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銳
吉林省安圖縣白河林業(yè)局醫(yī)院,吉林 安圖 133613
自發(fā)性食管破裂是少見的胸部急癥,發(fā)病快,病死率高,早期診斷后及時手術治療非常重要,但本病發(fā)病部位隱匿,臨床癥狀復雜多變,誤診極為普遍,現在就本院8例誤診病人分析如下:
1.1 一般資料:本組8例為本院1983年2月至1994年5月的住院及急診病人,男7例,女1例,年齡30-65歲,平均41歲,其中2例有潰瘍病病史,1例有慢性胃炎史,發(fā)病誘因:均有劇烈嘔吐史,其中6例為醉酒后嘔吐,1例為服用4片APC后劇烈嘔吐,死亡3例。
1.2 臨床表現:胸痛7例,腹痛4例,胸悶氣急6例,休克1例,左側液氣胸5例,右側液氣胸2例,雙側液氣胸1例,頸部皮下氣腫3例,上腹部腹肌緊張3例,壓痛、反跳痛明顯1例,血尿淀粉酶升高2例,心電圖Ⅱ、Ⅲ、AVF導聯ST段下移超過0.05mv1例。
1.3 誤診情況及確診方法,誤診為自發(fā)性氣胸4例,急性胰腺炎2例,冠心病心絞痛1例,胃穿孔1例。其中24-48小時確診3例,>48-72小時確診3例,第5天確診1例,第7天確診1例,其中6例經詳細詢問病史、查體、胸腔引流物檢查及口服碘油造影確診,2例做纖維食管鏡確診。
2.1 誤診為自發(fā)性氣胸分析:本組4例因嘔吐后突發(fā)胸痛,并有逐漸加重的胸悶氣急癥狀來就診,查體明顯氣胸體征,擬診自發(fā)性氣胸,經胸穿抽氣后緩解。其中2例第2天出現明顯胸腔積液,低位穿刺引流物中出現食物殘渣,才診斷為自發(fā)性食管破裂;1例在出現胸腔積液后第3天穿刺引流時發(fā)現少量可疑植物纖維素樣物質,經口服碘油造影確診為自發(fā)性食管破裂;另1例在第3天查體發(fā)現皮下氣腫,行纖維食管鏡檢查確診本病。該4例病人發(fā)病前均有劇烈嘔吐,并有氣胸體征,應考慮到臨床少見但常危及生命的自發(fā)性食管破裂的可能,可行低位胸腔穿刺,并注意引流液成分;另外,4例病人均出現了液氣胸這一診斷自發(fā)性食管破裂的重要依據,且無呼吸系統(tǒng)疾患史,應想到自發(fā)性食管破裂的可能。由于對本病缺乏認識,對癥狀體征的發(fā)生發(fā)展沒有正確的分析,而使自發(fā)性氣胸這一常見多發(fā)病局限了思維,導致誤診。
2.2 誤診為急性胰腺炎分析:2例病人嘔吐后出現劇烈上腹痛,并伴有血尿淀粉酶升高,沒有詳細的查體即作出了急性胰腺炎的診斷,忽略了先嘔吐后腹痛的這一與腹部內科疾患鑒別的要點,從而沒能細致的胸部查體,以致漏掉了頸部皮下氣腫、液氣胸等重要體征,乃至出現了明顯的胸腔積液,引流物中有食物殘渣,方考慮到食管穿孔、急性食管胸膜瘺的存在。手術證實2例病人為食管下段破裂。2.3誤診為冠心病心絞痛分析:1例病人嘔吐后突發(fā)胸痛、胸悶、大汗,心電圖有Ⅱ、Ⅲ、AVF導聯ST段下移大于0.05mv,含化硝酸甘油無緩解,擬診冠心病心絞痛給于處理,沒有做全面的分析,沒有考慮到心外疾患也能引起心電圖的相應變化。有研究發(fā)現,食管與心臟有共同的神經支配,一定程度的胃酸可刺激食管體部神經肌肉,反射性引起冠脈痙攣發(fā)生心絞痛。由于只注重了心源性因素,乃至第3天發(fā)現液氣胸體征,胸透發(fā)現縱膈氣腫才考慮該病,口服碘油造影出現造影外溢確診。
2.4 誤診為潰瘍病穿孔分析:1例病人劇烈嘔吐后出現上腹痛并放射至胸部。查體顯示,上腹部腹肌緊張,壓痛急反跳痛明顯。結合潰瘍病病史,擬診為消化性潰瘍并穿孔觀察治療,病人出現逐漸加重的呼吸困難,查體發(fā)現頸部皮下氣腫及左側液氣胸體征,方考慮本病,經纖維食管鏡檢查確診。由于對本病發(fā)病特點及主要臨床征象缺乏認識,沒能及時的給以確診。
自發(fā)性食管破裂多位于食管下段,多出現胸腹兩組癥狀,誤診率高。突出的癥狀是胸部及上腹部疼痛,主要是胃酸強烈刺激胸膜所致,由于中段食管位于右側胸膜下,下段食管位于左側胸膜下,故多數在發(fā)病時破入胸腔,造成食道胸膜瘺,液氣胸成為診斷本病的重要依據,典型病人可出現頸部皮下氣腫、上腹壓痛、呼吸急促等三聯征。因此,對有上述征象者,應及時做X線及纖維食管鏡等特異性檢查,以便早期診斷。關于早期診斷的幾點體會:1、對本病的發(fā)病過程及臨床表現要有充分的認識;2、采集病史及查體要詳細,以免漏掉重要的線索;3、對有惡心嘔吐后出現的胸腹痛及呼吸困難者要想到本病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