在他人的幫助下、與別人的協(xié)同中,現實活動才能持續(xù)地進行。高尚的人出于本性是喜歡高尚的朋友和高尚的行為的,這些高尚的東西能給他帶來快樂。對于善良的人來說,“朋友就是另一個自己”,朋友的存在對于他而言就是善和快樂的,因此是可貴的?!胺彩菍τ谧陨砜少F的東西,自身就該擁有它,不然就有所缺乏。對于一個幸福之人,當然要有高尚的朋友?!保?]205只有在與高尚的朋友的友愛中,并通過朋友這一“外在的最大善”,人們才能不斷地增進自身的幸福。

五、結語

在亞里士多德看來,一切倫理德性的本質在于實踐,對于友愛也不例外。我們討論友愛的問題,并不在于獲得關于友愛的知識,而在于通過友愛的行為形成友愛的德性。亞里士多德說:“在實踐的事務中,目的并不在于對每一個課題的理論和知識,而更重要的是對它們的實踐。對德性只知道是不夠的,而要力求應用或者以什么辦法使我們變好?!保?]229因此,只有把亞里士多德的友愛觀運用到我們的生活中,才能顯示出它的價值。

亞里士多德的友愛觀也有它的不足之處。他的友愛的外延太過廣泛,不僅包括我們今天所說的朋友關系,而且包括任何兩個人之間的相互吸引關系。他把夫婦、父母與子女之類的親情關系也納入了友愛的范疇。但是,他對友愛問題的深入思考和深刻洞見,對于我們解決當代的友愛問題仍有重要的參考價值。這不僅是因為,友愛問題在古今中外始終是一個經久不衰的話題,而且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成為當代中國政治主題的今天,友愛的問題與社會的和諧與穩(wěn)定息息相關。在當代中國,社會中的許多不和諧因素都與人有關。人與人之間不夠友愛,或者說人與人之間缺乏友愛精神是導致人際不和諧的一個重要原因。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總要求中,有一項就是“誠信友愛”。亞里士多德的友愛觀,對于我們深刻認識友愛的意義,增強友愛意識,培養(yǎng)友愛精神,協(xié)調人際關系提供了重要的理論指導。

[1]亞里士多德.尼各馬科倫理學[M].苗力田,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

[2]廖申白.亞里士多德友愛論研究[M].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0.

[3]廖申白.友愛在亞里士多德倫理學中的地位[J].哲學研究,1999(5).

B502.233

A

1673-1999(2010)07-0029-03

陳媛媛(1985-),女,河南周口人,西南大學(重慶北碚400715)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2008級倫理學碩士研究生。

2009-12-12

猜你喜歡
愛者城邦亞里士多德
當愛情遇上疫情:“有愛者依舊愛,無愛者自由”
時代郵刊(2020年8期)2020-06-22 08:13:44
亞里士多德的城邦治理思想及其現實啟示
文化學刊(2019年7期)2019-12-26 12:01:37
亞里士多德的發(fā)現
亞里士多德的發(fā)現
雅典城邦的民眾失去政治熱情了嗎?——從2016年高考全國卷Ⅱ文綜第32題談起
不可復制的城市情感——從雅典城邦到世界容器
被扭曲的倫理
牡丹(2016年14期)2016-04-29 00:44:03
愛和喜歡
婚育與健康(2014年8期)2015-04-22 07:00:57
立法者:靈魂與城邦——對柏拉圖《理想國》的法律哲學闡釋
解析亞里士多德的“修辭術是辯證法的對應物”
當代修辭學(2014年1期)2014-01-21 02:30:08
正阳县| 宜兰市| 巴里| 钟祥市| 科技| 蓝田县| 金乡县| 田东县| 武穴市| 卢龙县| 绍兴县| 梅州市| 上思县| 阿尔山市| 铜梁县| 吴忠市| 汽车| 页游| 额敏县| 读书| 萨迦县| 三原县| 旺苍县| 淮南市| 普兰县| 长汀县| 望奎县| 安康市| 福安市| 白河县| 龙口市| 会宁县| 兖州市| 富宁县| 华亭县| 营口市| 巴南区| 玉树县| 疏附县| 兴安盟| 合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