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 瑩 陸麗明
《史記》共一百三十篇,由十二本紀、十表、八書、三十世家、七十列傳組成。作為紀傳體的史書,其中的本紀、世家、列傳自然成為全書的主體,而均為人物傳記?!短饭孕颉吩唬骸巴踣E所興,原始察終,見盛觀衰,論考之行事,略推三代,錄秦漢,上記軒轅,下至于茲,著十二本紀?!薄氨炯o”是用編年方式敘述歷代君主或?qū)嶋H統(tǒng)治者的政跡,是全書的大綱。對此大家一般沒有什么異議。
又曰:“二十八宿環(huán)北辰,三十輻共一轂,運行無窮,輔拂股肱之臣配焉,忠信行道,以奉主上,作三十世家?!卑矗菏饭诖藘H說了列入世家的都有那些人,并沒有給“世家”以明確的定義。因之,后世學者的說法多而難一。據(jù)今存文獻,“世家”一詞最早當見于《孟子》,其《滕文公》說:“(陳)仲子,齊之世家也。兄戴,蓋祿萬錘。”后漢趙岐注:“孟子言仲子,齊之世卿大夫之家。兄名戴,為齊卿,食采于蓋,祿萬錘。”這里所說的“世家”,指那些宗族大家,擁有世代相傳的祿邑。鄭慧生先生說:“從孟子的原話和趙岐注可以看出,世家是指那些世卿世祿的家族,包括他們的家人、子弟。這個概念,與《史記》世家體例明顯不符,《史記》三十世家,從未收入過任何一個卿大夫一級的官員。但孟子的這個概念,卻被后代的訓詁家混入了《史記》世家的解釋中?!雹俅丝芍^知別而昧于同也。
《史記》卷31《吳太伯世家》下,唐司馬貞《索隱》說:“‘系家’者,記諸侯本系也,言其下及子孫常有國。故孟子曰:‘陳仲子,齊之系家。 ’②又,董仲舒曰:‘王者封諸侯,非官之也,得以代為家也?!本蛥翘M入“世家”來說,這是恰當?shù)摹?/p>
今人張大可先生據(jù)司馬貞《索隱》之說,以及劉知幾《史通·世家》之“案世家之為義也,豈不以開國承家,世代相續(xù)”與“司馬遷之記諸國也……名為世家”說,歸納“世家”之義為:“(1)記諸侯列國史;(2)載傳代家世;(3)《世家》與《本紀》同體,均編年紀事,因有別于(按:“于”誤為“子”)天子等第而別名世家?!雹蹚堈f完全是在兩位唐人說之域中,即其得失與《索隱》與《史通》所說之得失同。何為“世家”,學術(shù)界尚有不同的看法。如數(shù)年前,鄭慧生先生提出了新的見解。他說:“‘世家’——世世永祭之廟。西周以來,禮制規(guī)定:諸侯五廟——始祖廟、高祖廟、曾祖廟、祖廟、父廟。后四者為親廟,前一廟為始廟。親廟每世一遷,四世之后即行毀軼,不再祭祀;而始廟則世世永祭,因此得稱‘世家’?!比淮穗m有啟示意義,卻既缺乏堅實的文獻支持,又不符合《史記》“世家”的實際。葉永新先生說其“將‘世家’解作‘世代不遷之宗廟’,缺乏字義上的根據(jù)”,“‘世家’為‘長祭不遷之宗廟’說,與《史記》世家的情況多不相符”④,是符合實際的。
考察《史記》“世家”何意,我們不能不注意到《史記》卷47《孔子世家》與卷48《陳涉世家》。先說后者,《索隱》解釋《陳涉世家第十八》說:“(陳)勝立數(shù)月而死,無后,亦稱‘系家’者,以其所遣王侯將相竟滅秦,以其首事也?!憋@然,陳勝得入“世家”的原因與前面所引《索隱》解釋《吳太伯世家》之“‘系家’者,記諸侯本系也,言其下及子孫常有國”的取向不同。換言之,同為“世家”,而“入場券”不一,下面,我們再來考察《孔子世家》。
司馬貞《索隱》說:“孔子非有諸侯之位,而亦稱‘系家’者,以是圣人為教化之主,又代有賢哲,故稱‘系家’焉。”張守節(jié)《正義》說:“孔子無侯伯之位,而稱‘世家’者,太史公以孔子布衣傳十余世,學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國言六藝者宗于夫子,可謂至圣,故為‘世家’。”就孔子何如得入“世家”來說,兩氏的見解是不錯的(當然,兩相比較,張說因注意到太史公如何,故更為全面些)。然而,既然“入場券”不一,自然引起后世不同的看法。反面的意見如宋人王安石認為入孔子于世家是司馬遷“自亂其例”。其《孔子世家議》說:“太史公敘帝王則曰‘本紀’,公侯傳國則曰‘世家’,公卿特起則曰‘列傳’,此其例也。其列孔子為世家,奚其進退無所據(jù)耶?孔子,旅人也,棲棲衰季之世,無尺土之柄,此列之以傳宜矣,曷為世家哉?豈以仲尼躬將圣之資,其教化之盛,舄奕萬世,故為之世家以抗之?又非極摯之論也。夫仲尼之才,帝王可也,何特公侯哉?仲尼之道,世天下可也,何特世其家哉?處之世家,仲尼之道,不從而大;置之列傳,仲尼之道,不從而小。而遷也自亂其例,所謂多所抵牾者也。”⑤王氏之說,多以后世之見規(guī)往世;而“自亂其例”“多所抵牾”云云,乃沒有注意到太史公設(shè)“世家”,其“準入”條件并非嚴格同一。
當然,認同孔子入“世家”者更多。如何焯說:“論來孔子只合作列傳,太史公自據(jù)素王之說?!保ā读x門讀書記·史記》)郭嵩燾說:“高帝始以太牢祀孔子,太史公適魯?shù)糜^孔子廟堂,諸生以時習禮其家。《儒林傳》亦稱:‘陵夷至秦,天下并爭于戰(zhàn)國,然齊、魯間學者獨不廢?!强鬃又酪蚴且宰允榔浼?,不待后世之追崇也。史公列孔子于世家,自紀其實而已?!保ā妒酚浽洝肪硭模┩貘Q盛說:“以孔子入世家,推崇已極,亦復(fù)斟酌盡善。王介甫妄譏之,全不考三代制度時勢,不識古人貴貴尚爵之意?!保ā妒呤飞倘丁肪硭模┝执轰哒f:“后世尊孔子,自史遷始,故布衣也,而列之世家?!保ā吨癜厣椒渴宸N·孔子世家補訂序》)李景星說:“太史公作《孔子世家》,其眼光之高,膽力之大,推崇之至,迥非漢唐以來諸儒所能窺測,故劉知幾、王安石輩,皆橫加譏刺,以為自亂其例。不知史公之不可及處,正在此也。”(《史記評議》卷二)等等。持認同孔子入“世家”者往往認為這與作者對孔子的尊崇有關(guān)。大體上說,這應(yīng)是沒有太大的問題的。
其實,向來對《太史公自序》之“王跡所興,原始察終,見盛觀衰,論考之行事,略推三代,錄秦漢,上記軒轅,下至于茲,著十二本紀之“本紀”雖沒有什么異議。然不僅《項羽本紀》與《高祖本紀》之“紀主”存在天子與非天子之異,漢代《高祖本紀》《孝文本紀》《孝景本紀》《孝武本紀》之每帝一紀與《夏本紀》《殷本紀》《周本紀》之以整個朝代為一紀,亦不同,等等?!短饭孕颉分浴岸怂蕲h(huán)北辰,三十輻共一轂,運行無窮,輔拂股肱之臣配焉,忠信行道,以奉主上”而“作三十世家”,更只是大體如此。大史學理論家劉知幾較充分地注意到這種情況,其《史通》內(nèi)篇《世家第五》之辨“世家”之“義”說:
自有王者,便置諸侯,列以五等,疏為萬國。當周之東遷,王室大壞,于是禮樂征伐自諸侯出。迄乎秦世,分為七雄。司馬遷之記諸國也,其編次之體,與本紀不殊。蓋欲抑彼諸侯,異乎天子,故假以他稱,名為世家。
案:世家之為義也,豈不以開國承家,世代相續(xù)?至如陳勝起自群盜,稱王六月而死,子孫不嗣,社稷靡聞,無世可傳,無家可宅,而以世家為稱,豈當然乎?夫史之篇目,皆遷所創(chuàng),豈以自我作故,而名實無準。且諸侯、大夫,家國本別。三晉之與田氏,自未為君而前,齒列陪臣,屈身藩后,而前后一統(tǒng),俱歸世家。使君臣相雜,升降失序,何以責季孫之八佾舞庭,管氏之三歸反坫?又列號東帝,抗衡西秦,地方千里,高視六國,而沒其本號,唯以田完制名,求之人情,孰謂其可?當漢氏之有天下也,其諸侯與古不同。夫古者諸侯,皆即位建元,專制一國,綿綿瓜瓞,卜世長久。至于漢代則不然。其宗子稱王者,皆受制京邑,自同州郡;異姓封侯者,必從宦天朝,不臨方域?;騻鲊ㄖ挂簧?,或襲爵方經(jīng)數(shù)世,雖名班胙土,而禮異人君,必編世家,實同列傳。而馬遷強加別錄,以類相從,雖得畫一之宜,詎識隨時之義?蓋班《漢》知其若是,厘革前非。至如蕭、曹茅土之封,荊、楚葭莩之屬,并一概稱傳,無復(fù)世家,事勢當然,非矯枉也。自茲已降,年將四百。及魏有中夏,而揚、益不賓,終亦受屈中朝,見稱偽主。為史者必題之以紀,則上通帝王;榜之以傳,則下同臣妾。梁主敕撰《通史》,定為吳、蜀世家。持彼僣君,比諸列國,去太去甚,其得折沖之規(guī)乎!次有子顯《齊書》,北編《魏虜》;牛弘《周史》,南記蕭詧??计鋫黧w,宜曰世家。但近古著書,通無此稱。用使馬遷之目,湮沒不行;班固之名,相傳靡易者矣。⑥
“自有王者,便置諸侯……蓋欲抑彼諸侯,異乎天子,故假以他稱,名為世家”云云,從先秦的“天子”與“諸侯”的實際情形來考察《史記》的世家與本紀的“體貌”之同與地位之異。這是沒有問題的。浦起龍釋此說:“由周而來,五等相仍。當子長時,漢封猶在,故立此名目,以處夫臣人而亦君人者。”(《史通通釋·世家》)亦是。而鄭慧生先生引劉氏的“司馬遷之記諸國也……名為世家”,而置疑于其“假以他稱”說“世家”。鄭先生認為:“這說法更使人不解,‘假以他稱’為什么不稱作‘支紀’、‘分紀’(以別于‘本紀’)偏偏用了個‘世家’,‘世’字‘家’字都做何解釋呢?”鄭先生此言,未免有斷章取義之嫌。在我們看來,劉氏強調(diào)“準”而責太史公之失,具有其理論上的意義,然實際操作本身與理論之“標準”間存在著巨大的矛盾。不過,引起我們注意的是,劉氏沒有評論登孔子于“世家”事。浦起龍通釋《史通·世家》說:“位孔子以‘世家’,先儒非之。愚謂《史記》乃從其世及而世家之也。故敘后系獨長,至十一傳安國,而與己同時,繼以子卬、孫歡而止。厥后褒成……衍圣之封,與世無極焉。乃悟‘世家’二字千古唯孔氏,顛撲不破?!妒吠ā芳m史于孔子無綴詞,其亦有會于斯歟?!?/p>
綜上所述,無論是后世注家及相關(guān)學者之說,還是司馬遷本人之說,其“世家”與《史記》“世家”本身均存在矛盾;登孔子于“世家”,既因其在“當代”受到了高度的重視,更凸顯了司馬遷對這一重視的認同。
注釋:
①鄭慧生.“世家”解[J].史學月刊,2000,1:21.
②這里的“系家”,乃緣避唐太宗李世民之諱而來.
③張大可.司馬遷評傳[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164.
④葉永新.“世家”為長祭不遷之宗廟說質(zhì)疑[J].渭南師范學院學報,2001,6:3-5.
⑤[宋]王安石.臨川先生文集[M].中華書局,1959,Vol71.
⑥金人王若虛說:“遷史之例,惟《世家》最無謂。顏師古曰:‘世家者,子孫為大官不絕也?!T侯有國稱君,降天子一等耳,雖不可同乎帝紀,亦豈可謂之世家?且既以諸侯為世家,則孔子、陳涉、將相、宗室、外戚等復(fù)何預(yù)也?!兰姨亻T第之稱,猶強族大姓云爾,烏得與紀傳字為類也。然古今未有知其非者,亦可怪矣?!保ā朵锬线z老集·史記辨惑·取舍不當辨》)此可謂大言欺人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