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勁松
第四屆茅盾文學獎獲獎長篇小說《白鹿原》中,有一個被塑造得動人心魄的女性形象,她就是田小娥。與中國古典文學和現(xiàn)代文學曾經(jīng)出現(xiàn)過的許多類似的女性形象相比,田小娥是一個頗具象征意蘊的人物,其形象的塑造有著獨到的文學高度和獨特的藝術魅力。她單純但又粗樸,善良但又軟弱;她嫵媚妖嬈充滿情義,卻因此給自己招惹了意想不到的凌辱與傷害;她生機盎然充滿活力,卻難免隨波逐流為人利用。她是晚秋中一株風欺霜凌的野菊,也是深冬里一剪孤寂凄美的寒梅?!霸谀撤N意義上,我們可以把田小娥當做坎坷多難的中國命運的象征。幾乎代表各種力量的男人都與她發(fā)生過關聯(lián)。她被利用,被占有,被凌辱,被殘害,被筑塔鎮(zhèn)壓,最后,她的一切不幸都被荒苔野草遮掩埋沒。”[1]197在作品錯綜復雜的人物關系中,田小娥以其獨立的性別特征和悲劇性的人生遭遇,具有了代表舊中國婦女命運的典型意義。這一形象令讀者再次看到,在封建家族文化境遇下,中國女性命運何其悲慘,他們對悲慘命運又有著怎樣無力的抗爭?!耙孕詾闃?,像飛蛾投火,只身撲向猙獰的封建家族專制文化堡壘,死不屈服”[2]45,田小娥的這一獨特形象,無疑成了許多讀者引以為驚奇、同情乃至感嘆的重要原因。
中國傳統(tǒng)文化生存境遇下,女人只是性和繁衍的工具,地位及命運極端卑微。田小娥生活時代的廣大女性,并沒有獲得與男性平等的人格價值。作為一個“被侮辱與被損害的”叛逆者,田小娥的一生坎坷曲折,她用以反抗現(xiàn)實的武器唯有“色性”。傳統(tǒng)的倫理綱常和森嚴的家族宗法,讓感性活潑的田小娥無法為社會世俗所容,也使得白鹿原鄉(xiāng)民難以對田小娥的不幸遭遇給予充分同情,他們甚至還以絕對的倫理原則為刀斧,來戕殺田小娥那血肉豐滿的弱小生命。
田小娥的最大悲劇,就在于無論她身為郭舉人的妾,還是黑娃的妻,都只不過是一個被踐踏在社會最底層的受污辱、遭損害的“玩物”。對她的悲劇命運,《白鹿原》通過一系列環(huán)環(huán)相扣、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的故事情節(jié)來加以展示。而在這些故事情節(jié)中,作品又是通過田小娥與郭舉人、黑娃、鹿子霖、白孝文、鹿三等錯綜復雜的人物關系來推進故事敘述的。
田小娥原本是田家什字村一個窮苦秀才家的女兒,她年輕、勤勞且模樣俊俏,雖非窈窕淑女卻也算得上小家碧玉。然而,貧寒的家道和虛榮的父親,迫使她嫁給了年近七十的郭舉人作小妾。在傳統(tǒng)的包辦婚姻面前,田小娥的青春與夢想徹底破碎。從此,她不但失去了選擇戀愛與結婚的自由,更失去了人身的自由。無奈中,她只得接受這一極不人道的婚姻事實,帶著痛苦與絕望走進了郭舉人的家,沒有愛情,也無幸??裳?,唯有極度的性壓抑和可悲的性虐待。
如果說,僅僅作為侍候舉人、舉人老婆以及下人的奴仆而存在,田小娥的感情和性壓抑已然痛苦萬分;而她現(xiàn)在還必須是一個完全的性虐待工具:老舉人定時來,定時走,窗外則有大女人監(jiān)聽。可想而知,這樣的性愛生活,讓田小娥非但得不到絲毫慰藉,而且承受著生理上的被玩弄和情感上的被侮辱。作為小妾的田小娥,敢怒卻不敢言。而“大女人每天晚上來看著監(jiān)視著她把三只干棗塞進下身才走掉”就成了純粹的性蹂躪。田小娥對黑娃“兄弟呀,姐在這屋里連只狗都不如!”的哭訴,無疑是她凄慘境況的真實寫照。而對這種性壓抑與性虐待的感情傷害,田小娥委曲求全的表層下面,深深掩蓋著她內心絕對的痛苦和本能的反抗。小說第九章中有這樣一段描述:當偷情的黑娃與小娥私下閑談時,黑娃得意地笑問小娥“給郭掌柜泡棗兒是不是真事”時,小娥“順手抽了他一個嘴巴,抽得很重不像玩的。”她憎恨地說,“提到泡棗的事她就像挨了一錐子”,并對黑娃說:“他吃的是用我的尿泡下的棗兒”、“等會兒我把你流下的給他抹到棗兒上面,讓他個老不死的吃去!”[3]130
正所謂“哪里有壓迫,哪里就會有反抗”。田小娥對郭舉人的報復、打黑娃耳光、咒主人老不死等一系列情節(jié)描寫,當為“特殊的壓迫激起的獨特的反抗”的一抹絕筆。至此,作家陳忠實使得一個叛逆者的女性形象深烙于讀者腦海中,也為下文故事情節(jié)的層層遞進埋下了伏筆。
黑娃的出現(xiàn),讓田小娥重新煥發(fā)出生命的激情與愛情的沖動,并讓自己正常的人性得到了短暫的放縱。年富力強的黑娃,給瀕臨絕望的田小娥帶來了希望。出于本性,她大膽卻又真心地挑逗黑娃,進而將性愛沖動轉化為兩情相悅的接納,“這完全是苦難人生中的生命需要,從人性的角度看,這種需要是一個人作為個體生存的動物性本能?!盵4]17應該說,田小娥與黑娃之間的感情,源于生命需要,乃人性本能的純真愛情,無須附加任何物質條件。作品第九章有這樣兩段描述:
“他們現(xiàn)在跨越了羞怯慌亂和無知的障礙進入從容不迫的自由境界,接受對方的種種愛撫也把種種愛撫給予對方,愉悅地縱容對方做更進一步更大膽些的行動,第一次得到了同步銷魂的最佳狀態(tài)。他們從情意纏綿的膠著狀態(tài)走進了輕松歡快的又一個新的境界,開始有興致談笑逗趣互相開心?!盵3]129
“小女人氣過之后就哭了:‘兄弟呀,姐在這屋里連只狗都不如!我看咱倆偷空跑了,跑到遠遠的地方,哪怕討吃要喝我都不嫌,只要有你兄弟日夜跟我在一搭,’小女人說:‘兄弟你甭害怕,我也是瞎說,我能跟你相好這幾回,死了也值當了?!盵3]130
在與黑娃的交歡過程中,田小娥無拘無束地品嘗著自由戀愛的勝利果實,淋漓盡致地體現(xiàn)出自然本性和無法遏制的生命激情。而后,他們的靈與肉實現(xiàn)完美結合,雙雙進入到神游物外的理想狀態(tài)。從上述引文中不難看出,最初田小娥與黑娃僅僅因為“性”而相互需要,并沒有其他功利目的;但兩人最終能走到一起成為真正的夫妻,就更加足以說明,田小娥與黑娃的愛情何其率真與純潔!
接下來,這一對自然相愛的青年男女歷經(jīng)磨難:世俗容不下他們,使之進不得家族祠堂,無資格祭拜祖先,并被父長絕情地趕出家門。相濡以沫中,他們甘于貧困,不畏重壓,堅守著貧苦生活的一方綠洲。他們寧愿蜇居于村外的破窯洞里,也要彼此廝守在一起。憑著勤勞的雙手,這對貧賤夫妻過上了雖窮困卻相對安靜的日子。為此他們感到慶幸,并期望能永遠過上這樣的日子。小說第十一章有這樣一段描述:
“他們第一次睡到已經(jīng)烘干的溫熱的火炕上,又一次激動得哭了。黑娃說:‘再瞎再爛總是咱自個的家了’。小娥嗚咽著說:‘我不嫌瞎不嫌爛,只要有你,我吃糠咽菜都情愿。 ’”[3]156-157
小娥與黑娃的對話,使人仿佛聽到了兩個相愛的生命歡快跳動的音符。對兩人而言,這段短暫的寒窯生活,注定成為他們苦難人生中一段彌足珍貴的記憶。
不幸的是,生長于傳統(tǒng)文化視野下的田小娥與黑娃,向往的平靜生活只能是一種奢望。他們始終無法走出“封建禮教”這一張看不見摸不著卻無處不在的網(wǎng),一張表面溫情脈脈卻隨時可以吞噬人性的魔網(wǎng)!他們的人性之花雖獲得了美麗的綻放,卻注定只能是短暫的。閱讀過程中,作家含蓄迂回的筆墨讓我明顯感覺到小娥與黑娃面臨的危難,并為他倆將要降臨的厄運牽腸掛肚。
正想誰也不惹、一心一意過自己安靜日子的黑娃夫婦,命運因“農協(xié)運動”而發(fā)生了急劇變化。黑娃在鹿兆鵬的鼓動下參加了“農運”,“農運”的失敗使得黑娃被迫逃亡,這卻給田小娥帶來了無窮盡的麻煩和更殘酷的災難。身為男人,黑娃固然可以一走了之,但作為女人的田小娥,卻被迫留下來遭受白鹿村總鄉(xiāng)約田福賢的整治和報復。
為營救黑娃,田小娥不得不向白鹿村鄉(xiāng)約鹿子霖求情,未曾想,無恥且卑鄙的鹿子霖卻乘人之危,是夜就睡到田小娥的破窯里,強行占有了她。
為報復族長白嘉軒,田小娥又受鹿子霖的引誘,陷入了家族矛盾的漩渦。在白、鹿兩大家族的利益沖突中,她不幸再一次充當了犧牲的性工具。按照鹿子霖的設計,她將白嘉軒的大公子白孝文拉下水,這直接導致白孝文遭到嚴酷的族規(guī)懲罰。
受罰之后的白孝文,非但不思悔改,干脆就與田小娥公開地黏在一起。適逢白鹿村大旱之年,白孝文卻不顧死活地把分到自己名下的田地房屋賣掉,換來的錢悉數(shù)拿去給田小娥兌換成了食物和鴉片;白孝文之妻為此在委屈中餓死了。“埋葬大姐兒之后,孝文真正成了天不收地不攬的游民,早晚都泡在小娥的窯洞了,倆人吃飽了抽大煙,抽過癮了,就在炕上玩開心,使這孔孤窯成為饑饉壓迫著白鹿原上的一方樂土?!盵3]297緊接著,白孝文也走上了外出乞食的道路,并在最后落得身臥荒溝險些被野狗分食的田地。然而,落魄潦倒的白孝文寧死也不肯從小娥那里回頭,最終導致了小娥的香消玉殞。
出乎意料的是,殺害田小娥的人竟是黑娃的父親——鹿三!
于情于理,鹿三最不可能殺小娥,因為他善良中透著忠厚。但鹿三又最有可能殺小娥,因為他自尊心極強,且十分愛面子,更對主人白嘉軒所垂范的仁義道德打心里推崇敬佩。在鹿三看來,小娥是“爛貨”、“婊子”、“禍害”,是斷送兒子前程的禍根,敗壞他家門風的蕩婦,尤為重要的是,這個“爛女人”竟然把白嘉軒的接班人白孝文也拉下了水,這讓鹿三這個“白鹿原上最好的長工”最覺得慚愧和憤怒,甚至可以說,正是這一點,才促使他下了殺害兒媳小娥的決心。他認為:“造成黑娃和孝文墮落的直接誘因是女色,而且是同一個女人。她給他和尊敬的白嘉軒兩家?guī)淼臑碾y不堪回味?!彼裕谷坏貌弧叭⒁粋€婊子,去除一個禍害!”
關于田小娥的被害,小說第二十章有這樣一段描寫:
“那一瞬間,小娥猛然回過頭來,雙手撐住炕邊,驚異而又凄婉地叫了一聲,啊……大呀……鹿三瞧見眼前的黑暗有兩束灼亮的光,那是她的驟然閃現(xiàn)的眼睛;他瞪著雙眼死死逼視著那兩束亮光,兩束亮光漸漸細弱以至消失。 ”[3]326
就這樣,田小娥以死終結了她短暫而又苦命的一生,她死得如此慘烈而冤屈,實在是可憐、可惜又可嘆!
從窮秀才的女兒變成武舉人的小妾,從黑娃的糟糠之妻淪為鹿子霖的性工具,從無意識的覺醒到主動出擊,從為了生存而向命運妥協(xié)甚至委身求敵,到死后被筑塔鎮(zhèn)壓的屈辱……這就是陳忠實筆下的田小娥。在風云激蕩的歷史境遇中,田小娥的悲劇命運得以充分展現(xiàn),其悲慘的人生遭際,讓人同情,讓人惋惜,更讓人悲憤!
對性愛大膽而熱烈的追求,讓田小娥無法在白鹿原立足。村人眼中的田小娥是一個淫亂的女人,白鹿原上幾乎所有人都鄙視她,就連公公鹿三也因她感到恥辱。最終,田小娥活生生慘死于鹿三的梭鏢鋼刃下。而在我看來,無論小說作品最終借誰的手殺死她,都不能遮蔽田小娥的真正死因:“她是死在了傳統(tǒng)文化、傳統(tǒng)道德對人性的泯滅,死在這種文化所建立起來的以男子為中心的性占有、性剝奪里?!盵4]17
面對生命難以承受之重,田小娥雖無奈卻始終不愿低頭,并表現(xiàn)出倔強的反抗和自我爭取。不過,宗法制的社會背景,注定了她的抗爭將會導致頭破血流,灰飛煙滅。傳統(tǒng)倫理與封建秩序在她生下來那一刻起就困囿著她,使得她此生要么當妾,要么成為“婊子”,結局可能殊途同歸:死于非命。越反抗,死得也就越悲慘。傳統(tǒng)文化與倫理道德就是這樣絕無余地地、冷酷無情地將一個弱女子一步步推向命運的深淵,永世不得翻身。
縱觀小說全文不難看出,田小娥的生與死不啻是對白嘉軒和鹿三人性的道德審判。通過對田小娥的悲苦命運的敘述,毫不留情地撕下了白嘉軒和鹿三,乃至白鹿書院主人朱先生那近乎神圣完美的人格面具,并極其深刻地揭示出這種人格面具的虛偽性和欺騙性,以及傳統(tǒng)倫理溫情與儒雅背后的施虐性和吃人性。進而,作者借小娥死后鬼魂附體于鹿三的故事情節(jié),將《白鹿原》的文化啟蒙主題推向了極致。小說第二十五章中,小娥死后憑著鹿三之口所作的那一段冤情告白,絕對能令每一個有道德感和原罪感的讀者為之動容:
“我到白鹿村惹了誰了?我沒偷掏旁人一朵棉花,沒偷扯旁人一把麥秸柴火,我沒罵過一個長輩人,也沒搡戳過一個娃娃,白鹿村為啥容不得我住下?我不好,我不干凈,說到底我是個婊子。可黑娃不嫌棄我,我跟黑娃過日月。村子里住不成,我跟黑娃搬到村外爛窯里去住。族長不準俺進祠堂,俺也就不敢去了,怎么著還不容讓俺呢?大呀,俺進你屋你不認,俺出你屋沒拿一把米也沒分一根蒿子棒棒兒,你怎么著還要拿梭鏢刃子捅俺一刀?大呀,你好狠心。 ”[3]431
生前過得凄慘,死后不得安寧。那一聲聲詰問仿佛是田小娥屈死的靈魂所作的絕望呼喊。通過神秘的鬼魂附體事件,小娥將公公鹿三及其最忠順的族長白嘉軒推上了人性和道德的審判臺。
雖然是鹿三親手殺死了田小娥,但透過這一慘無人道的現(xiàn)象不難看出,傳統(tǒng)倫理與封建秩序吃人的本質,換言之,田小娥實乃死于強大的封建宗法制桎梏。盡管她的一生短暫而悲慘,但她對于世俗、對于傳統(tǒng)的反叛精神和這種精神所蘊含的社會生活內涵,以及背后所潛藏的文化意蘊卻極為深刻。
陳忠實坦言,在創(chuàng)作《白鹿原》的過程中,自己力圖做到“擺脫對性的神秘感羞怯感以及那種因不健全心理所產生的偷窺眼光,用一種理性的健全心理來解析和敘述作品人物的性形態(tài)性文化心理和性心理結構?!盵5]24為避免媚俗而能直面人的本性,陳忠實選擇了性文化的視角,深刻地透視和揭示了傳統(tǒng)倫理道德及其文化規(guī)范給中國國民所釀成的極端性壓抑境況。
“在父權制中心地位的舊中國,性對于田小娥來說,不僅意味著生殖能力,而且成了她在無所依傍的環(huán)境里謀取生存的手段。”[6]78因而,在歷史所能提供的有限時空里,在她所能理解和借助的經(jīng)驗里,為求得生存的機緣,找到人生的位置,她只能且必須利用性當做唯一的武器,去反抗傳統(tǒng)倫理及其道德秩序,以求得生存的微小可能。
小說中的田小娥,美麗動人,聰慧善良。只因家貧而被迫下嫁七十多歲的大財主郭舉人作小妾,不幸成為他性虐待的對象。這無疑是一種強加于她的性傷害,理所當然地,她對其要進行抗爭。而她隨后對黑娃的挑逗乃至真心相愛,則完全出于苦難人生中對生命與情感的自然需要,與社會世俗觀念和傳統(tǒng)倫理道德無涉。卑賤的社會地位,早已讓她成為傳統(tǒng)倫理道德的游離分子。她與黑娃的結合,原本是兩廂情愿、互相愛慕的。宗法制度下的族規(guī)鄉(xiāng)約,卻不但不允許她進入宗祠拜親祭祖,還讓她在白鹿原上毫無立錐之地。為了挽救丈夫黑娃的性命,缺乏政治經(jīng)驗的小娥又因鹿子霖的引誘而誤入一個巨大陰謀,一次次充當了白、鹿兩大家族斗爭的性工具。為了能夠生存下去,如秋草般柔弱的田小娥,在波譎云詭的社會變幻和風云激蕩的時代狂飆中,除了被迫出賣作為女人特有的性愛的載體——身體外,她實在沒有其他選擇的能力和余地。
田小娥時代的舊中國,“父權的中心統(tǒng)治地位無情地對女性從肉體到靈魂構成壓迫?!盵6]78小說中,族長白嘉軒一生娶過七房女人,卻不以為然反引以為豪壯;鹿子霖滿村當干爸、隨時逛窯子,卻人前人后道貌岸然;黑娃睡人家女人、當上土匪,卻可以堂而皇之回白鹿原祭祖;白孝文自甘墮落而至死亡邊緣,卻可以當保安團營長和滋水縣縣長;鹿三用梭鏢殺死田小娥,卻不但不用償命,還照舊干他的農活過他的日子。與此形成強烈對比和反差的是,鹿兆鵬媳婦守著活寡,不幸患上淫瘋病,為了不辱家風而慘死于親生父親的手下;田小娥極力想掙脫屈辱的繩索去追求個人幸福,卻成了千夫所指、萬人不齒的壞女人。
千百年來,性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繁衍的最基本要素,唯有通過觀念的調整和制度的變革,才能使其平穩(wěn)、和諧地發(fā)展。然而,“在作品的男權中心社會里,男女的二元對立意味著男人代表正面價值,而田小娥只是被排除在中心之外的‘他者’,只能充當證明男性存在的價值工具與符號?!盵6]78對于田小娥來說,性除了意味著一種生殖能力外,還在無以謀生的處境中意味著一種謀利功能。因此,她是死于傳統(tǒng)倫理和道德文化的強大與殘忍,更是死于男子中心主義所建立起來的性占有和性剝奪。
顯然,這是田小娥的不幸,也是傳統(tǒng)倫理和封建秩序羈絆下所有中國女性的不幸,更是整個時代、整個民族的不幸!
中國封建傳統(tǒng)文化的道德體系,有著極為特殊的性質。它以儒家文化為基本準則,直指人的內在心性,倚重人的道德自覺,且以家庭倫理關系為基礎模式,從而在整體上構建社會的道德規(guī)范,即:所謂三綱五常。
在筆者看來,《白鹿原》這部被譽為“民族秘史”的小說,作為中國20世紀后50年里最重要的長篇敘事作品之一,其深刻與過人之處,就在于它完整而詳盡地呈現(xiàn)了中國傳統(tǒng)封建文化與倫理道德的美麗和殘缺?!栋茁乖返姆饨▊鹘y(tǒng)文化,著重體現(xiàn)在關中文化里面,其內涵既有封建傳統(tǒng)文化的優(yōu)秀品格,又有其自身無法調和的矛盾性與落后性。作品中,陳忠實就以其深刻的筆觸揭示出封建傳統(tǒng)文化的兩重性。
敘寫由封建傳統(tǒng)倫理道德造成無愛的婚姻所帶來的痛苦,或者有愛而又不能自由去愛的無奈甚至毀滅,是《白鹿原》中最見力度的一個主題。其中塑造得最有風情、最為不幸的女子田小娥,愛情與婚姻的悲慘遭遇讓人觸目驚心,傳統(tǒng)的封建倫理道德,如此不近情理地隨意踐踏個人的愛情與婚姻。在田小娥的人格與品性中,我們不難看出善與惡、正與邪、反抗與墮落的兩面性與復雜性。大多數(shù)白鹿原人心目中的田小娥是一個“淫亂者”、“爛女人”、“婊子”,出于道德成見,他們始終漂浮在事實表面,關注的只是田小娥的生活狀況,卻看不出導致這些罪惡名聲的深刻根源。這個封建傳統(tǒng)文化的犧牲品,在倫理道德神圣的名義下被侮辱與被損害,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都沒有權利和能力讓自己融入白鹿原這個男權中心社會里去。而田小娥的反抗精神就體現(xiàn)在,毅然越過封建倫理道德的藩籬,大膽追求自己想要的幸福,公然挑戰(zhàn)宗法制農村社會的封建傳統(tǒng)文化。
作為白鹿原上的“外來者”,失去貞節(jié)的田小娥始終為世俗所不容,她的一舉一動與當時的倫理觀念和道德觀念截然對立。傳統(tǒng)文化所規(guī)范的準則與規(guī)矩,讓她遭受著冷酷的摧殘,她那富有朝氣的原始生命和反抗精神,最終唯有走向毀滅。故而,田小娥形象的文化價值內涵,不僅僅在于其悲劇命運充分體現(xiàn)了封建傳統(tǒng)文化的負面價值,而且還在于這一人物形象“能更集中地揭示傳統(tǒng)文化對普通女性生命存在的價值影響。”[4]16作品敘寫白鹿村人們在懲罰狗蛋和田小娥時的“切齒痛恨”,就足以表明這種封建傳統(tǒng)文化壓抑生命及其秩序的“吃人”性:“刺刷在眾人的手里傳遞著飛舞著,小娥的嘶叫和狗蛋的長嚎激起的不是同情而是更高漲的憤怒?!边@種簡單而野蠻的倫理態(tài)度和道德行為,恰恰說明以儒家文化為代表的封建傳統(tǒng)文化,不過是一種帶有宗教色彩的意識形態(tài)而已,還沒有真正宗教的那種徹底的博愛情懷,更沒有對罪惡的寬容感和懺悔意識。
冷靜審視田小娥的悲慘遭遇和小說其他幾位主人公的最后結局,可以清晰地看見,統(tǒng)治中國封建社會幾千年且始終處于正統(tǒng)地位的儒家文化,并不能真正徹底挽救整個民族的命運,救贖整個民族的靈魂,改造所有國民的思想和建構新型的民族性格。在白鹿原這個自足的宗法世界里,作為宗法制農村社會封建文化的宣傳者與踐行者,族長白嘉軒的所有言行,最終也沒有讓陳忠實由此開辟出一條文化拯救的新路。而田小娥的慘死,白靈、黑娃的被“整肅”、“鎮(zhèn)反”,白孝文的飛黃騰達,則讓人們再一次明白:白嘉軒所代表的儒家文化世界,在風云變幻的歷史面前,卻也顯得那么的有心無力。
其實,與田小娥一樣有著悲慘命運的婦女,在舊中國又何止一個?作為封建傳統(tǒng)文化的被害者,這個犧牲在傳統(tǒng)倫理屠刀下的農村婦女,其悲劇命運深刻地昭示著封建傳統(tǒng)文化非人性的一面,也傳達出生命存在難以承受的歷史之重。而作為一個“善良而真實的女人”,田小娥的人生遭遇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參照系,一方面讓我們認識到了那個時代的道德狀況與民族傳統(tǒng)道德境界存在著巨大差異;另一方面,又讓我們意識到物質時代的道德失范與精神困境與民族傳統(tǒng)道德的蕩然無存不無關聯(lián)。
縱觀整部小說,作者陳忠實正是通過塑造田小娥這一“被侮辱與被損害”的不屈女性的悲劇形象,而給作品涂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并讓廣大讀者為之驚心動魄。
[1]李建軍.寧靜的豐收——陳忠實論[M].北京:華夏出版社,2000.
[2]羅瑞寧.田小娥形象塑造論[J].南寧師專學報,2000,(1).
[3]陳忠實.白鹿原[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7.
[4]張金朔.被侮辱與被損害的叛逆者[J].語文學刊,2001,(5).
[5]陳忠實.《白鹿原》創(chuàng)作漫談[J].當代作家評論,1993,(4).
[6]李松.論《白鹿原》中田小娥的形象內涵及價值[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