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德海
論黑格爾法哲學理論體系中的道德和倫理概念
周德海
由每一個人所獲得的對外在物的所有權所確立和保證的自由,以及這種自由在“抽象的法”中所要求和體現(xiàn)的平等和正義,是黑格爾的“道德”和“倫理”的邏輯前提和理論基礎。黑格爾法哲學理論體系中的“道德”,既是人的主觀性的自由,也是“善”?!吧啤笔亲鳛橹黧w的人的主觀性自由的定在。黑格爾法哲學理論體系中的“倫理”是自由的理念,是成為現(xiàn)存世界和自我意識本性的那種自由的概念。
黑格爾;法哲學;道德;倫理
黑格爾指出:“規(guī)律分為兩類,即自然規(guī)律和法律?!盵1]黑格爾在這里所說的“法律”,是指作為人世間的規(guī)律,而不是由人制定出來的那些既存的法律或法律體系。人世間由人制定出來并規(guī)范人們的行為的法律,黑格爾把它們稱為“實定法”。在黑格爾看來,“法的基地一般說來是精神的東西,它的確定的地位和出發(fā)點是意志。意志是自由的,所以自由就構成法的實體和規(guī)定性?!盵2]“任何定在,只要是自由意志的定在,就叫做法。所以一般說來,法就是作為理念的自由?!盵3]可以說,自由就是黑格爾所理解的法或法律的基礎和根據(jù),人世間由人所制定的法律,即實定法或人為法的根據(jù)應當是黑格爾所說的那種自由。人世間既存的實定法或人為法往往由于制定者的任性,常常偏離了作為它們的基礎和根據(jù)的自由。因此,黑格爾的法哲學理論的主題就是自由。黑格爾在談到“自由實現(xiàn)的各個階段”時說:“我們在本書中談到法的時候,不僅指人們通常對這一名詞所了解的,即市民法,而且指道德、倫理和世界史而言;它們之所以同樣屬于法,是因為概念按照真理而把思想?yún)R集起來的。為了不仍然是抽象的,自由意志必須首先給自己以定在,而這種定在最初的感性材料就是事物,即外界的物;自由的這一最初方式,就是我們馬上會認識到的所有權,這是形式法和抽象法的領域。同屬于這種領域的,還有具有中介形式的所有權,即契約,以及被侵犯的法,即犯罪和刑罰。在這領域中我們所具有的自由就是我們所說的人,也叫做主體,他是自由的,的確對自己說來是自由的,并在事物中給自己以定在。但是定在的這種單純直接性還不相當于自由,而否定這一規(guī)定的就是道德的領域。……道德同更早的環(huán)節(jié)即形式法都是抽象東西,只有倫理才是它們的真理。所以,倫理是在它概念中的意志和單個人的意志即主觀意志的統(tǒng)一。倫理的最初定在又是某種自然的東西,它采取愛和感覺的形式;這就是家庭。在這里個人把他冷酷無情的人格揚棄了,他連同他的意識是處于一個整體之中。但在下一階段,我們看到原來的倫理以及實體性的統(tǒng)一消失了,家庭崩潰了,它的成員都作為獨立自主的人來互相對待,因為相需相求成為聯(lián)系他們的唯一紐帶了。人們往往把這一階段即市民社會看做國家,其實國家是第三階段、即個體獨立性和普遍實體性在其中完全巨大統(tǒng)一的那種倫理和精神。因此,國家的法比其它各個階段都高,它是在最具體的形態(tài)中的自由,再在它的上面的那只有世界精神的那至高無上的絕對真理了?!盵4]在這段長長的引文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在黑格爾法哲學理論體系的“抽象的法”、“道德”和“倫理”之間,既是一種邏輯的遞進關系,也是自由辯證的發(fā)展和逐步的實現(xiàn)過程。
在黑格爾《法哲學原理》“第一篇抽象的法”一開始,作為黑格爾整個法哲學理論體系邏輯起點的自由意志或自由,是一個自在自為的和沒有任何內容或內在規(guī)定性的存在形式,因而黑格爾必須首先給“自由以外部的領域”。[5]或者說,“自由意志必須首先給自己以定在,而這種定在最初的感性材料就是事物,即外界的物;自由的這一最初方式,就是我們馬上會認識到的所有權,這是形式法和抽象法的領域?!谶@領域中我們所具有的自由就是我們所說的人,也叫做主體,他是自由的,的確對自己說來是自由的,并在事物中給自己以定在?!盵6]因為在黑格爾看來,如果一個人沒有他所必需的物的所有權,他就不可能會有所謂的自由或自由意志。正因為如此,“人有權把他的意志體現(xiàn)在任何物中,因而使該物成為我的東西;人具有這種權利作為他的實體性的目的,因為物在其自身中不具有這種目的,而是從我意志中獲得它的規(guī)定和靈魂的。這就是人對一切物據(jù)為己有的絕對權利?!盵7]
黑格爾認為,從理想主義的角度看,由于人就是自由意志,或者人作為自由意志,所有的物都可變?yōu)槿藗兯?。因?“每一個人都有權把他的意志變成物,或者物變成他的意志,換句話說,他有權把物揚棄而改變?yōu)樽约旱臇|西?!盵8]由于人的所有權是通過占有實現(xiàn)的,而占有使人的自由意志初次成為現(xiàn)實的意志,因而黑格爾指出:“我把某物置于我自己外部力量的支配之下,這樣就構成占有。同樣,我由于自然需要、沖動和任性而把某物變?yōu)槲业臇|西,這一特殊方面就是占有的特殊利益。但是,我作為自由意志在占有中成為我自己的對象,從而我初次成為現(xiàn)實的意志,這一方面則構成占有的真實而合法的因素,即構成所有權的規(guī)定。”[9]人通過占有獲得財產(chǎn)的所有權,因而“財產(chǎn)是自由最初的定在,它 (指自由——引者注)本身是本質的目的?!盵10]盡管黑格爾在這里所說的“所有權”只是人的一種抽象的權利,但是,這種“所有權”的獲得,是人的自由的根本保證。這正如馬克思所說:“一個除自己的勞動力以外沒有任何其他財產(chǎn)的人,在任何社會的和文化的狀態(tài)中,都不得不為另一些已經(jīng)成了勞動的物質條件的所有者的人做奴隸。”[11]“生產(chǎn)者只有在占有生產(chǎn)資料之后才能獲得自由”。[12]雖然馬克思在這里說的是勞動者的自由與生產(chǎn)資料所有權之間的關系,但是,這種關系與黑格爾所說的人的自由與人對物的所有權之間的關系,在本質上是一致的。
在黑格爾看來,每一個作為主體的單個人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只不過這里的平等是抽象的人本身的平等,而不是分配制度上的平均。用黑格爾的話來說,就是“人們(Mensoh)當然是平等的,但他們僅僅作為人 (Person),即在他們的占有來源上,是平等的。從這意義說,每個人必須擁有財產(chǎn)。所以我們如果要談平等,所談的應該就是這種平等。……正義要求各人的財產(chǎn)一律平等這種主張是錯誤的,因為正義所要求的僅僅是各人都應該有財產(chǎn)而已?!钡?“關于財產(chǎn)的分配,人們可以實施一種平均制度,但這種制度實施以后短期內就要垮臺的,因為財產(chǎn)依賴于勤勞?!盵13]既然每一個作為主體的單個人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他們都有權把他的意志體現(xiàn)在任何物中,從而使該物成為“我的東西”,而在現(xiàn)實的人類社會生活中又不能實行平均分配的制度,每一個人在自己的生存過程中,對那些自己需要但又不能通過自己的勞動獲得所有權的物品,只能用自己的勞動產(chǎn)品與他人的所有的勞動產(chǎn)品進行交換。這種交換行為是通過“契約”實現(xiàn)的。黑格爾認為,“因為實在的契約中,當事人每一方所保持的是他用以訂立契約而同時予以放棄的同一個所有權,所以,那個永恒同一的東西,作為在契約中自在地存在的所有權,與外在物是有區(qū)別的,外在物因交換而其所有人變更了。上述永恒同一的東西就是價值。”[14]在這里,黑格爾所說的契約,是以訂立契約的雙方,在自由、平等和正義基礎上的等價交換為原則的。
由于人的意志通過作出決定而設定自身為特定個人的意志,特定個人的意志可以把已經(jīng)決定選擇的東西同樣再予放棄。因此,“意志這個要素所含有的是:我能擺脫一切東西,放棄一切目的,從一切東西中抽象出來?!盵15]沖動是意志的內容之一,“人生來就有對權利的沖動,也有對財產(chǎn)、對道德的沖動。也有性愛的沖動、社交的沖動,如此等等?!盵16]盡管黑格爾認為沖動是一種自然的東西,但是,當黑格爾把沖動設定在自我中,沖動就依賴于我的意志。于是,“我的意志就不能以沖動是一種自然的東西為借口來替自己辯解。”[17]又由于意志的直接性方面的各種規(guī)定,包含著善與惡兩個方面的內容,對于其中的那種“一般地與自由和精神的概念相對立的,從而又是否定的”的自然規(guī)定,“必須把它們根除”。[18]因此,在“抽象的法”中“不法”的需求、沖動和行為,如“無犯意的不法”、“詐欺”和“犯罪”,是與自由和精神的概念相對立的東西,因而必須通過“刑罰”和“強制”把它們根除,以確保黑格爾所說的那種作為人世間的“規(guī)律”,即作為法或法律的基礎和根據(jù)的自由,維護體現(xiàn)這種自由的平等和正義,使自由和體現(xiàn)這種自由的平等和正義不受侵犯。
黑格爾指出:“道德和倫理在習慣上幾乎是當作同義詞來用,在本書中則具有本質上不同的意義。普通看法有時似乎也把它們區(qū)別開來的?!M管從語源學上看來道德和倫理是同義詞,仍然不妨把既經(jīng)成為不同的用語對不同的概念加以使用?!盵19]由于在黑格爾法哲學理論體系中“抽象的法”是“道德”和“倫理”的邏輯前提和理論基礎,那么,在“抽象的法”中由所有權所確立和保證的自由,以及由這種自由所要求的平等和正義,便成為黑格爾在法哲學理論體系中的“道德”和“倫理”的基本內容。
盡管黑格爾認為從“形態(tài)上看”,道德是“主觀意志的法”,[20]但是從內容上看,黑格爾的道德則是“善”。他說:“在道德的東西中,即當我在自身中反思時,也有著兩重性,善是我的目的,我應該按照這個理念來規(guī)定自己。善在我的決定中達到定在,我使善在我自身中實現(xiàn)。但是這種定在完全是內心的東西,人們對它不能加以任何強制?!盵21]按照黑格爾的這種說法,道德是以“善”作為我的目的。善通過“我的決定”達到定在,或者說是由“我的決定”體現(xiàn)出來?!吧啤弊鳛槲业膬刃牡臇|西,它是由“抽象的法”中的自由和自由所要求的平等和正義為基礎的根據(jù)的。用黑格爾的話說,就是“在抽象法中,意志的人格單單作為人格而存在,如今意志已把人格作為它的對象。這種自為地無限的自由的主觀性構成了道德觀點的原則。”[22]或者簡單地說,在黑格爾看來,道德是把“抽象的法”中的自在自為地存在的自由意志,通過主體自身中的反思,揚棄了自由意志或自由中的“不法”因素,把黑格爾所說的那種由所有權的獲得而確立和保證的自由,以及由這種自由所要求的平等和正義,內化為主體的個體意識或個體精神之中。這種作為人的主觀性的自由,或作為主體的人的意識自由、精神自由,就是“善”。由于作為主體的人的這種主觀性的自由,已經(jīng)存在于作為主體的人的意識或精神之中,因而它就是自由“概念的定在”,“對自由規(guī)定了一個更高的基地”。[23]正是在這種意義上,黑格爾指出:“所以,第二個領域即道德是完全表述自由的概念的實在方面的,這一領域的過程如下:最初僅僅自為地存在的意志,即與自在地存在的或普遍的意志直接地、僅僅自在地同一的意志,根據(jù)它和普遍意志的差別——它在這種差別中深入到自身——而被揚棄了,并且被設定為與自在地存在的意志自為地同一。所以,這一運動就是對自由今后的基地即主觀性進行加工,把這一最初是抽象的即與概念有別的主觀性變成與概念相等的東西,從而使理念獲得真正的實現(xiàn)。這樣一來,主觀意志就同時規(guī)定自己為客觀的,從而是真正具體的?!盵24]
在黑格爾《法哲學原理》“第二篇道德”中,首先是從“作為自為地存在的自由的道德”開始,逐步展開他的“道德”概念的邏輯進程。黑格爾指出:“在嚴格意義的抽象法中,還未發(fā)生什么是我的原則或我的意圖的問題。這一個關于意志的自我規(guī)定和動機以及關于故意的問題,現(xiàn)在在道德領域中才被提到日程上來。人都意愿別人對他按他的自我規(guī)定來作出評價,所以不問各種外在的規(guī)定怎樣,他在這種關系中是自由的。人在自身中的這種信念是無法突破的,任何暴力都不能左右它,因此道德的意志是他人所不能過問的。人的價值應按他的內部行為予以評估,所以道德的觀點就是自為地存在的自由?!盵25]這里所說的“自為地存在的自由”,也就是在作為主體的人的意識或精神中存在的“主觀性的自由”。
由于“在道德領域中,他人的幸福也被牽涉到而成為問題”,[26]因而道德作為人的自由或自由意志的行動動機,通過“故意”、“意圖”和“善”,分別表現(xiàn)為“責任”、“福利”和“良心”。黑格爾認為,自由或自由意志是通過作為主體的人的行為或行動表現(xiàn)出來的,由于人的行為或行動使目前的事物外在事物發(fā)生某種變化,因此他對自己的行為是有責任的,他必須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因為“按照意志的法,意志只對最初的后果負責,因為只有這最初的后果是包含在它的故意之中?!盵27]我對我的故意的行為負有責任,因而我必須對我的故意的行為所產(chǎn)生的最初后果負責。當“故意”作為“我的表象的東西”,從而具有普遍物的方面時,它就是“意圖”。用黑格爾的話說,“由故意向意圖的過渡在于,我不但應該知道我的個別行為,而且應知道與它有關的普遍物。這樣出現(xiàn)的普遍物就是我所希求的東西,就是我的意圖?!盵28]“出自一個能思維的人的故意,不僅含有單一性,而且實質上含有上述行為的普遍方面,即意圖?!盵29]在黑格爾看來,“意圖”和“福利”是人的行為特殊方面的內部內容。他說:“行為的特殊方面就是它的內部內容,(甲)它的一般性格,對我說來是明確的,而我對這種一般性格的自覺,構成行為的價值以及行為之所以被認為我的行為;這就是意圖。(乙)行為的內容,作為我的特殊目的,作為我的特異主觀定在的目的,就是福利?!盵30]也就是說,意圖和福利是人的目的的兩個方面。作為人的主觀有意識的某種追求,就是意圖;而對這些追求所得到的滿足,就是福利或者幸福。由于福利或幸福的“種種規(guī)定是現(xiàn)有的,所以它們不是自由的真實規(guī)定。自由只有在自身目的中,即在善中,才對它自己說來是真實的?!盵31]黑格爾所說的“福利”,不僅自己的福利,而且普遍性質的福利,即他人的福利。因此,只有那種既是生物學意義上的人,更與人世間的“規(guī)律”相一致的理性的人,所追求的福利既包括自己的特殊福利,也包括他人的普遍福利。只有這種意義上的福利或幸福,才是與“善”相符合的福利。正是在這種意義上,黑格爾說:“善就是作為意志概念和特殊意志的統(tǒng)一的理念;在這個統(tǒng)一中,抽象法、福利、認識的主觀性和外部定在的偶然性,都作為獨立自主的東西被揚棄了,但它們本質上仍然同時在其中被含蓄著和保持著。所以善就是被實現(xiàn)了的自由,世界的絕對最終目的。”[32]由于善的抽象性狀是屬于主觀性的,這一主觀性當它達到了在自身中被反思著的普遍性時,就是它內部的絕對自我確信,“也就是他的良心 (Gewissen)?!盵33]簡單地說,良心是作為主體的人對“善”在內心的確信。
然而,“特定個人的良心是否符合良心的這一理念,或良心所認為或稱為善的東西是否確實是善的,只有根據(jù)它所企求實現(xiàn)的那善的東西的內容來認識?!粤夹氖欠乃欠裾鎸嵉倪@一判斷的,如果只乞靈于自身以求解決,那是直接有背于它所希望成為的東西,即合乎理性的、絕對普遍有效的那種行為方式的規(guī)則。”[34]在這里,黑格爾所說的“真實的良心”是符合“善”的理念的良心,而虛偽的良心則是惡。正如法與不法不可分割一樣,道德與不道德、善與惡也是不可分割的。善和惡的根據(jù)都是作為主體的人的自由,只不過惡根源于人的自然性。盡管如此,“個別主體本身對自己的惡行是絕對要負責的”。[35]因此,對于個別主體的惡行,必須受到懲罰。通過這種懲罰,達到揚善止惡的效果。
由此可見,黑格爾在他的《法哲學原理》“道德”篇中所說的“故意”、“意圖”和“善”,以及“責任”、“福利”和“良心”,是以他在“抽象的法”篇中所主張的自由,以及由這種自由所要求和體現(xiàn)的平等和正義為基礎的。具體地說,黑格爾法哲學理論體系中的“道德”,既是人的主觀性的自由,也是“善”?!吧啤笔亲鳛橹黧w的人的主觀性自由的定在,“善”的具體的表現(xiàn)形式是故意、意圖、責任、福利和良心。
黑格爾在“從道德向倫理的過渡”中說:“善是自由的實體性的普遍物,但仍然是抽象的東西,因此它要求各種規(guī)定以及決定這些規(guī)定的原則,雖然這種原則是與善同一的?!坪椭饔^意志的這一具體同一以及兩者的真理就是倫理?!盵36]“直接作為法而存在的自由的定在,在自我意識的反思中被規(guī)定為善,現(xiàn)在,這里要過渡到的是第三個階段,它是這個善和主觀性的真理,所以同時也是主觀性和法的真理?!盵37]黑格爾在這里所說的“直接作為法而存在的自由的定在”,是指那種符合自在自為地存在的自由的法,是自由的體現(xiàn)和實現(xiàn)。換句話說,黑格爾這里所說的“法”,是指那種反映人世間規(guī)律的法律。那種反映人世間規(guī)律的“法”,就是自由的定在,即自由的體現(xiàn)和實現(xiàn)。在“道德”中,那種作為人世間規(guī)律的法,只是作為主體的人的主觀性自由的定在,即作為道德的“善”,存在于作為主體的人的自我意識之中,具有抽象性、片面性和主觀性的缺陷,尚未達到客觀性的真理,因而還需要過渡到“倫理”。正因為如此,黑格爾指出:“主觀的善和客觀的、自在自為地存在的善的統(tǒng)一就是倫理,在倫理中產(chǎn)生了根據(jù)概念的調和。其實,如果道德是從主觀性方面來看的一般意志的形式,那么倫理不僅僅是主觀的形式和意志的自我規(guī)定,而且還是以意志的概念即自由為內容的。無論法的東西和道德的東西都不能自為地實存,而必須以倫理的東西為其承擔者和基礎,因為法欠缺主觀性的環(huán)節(jié),而道德則僅僅具有主觀性的環(huán)節(jié),所以法和道德本身都缺乏現(xiàn)實性?!盵38]這就是說,存在于作為主體的人的自我意識中“主觀的善”,還必須與存在于人世間的作為自由,或作為規(guī)律,或作為法的那種“自在自為地存在的善”獲得統(tǒng)一。這兩者的統(tǒng)一就是“倫理”,也就是作為“道德”的善達到了它的現(xiàn)實性。
關于倫理,黑格爾指出:“倫理是自由的理念。它是活的善,這活的善在自我意識中具有它的知識和意志,通過自我意識的行動而達到它的現(xiàn)實性;另一方面自我意識在倫理性的存在中具有它的絕對基礎和起推動作用的目的。因此,倫理就是成為現(xiàn)存世界和自我意識本性的那種自由的概念。”[39]這就是說,自由的理念統(tǒng)攝著倫理,是倫理的本質。于是,倫理一方面作為活的善,即符合自由的要求,并且排除了惡的因素的善,以知識和意志的形式存在于作為主體的人的自我意識之中,并通過自我意識的行動而達到它的現(xiàn)實性,從而成為符合自由理念或自由概念要求的現(xiàn)存世界;另一方面,自我意識在倫理性的存在中,具有它的絕對基礎和起推動作用的目的,那就是作為自我意識本性的自由理念或自由概念。這樣的倫理,當它成為現(xiàn)存世界,便表現(xiàn)為超出人們的主觀意見和偏好的,符合人世間規(guī)律,即符合自由理念的自在自為地存在的規(guī)章制度。用黑格爾的話說,“倫理性的東西就是理念的這些規(guī)定的體系,這一點構成了倫理性的東西的合理性。因此,倫理性的東西就是自由,或自在自為地存在的意志,并且表現(xiàn)為客觀的東西,必然性的圓圈。這個必然性的圓圈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就是調整個人生活的那些倫理力量。個人對這些力量的關系乃是偶性對實體的關系,正是在個人中,這些力量才被觀念著,而具有顯現(xiàn)的形態(tài)和現(xiàn)實性?!盵40]“因為倫理性的規(guī)定構成自由的概念,所以這些倫理性的規(guī)定就是個人的實體性或普遍本質,個人只是作為一種偶性的東西同它發(fā)生關系。個人存在與否,對客觀倫理說來是無所謂的,唯有客觀倫理才是永恒的,并且是調整個人生活的力量。因此,人類把倫理看作是永恒的正義,是自在自為地存在的神,在這些神面前,個人的忙忙碌碌不過是玩蹺蹺板的游戲罷了?!盵41]這種體現(xiàn)自由的理念或自由的概念的規(guī)章制度或規(guī)定的體系,作為倫理性的規(guī)定就是個人的實體性或普遍本質,在這樣的規(guī)章制度或規(guī)定的體系面前,任何個人都必須服從。其中,“法律和權力這些實體性的規(guī)定,對個人說來是一些義務”。[42]“具有拘束力的義務,只是對沒有規(guī)定性的主觀性或抽象的自由、和對自然意志的沖動或道德意志 (它任意規(guī)定沒有規(guī)定性的善)的沖動,才是一種限制。但是在義務中個人毋寧說是獲得了解放?!诹x務中,個人得到解放而達到了實體性的自由?!盵43]因為,“義務僅僅限制主觀性的任性,并且僅僅沖擊主觀性所死抱住的抽象的善?!?義務所限制的并不是自由,而只是自由的抽象,即不自由。義務就是達到本質、獲得肯定的自由?!盵44]需要說明或強調的是,黑格爾在這里所說的規(guī)章制度、規(guī)定體系或法律和權力,是符合人世間規(guī)律的,而不是在人世間既存那些由人所制定和控制的規(guī)章制度、規(guī)定體系或法律和權力。正是在這種意義上,黑格爾指出:“個人主觀地規(guī)定為自由的權利,只有在個人屬于倫理性的現(xiàn)實時,才能得到實現(xiàn),因為只有在這種客觀性中,個人對自己自由的確信才具有真理性,也只有在倫理中個人才實際上占有他本身的實質和他內在的普遍性。”[45]
“家庭”、“市民社會”和“國家”,是黑格爾作為“倫理”自由理念或作為“倫理”的自由概念發(fā)展的三個環(huán)節(jié)。“家庭”是倫理精神的直接或自然的形式。在以愛為規(guī)定性的“家庭”中,已經(jīng)具有現(xiàn)實的自由意志的個人,必須放棄自己的獨立性,使自己在配偶、子女和家庭其他成員的身上獲得承認,以統(tǒng)一的家庭權利為自己的權利。但是,隨著每一個家庭都通過父母,特別是父親的死亡而引起家庭的自然解體,而家庭的自然解體所帶來的財產(chǎn)繼承問題,導致家庭的統(tǒng)一感越來越淡薄,以至于家庭一般都以獨立的具體的人自居,并且相互見外地對待著。這種情況在家庭概念中的倫理理念的表現(xiàn),是通過“結合在家庭的統(tǒng)一中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必須從概念中分離出來而成為獨立的實在性”,從而“構成了倫理性的東西的現(xiàn)象界,即市民社會。”[46]市民社會作為“獨立的單個人的聯(lián)合”,[47]這每一個“獨立的單個人”都是自由的,他們之間的關系也都是平等的。但是,由于“在市民社會中,每個人都以自身為目的,其他一切在他看來都是虛無。但是,如果他不同別人發(fā)生關系,他就不能達到他的全部目的,因此,其他人便成為特殊的人達到目的的手段。但是特殊目的通過同他人的關系就取得了普遍性的形式,并且在滿足他人福利的同時,滿足自己?!盵48]“利己的目的,就在它的受普遍性制約的實現(xiàn)中建立起在一切方面相互依賴的制度。個人的生活和福利以及他的權利的定在,都同眾人的生活、福利和權利交織在一起,它們只能建立在這種制度的基礎上,同時也只有在這種聯(lián)系中才是現(xiàn)實的和可靠的。這種制度首先可以看成外部的國家,即需要和理智的國家?!盵49]在這種情況下,個人需要的滿足,只能通過個人的勞動以及以個人的勞動產(chǎn)品與他人的勞動產(chǎn)品相交換,才能實現(xiàn)。因此,在市民社會中,一方面必須通過司法對所有權的保護,才能實現(xiàn)作為普遍物的自由,另一方面,必須通過警察和同業(yè)公會,來預防遺留在上列兩體系中的偶然性,并把特殊利益作為共同利益予以關懷。在市民社會中的這兩方面的內容,就是黑格爾所說的“外部的國家”。而作為與“外部的國家”相對應的則是“內部的國家”。內部的國家由“王權”、“行政權”和“立法權”構成“國家制度”。需要說明的是,盡管黑格爾反對盧梭的社會契約論和孟德斯鳩的民主共和制,明確主張君主立憲制,但是,黑格爾對盧梭的社會契約論和孟德斯鳩的民主共和制的不滿,是因為他們的理論都建立在任性的基礎上的,沒有達到自由的客觀性、必然性和現(xiàn)實性的水平,再加上黑格爾給君主設置的種種限制,使君主立憲制國家中的君主必須受到法律和自由的限制,因而黑格爾的國家理論最終必然導向科學、民主和法治,而不可能像某些論者所說的那樣,在他的國家觀上堅持“對普魯士資產(chǎn)階級和貴族聯(lián)合政權的政治保守態(tài)度”。[50]關于這一點,筆者已在《法治:黑格爾國家理論的實質》一文中作了較為系統(tǒng)的論述,[51]在此不贅。
很明顯,黑格爾市民社會的經(jīng)濟基礎是正在崛起的資本主義商品經(jīng)濟,黑格爾市民社會的社會基礎則是在資本主義商品經(jīng)濟大潮中涌現(xiàn)出來的一個具有自由、平等和正義精神的有產(chǎn)者階層。而黑格爾的“國家”則是他的自由理念或自由概念經(jīng)過市民社會演進或發(fā)展到它的最高階段的產(chǎn)物,是他的自由理念或自由概念發(fā)展的最高、最完備的階段,也是他的自由理念或自由概念從抽象發(fā)展到具體的現(xiàn)實形態(tài)。用黑格爾自己的話說,那就是“國家是具體自由的現(xiàn)實;但具體自由在于,個人的單一性及其特殊利益不但獲得它們的完全發(fā)展,以及它們的權利獲得明白承認 (如在家庭和市民社會的領域中那樣),而且一方面通過自身過渡到普遍物的利益,他方面它們承認和希求普遍物,甚至承認普遍物作為它們自己實體性的精神,并把普遍物作為它們的最終目的而進行活動。……現(xiàn)代國家的原則具有這樣一種驚人的力量和深度,即它使主觀性的原則完美起來,成為獨立的個人特殊性的極端,而同時又使它回復到實體性的統(tǒng)一,于是在主觀性的原則本身中保存著這個統(tǒng)一。”[52]雖然“國家的目的就是普遍的利益本身”,但是,“這種普遍利益又包含著特殊的利益”。[53]
由此可見,黑格爾法哲學理論體系中的“倫理”概念,是建立在“抽象的法”和“道德”的基礎之上的。在黑格爾法哲學理論體系的“倫理”概念中,不僅內在地包含著“抽象的法”和“道德”的自由,以及由自由所需要的平等、正義、責任、福利、良心和善等具體內容,而且還是“抽象的法”和“道德”的自由,在“倫理”中通過“家庭”、“市民社會”,最后在“國家”中得到具體的實現(xiàn)。因此,黑格爾的“倫理”概念的本質是自由,黑格爾的“倫理”概念是建立在自由及其所需要的平等、正義、責任、福利、良心和善的基礎上的,包含著家庭、市民社會和國家所需要的,符合“規(guī)律”的法律體系和各種規(guī)章制度等內容。
[1][德]黑格爾.法哲學原理·序言[M].北京:商務印書館,1961.14.
[2][3][4][5][6][7][8][9][10][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2][53]黑格爾.法哲學原理[M].北京:商務印書館,1961.10.36.43.50.43.52.53.54.54.58.83-84.15.29.23.28.42.111.97-98.108-109.110.110.111.115.120.121.122.117.126.132.139.140.144.161.162.162-163.164.165.165.167.167-168.168.172.195.174.197.198.260.269.
[11]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98.
[12]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264.
[50]楊偉濤.倫理和道德的辨證考略——基于黑格爾精神資源的探究[J].同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3):4.
[51]周德海.法治:黑格爾國家理論的實質[J].中共濟南市委黨校學報,2010,(2):46—50.
周德海,安徽省合肥行政學院教授(郵政編碼238000)
B516.35
A
1672-6359(2011)04-0036-05
(責任編輯 曹連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