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燕 (河南職業(yè)技術學院音樂學院 河南鄭州 450000)
以人為本,就是所有行動都要以人為基礎,以人為前提,以人為動力,以人為目的,要以實現(xiàn)人的全面發(fā)展為目標,包括人的生理、心理、情感、思維、人格、道德觀、世界觀、人生觀等各個方面。歷史唯物主義告訴我們,社會的一切發(fā)展,離開人就無從談起,社會的一切進步,離開人都無法實現(xiàn)。聲樂教育亦是如此。聲樂教育活動是塑造“人”的工作,它的主體是“人”,沒有“人”的參與,也就沒有了聲樂教育活動,它的發(fā)展也應根據(jù)“人”自身的特點,尊重人的個性,靠充分發(fā)掘人的潛力來實現(xiàn)。在聲樂教育活動中,一定要牢牢抓住人類的這兩大特點,重視人的主動性和獨創(chuàng)性,充分挖掘人類的內(nèi)在潛力,本著“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把學生當作‘人’來培養(yǎng),而不是當作工具、當作‘人力’來‘生產(chǎn)’”只有這樣,聲樂教育事業(yè)才能不斷地向前發(fā)展、完善。
對于聲樂的學習,歷來都是一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問題,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每一個聲樂學習者的學習條件都不盡相同,這些條件包含主觀條件和客觀條件兩個部分。主觀條件包含學習的態(tài)度、方法等;客觀條件包含嗓音、音量、音色、身體狀況、心理素質等等,各自的主客觀條件不同,所以對于聲樂學習的認識也就不同。作為聲樂教師來講,則應該正確面對每一個學生的主客觀條件,力求做到因勢利導,因人而異。例如在對待學生的客觀條件上,根據(jù)音色、音域等音樂聲學特點給不同的學生分類,這種聲樂類型的確定與否,直接決定著歌唱者學習狀況的進展,在學習的過程中,面對學生們遇到的種種學習問題,能夠做到區(qū)別對待,不同情況不同分析,比如有的同學天生聲帶很薄,發(fā)出的聲音清脆明亮,其它同學很難演唱的高音,在他那里邊的很輕松,這種狀況教師就不能按照一般男女高音的培養(yǎng)方法來培養(yǎng),而是應當尋找一種既能發(fā)揮出他的嗓音優(yōu)勢,又符合科學發(fā)聲的規(guī)律的,真正適合他的一種教學方法,這種有針對性的輔導,能夠讓最大限度的發(fā)掘學生聲樂學習的潛能。在對待學生的主觀條件上,要幫助學生樹立一個正確的聲樂學習認識,聲樂的學習是一個漫長而艱苦的過程,來不得半點馬虎和虛假,在這個正確認識的基礎上,根據(jù)每個同學所表現(xiàn)出來的在興趣、動機、性格、情感等方面的差異,進行有針對性的輔導,比如有的同學自尊心比較強,一遇到一點反復和小挫折,就急的直哭;有的同學比較容易滿足,取得一點點成績就開始沾沾自喜;有的同學只有三分鐘熱度,努力學上一段時間后就逐漸的松懈等等,這些在客觀因素上所表現(xiàn)出來的種種差異,需要教師根據(jù)他們各自的特點,進行區(qū)別的對待,力求讓每一個同學都能有最適合自己的收獲。
以人為本,其中一個重要的體現(xiàn)就是尊重人、關心人,在聲樂教學中也是如此,長期以來的“師道尊嚴”的觀念,讓很多教師對于自己的角色認識不清,教師主導了一切的教學態(tài)度和活動,認為自己有著絕對的教師權威,只要把自己掌握的知識傳授給學生,就是完成了教師的任務,學生也不能有任何質疑。學生們被當做了一個等待被灌輸?shù)娜萜?,毫無人性化可言,更談不上被理解和被尊重。其實作為聲樂教育來講,因為聲樂的學習涉及到很多發(fā)聲機能的知識和運用,這些學習內(nèi)容多是一些自我感覺和感受的問題,只能在一個雙方意識一致的前提下,才能用語言表達出來,而教師如果過分強調(diào)自我意識,學生們就會感覺到壓抑,從而導致教學的失敗。所以說應當在尊重人、關心人的基礎上,努力地構建一種和諧的師生關系。首先是教師要熱愛自己的學生,愛是教育的靈魂,沒有愛就不會有尊重,也不會有關心,更不能正確的對待學生所犯的錯誤。面對著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表現(xiàn)出來的曲折和反復,教師要以博大的胸懷去理解和包容他們,幫助他們一點點的克服苦難,讓學生逐漸樹立起學習的自信心。其次是教師要樹立自己的全新的形象。教師是相對于學生來說,因為學識、專長上的差異,還是具有絕對的權威的,但是問題在于這種權威的運用和體現(xiàn),既然我們倡導以人為本的、和諧的師生關系,就要求教師不再是用以往的說教甚至懲罰來體現(xiàn)這種權威,而是應該到用自身淵博的知識素養(yǎng)、良好的道德風范和獨特的人格魅力,來不斷的吸引、影響學生,在聲樂教學中,主動地拉近與學生的距離,用平和、真誠的語氣和同學們進行交流,多一份關心和理解,少一份命令和責備,很多學習上的要求,在這種和諧關系下向同學們提出來,學生們會心甘情愿,且信心百倍的去完成,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只有聲樂教育的教學理念跟上時代的步伐,具有高素質的聲樂教育工作者,才能根據(jù)人性的發(fā)展規(guī)律,探索和總結出新的聲樂教學理論,繼而運用這些理論去指導著聲樂教學實踐的發(fā)展,所以說聲樂教育的發(fā)展,最終還是居于對人性的研究和了解,唯有此才能培養(yǎng)出全面發(fā)展的人和具有完美人格的人。所以教師要不斷的提高個人素養(yǎng)和個人能力,以適應“以人為本”的聲樂教學需要。
首先是教師價值觀的確立。自古以來教師都被奉為一種神圣的職業(yè),教師被認為是知識和真理的代表者,為天下人傳道授業(yè)解惑,自然受到人們的尊重。但是在商品經(jīng)濟的沖擊下,很多教師的金錢意識越來越強烈,甚至將“金錢主義”奉為自己的價值觀,很多在校教師,在校外廣收學生,獲得額外的收入,致使學校的本職工作大受影響,課堂上沒有循序漸進的的教學規(guī)律,沒有因人而異、因材施教的教學方法,認為只要將課上完,就是完成了教學任務,學生們難得一見教師,更不用說跟教師課余時間的交流,這種價值觀下的教學,以人為本的要求根本無從談起。所以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堅持嚴謹、求實、民主的學風和細致、負責、正直的教風,有較強的社會責任感和較高的學術道德修養(yǎng),把做人、做事、做學問統(tǒng)一到聲樂教學之中,真正使聲樂教師成為藝術的化身和人性化教學的代名詞。
其次是教學個人能力的不斷提高。這里的個人能力包含兩個方面:一個是教師的專業(yè)能力,要不斷的學習一些先進的聲樂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主動的去尋求最科學、最具實效性的理念和方法,將其運用到自己的教學中來。其次是對聲樂教學相關知識的獲得,我們倡導的以人為本,在心理學中有很多的體現(xiàn)和要求,如果教師能夠有所涉獵,則會對以人為本這一要求有著更深一層次的理解。另外還有很多其它方面的學習,教師的個人能力越高,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就會貫徹的越好,我們的教學效果也就越好。
聲樂教育作為音樂事業(yè)的一個領域,更能體現(xiàn)出“人與人相關”的“相互存在”,另外還體現(xiàn)了“人與自身”之間內(nèi)部的矛盾性和統(tǒng)一性,通過深層挖掘得出聲樂教育的終極目標一培養(yǎng)和造就全面發(fā)展的人和具有完美人格的人,所以,在具體的聲樂教育實踐活動中,從事聲樂教育事業(yè)的工作者應該緊與時俱進,不斷創(chuàng)新聲樂理論,深化聲樂認識,以此指導新的聲樂教育實踐,從人類自身出發(fā),制定更加人性化的教育活動計劃,實施更加人性化的教育實踐手段,達到聲樂教育“為了人”的最終目的。
[1]田春華.《論聲樂教學中的語言》,樂府新聲,2004.1.
[2]魏素萍.《論高師聲樂教師應具備的素養(yǎng)》,中國音樂,2005、2
[3]熊梅.《和諧課堂教學的幾點思考》,中國教育學刊,20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