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衛(wèi)民
據(jù)報道,2011年1月14日中國香港特區(qū)立法會財務委員會以40票反對、14票支持的結果,否決了特區(qū)政府提出的60億港元的2023年亞運撥款申請。究竟申辦亞運對于香港是好是壞,香港是否應當申辦亞運,正確答案我們不得而知,但不可否認,這次香港立法會否決亞運撥款申請,在程序上是正確的、規(guī)范的。英美有句法律格言,“正義不僅應得到實現(xiàn),而且要以人民看得見的方式加以實現(xiàn)。”相對于實體結論而言的過程的公平、正義,即程序正義,就是一種“看得見的正義”。香港立法會否決申辦亞運,可以算是程序正義的一次充分體現(xiàn)。
首先,決策主體應是立法機關而不是行政機關。根據(jù)社會契約理論,公民是國家權力的根本和源頭,公民與政府之間通過訂立社會契約,將自己的一部分權利讓渡給政府,政府根據(jù)公民的授權,為維護和增進公民的利益而行事,公民與政府之間是一種委托——代理的關系。同時,現(xiàn)代憲政條件下,公民通過選舉產生民意代表組成民意機構(立法機構),民意立法機構代為行使廣大公民的權利,立法機構通過制定法律,確定政府活動的規(guī)范,政府行政機構遵循依法行政的原則,執(zhí)行立法機構的決議,對立法機構負責并受其監(jiān)督,進而最終實現(xiàn)公民的意志。在重大事項的決策上,最終決策權掌握在立法機關手中而不是行政機關手中。因此,理論普遍認為作為立法機構的議會是現(xiàn)代民主制度的核心,充分發(fā)揮議會立法機構的功用,是現(xiàn)代民主社會的基本特征和必然要求。對于這次亞運申辦,香港特區(qū)政府其實是表示贊成的,它們支持香港體協(xié)暨奧委會提交申辦意向書,認為這“有助于提升香港形象”;但同時,特區(qū)政府也十分清楚自身的權限,所以明確附帶條件是“最終決定需視乎公眾咨詢的結果,以及立法會財務委員會是否接納主辦亞運會可能涉及的財政承擔”。按照香港體制,政府活動必須獲得預算的支持,而預算開支必須經過立法會批準。香港特區(qū)立法會財務委員會否決了政府提出的亞運撥款申請,意味著亞運支出預算不能獲得立法機關批準,也就意味著香港政府無法承辦亞運會。亞運會到底該不該辦,政府認為該辦,議會認為不該辦,最后結果由立法機關說了算,政府機關則坦然接受。這是民意機關權威的真實顯現(xiàn)。
其次,決策程序應當公開、透明。當前各國民主制度基本為間接民主型,公民并不直接行使國家管理權,而是通過選出的民意機構代為行使權利;民意機構也不直接處理管理事務,而是通過一定程序產生行政機構,由行政機構實施具體管理。在公民與民意機構之間、民意機構與行政機構之間,分別存在著相應的委托——代理關系。行政機構直接處置國家、社會事務,雖然說從根本上必須服從公民的意愿,但由于與公民之間畢竟存在著一定的分離,公民的意愿還需要經過一定的過程才能到達行政機構,現(xiàn)實中行政機構的意志與公民的意愿往往不可能完全相同,所以具體管理事務的處置、運作,必須對社會公開,接受公眾的參與、監(jiān)督。這是保證國家、社會事務管理最終符合公民意愿的必要條件。香港這次申辦亞運會,十分注重公眾的意見,特區(qū)政府于2010年9月就發(fā)布了咨詢文件,廣泛征求廣大市民的意見、建議;針對民眾普遍感到承辦亞運的400億港元的預算過大,政府2011年1月又將預算壓至60億港元。同時,社會輿論也對申辦過程進行緊密跟蹤,做了大量同步報道,開設熱線電話,廣泛聽取民眾的聲音。據(jù)香港電臺開設的聽眾熱線節(jié)目主持人介紹,打進電話的市民,持反對和贊成意見的比例大概是9比1,所以他認為立法會的表決結果“是民意的反映”。正因為香港特區(qū)政府在申辦過程中,充分做到公開、透明,所以當立法會表決結果出來之后,社會反映十分平靜,人們一點不覺得意外、反常。這說明公眾的事就應當向公眾公開、由公眾自己作出選擇。
最后,決策依據(jù)材料應當規(guī)范、細致。行政機構在行使管理職責過程中,必然會涉及具體事項的說明和相關材料的準備,這是為決策提供服務的重要依據(jù),也是保障公眾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jiān)督權的必要基礎。為此,相關的材料必須是規(guī)范的、細致的。材料是否細致、準確,可能對公眾的參與、意愿表達產生極大的影響,甚至左右政府行政行為的結果。此次香港特區(qū)政府申辦亞運之所以失利,一個不可忽視的原因是材料準備上存在失誤。如有人認為,政府2010年9月公布承辦亞運的支出預算為400億,數(shù)額這么大但有關說明卻不夠細致,人們質疑,“為什么2000年申辦亞運時預算只有10億,現(xiàn)在卻要幾百億?等到2023年實際辦的時候,是不是還要加錢?”當政府將預算由400億減至60億時,又引起人們懷疑,“為什么一下子減這么多,是不是政府太急切希望得到支持?”還有,在2011年立法會上,很多議員認為申亞費用預算混亂、巨額開支如何使用沒有交代清晰、精英運動員退役出路未解決等,由此也導致不少議員投了反對票??梢?,香港政府在準備申亞材料方面確實有所不足,這是一個不小的教訓。所以政府在開展管理活動時,需要高度重視相關文件材料的準備、提供,這是公眾充分了解事務情況、感受政府誠意的基礎,是行政機構體現(xiàn)對立法機構、公眾負責和履行報告義務的載體,是促進決策程序公開、規(guī)范、正義的保障。
(作者單位:福建省人大常委會財經工委預算審查監(jiān)督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