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 芳 楊 曙
(1南京理工大學 工程技術研究院,江蘇 南京 200094;2福建工程學院 文化傳播系,福建 福州 350108)
中國當代的馬克思主義主要是包括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學發(fā)展觀等一系列重大思想在內的科學理論體系。經過改革開放的30多年實踐,我們不能隨意割裂理論體系,只看到毛澤東思想或只看到鄧小平理論,僅僅認識其中的一小點而忽視別的理論范疇,否則會導致我們無法認清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實質問題。網絡的發(fā)展對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提出了新的要求。
網絡是我們當今巨大的傳媒工具,因為網絡,世界在不停地發(fā)生著變化,其具有強大的存儲功能和完善的搜索工具,從而給大眾提供了解和學習馬克思主義大眾文化的優(yōu)良條件,大眾能夠隨意使用電子郵件、萬維網瀏覽,查看網絡新聞,進行網絡聊天,在網絡論壇留言,等等。作為被稱為第四媒體的網絡媒介,它顯然具備報刊、廣播、電視等其他媒介所不具備的優(yōu)良功能,作為面向大眾的網絡媒介,它能同時進行大眾傳播、組織傳播和人際傳播。
馬克思指出:“火藥把騎士階層炸得粉碎,指南針打開市場并建立殖民地,而印刷術則成為新教的工具,總的說來變成科學復興的手段,變成對精神發(fā)展創(chuàng)造必要前提的最強大杠桿?!雹亳R克思主義本身是一個與時俱進的開放系統(tǒng),作為其發(fā)展本身,一方面受到本身的思想淵源影響,另一方面又被自然科學和社會實踐反復驗證。當今,我們見到的中國的馬克思主義是本身為探索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道路所進行的現(xiàn)代普遍運用,網絡媒介環(huán)境下的控制論、信息論、系統(tǒng)論等方法能夠賦予馬克思主義在新環(huán)境下新的視域。
不管是中國還是西方國家,任何一個主權國家都希望能擴大自己的主流意識形態(tài),希望在網絡空間中擴大自己的影響力。所以,中國必須在網絡上形成以馬克思主義思想為指導的主流輿論觀。尤其是那些專門負責宣傳主流意識形態(tài)的網站,要注重做好宣傳工作,不能無視網絡的多元性和自主性,以被動態(tài)度來迎接各方面的沖擊,把網絡媒介本身的特點和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特點結合起來,強調正面宣傳,主動出擊,宏揚主旋律,在追求藝術、提高網站內容質量上多下功夫,努力增加覆蓋面、加強信息量,把自己建設為宣傳先進文化、塑造社會正氣、宏揚美好心靈的主陣地,成為宏揚主旋律的優(yōu)秀陣地。一旦發(fā)現(xiàn)那些污蔑和損壞主流意識形態(tài)的內容,就要堅決給予回擊,提高網絡媒介的戰(zhàn)斗力和宣傳力。面對大眾的個性,網絡媒介尤其要注重做好大眾化的面向,這樣才能使本身的網絡媒介競爭力變強。
在進行網絡傳播的時候,輿論建設者們要充分發(fā)揮網絡傳播主體的主觀能動性,充分把握自身的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把本身很深邃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放置到日常生活,使之更接近大眾生活。馬克思主義本身是以解放全人類來作為自身的情懷的,它具有高度的人文關懷和時代性,在世界觀和方法論上達到了高度統(tǒng)一。馬克思主義理論者始終要擅長將深遂的理論大眾化,避免佶屈聱牙的空談理論,僅僅只玩弄一些語言文字,進行理論的乏味說教,否則會脫離大眾,將傳播游離于大眾視野之外,使得大眾找不到針對自身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從而敬而遠之。馬克思主義的建設者們要充分注意到自身戰(zhàn)線人文關懷的功能,不能高高在上,將普通大眾的個體活力意義給予展示,注重思想高度盡量吻合大眾的日常生活,過多地將理論套理論的法則試用于大眾,只有這樣才能建設好中國的現(xiàn)代化。
同時,馬克思主義理論也應該培養(yǎng)大眾的審美趣味和批判意識,輿論導向者要充分把握好網絡媒介的價值功能,讓大眾了解媒介不是簡單的技術工具,而是深藏著意識形態(tài)背景,讓大眾了解在網絡的信息海洋中,有不少信息是缺乏責任感和不連貫的膚淺理論,而不屬于真正的輿論導向。如果大眾只是簡單地沉湎于媚俗和信息化的膚淺理論、不負責任的理論片段當中,很可能會放棄自身原本的崇高理想,思維錯亂、膚淺平庸會轉變成大眾的思想特征,這是非??膳碌?。所以網絡媒介的責任巨大,其肩負的是先進文化傳播的使命,肩負著大眾思想建設的重任,網絡媒介要使得每個中華民族的兒女在信息的汪洋大海當中找到適合自我本身的理論,這些理論要能實現(xiàn)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并推動全人類的發(fā)展。
劉建明指出,網絡傳播是真正的全球性媒介。網絡媒介很難用各國的社會結構等因素來分割它的傳播領域,世界上各個部分將聯(lián)成一體,這引出了全球化的問題。②雖然在過去,報紙、電話、廣播和電視在一定程度上也能起到傳播作用,但是不管怎樣,通訊衛(wèi)星始終是不能和網絡匹敵的,網絡具備的能力和功能要比其他媒體強得多。
吉登斯說:全球化就是“某個場所發(fā)生的事物受到遙遠地方發(fā)生的事物的制約和影響,或者反過來,某個場所發(fā)生的事物對遙遠地方發(fā)生的事物具有指向意義;以此種關系將原隔地區(qū)相互連結,并在全世界范圍內不斷加強這種聯(lián)系”的過程。③在傳統(tǒng)社會中,人們接觸異族文化的機會很少,像《西游記》和《鏡花緣》當中對異族的描繪完全是出于一種對他者的想象,對于文化的交流非常局限,大多只能通過航海、“絲綢之路”等手段來進行文化傳播。但是在全球化時代,我們僅僅通過坐在電腦前面,就能非常便利地實現(xiàn)文化的接觸,在這樣全球互聯(lián)的工具下,很顯然,傳播帶有了很強的變革性,使得全球的空間距離和速度都突破了。隨著網絡媒介與全球性的相融,大眾在接受馬克思主義時候的效率和質量也產生了新的飛躍,由于通過網絡進性全球傳播具有及時性,而國際政治和國際關系又占有核心地位,因此,當跨國界、跨文化交往非常頻繁的時候,不同國家和民族文化之間的馬克思主義文化會產生接觸、摩擦、碰撞和融合,產生不少具有世界影響的問題。
網絡傳播具有很強的交互性,這是以往別的媒介所不具備的,交互性就是雙向性,這種雙向性完全是一對多的,是開放式的,是多元化的。在多元化的背景下,傳播的參與主體得到極大的擴展。在傳統(tǒng)的媒介學習環(huán)境中,人們無法做到互動交流。而在網絡媒介的環(huán)境下,馬克思主義的知識傳播達到了一種知識傳播對等的關系,在網絡化的傳播情境中,馬克思主義傳播不再是居高臨下的教誨、自命不凡的指導,而是誠懇平等的交流。這種平等對話,就是傳播者不再把受傳者當作無知者,而是在知識和智慧上尊重受傳者,給受傳者留下參與、想象和品位的自我空間;不是強行灌輸馬克思主義給受傳者,而是使受傳者留下想象空間和話語可能。過去那種凡事描繪得密不透風、面面俱到的馬克思主義傳播,會讓受傳者感覺單一和被動,即使大眾作為受傳者有什么不清楚的,互動機率也較少。
相關的輿論宣傳部門要及時了解民意,保持主流信息渠道暢通,了解和感知輿論方向和現(xiàn)實民意之間的差距,進一步判斷自己的輿論導向是否存在不合理處。因為馬克思主義的受眾絕對不是單一的信息接受者,而是信息的發(fā)布與采寫人。這樣,面對網絡的別有用心的謠言,必須及時做好澄清工作。我們在保持網絡雙向性特質的時候,要注意主流宣傳者的功能絕對不能削弱,在此強調的是雙向性,主流宣傳者要嚴格注意自身的說服技巧,正確引導輿論傾向。
同時,在馬克思主義的文化傳播中,受傳者一方面希望自己在學習過程中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和馬克思主義文化的傳播者產生一些對話,而不是處于純粹的接受地位。接受者希望自己和傳播主體產生互動效應,希望自己是被關注者,希望自己從馬克思主義的學習中看到自己的生活,完成自我關照。另一方面愿意成為關注者,希望把自己對馬克思主義學習的感受和關注及時準確投射出來。例如,不少專業(yè)出版馬克思主義讀物的出版社都有自己的網站,拉近與大眾的距離,讓大眾在留言版上留言,知道大眾的閱讀和研究興趣點,實現(xiàn)及時的互動。
網絡的高速發(fā)展,帶來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深遠影響,網絡作為生產發(fā)展的進步推動力,要堅決提高自身的戰(zhàn)斗力和宣傳力,注重自己的思想高度,盡量吻合大眾的日常生活,實現(xiàn)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并推動全人類的發(fā)展。在推進大眾化時,要充分注意全球性和雙向性的特點,使馬克思主義傳播與大眾拉近距離。
注釋:
①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卷).人民出版社,1973: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