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一位美國農夫的來信》:美國重農主義的典范之作

2011-08-15 00:42上海第二工業(yè)大學外國語學院上海201209
名作欣賞 2011年12期
關鍵詞:科爾農夫歐洲

⊙劉 暢[上海第二工業(yè)大學外國語學院, 上海 201209]

《一位美國農夫的來信》:美國重農主義的典范之作

⊙劉 暢[上海第二工業(yè)大學外國語學院, 上海 201209]

《一位美國農夫的來信》是美國文學史和思想史中的地標性作品,貫穿著重農主義的人文精神和政治理想,強調了不斷拓進的邊疆對美國性格的影響,以及自耕農對于民主制度的基石作用,亦從重農主義的價值觀表達對重商主義和奴隸制發(fā)展的擔憂。他所發(fā)出的提問“何為美國人”成為美國文學發(fā)展中永恒的主題。

《一位美國農夫的來信》 克雷夫科爾 重農主義

1782年于倫敦出版的《一位美國農夫的來信》(Letters from an American Farmer),是一部劃時代的作品,貌似謙遜,實質自豪而激情地分析了美國特質的形成及其原因,開創(chuàng)了美國文學這類主題的先河。美國文學史家普遍認為,這部書信體作品在18世紀,是除富蘭克林的《自傳》外最令人賞心悅目的一本書,書的作者是18世紀的梭羅。

作者克雷夫科爾(J.Hector St.John de Crevecoeur,1764-1813)與富蘭克林、杰斐遜等政治家私交甚篤。他出生于法國諾曼底的貴族世家,在英國求學期間對北美洲產生濃厚興趣。1754年,他以法國陸軍中尉的身份到達加拿大,負責制圖;1759年,他在參與魁北克之役后進入英屬北美殖民地做測量工作;1764年,他成為紐約州公民,娶妻生子,定居橘縣(Orange County)的“松山農場”(Pine Hill)。他的這本書信體作品即寫于這座農場。在美國革命前夕,也許沒有人能像這位法裔美國人那樣如此熟悉整個法屬和英屬殖民地,以及遙遠遼闊的荒野。正是通過與殖民地生活現(xiàn)實的漫長而親密的接觸,他才寫出了這本名垂青史的著作。

該書采用18世紀很流行的書信體,由12封信組成,假借一位名叫詹姆士(James)的美國農夫答復一位英國紳士F.B.先生的一連串問題。這種體裁便于作者既能概述他的美國經驗,又能對這些經歷發(fā)表個人評論,讀來頗有優(yōu)美的法國散文的風韻。詹姆士自稱為美國的第三代移民,一個智力有限的誠實的自耕農,但為什么一個相比于當時歐洲崇尚貴族品味的文化風氣來說相當粗俗的農夫,居然在西方思想史中留下深深的烙印,以至影響整個世界對美國的認識?原因就在于克雷夫科爾以具體個案向西方傳達了重農主義范式下的“美國性”——迥異于陳腐歐洲的美國獨特性。

一、美國的重農主義傳統(tǒng)

重農主義(Physiocracy),也稱作重農學派,起源于法國,是最早的、較為完整的經濟理論,以1750年代至1770年代初的魁奈和杜爾戈為主要代表,是對之前偏重工商業(yè)的“科爾貝爾主義”(Colbertism)的反動。重農主義者提出自然秩序的概念,認為一個國家所有財富的唯一來源是農業(yè)生產,其他經濟活動,如制造業(yè),被看作是利用農業(yè)產品的盈余部分,是盈余的農產品養(yǎng)活從事制造的工人。重農主義思想認為,每個人都有天賦的權利擁有土地,耕耘土地所花的勞動本身就是具有法律效用的地契;土地所有權不僅讓一個農夫經濟自立,而且給了他社會地位和尊嚴;在勞動過程中和自然的不斷接觸使他幸福而向善;政府應該致力于保護擁有土地的自耕農的利益等。

早在美國尚未獨立的18世紀中期,國家決策者深受法國“重農學派”的影響,在美國早期思想中形成一脈很明顯的重農傳統(tǒng)。富蘭克林從1750年代開始就在其各類寫作中表達有關農業(yè)型美國的看法。他在《關于民族財富的立場的檢查》(Positions to be Examined,Concerning National Wealth,1769)中曾做過如下表述:一個民族似乎有三種獲得財富的方式。第一種是靠戰(zhàn)爭,就像羅馬人劫掠被征服的鄰國那樣,這是搶劫;第二種是商業(yè),而商業(yè)是一種欺騙;第三種是農業(yè),這是唯一誠實的方式,人通過上帝創(chuàng)造的一種連續(xù)的奇跡真正地繁殖了他們播在地下的種子(Biglow,1888:376)。

在土地資源豐富,而工業(yè)發(fā)展尚處于萌芽期時,重農主義思想自然成為當時美國思想的主流。那時美國人口90%以上是農民,大多數(shù)是土地保有者,以傳統(tǒng)方式處理地方事務,沒有嚴重的貧富分化,沒有嚴密的階級組織(帕靈頓,2002:309)。因此早期的政治家和思想家延續(xù)了法國重農主義的觀點,認為健康的美國經濟是農業(yè)經濟,即農業(yè)是唯一的勞動生產方式,只有從農業(yè)中才可能獲得法國重農主義所提出的凈產品或最終的勞動凈值。

二、自耕農形象的理想化

克雷夫科爾的思想背景明顯是法國重農主義的,既有土地平均主義的幻想,又有熱烈的人文主義精神。他在“松山農場”的田園生活看來像重農主義的完美實例?!秮硇拧纷钔怀鲋幨菍?8世紀美國農業(yè)社會的理想化描繪。在他寫下這些信的時候,西部最遠邊地的狩獵者和冒險者正與印第安人作戰(zhàn),東部沿海城市通過貿易累積起巨額財富,由此產生的邪惡與奢侈讓克雷夫科爾憂心忡忡。然而,不斷向西開墾的千百萬公頃的土地,及其耕耘其上的千百萬自耕農,讓他感到寬慰。通過這些信件,他傳達出一個思想,認為在簡單的農業(yè)社會中,人們所擁有的一定量的地產給他們以安全感,能夠保持一定程度的地位平等,由此產生維持社會穩(wěn)定的強烈的道德意識。這種廣泛的與人為善的道德意識既不可能在半野蠻的最遠邊疆的狩獵者中產生,也不可能在沿海的大城市中產生。隨著作為國家主體的農業(yè)社會在北美不斷西移,理想中的簡樸、積善和知足的社會形態(tài)可以逐步普及。

作為重農主義思想的具體實踐者,自由的自耕農被看作是每一個偉大民族的中堅,是真正財富的生產者,是崇高的獨立的衛(wèi)道士,是美國共和體制屹立之上的堅固磐石。在重農主義者看來,那些小土地所有者有著經濟和道德層面的自立,對于被托付了選舉重任的他們來說,這一點至關重要(Griswold,1946:657-681)。以邊疆西進為基礎的農業(yè)社會的無限擴大,在克雷夫科爾看來是美國長期維持其共和政體的最可靠的保證。耕者有其田的小自耕農概念,在歐洲一直是烏托邦化的田園牧歌主題,但在克雷夫科爾的思想中卻演化為民主政治的內核。他認為,美國實現(xiàn)了由自由行動、自由思想的自耕農組成的農業(yè)民主制度。在這里,人人擁有他自己的土地,捐稅簡單明了,政府對人民的權力受到嚴格限制(St.John de Crèvec覺ur,1957:18)。

克雷夫科爾算得上是一個經濟決定論者,試圖通過重農主義的經濟觀解釋新形成的美國社會的特點。書中最長的信是題為“何謂美國人”(What is an American?)的第三封。這封信開啟了迄今仍在談論的“美國性”,抑或“美國本質”的問題。分析從三個方面展開:第一,美國社會和歐洲社會間的區(qū)別;第二,各地區(qū)美國人的差異;第三,歐洲移民向“美國人”轉化的過程。

關于第一點,作者認為美國比歐洲更勤奮,更富有活力,因為每個人都在他自己的耕地上為自己工作。在歐洲,少數(shù)人驕奢淫逸,多數(shù)人一無所有;而在新世界,每個人都有適度的財產,保有自耕地,是他們所服從的政府的一員,是他們自己的法律的制定者,因此,在美國人人享有他應有的自由,美國社會是世界上最完美的社會。

關于第二點,克雷夫科爾認為美國盡管沒有歐洲那么多等級差別,但美國人之間也因為生存環(huán)境的不同存在區(qū)域差異。沿海的社會產生了有冒險進取精神的海員、商人和城市居民;內陸地區(qū)產生了像詹姆士這樣的自耕農;接近蠻荒的新邊疆產生了目無法紀的半野蠻的人,但是這些不見容于社會的“半野蠻人”為美國的自耕農開辟了道路,在他們的初步開發(fā)之后,道德高尚的自耕農們建立了安定的農業(yè)社會。

關于第三點,克雷夫科爾詳細分析了歐洲人成為美國人的各項心理變化。在他看來,歐洲人轉變?yōu)槊绹说年P鍵在于美國所給予的“第二次機會”,這正是美國神話的中心所在?!靶隆边@個詞在第三封信中出現(xiàn)達17次之多,伴隨“新”字出現(xiàn)的還有“變形”“再生”和“復活”。需要注意的是,產生與“新”相關的這些變化的物質基礎是新世界向歐洲移民預示的土地資源。對于早期赴美的移民來說,離開擁擠的、等級森嚴的、沒有任何改變現(xiàn)狀可能性的歐洲,來到新大陸首先意味著擁有一塊在歐洲不可能擁有的土地,這是歐洲大量失地的自耕農或農奴們的夢想。在獲得土地和擁有了維持生存的物質基礎之后,他們才可能去追求在舊大陸不可能擁有的政治和宗教夢想,因此可以說美國夢的物質根源就是“土地”,這是美國由東海岸不斷向西拓進的動力所在。因此,歐洲移民在美國的“再生”也是重農主義意義上的“再生”,只是帶有了更多的清教主義的工作理念:

歡迎到我們的海岸來,苦難的歐洲人;當你看到我的青綠的田野,航運暢通的河流,蔥翠的山巒時,祝福那個時刻吧!你若工作,我給你面包;你若誠實、清醒、努力,我給你更大的報酬——安定和獨立。我給你田地、衣食,我給你安逸的家,讓你在爐邊講給孩子們聽,你是如何發(fā)達起來的;我給你一張可以酣睡其上的床。此外,我還給你一個自由的人享受的豁免權。去吧,去工作,去耕耘!你會富裕起來,只要你公正、勤勞和感恩。(St.John de Crèvec覺ur,1957:63)

這里典型地體現(xiàn)了清教思想對勤奮勞動的強調。為了說明這種勞動與回報的關系,他在這封信的結尾舉了一個勤勞致富的實例。蘇格蘭人安德魯(Andrew)到達賓夕法尼亞的時候身無分文,在邊疆置了土地,數(shù)年之后他就擁有一所房子、六頭牛、兩匹馬、許多工具、日常生活用品、食品,共值640元。這足以證明,有了土地和自由,只要勤奮耕耘,頭腦清醒,必然會有豐厚的回報。安德魯?shù)墓适率侵剞r主義的人文精神的經典再現(xiàn)。

然而,盡管克雷夫科爾在前八封信中探討了美國優(yōu)于歐洲的獨特之處,他在第九封信中卻憂心忡忡地描繪了卡羅萊納的查爾斯城(Charles-Town),這是一個受蓄奴的莊園主、律師和商人控制的爾虞我詐的社會,一個與重農主義理想偏離的社會。在詹姆斯所生活的紐約州的農業(yè)社會中沒有律師,相比之下,查爾斯城則有一大批律師,這說明查爾斯城人與人之間激烈的利益之爭。在詹姆斯看來,這座城市盡管非常富有,卻是美國理想的顛倒和迷失,奴隸制度使多數(shù)人受難,是人性的退化。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克雷夫科爾并沒有將美國看成西方傳說中的世外桃源(Arcadia),他很清楚人性的弱點。他所尋求的善良生活,那種他在“松山農場”所過的理想的自耕農生活是介于二者之間的——一面是不平等、專橫的歐洲社會,一面是美國邊疆那種混亂無序的社會。自耕農生活使人接受自然的良好影響,同時與過度文明的墮落保持適度的距離。在這中間的位置,人們可以過有秩序的生活,人性中善的一面可以得到發(fā)展。這樣的社會無法在歐洲建立,只能在美國有實現(xiàn)的可能,至少在克雷夫科爾的時代有這種可能。然而,這種“居中”理想注定是要失敗的,因為生產力的發(fā)展必然導致工業(yè)的發(fā)展,最終使美國社會跨越農業(yè)社會,向所謂的“過度文明”傾斜。

三、《一位美國農夫的來信》的影響

克雷夫科爾崇拜盧梭,他在美國社會里找到啟蒙運動的重農主義者希望實現(xiàn)的夢想——快活的農夫之國,接近慈祥的自然,在平等的社會里過著自由自在的生活。至少在最早的五封信里,他的美國畫像是理想化和富有詩意的,是上帝的應許之地,是第一代移民的美國夢的內容。這些書信在美國文學史上的重要性在于,它同富蘭克林的《自傳》、杰斐遜的《弗吉尼亞紀事》等,都是早期表現(xiàn)國家意識的作品,成為美國思想和文學傳統(tǒng)的源頭。

克雷夫科爾所開創(chuàng)的“自我分析”不久成為美國文學的一項重要的寫作主題。他第一個提出“何謂美國人?”在他之后,歐洲的托克維爾、狄更斯、特羅洛普夫人等人,以及一大批觀察者都以局外人的身份提出了這兩個問題??死追蚩茽柺菑拿绹鴥炔堪l(fā)問的,他的答復是美國化的。在他之后,美國作家諸如愛默生、惠特曼、梭羅、馬克吐溫和??思{等人,20世紀后期的少數(shù)族裔作家如詹姆士·鮑德溫、托尼·莫里森、湯亭亭等人,也都試圖對此做出解答。甚至可以說,整個美國文學就是為了尋找農夫詹姆士提出的這個問題的答案,因為現(xiàn)實中的美國與理想中的美國之間永遠存在差距——懷疑與信任,信心與幻滅時刻存在著。二者之間的張力一開始就形成了美國作品的特質。在克雷夫科爾時代如此,今天也是如此。

[1] John Biglow ed.,The Complete Works of Benjamin Franklin[A].Vol.VII.New York and London:G.P.Putnam’s Sons,1888.

[2][美]沃濃·路易·帕靈頓.美國思想史:1620-1920[M].陳永國等譯.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

[3] A.Whitney Griswold,“The Agarian Democracy of Thomas Jefferson”[J].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Vol.XL,No.8,1946.

[4] J.Hector St.John de Crèvecoeur,Letters from an American Farmer[M].New York:E.P.Dutton&Co.,Inc.,1957.

作 者:劉 暢,上海第二工業(yè)大學外國語學院英語系講師,主要從事文化研究與語言測試研究。

編 輯:水 涓 E-mail:shuijuanby@sina.com

猜你喜歡
科爾農夫歐洲
歐洲之恐:歐洲可以迅速撲滅恐怖襲擊,但仍做不到防患于未然
躺在樹下的農夫
農夫和蛇
遺失的斧頭
三年內所有的星期天
在歐洲邂逅溫州人
農夫賣貓
歐洲面臨42年來罕見動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