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第1—6期總目錄
哲學·邏輯學
歸納邏輯與合理決策…………………………………… 魯?shù)婪颉た柤{普(R.Carnap)(2011.1.17)
“綠藍悖論”是悖論嗎? ……… 黃閃閃(2011.1.26)
兩種文化的互補和通識教育——關(guān)于科學文化和人文文化的若干思考……………………………………… 韓 鋒(2011.1.31)
從風險社會學看氣候變化 …… 戴建平(2011.2.170)
工業(yè)社會主導性技術(shù)創(chuàng)新價值取向及批判……………………………………… 易顯飛(2011.2.175)
哈貝馬斯的“普遍性”理念及其考察向度……………………………… 炎 冰, 張 曉(2011.2.179)
“赫森—格羅斯曼論點”及其意義……………………………………… 汪 陽, 蔡 仲(2011.2.186)
論人類生存方式的歷史演變及其特征——兼論當代中國人的生存方式……………………………………………… 朱 莉(2011.2.190)
也談Dasein的翻譯 …………… 方向紅(2011.3.295)
中國哲學視域中“存在”與“此在”的考量 ……………………………………… 朱光磊(2011.3.300)
他人的“共同此在”與移情的問題………………………………………………… 李 肖(2011.3.303)
在沉淪中尋找此在 …………… 黃斐諾(2011.3.307)
哲學咨詢:一個新興的哲學實踐領(lǐng)域 …………………………………………… 龔 艷(2011.4.444)
克隆的倫理壓力為何如此之大——從實證主義科學觀談起………………………………………… 葛飛飛, 蔡 仲(2011.4.448)
中西方道德信仰傳統(tǒng)的差異性論綱…………………………………… 張 春, 黃明理(2011.4.453)
深淵的窺視:海德格爾的死亡觀 ………………………………………………… 竇緒凱(2011.4.456)
科學家應(yīng)該為科學的誤用、濫用或惡用承擔責任嗎?…………………………… 李醒民(2011.5.586)
量子引力的各種探索 ………… 吳新忠(2011.5.596)
毛澤東論科學 ………………… 曾 敏(2011.6.711)
自然科學與人文社會科學統(tǒng)一的哲學基礎(chǔ)——基于《1844年經(jīng)濟學哲學手稿》中“一門科學”
的視角 …………… 朱春杉, 王榮江(2011.6.716)
從哲學與科學的互動關(guān)系透視我國創(chuàng)新癥結(jié)………………………… 鹿曉紅, 吳建國(2011.6.721)
海德格爾人與世界關(guān)系的思想及其當代啟示…………… 林慧岳, 黎昔柒, 夏 凡(2011.6.725)
政治學
略述全球化中國家與全球公民社會的關(guān)系………………………………………… 郭寶宏(2011.1.01)
統(tǒng)籌城鄉(xiāng)黨建工作一體化重點突破方向…………………………………………… 陳鵬鍵(2011.1.06)
毛澤東的科學立憲理念及其當代價值………………………………… 張桂英, 宋海春(2011.1.13)
論網(wǎng)絡(luò)輿論引導的法治建設(shè)……………………………………………………… 林 凌(2011.1.118)
互聯(lián)網(wǎng)政治生態(tài)研究的學術(shù)圖譜………………………………………………… 史 達(2011.1.124)
構(gòu)建適應(yīng)城鄉(xiāng)一體化的農(nóng)村黨建新機制——基于蘇南農(nóng)村的視角……………………………………………………… 程勉中(2011.2.141)
馬克思恩格斯憲法思想探析……………………………………………………… 韓亞光(2011.2.146)
毛澤東解決群眾“鬧事”的思想及當代啟示…………………………… 董 樂, 李安增(2011.2.156)
毛澤東周恩來合作關(guān)系評價研究述評…………………………………………… 汪 浩(2011.2.159)
周恩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人學特色…………………………………………… 趙國付(2011.2.165)
論和諧社會道德體系最根本的道德原則……………………………… 王 義, 李 青(2011.3.281)
近10年來艾思奇哲學思想研究綜述——紀念艾思奇誕辰100周年……………………………………… 吳漢全, 宿士穎(2011.3.286)
黨蛻化變質(zhì)是蘇聯(lián)解體的根本原因——讀李慎明、陳之驊新作《居安思?!K共亡
黨二十年的思考》有感 ………………………………………………… 張治銀, 譚春玲(2011.3.292)
析國際組織在國際政治中的三種角色…………………………………………… 李金祥(2011.3.310)
農(nóng)民工黨建視域下基層黨組織設(shè)置方式的創(chuàng)新………………………………… 楊東廣(2011.4.421)
十六大以來黨對社會整合的認識與探索………………………………………… 涂小雨(2011.4.425)
周恩來精神研究述評……………………………………… 王家云, 朱延華, 王 濤(2011.4.431)
1996年以來周恩來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研究述評………………………… 韓同友, 房 中(2011.4.438)
資本批判視角下的科學發(fā)展觀探析——基于馬克思《1844年經(jīng)濟學哲學手稿》資本批判的思考 ……………………… 何建津(2011.5.561)
馬克思科學融合論的哲學起點——《關(guān)于費爾巴哈的提綱》…………………………………………………… 譚揚芳(2011.5.566)
基于“懲防體系”的“廉政審計”研究 ………………………………… 郭強華, 謝正菊(2011.5.571)
周恩來與中國共產(chǎn)黨的建設(shè)……………………………………………………… 劉 焱(2011.5.576)
周恩來行政倫理探析 ………… 傅紅冬(2011.5.580)
周恩來對中國“大外交”格局形成的貢獻………………………………………… 王家云(2011.6.701)
周恩來與中共思想政治工作制度的創(chuàng)立………………………………………… 邵廣俠(2011.6.707)
關(guān)于我國網(wǎng)絡(luò)監(jiān)督的若干思考………………………………………… 范炳良, 毛鳳珠(2011.6.792)
經(jīng)濟學·管理學·社會學·法學
從困惑走向澄明——對馬克思國家與法的思想的歷史考察………………………… 張友群, 桑明旭(2011.1.37)
司法與不信任——以神明裁判的消失為視角…………………………………………………… 趙 楊(2011.1.43)
網(wǎng)絡(luò)空間中的族群認同:一個分析架構(gòu) ………………………………………… 黃少華(2011.2.245)
勞動力轉(zhuǎn)移與農(nóng)戶家庭時間配置的理論分析…………………………………… 羅 芳(2011.4.490)
論規(guī)模經(jīng)濟 …………………… 李政軍(2011.4.494)
公務(wù)員薪酬標準確定的原則……………………………………………………… 張 亞(2011.5.601)
新公共管理理論對政府公共管理的影響——以多倫多交通運輸委員會組織制度和運營機制改革為例 …………………… 金 文(2011.5.606)
不道德網(wǎng)絡(luò)行為量表的編制與應(yīng)用——以大學生網(wǎng)民為例 …… 黃少華(2011.6.785)
歷史學
從《詩經(jīng)》看先秦的美女觀……………………………………………… 焦 杰, 魏秀平(2011.1.49)
北齊亡后山東豪族心態(tài)試析——以董敬墓志為線索 …… 侯林虎(2011.1.54)
謝國楨先生與南明史研究 …… 吳 航(2011.1.63)
張舜徽先生與《史通》研究 …… 趙海旺(2011.1.68)
江淮大儒丁晏《禹貢》學平議——以《禹貢集釋》為考察中心………………………………………………… 孔祥軍(2011.2.197)
“獨立在英聯(lián)邦之內(nèi)”——英國從印度撤退背后的策略安排(1945—1947) ………………………… 姚遠梅(2011.2.201)
一戰(zhàn)末期瑞典與華交涉接濟德奧戰(zhàn)俘述論……………………………………… 袁燦興(2011.2.205)
歷史知識社會化與公共史學……………………………………………………… 韓俐彥(2011.2.209)
1932年《鐵道法》形成路徑及其實施阻力 ……………………………………… 黃華平(2011.2.213)
戰(zhàn)國與秦漢的“贅婿” ……… 張 健(2011.2.216)
王國維與巴蜀學人 …………… 彭 華(2011.3.315)
范文瀾《中國通史簡編》的學術(shù)成就……………………………………………… 陳其泰(2011.4.462)
視點創(chuàng)新與學術(shù)進路——梁啟超學術(shù)史研究的方法論意蘊………………………………………… 宋學勤(2011.4.469)
蕭一山對清代民生與民俗的研究及意義………………………………………… 田 園(2011.4.477)
試論新時期先秦史領(lǐng)域跨學科研究的成就與問題……………………………… 晁天義(2011.4.483)
近代的墨學復興及其思想學術(shù)史意蘊…………………………………………… 張永春(2011.4.499)
探究中國家庭暴力中的社會性別差異——實證調(diào)查夫妻在家使用/經(jīng)歷臟話行為情況…………………………… 葉齊華(2011.4.506)
悲情式的民族英雄——關(guān)天培…………………………………………………… 張德順(2011.5.629)
文獻所見先秦時期淮河流域湖沼考述…………………………………………… 張文華(2011.5.632)
多元文化政策前的澳大利亞土著政策…………………………………………… 汪詩明(2011.5.639)
明代宮廷“后弱妃強”的關(guān)系格局及其影響探析………………………………… 程彩霞(2011.6.729)
試論蘇皖邊區(qū)政府的榮軍工作………………………………………… 何善川, 王 玲(2011.6.735)
從元代道教史籍看道教的平等思想…………………………………… 劉永海, 武善忠(2011.6.743)
試析撒切爾夫人執(zhí)政時期英國煤炭工業(yè)收縮中的環(huán)
境因素 ………………………… 高麥愛(2011.6.747)
文藝學
陳柱《中國散文史》的學術(shù)特點……………………………………………………… 李鴻淵(2011.1.59)
中國古代小說觀念述評 ……… 熊 明(2011.1.73)
現(xiàn)存《聚寶盆傳奇》三抄本述略……………………………………………………… 李志遠(2011.1.87)
越南當代文學的主要特點 …… 余富兆(2011.1.92)
“王凝之謝夫人既往王氏”釋證……………………………………………………… 范子燁(2011.1.98)
文學公共性的存在論命意 …… 李勝清(2011.1.107)
略論意大利真實主義的起源及其文學成就……………………………………… 高建為(2011.1.112)
《多寶塔碑》考 ……………… 何 檑(2011.2.236)
深入淺出的技巧和境界——尚永亮《唐詩藝術(shù)講演錄》評論…………………………………………… 王志清(2011.2.242)
清詩總集作品叢考……………………………………………………… 朱則杰, 周于飛(2011.3.346)
陶詩“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意涵省察及多面向
詮釋──兼對“南山”一詞新解………………………………………………… 陳怡良(2011.3.349)
論沈德潛的詩歌批評模式 …… 段宗社(2011.3.378)
家族敘事:“倫理中國”的當代面影 …………………………………… 周保欣, 趙順宏(2011.3.384)
濟慈《賽吉頌》用典的生態(tài)內(nèi)涵解析……………………………………………… 羅美玲(2011.3.391)
薩拉·奧恩·朱厄特小說中的生態(tài)女性關(guān)懷…………………………………… 曾 梅(2011.3.396)
大眾傳媒和兒童文學存在論上的危機…………………………………………… 吳其南(2011.4.512)
論寫作能力的生成機制 ……… 于為蒼(2011.4.516)
玄學與兩晉玄言詩學的發(fā)展流變………………………………………………… 蔡彥峰(2011.4.520)
清末民初李涵秋文言小說補正…………………………………………………… 伍大福(2011.4.528)
從“三言”考察擬話本小說的興盛和衰微………………………………………… 田叢叢(2011.4.534)
論網(wǎng)絡(luò)生存小說的文學生態(tài)性…………………………………………………… 李盛濤(2011.4.538)
《盜夢空間》《交叉小徑的花園》敘事學比較 …………………………………… 鮑遠福(2011.4.546)
清末白話地理游記文:文類價值及歷史意義 …………………………………… 胡全章(2011.5.646)
論“鄉(xiāng)土意識”及其本土價值……………………………………………………… 李徽昭(2011.5.651)
《四庫全書》與集部注本 …… 周金標(2011.5.657)
英國文藝復興時期詩人觀念與文學發(fā)展形態(tài)………………………… 吳 毅, 劉立輝(2011.5.663)
“媒介”考辨 ……… 李 勇, 李 姣(2011.5.669)
三重視閾下的明清世情小說研究——評趙興勤《理學思潮與世情小說》………………………………………… 王廣超(2011.5.672)
中國哲學的生存論特質(zhì)——以元氣說為中心 ……… 劉毅青(2011.6.752)
斯皮瓦克:修辭與文化闡釋 … 關(guān)熔珍(2011.6.757)
圖騰崇拜與審美意識 ………… 湯 芳(2011.6.760)
散體大賦抒情性研究 ………… 袁 丁(2011.6.765)
語言·新聞·文化
略論都市文化基本理論研究的現(xiàn)實背景與意義 …………………………………… 劉士林(2011.2.222)
論都市化進程中的都市文化理性……………………………………… 王俞波, 李紫娟(2011.2.224)
都市中文化的多元性和同質(zhì)性闡釋——以都市、人、文化三者的關(guān)系為視角……………………………………… 盛 蓉(2011.2.231)
中國信息傳播國際競爭力的生產(chǎn)要素分析……………………………………… 林吟昕(2011.2.257)
文化、版權(quán)、創(chuàng)意與信息等四產(chǎn)業(yè)概念辨析…………………………… 李 舒, 張志強(2011.2.264)
中日數(shù)字內(nèi)容產(chǎn)業(yè)比較分析…………………………………………… 李鏡鏡, 張志強(2011.2.272)
圓仁《入唐記》所見晚唐新羅移民在江蘇地域的活動…………………………… 張學鋒(2011.3.327)
江蘇文化分區(qū)及其影響因素述論……………………………………… 胡阿祥, 姚 樂(2011.3.334)
論網(wǎng)絡(luò)變異流行語的社會批判性………………………………………………… 吉益民(2011.3.402)
網(wǎng)絡(luò)文化霸權(quán)的倫理問題及其對策…………………………………… 鄭 潔, 范翠玲(2011.2.253)
國內(nèi)外中國出版業(yè)“走出去”研究現(xiàn)狀分析……………………………………… 潘文年(2011.4.550)
影視文化產(chǎn)業(yè)走出去研究——以江蘇廣電總臺為例……………………………… 仇園園, 李 琦, 肖 洋(2011.4.554)
治水政治與淮河下游地區(qū)的社會沖突(1579—1949)…………………………… 馬俊亞(2011.5.612)
從漕運的社會職能看道光朝漕糧海運的行之維艱……………………………… 曹志敏(2011.5.622)
現(xiàn)代漢語偏正式復合詞羨余現(xiàn)象的認知解釋…………………………………… 羅 姝(2011.5.674)
試析漢民族文化對漢語習語的滲透……………………………………………… 許彩云(2011.5.679)
被動句中接應(yīng)代詞的生成分析…………………………………………………… 周 健(2011.5.683)
芒福德城市戲劇理論的影響及當代啟示………………………………………… 劉新靜(2011.6.772)
“和”的哲學與都市美學研究……………………………………………………… 李 偉(2011.6.776)
世博會與都市文化傳播的互動演化關(guān)聯(lián)……………………………… 張 曄, 王俞波(2011.6.780)
中國傳媒業(yè)國際化發(fā)展戰(zhàn)略再審思…………………………………… 丁和根, 鄭青華(2011.6.799)
江蘇影視文化國際交易平臺的構(gòu)想及實現(xiàn)……………………………………… 仇園園(2011.6.807)
試析江蘇出版產(chǎn)業(yè)“走出去”路徑和方法………………………………………… 俞慧洵(2011.6.811)
教 育
國外大學生實踐能力培養(yǎng)的經(jīng)驗及啟示………………………………………… 周愛國(2011.1.128)
關(guān)于大學生共同理想教育的思考………………………………………………… 郭淑穎(2011.1.133)
試論行政管理專業(yè)本科課程教學質(zhì)量的提升…………………………………… 劉曉蘇(2011.3.410)
教育信息化:效益與風險的互動博弈 …………………………………………… 謝同祥(2011.3.414)
構(gòu)建和運用網(wǎng)絡(luò)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原則……………… 黃永宜, 劉 瑩, 魏 鋼(2011.3.406)
加強大學生歷史觀教育的若干思考……………………………………………… 周 靜(2011.5.686)
我國高校貧困生資助中政府行為的偏差及校正………………………………… 姜 潔(2011.5.691)
蘇北本科院校的辦學現(xiàn)狀及其面臨問題………………………………………… 楊四海(2011.6.818)
項目管理——打造高績效教師團隊的新視點…………………………………… 劉桂蘭(2011.6.824)
其 他
棲息在frontier的“蟻群”——序?qū)O彥著《河西魏晉十六國壁畫墓研究》………………………………… 張學鋒(2011.1.136)
淮師學人 ……………………(2011.5.695)
唯物史觀何以成為中國新史學的理論基石?——以陳其泰主編《中國馬克思主義史學的理論成
就》為中心的解讀 …………… 鄒兆辰(2011.6.828)
春秋貴族社會的青史——《春秋貴族社會衰亡期的歷史敘事——以〈左
傳〉為例》讀后 ……………… 隋曉理(2011.6.834)
淮師學人 ……………………(2011.6.836)
卷 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