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
(中共湖南省委黨校 馬克思主義哲學教研部 湖南 長沙 410006)
論實事求是的實現(xiàn)途徑
王芳
(中共湖南省委黨校 馬克思主義哲學教研部 湖南 長沙 410006)
實事求是是中央幾代領導集體始終堅持的重要思想路線,但是在真正貫徹和發(fā)揚實事求是過程中卻面臨著許多的困難和阻力,應該全面地、發(fā)展地、實踐地理解實事求是的思想內涵,充分認識在“實事”“求”“是”過程中主體、客體、連接方式的運作機制,才有助于克服阻力,真正踐行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
實事求是 困難和阻力 實踐的唯物主義
實事求是的思想是馬克思主義的一條重要的基本原則,是馬克思主義唯物論的基本觀點,也是馬克思主義辯證法的基本要求。中央幾代領導集體貫徹始終的一條思想路線就是“實事求是”,毛澤東的“有的放矢”、鄧小平的“解放思想”、江澤民的“與時俱進”、胡錦濤的“求真務實”,都是實事求是思想的一脈相承。以上是基于實事求是思想路線方面的理解,對實事求是進行哲學上的思考有利于我們進一步豐富其內涵,有利于我們更好地把握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正確方向。
馬克思主義是實踐的唯物主義哲學,即是把主體看作是受實踐規(guī)定,在實踐中生成、成長的人。實踐是人的存在方式,而世界也是在實踐中發(fā)展的屬人世界,從實踐的視角來探析實事求是,開拓了理解和貫徹實事求是的新境界。
1.“實事”不意味著客觀存在的物質——不依賴于人和人的活動存在的客觀存在。實踐的唯物主義看來,實事應該包括客體、主體及其連接方式,客體決不是與主體無關的自在之物。馬克思曾說過,從主體方面來看:只有音樂才能激起人的音樂感;對于沒有音樂感的耳朵來說,最美的音樂也毫無意義。不是對象,因為我的對象只能是我的一種本質力量的確證,也就是說,他只能象我的本質力量作為一種主體能力自為地存在著那樣對我存在,因為任何一個對象對我意義都以我的感覺所及程度為限。主體具有能動的特性,擔負著改造客體的任務,因此也具有客觀性。主體、客體都有客觀性,同時他們之間的連接方式也有客觀性,比如各種工具、手段及運用的方法和程序。
2.“求”的過程不只是認識過程,它應該是理論與實踐的結合過程,應該是主觀與客觀結合的過程,知與行相結合的過程。一方面,求的過程是以當時的實踐為基礎,實踐是認識的起點,是實踐推動認識不斷深化。另一方面,實踐雖是認識的來源,但實踐過程總離不開認識的指導,在理論指導下的實踐是自由自覺的活動,才能實現(xiàn)客觀與主觀、合規(guī)律性與合目的性的統(tǒng)一,才能避免兩個極端產生直觀唯物主義和經驗主義。第一次國內革命戰(zhàn)爭后期,黨內形成了以陳獨秀為代表的右傾投降主義路線,主張放棄無產階級在資產階級民主革命中的領導權,致使大革命遭到失敗。王明“左”傾冒險主義表現(xiàn)為教條主義,混淆了民主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的界限,企圖一舉奪取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使黨在組織上和工作上都遭受到嚴重損失。因此在求的過程中,我們應充分了解實事,把握住客觀現(xiàn)象背后的本質和規(guī)律,同時對于自身情況也應充分了解,明白客體對于主體的作用何在及客體如何滿足主體的需要,這一過程都離不開人的參與,這一過程不是閉門造車、不是依靠直觀和抽象的想象,而是靠人的充分參與。
3.“是”不只是客體運動變化規(guī)律,它應該是包括人的實踐活動的規(guī)律,因此它是和規(guī)律性與合目的性的統(tǒng)一,同時也是可能性和現(xiàn)實性的統(tǒng)一。一方面,人們在活動中,不但要正確認識客體運動的客觀必然性,達到真理性認識,同時在這一活動中已不可避免地有了人的參與,有了價值性的追求。另一方面,我們在實際的社會生活中,社會歷史規(guī)律往往不如自然規(guī)律那樣有確定的趨勢,因此往往會面對多種可能性,可能性在人的主觀的能動的參與下才會變成現(xiàn)實性。無論過去、現(xiàn)在、未來,可能性都如繁星密布的星空數(shù)不勝數(shù),而現(xiàn)實性則只能是一個。從古至今,人類走過了許多曲折的道路,而并不是走了一條最優(yōu)化道路,期間充滿了血和淚。人類的發(fā)展應該不完全是按照既定的現(xiàn)實性方案進行的,也是在無數(shù)個可能性的世界中主動或被動地前進,因此要求我們對于可能性要深入思考及充分把握。
實事求是雖然是耳熟能詳,但是真正實現(xiàn)卻是頗不容易。因為在“實事”、“求”、“是”的過程中無不是主觀與客觀、認識與實踐的高度統(tǒng)一,而在現(xiàn)實社會實踐中會因為內部、外部等原因,實際結果與實事求是相去甚遠。
1.主體的阻力。主體的人是不斷生成和發(fā)展的人,主體的能動性、創(chuàng)造性使他成為實踐活動的主導者和承擔者,因此主體千差萬別的不同就會直接影響活動的過程和結果。
對“實事”把握不準。要么是斷章取義、要么以偏概全沒有對實際情況全面了解;其次是認為實事就是實際,根據(jù)自己立場或喜好片面裁剪實際,所得內容必定與實事不符,結果就是不是走向本本主義就是走向經驗主義。而導致對“實事”的理解有誤,根本原因還是在于主體本身。
知識結構封閉。人在實踐活動中會積累出自己一套知識結構,并在不斷發(fā)展的社會生活中得到進一步補充和升華,但是既有的認知結構是封閉的,當遇到新的材料、新的情況和問題時,知識結構不能得到改造或重構,不能與時俱進、自覺更新,勢必影響對情況實事求是的判斷,而開放的知識結構卻是相反,它的內在精神是解放思想、不斷創(chuàng)新,兩者的差異體現(xiàn)在思維方式上的不同。
思維僵化。思維方式因為與人的世界觀、生活經歷有密切聯(lián)系,因此具有相對穩(wěn)定的特性,需要主體自覺更新。僵化的思維會形成某種模式,就會擺脫不了本身的封閉、保守,導致對原有觀念的固化、絕對化,對新生事物往往會難以理解或敵視,這也是在實事求是過程中主體遭遇的一大難題。
受利益關系影響。人是社會的人,會受到利益關系的影響,正確的利益觀念是保證實事求是的先決條件。個人利益、他人利益、集體利益、國家利益在不同的環(huán)境中會相互交錯,必須審慎處理,在發(fā)生沖突時應該從大局出發(fā)、從長遠出發(fā),盡量使各方利益平衡。
2.客體的阻力??腕w本身不會造成阻力,但是納入主體視野中的作為認識對象、實踐對象的客體有可能會對主體實現(xiàn)實事求是造成阻力。
“實事”無常。這里的常指社會生活的復雜多變性,并不否定它的可認知性和規(guī)律性。實事包羅萬象并永遠處于不斷變化中,實事的各個要素及其關系處于發(fā)展過程之中,它們此消彼長、時隱時現(xiàn),新的實事出現(xiàn)端倪、舊的實事還未消失,實事究竟是什么,實事背后的是究竟是什么,似乎并不是一件容易把握的事。陳獨秀的右傾投降主義和王明“左”傾冒險主義使黨的組織遭受重創(chuàng),主要原因是對實事的把握不準。
實事與人的關系。實事是獨立與人存在,但實際實事的發(fā)生與發(fā)展無不與人有關,同一實事對于不同的主體來說,會有不同的性質,凸顯出不同的矛盾,因此會得出不同的結果。兩位銷售人員都到非洲去賣鞋,甲說那里的人根本不穿鞋,而乙說這是很好的機會,一定要讓非洲人民知道穿鞋的好處。為什么同一個“實事”會有不同的看法,這是因為人的參與而造成的不同。因此,“實事”并非是遠離主體實踐的純粹客觀事物,而是侵染了主體性的對象性存在。如果主體只是從自己的目的出發(fā)設定“實事”,舍棄“實事”內在豐富的規(guī)定性,那只能漸行漸遠。
3.連接方式的阻力。連接方式也會對實現(xiàn)實事求是產生影響,連接方式主要涉及到的是硬件性的各種工具與軟件性的各種方法手段,如果工具缺乏或是落后,便不能對對象進行有效觀察,同時工具的參與觀察勢必會對對象產生影響,特別是微觀領域。而人們的思維方法更是變化多端,人的理性思維或是非理性思維都會對活動產生積極或消極影響。
4.外部環(huán)境的阻力。人們創(chuàng)造社會環(huán)境,同時也被社會環(huán)境所塑造,外部社會環(huán)境對實事求是的實現(xiàn)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比較好的社會政治制度和文化氛圍會對實事求是有促進的作用,反之,則是推遲或延緩甚至阻礙其實現(xiàn)。
民主、法治的社會政治環(huán)境有利于發(fā)揚實事求是的作風,在封建社會制度下,實事求是有可能不利于政權的統(tǒng)治,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實事求是的主體就很可能受到打擊。文化氛圍也會對實事求是產生影響,官本位、錢本位、浮躁、虛無的思想都不利于實事求是,對于行政工作者、教育工作者等職業(yè)亦非常需要發(fā)揚實事求是的作風,這樣整個社會活動才會走向良性循環(huán)。
實事求是的實現(xiàn)過程受到主體、客體、連接方式的阻力,可見,實事求是不是一帆風順的,同樣是經過了實踐、認識、實踐的曲折過程,是不斷克服不利因素的艱難復雜的過程,但是只要充分認識到它的內部機制,就能夠排除阻力不斷前進。
實現(xiàn)實事求是的途徑也離不開主體、客體、連接方式、外部環(huán)境等綜合因素的結合。
把握客觀性就是做到從實際出發(fā),克服認識客體的阻力,把握住客體的規(guī)律性,在此過程中應處理好物與人的關系。這就要求我們在生活和工作中尊重事實,而不是遵從主觀愿望、個人經驗或權威意見。
注意理論聯(lián)系實際。掌握理論的價值正是為了更好地運用于實際,理論始終是根據(jù)有限的經驗總結而成,但是實際生活確是無限的、多變的。因此對待具體問題要注重聯(lián)系新情況,這樣解決辦法才會抓住問題的主要矛盾,毛澤東曾把這種方法稱為“有的放矢”,就是說主觀與客觀要緊密結合,理論與實際要有機統(tǒng)一。
避免主觀主義。主觀主義作風會嚴重背離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方法論原則,表現(xiàn)在單純的從本本出發(fā)或是單純的從個人經驗出發(fā),導致教條主義或唯意志主義、唯經驗主義。所以應該深入了解主觀主義的表現(xiàn)形態(tài),盡量避免犯主觀主義錯誤,這樣才有利于正確把握事物的客觀性。
主體性首先體現(xiàn)在應該充分發(fā)揚主體性、能動性,不唯書、不唯上,只唯實,培養(yǎng)健康的心態(tài)、健全的人格,這需要主體性的人不斷提高文化素質和道德修養(yǎng)水平。
提高文化素質。實事求是是馬克思主義思想精髓,全面深入的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才更有利于領會實事求是的深刻內涵,才能更好地在工作和生活中做到實事求是。生活中我們可以看到,人的主體性發(fā)揮程度會直接影響人們對事物的判斷,不唯書、不唯上、只唯實的原則和開放的、創(chuàng)新的思維方式意味著對主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廣博的知識、獨立的見解成為發(fā)揚主體性精神的首要因素。
重視道德修養(yǎng)。好的道德修養(yǎng)可以自覺抵御各種利益誘惑,能正確處理個人利益、他人利益、集體利益、國家利益的關系。但是如果主體過度重視物質和經濟利益,就可能成為拜物教的一員,而一味從個人主義出發(fā),則可能變成自私自利的利己主義者,成為一個沒有責任感和道德感的人。實事求是的踐行離不開主體的人,人的精神境界、理想信念會直接影響個人的判斷,并從而影響整個社會風氣、氛圍,在當今社會,應該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并牢固建立起以馬克思主義一元為主體指導多元文化的“一元指導多元”的中國信仰新格局。
盡量采用先進的技術,運用科技含量高的硬件研究新的問題,不斷改進已有的科技手段,這有賴于科學技術的進一步發(fā)展;其次運用最佳的方案、方法、思維方式使活動優(yōu)化,使主體更加符合客體要求,這里主要是充分發(fā)揮馬克思主義辯證法的作用。
首先是全面周到。事物都是出于相互聯(lián)系中的,所以應該從整體上把握全局,用聯(lián)系的觀點來看待事物,避免以偏概全,犯主觀臆斷的錯誤,這樣做具體工作中才能做到標本兼治;其次是抓住本質。就是要求在紛繁復雜的事物中能迅速抓住重點,能分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這樣才能有工作效率,做到事半功倍;再次是創(chuàng)新的思維方式。主體不斷學習到的新的知識文化不能成為固步自封的理由,而是應該融合實際不斷創(chuàng)新并為我所用,所以應該警惕模式思維、慣性思維,這樣事物的發(fā)展才會處于生生不息的狀態(tài),人的發(fā)展、社會的發(fā)展莫不如此。
個人的實事求是得到順利實現(xiàn)有賴于良好的外部環(huán)境,外部環(huán)境是實現(xiàn)實事求是的重要保證,實事求是作為馬克思主義的思維方法、作為黨的思想路線只有與客觀的外部環(huán)境相應,才能有它廣闊的舞臺空間,發(fā)揮更大的作用,這需要我們積極改革現(xiàn)行政治體制,創(chuàng)造良好的政治環(huán)境,健全民主制度和法律制度,使人們能講真話、敢講真話,在工作和生活中營造出實事求是的氛圍。
[1]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2]阮青.“實事求是難”的文化根源思考[J].理論研究,2006,(22).
[3]何強.“實事求是”——一個“視域融合”的過程[J].學術交流,2008,(7).
[4]李健森,王強.從本體到歷史:實事求是的實踐精神解讀[J].理論研究,2009,(6).
責任編輯:劉國春
D26
A
10.3969/j.issn.1009-6922.2011.01.18
1009-6922(2011)01-64-03
2011-03-15
王芳(1981-)女,湖南常德人,中共湖南省委黨校2009級馬克思主義哲學專業(yè)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