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洪波,時 代
(哈爾濱工程大學材料科學與化學工程學院,哈爾濱 150001)
關于構建“和諧校園”與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
付洪波,時 代
(哈爾濱工程大學材料科學與化學工程學院,哈爾濱 150001)
高校是為未來社會培養(yǎng)人才的專門機構,以黨的十七大理論為指導,闡述“和諧校園”的內涵、構建“和諧校園”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以及改進方法,以期開創(chuàng)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局面。
和諧校園;思想政治工作;特殊群體;文化素質教育
“和諧校園”內涵比較豐富,主要包括:學生主體內部生理、心理和精神狀態(tài)的和諧發(fā)展,有良好的成長成才的發(fā)展狀態(tài);學生之間、師生之間人際關系和諧融洽,學校管理建設與學生成長成才雙向互動;人與環(huán)境共生發(fā)展,校園環(huán)境整潔優(yōu)美,人文氣息濃郁;校內高等教育資源公平分配;學校與社會和諧相處、共同進步,促進社會對大學發(fā)展、學生成長的資源支持和大學的社會服務功能的發(fā)揮等等。
大學校園是整個社會系統(tǒng)的重要組成部分,社會中的分層狀況和利益關系在大學生中有直接的反映,社會中的人才標準、社會觀念、政治原則與價值規(guī)范也體現(xiàn)在校園整體風尚之中[1],大學生學習、工作和生活的和諧融洽程度更是影響社會和諧的要素。
1.更加注重大學生在教育中的主體地位。民主法治是和諧社會的基本特征,也是在建設和諧校園過程中,對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要求。要堅持“以人為本”的新理念,確立大學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體地位,將塑造人與激勵人、服務人、發(fā)展人統(tǒng)一起來,通過民主教育和自我教育,促進大學生人格和心智健康發(fā)展。同時,還必須與社會主義法律規(guī)范相協(xié)調,加強思想道德準則和規(guī)范的建設,有效發(fā)揮法治的“硬約束”作用。
2.更加注重營造誠信友愛的良好環(huán)境。加強誠信道德體系建設、營造平等友愛的良好環(huán)境,是公民道德建設工程的基礎性工作,也是衡量校園及社會和諧的重要標尺。為此,要把構筑誠信友愛的道德平臺,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倡導和樹立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誠實守信、平等友愛的道德觀念和價值取向,努力把大學校園打造成互幫互助、誠實守信,人與人之間平等友愛、融洽相處的精神凈土。
3.更加注重加強大學生創(chuàng)造精神培育。思想政治教育要適應國內外環(huán)境的新變化和對象成長的新特點,特別要結合市場經濟條件下,社會競爭日趨激烈的實際,以及大學生求新、求知、求樂的各種需要,大力培育大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創(chuàng)造精神和創(chuàng)業(yè)觀念,引導大學生在增長科學文化知識的過程中提升思想政治素養(yǎng),真正做到朝氣蓬勃、知行合一、德才并進[2]。
4.更加注重解決思想問題和實際問題相結合。思想政治教育要從維護公平正義出發(fā),建立健全大學生利益表達機制、利益協(xié)調機制和價值引導機制、矛盾化解機制,始終堅持“講道理”與“辦實事”的統(tǒng)一,正確對待大學生對學習、生活等方面的合理訴求,切實幫助解決諸如心理健康、貧困生困難、畢業(yè)生就業(yè)等實際問題。
5.更加注重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管理之中。這是建設安定有序和諧校園的內在要求。要建立健全各種規(guī)章制度,嚴格照章辦事,通過規(guī)范大學生的學習、生活和行為,促使自覺遵守各項規(guī)章制度和社會公德,逐步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在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要求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要與時俱進,為全面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筆者結合時代發(fā)展的新潮流、新趨勢提出大學生思想教育的新觀念,以期全面推進和諧校園的建設。
1.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民主法治是和諧社會的基本特征,也是在建設和諧校園過程中對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要求。要堅持以人為本的新理念,充分發(fā)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對象的主觀能動性[3]。而充分發(fā)揮大學生主體性,關鍵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踐中以大學生為本,尊重大學生的生存、發(fā)展和享受的需要,包括尊重人的需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相信大學生的接受能力和思想覺悟。在實踐中我們要實事求是地把大學生看成是一個不斷追求成長和進步,不斷克服失誤而又不斷完善自身思想政治修養(yǎng)的個體,相信通過恰當?shù)姆椒軌虺浞终{動大學生參與思想政治教育的積極性與主動性;二是要以平等民主的態(tài)度對待大學生。我們要充分認識到思想政治教育不是靠高嗓門、大音量來吸引人,更不是靠“打雷”來嚇唬人,它的生命力在于以理服人,以情動人。
2.加強網絡建設,為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提供有力武器。在改革開放和發(fā)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青年學生的思想極為活躍,思想政治工作面臨著許多新情況、新問題。以往的老方式、老方法已經不能滿足大學生對于思想政治方面的需求。近年來,不少大學組織人員制作了“思政網站”,使思想政治工作進網絡。通過建立正確政治導向的網站,弘揚主旋律,宣傳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宣傳黨的政策、方針等。網站功能模塊大致分圖片瀏覽、計劃通知、校園文化、班級管理、學生支部、畢業(yè)生、留言本等。通過網站,大家很容易及時了解校園信息和各班級開展的活動內容,了解學生思想動態(tài),這給規(guī)范學生管理帶來方便,使其成為學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宣傳窗口。只有在針對新形勢下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特點和規(guī)律上下工夫,才能保持思想政治工作的生機和活力。
3.特殊群體特殊關心,因勢利導為其搭建成長平臺。面對學生這個大群體中的特殊群體,如家境困難、心理出現(xiàn)障礙等問題的學生,在日常嚴格管理的同時,要根據(jù)各個層面學生的發(fā)展需要,給予學生不同的教育、服務和指導。一是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緊密結合起來,健全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及反饋體系,通過運用科技手段和心理咨詢?yōu)閷W生提供思想服務,培養(yǎng)良好的心理素質和優(yōu)良的品格,增強克服困難、經受考驗、承受挫折的能力,確保大學生的心理健康。二是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與解決學生實際困難結合起來,健全獎、助、貸、減、免資助體系,幫助經濟困難學生順利完成學業(yè)。建立健全就業(yè)指導機構和就業(yè)信息服務系統(tǒng),為其提供高效優(yōu)質的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服務。同時,廣泛深入開展調查研究和學生個案分析工作,因勢利導,為他們全面和諧發(fā)展搭建平臺,使其成為優(yōu)秀的人才。
4.全面推進校園文化素質教育,鼓勵學生健康個性發(fā)展。學校應以提高大學生人文、科學和藝術素養(yǎng)為目標,以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為目的,建立有利于學生健康個性發(fā)展的群體激勵機制,激發(fā)學生奮發(fā)成才的內在動力,為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創(chuàng)造良好氛圍。使理工科學生兼具人文素質的底蘊,文科學生獲得科學精神的熏陶,培養(yǎng)出通專并重的社會有用人才。依托學生社團,以主題教育、輿論宣傳、人文講座、心理咨詢等多種形式把思想政治教育與大學生的日常生活緊密結合,建立起輕松健康、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氛圍,陶冶情操,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打下堅實陣地[4]。
5.整合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各方面的資源,大力推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僅僅是學生工作專業(yè)隊伍的事,而是涉及學生成長成才各部門共同的工作。如高校團委、學生工作處、組織部,三大部門分別負有管理學生的不同職責。管理的過程中要有機地整合幾個部門,齊抓共管,共同育人。除此外,要系統(tǒng)規(guī)劃,按照學生思想成長規(guī)律,將學生的培養(yǎng)與思想政治教育在系統(tǒng)概念下有機結合起來,將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貫穿于學生成長的全過程,努力實現(xiàn)教書育人的有機結合,課內與課外的有機結合,校內與校外的有機結合,學生思想教育部門與學校各部門之間的有機結合。
6.完善學生工作的四大機制。
(1)調查反饋機制。本機制的建設主要是完善調查和反饋系統(tǒng),了解學生的基本情況,包括:入學情況調查、心理狀況測查、學習情況調查、學生對管理的滿意度調查、就業(yè)市場調查、就業(yè)跟蹤調查等等。
(2)評價獎懲機制。包括學生獎懲制度 (優(yōu)秀學生獎學金、三好學生、優(yōu)秀學生干部、學生特長評價及對違紀學生的教育處分)、工作講評制度、學生自評互評制度 (公德評價、信用評價)等。評價機制的過程性是和諧校園在學生主體逐步內化的重要過程之一,主要是起導向以及典型的示范作用。
(3)師生互動機制。增加學生對管理教學服務的參與,建立有效的機制,促進師生的溝通,如建立完善本科生導師制度、談話制度、社團教師指導、專業(yè)興趣小組、學生課外實踐指導等制度,聘請教師進行指導。同時,建立有學生參加的,對教學、管理、服務等方面進行反饋并提出建議的聯(lián)合委員會。
(4)教育輔導機制。輔導類型包括:心理健康指導、勤工儉學輔導、學習輔導、科技活動輔導、社團活動輔導、就業(yè)活動輔導、課外文化活動輔導、社會工作輔導等等。運用心理方式 (如運用團隊咨詢的方式進行人際關系、個人生涯設計、成功創(chuàng)業(yè)等的輔導)、實踐方式、培訓方式等措施,對學生進行生活學習、發(fā)展等方面的指導;同時,調動學校和社會資源,讓更多的教師和其他的管理、教育、人文、科研等更多方面的專家參與到學生指導中來。
[1]李潔.高校和諧校園文化環(huán)境建設研究[D].蘭州:蘭州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8.
[2]顧偉,陳靚.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構建和諧校園 [J].中國科技信息,2008,(10).
[3]楊國平.構建和諧校園之我見[J].太原城市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8,(1).
[4]方懷芒,謝軍.和諧校園語境下高校學生工作法治模式構建[J].法制與經濟 (下半月),2008,(5).
(責任編輯:朱 嵐)
G641
A
1001-7836(2010)08-0037-02
10.3969/j.issn.1001-7836.2010.08.015
2010-05-10
付洪波 (1971-),男,黑龍江哈爾濱人,副教授,學院黨委副書記,碩士,從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