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彩霞
(無錫高等師范學校,江蘇 無錫 214000)
翻譯中的文化背景知識
舒彩霞
(無錫高等師范學校,江蘇 無錫 214000)
語言不僅是文化的組成部分,也是文化的反映形式。翻譯不僅僅是語言間的轉(zhuǎn)換,而且是文化間的交流活動。文化背景知識涉及歷史、地理特征、傳統(tǒng)、社會風俗、宗教、藝術以及社會的各個方面。因此,如果翻譯者缺乏文化背景知識并因此不能恰當處理好原文中的文化因素,譯文讀者可能要面對激烈的文化沖擊。本文將主要討論中西方文化在顏色、稱謂、問候語、比喻性詞語、數(shù)字表達上的差異對翻譯的影響。
文化;翻譯;文化背景知識
在英語學習的聽說讀寫譯五個方面,大都數(shù)人都認為翻譯最難,其實難就難在對英美國家的文化背景知識的了解比較欠缺,因為要做好翻譯工作,不僅僅涉及到語言問題單方面,在很大程度上,還與英美國家的文化背景知識存在著很大的關系,并且受到它們的影響和制約。文化背景知識涉及歷史、地理特征、傳統(tǒng)、社會風俗、宗教、藝術以及社會的各個方面。王佐良先生說:“不了解語言當中的社會文化,誰也無法真正理解語言。”其實,想當好一名翻譯家,除了是一名語言學家之外,還要有相關的其它方面的淵博知識。本文擬從闡述中西方文化在顏色、稱謂、問候語、比喻性詞語、數(shù)字表達上的差異對翻譯的影響。
不同的國家、不同的民族在不同的歷史時期、不同的環(huán)境中,對顏色的喜好與偏愛也是不同的,同樣,中西方國家在這方面有相同之處,但也有很大差異,有時甚至是截然相反,所以在進行翻譯的時候,首先對此要有充分的了解,并且在翻譯時要格外謹慎。比如:漢語中常用的帶“紅”字的詞語,翻譯成英語,不一定用“red”。 紅糖:brown sugar、紅茶:black tea、紅榜:honor roll、紅豆:love pea、紅運:good luck、紅利:dividend又如:英語中的green常用來表示表示“嫉妒”;還可以表示“新鮮”或沒有經(jīng)驗、缺乏訓練;在財經(jīng)領域里意思就更加豐富了,green-eyed:嫉妒/眼紅;green meat:鮮肉、a green hand:新手;green back:美鈔;green power:金錢的力量或財團、green stamp:指美國救濟補助票,因印成綠色而得名。諸如此類的和顏色有關的翻譯還有很多很多,所以一定要對他們的文化淵源,也就是文化背景知識有深刻了解,才不會出錯。
在中國,稱謂比較復雜,對身份的劃分是一清二楚,可相反的是在英美國家,稱謂就籠統(tǒng)的多,模糊的多。如:在我們中國有伯伯、叔叔、舅舅、姑父、姨父等等各種不同的稱謂,而在英語中他們統(tǒng)稱為uncle;姑媽、嬸嬸、舅媽、姨媽在英語中都叫做aunt;堂兄、堂弟、堂姐、堂妹、表兄、表弟、表姐、表妹這八種稱謂在英語中只對應一個單詞cousin。還有,在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中有很多尊稱、謙稱的詞語,如:xx君、xx翁、xx老、小人、寡人等,要把這些詞語翻譯成英文就比較難,因為在英語中沒有和它們對等的稱呼,只能將就譯成Mr.xx。再如:在中國學生都把王老師、李老師翻譯成 Teacher Wang,Teacher Li,其實,在英語中teacher只是一種職業(yè),而我們中國一直有尊師的優(yōu)良傳統(tǒng),這就造成了文化差異。與此類似,我們習慣把劉秘書、談護士”翻譯成Secretary Liu,Nurse Tan,這對英美國家的人來說感覺不可思議、不可理解,因為他們在稱呼人時一般用 Mr.,Miss,Mrs.等。
不同文化背景的民族語國家,在見面時都有不同的問候習慣,中國人見面習慣問:“你吃飯了嗎?”、“到哪里去呀?”,這在中國是一種人人都樂意接受的非常隨和、親切、自然的打招呼方式。但翻譯成英語就是“Have you had your meal?”“Where are you going?”。英美國家人聽了就很別扭,根據(jù)他們國家的文化背景與風俗習慣,他們就自然的理解成:難道你要請我吃飯嗎?至于我去哪里是我的隱私,怎么能隨便問呢,這是很不禮貌的,他們對這些問候就感到難以理解和接受。英國天氣變化較快,所以他們一見面就以天氣作為話題,相互打招呼或者把體育、交通以及興趣愛好作為見面打招呼的話題。另外,中國人一大早見面互相問候會說:“你早啊!”,翻譯成英文“You are early.”,像這種不了解對方國家的文化知識的機械式的直譯就會引起誤會,相反,在了解英語國家的文化背景知識下,就會翻譯成“Hello.Hi.Good morning.”等。
每種語言里存在著大量的比喻性詞語,英漢兩種語言也不例外,但比喻的主體與客體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各國不同的社會習俗、文化傳統(tǒng)、勞動方式等的影響與制約。如:中國人看不起狗,所以就有“走狗”“狗腿子”“狗東西”“賴皮狗”“狗急跳墻”“狗仗人勢”“狗眼看人低”等等說法;相反在西方國家,人們敬仰狗的勇敢,把它視為最忠誠的朋友,相應的就有很多贊揚狗的詞語和句子,并且把自己喜歡的、尊敬的人比作狗,那我們在翻譯這些詞語和句子時,就要非常謹慎,在了解這些文化背景知識的前提下給出精準的翻譯。如:a luck dog就應該譯成 “幸運兒”,love me,love my dog翻譯成 “愛屋及烏”,Every dog has his day.的準確理解是“凡人皆有得意日”。如果形容一個人“病得厲害”用sick as a dog.?!袄蹣O了”是dog—tired.又如:中國人十分喜愛貓,而英美國家的人確恰恰相反。所以,英文She is a cat.就不能直譯成“她是一只貓?!?,因為根據(jù)西方文化背景知識,“貓”被用來比喻“包藏禍心的女人”,而這個喻義不是中國文化的產(chǎn)物。因此,中西方文化在形象和喻體相同的情況下,喻義卻大相徑庭,翻譯者在翻譯時必須在了解對方文化、習俗等知識的情況下,還要小心謹慎,否則會引起文化沖突,甚至是文化休克。
本文所闡述的中西方國家數(shù)字表達上的差異,是指由數(shù)字組成的詞語在兩種文化里表現(xiàn)出的差異,這時就不能直譯,只能在了解文化背景知識的情況下進行意譯。如漢語的“一目了然、七嘴八舌、三長兩短”譯成“one eye sees it all clearly;seven mouths and eight tongues;three longs and two shorts”, 那就難以做到忠實流暢,難以被西方文化所接受。又如:英語的“three sheets in the wind;the seventh son of a seventh son;hit sb.for six”,也不能進行直譯,只能在了解英美國家文化的前提下才能準確地表達其含義。在西方國家,three是一個最具神秘色彩的數(shù)字;seven是受尊敬的數(shù)字,具有尊貴和吉祥的象征;six是不受歡迎的數(shù)字,666是大兇數(shù),它們的正確翻譯是 “飄飄欲仙、顯要的后代、給某人以毀滅性的打擊”。
綜上所述,要做好翻譯工作,保證譯文的質(zhì)量、使譯者忠實、準確地再現(xiàn)原作的思想內(nèi)容和精神面貌,就必須要積累掌握英語國家的文化知識,了解背景知識,這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因為翻譯不僅僅是語言間的轉(zhuǎn)換,更重要的是文化間的交流活動。
[1]戎林海.翻譯與文化背景知識[J].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4(8).
[2]王守仁,何寧.新編英語口語教程[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8.9.
[3]於奇.中西方文化差異大觀[J].鄭州:鄭州大學出版社,2008.
[4]鄧炎昌,劉潤清.語言與文化即英漢語言文化對比[J].外語教育與研究出版社,1994.
[5]方文惠.英漢對比語言學[M].福建人民出版社,1990.
[6]胡畢芳,戴海紅.英語學習中的文化差異[J].華東交通大學學報,2007(06).
H059
A
1005-1554(2011)04-0087-02
2011-01-13
舒彩霞(1971-),女,安徽蕪湖人,無錫高等師范學校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