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霜
(中國礦業(yè)大學 文學與法政學院,江蘇 徐州 221008)
“集體無意識”是榮格繼弗洛伊德心理學說之后的又一重大發(fā)現(xiàn),指潛藏在人類群體心理中的共同的從祖先遺傳下來的生活和行為的模式。這一學說自誕生以來,在世界范圍內(nèi)產(chǎn)生了巨大影響,涉及藝術(shù)、文學、美學、考古學等諸多方面。在榮格看來,借助“集體無意識”和“原型”理論可以較深入地探知文本背后作者的某些潛意識。本文就以我國科幻作家韓松的作品為例,分析集體無意識中的原型沖突。
如果說集體無意識是人類普遍存在的一種先天的心理機制,那么原型就是這種先天機制的各個組成部分。榮格認為:“原型即領(lǐng)悟的典型模式。每當我們面對普遍一致和反復發(fā)生的領(lǐng)悟模式,我們就是在與原型相遇?!薄霸汀笔且环N從難以計數(shù)的千百億年來人類祖先經(jīng)驗的沉積物,一種每一世紀僅增加極小極少部變化和差異的史前社會生活經(jīng)歷的回聲。原型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有陰影、人格面具等。這二者的突出表現(xiàn)及互相沖突在韓松的作品中有諸多體現(xiàn)。
陰影是潛意識中的人的基本動物性的部分,深深根植于人類的生理和心理進化的歷史中,處于人格的最底層,是獸性的、本能的種族遺傳,包括一切激情、不道德的欲望、行為和被壓抑的罪惡等。即使通過抑制暗影的種種顯象,把它從意識中淘汰,也不能根除,它只是遁入了無意識里,而一旦時機來臨,它又會卷土重來,“困獸猶斗”一般,裹挾著它的獵物淹沒在罪惡的旋渦里。
韓松作品的一大主題就是揭示人性之中的丑惡。著名科幻作家劉慈欣評價他的作品 “就像一個深不見底的黑洞”,是徹頭徹尾的絕望與冷寂。代表作品有《天下之水》、《看的恐懼》、《噶贊寺的轉(zhuǎn)經(jīng)筒》、《綠岸山莊》、《地鐵驚變》等。
《地鐵驚變》講述了變異時光中的人性之惡。利己主義作為一種集體無意識深深扎根在每個人心中。男主角周行在上班途中搭乘地鐵,地鐵突然間與外界隔絕,進入了一個詭異的時光隧道。由于沒有座位,周行“也對那些有座位坐著或者有車體倚靠的乘客,爆發(fā)了些許復仇的愜意”。由于希望到地鐵車頭一探究竟,乘客小寂決定砸破車窗攀行過去,整個車箱無人相助還大潑冷水。在小寂的眼光中,“投射出了一種深刻的看不起,仿佛全車的人都是怠惰者、卑怯者和猥瑣者”。此時羨慕又嫉妒小寂勇氣的周行在心里念叨:“這個幸福而不得好死的逃亡者。”由于食物短缺,一民工偷偷吃著自己編織袋中的玉米,眾人發(fā)現(xiàn)后將他活活打死,將玉米瓜分一空。時光在地鐵中千萬倍地加速流逝,許多地鐵車箱中出現(xiàn)了群奸、食人等種種惡行……
在短短一萬三千多字的文章中,韓松將人性之丑惡極度濃縮在時間空間之中,讀完只覺得“妖風陣陣”,徹骨寒冷。然而這種種的丑惡又是那樣似曾相識。破壞倫理綱常,侵害他人生命的罪惡經(jīng)常見諸傳媒的披露,同時周行不時流露的自私利己、幸災(zāi)樂禍的心理又讓讀者暗自汗顏,因為類似的想法也不時浮現(xiàn)在自己心中。每個人都有一個陰影,它位于人格的深層,由人類祖先遺傳而來,是心靈中最陰暗、最深入、最隱秘的內(nèi)容,是集體無意識中受抑制的、未開化的和被否定的部分,它賦予人一種激烈的、挑釁的和暴力的傾向。榮格認為,特定的環(huán)境能夠喚醒潛藏的集體無意識,從而激活其中的陰影原型。雖然這篇作品的環(huán)境設(shè)置十分極端,對罪惡的描述亦十分露骨,卻仍然讓人信服,正是這種夸張的真實更能直達人心。韓松作為一名科幻小說家,同時又是新華社對外部門的高級記者,經(jīng)常接觸社會上種種丑惡,高度濃縮在自己的作品中后,就產(chǎn)生了這樣震撼人心的效果。
人格面具是榮格原型理論中的一個核心概念。“人格”是具有一定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總和,它由自我、個人無意識和集體無意識三部分組成。人格面具指人們?yōu)榱搜诓刈约旱恼鎸嵄拘运鞯拿婢摺K拖裱輵蛞粯?,為了適應(yīng)不同的情況或不同的人而采取特定的行為和態(tài)度。人格面具是人在公共場所展現(xiàn)的面具或者外觀,其意在于呈現(xiàn)與己有利的形象,以便被社會承認和接受。
《艾滋病,一種能夠通過空氣傳播的疾病》講述了從日本開始爆發(fā)的變異艾滋病毒開始通過空氣傳播。一開始,國家新聞發(fā)言人平靜地解釋一切只是謠傳,但實際上“新聞發(fā)言人自己也已經(jīng)感染了艾滋病毒。他鎮(zhèn)定而微笑地發(fā)表那番解釋時,不知道究竟是什么樣的心情”。這無疑是作者對于這種隱瞞國情的一種嘲諷。新聞發(fā)言人對外的態(tài)度就是一種人格面具,這種平靜、踏實、衣冠楚楚的說辭,無疑是對國民最大的欺騙與不負責??杀蓢@的是,作為病毒受害者的新聞發(fā)言人又不得不帶著這樣的人格面具,連同政府發(fā)言部門一同做戲,營造出一種虛浮安定的表象。
《逃出憂山》里的韓愈在進入憂山前,因為婚外戀的把柄對妻子惟命是從,在進入憂山后,對于妻子開始頂撞?!八蝗挥行├碇睔鈮?。在北方那座城市里,他是不敢如此頂撞妻子的。可是,此時此刻的憂山給了他勇氣,使他竟能……”。在社會之中的韓愈要顧及到自己作為科學研究員的名譽地位,不得不顧及妻子的感受,其實心里“已經(jīng)扇了她無數(shù)耳光”。這也是人格面具的典型體現(xiàn)。
榮格認為,如果人格面具太造作或過于刻板,就會產(chǎn)生精神失常的癥狀,如易怒、憂郁、孤獨、空虛等。也就是說,如果一個人對于某一種人格面具過于專注,太傾心于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其自我意識亦開始全然將自身視同于這種角色。人格面具的過度膨脹,會導致犧牲人格結(jié)構(gòu)中的其他組成部分,與自己的天性疏遠(異化),從而對心理健康造成損害,陷入人格分裂的危機中。
在《美女狩獵指南》中,神秘公司用生物技術(shù),以工業(yè)化方式生產(chǎn)可以快速生長的人造美女,將這些“長有卵巢和子宮的純種動物”放到一座島嶼上,供有錢而尋求刺激的好色男人進行狩獵。以真槍實彈武裝的男人捕獲女人后可以隨意處置,但也有被女人殺死的危險??茖W的進步反而助長了最黑暗欲望。一些蒙受過性心理創(chuàng)傷、成年后又被僵硬的社會現(xiàn)實所掏空的男人們只有在以死亡為籌碼的獵捕和征服中,才能重新找回生命的激情,以變態(tài)的方式釋放被扭曲的欲望。男人們在島上紛紛摘下了現(xiàn)實生活中的面具。以“眼鏡”為例,由于在現(xiàn)實社會職場的壓力,對性愛極度渴望,沉迷于燈紅酒綠,到了島上反而不滿足于一般的美女狩獵,野性大發(fā),破壞游戲規(guī)則,以變態(tài)的手法兇殘地殺害了眾多少女,這就是“過度沉迷”于自己所扮演的“獵人”的角色,引發(fā)的人格分裂。男主角小昭也是如此。在享受刺激快感的同時,他也不時因為憐憫女人而厭惡“獵人”兇殘的人格面具,卻又丟不下人格面具,結(jié)果完全被自己的人格面具所“吞噬”,使他陷入人格擴張的緊張心理狀態(tài),造成人格的分裂與扭曲,最終走向毀滅。
“陰影”比任何其他原型都更多地容納著人的最基本的動物性,它是人生中那些最好和最壞的東西的發(fā)源地,這里充滿了生命的活力、本能的欲望,它蔑視一切所謂的“道德”與“文明”,就如同尼采所謂的酒神的狂醉一般,只有生命力的爆發(fā)。無論是罪惡還是詩的靈感都來于此地。“陰影”是所有原型中最強大的一個,也是最危險的一個,所以在人與人的交往中,它總是被“人格面具”壓抑著?!叭烁衩婢摺笔且粋€人公開展示的一面,其目的在于給人一個好印象以得到社會的承認。如果人格面具過于強大,就會導致壓抑緊張焦慮甚至精神崩潰,膨脹的人格面具不斷脹大,最終導致碎裂,野蠻的本我毫不顧忌地釋放出來,表現(xiàn)出人的最兇殘的一面。陰影與人格面具經(jīng)常不可避免地發(fā)生沖突。
榮格認為,人格面具和陰影作為人格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在相互沖突、激烈的整合過程中達到對立統(tǒng)一,得到平衡的發(fā)展,才能形成穩(wěn)定、成熟的“個性化”人格。否則,任何一部分被片面化發(fā)展,都會導致人格的扭曲和畸形,最終在痛苦的掙扎中趨向毀滅的結(jié)局。但是,人格面具和陰影原型的顯露并不總是表現(xiàn)為個體自身發(fā)展的本能的一部分,外界和社會的規(guī)范和期望常常是它們賴以滋生成長和顯露的必不可少的土壤。個體的人格面具和陰影原型的顯像常常是整個社會的一種“鏡像”,社會中各種元素的對立沖突是造成個體心理中不同成分的悲劇沖突的根源。人類文明與人性應(yīng)該是協(xié)調(diào)統(tǒng)一的,人類文明不應(yīng)壓抑也無法壓抑人性。一部心靈痛苦掙扎的辛酸史,在深層心理中人格面具原型和暗影原型進行驚心動魄生死搏斗的磨難歷程,構(gòu)成了韓松作品的一大特色。因為受到日本文學影響頗深,他習慣以一種淡然的、嘲諷的口氣描繪這種血淋淋的現(xiàn)實,引人思索。韓松的科幻作品往往視點很高,以一種居高臨下的眼光準確揭露種種復雜的社會環(huán)境沖突,表現(xiàn)出陰影與人格面具的沖突。
[1]陳楸帆.詭異邊緣的修行者——著名科幻作家韓松專訪[J].世界科幻博覽,2007,9.
[2]許虹.榮格藝術(shù)思想的研究[J].河北大學學報,2003,6.
[3]吳巖.科幻文學理論和學科體系建設(shè)[M].重慶出版社,2008,7.
[4]王岳川.后現(xiàn)代主義文化研究[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2.
[5]韓松.宇宙墓碑[M].北京:新華出版社,1998.
[6]韓松.艾滋病,一種能通過空氣傳染的疾病.本影錐下的初潮.不要讓老婆的幽靈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找到你.美女狩獵指南.閃光·閹割.我的祖國不做夢.互聯(lián)網(wǎng)資料.
[7]韓松.妖魔化中國的背后[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6.
[8]商士杰.榮格思想的文化心理學解讀[J].湖北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08,7.
[9]韓松.天下之水.看的恐懼.噶贊寺的轉(zhuǎn)經(jīng)筒[J].科幻世界,2002,7.
[10]韓松.地鐵驚變[J].科幻世界,20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