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威
(東北石油大學人文科學學院公共管理與社會學系,黑龍江大慶 163318)
公司的法律本質探析
——以一人公司為視角
王 威
(東北石油大學人文科學學院公共管理與社會學系,黑龍江大慶 163318)
關于公司的法律本質學術界歷來有爭議,而一人公司的出現又對傳統公司理論提出了挑戰(zhàn)。法人擬制說與法人實在說在哲學語義上存在著結合的可能性,一人公司的發(fā)展史體現了兩種學說的統一,一人公司是以契約關系維系的客觀實在,其擁有獨立人格的原因在于法律擬制,一人公司例證了兩種學說能夠通過相互補充,共同揭示公司的法律本質:公司是為實現社會價值,通過法律擬制而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契約性組織。
一人公司;法人擬制說;法人實在說;獨立人格;社團性
關于公司的法律本質問題,學術界爭議很多,其中法人實在說中的組織體說是我國民法學界的通說,認為公司作為社團法人,其本質屬性在于社團性和獨立人格性[1],然而,一人公司的出現及其逐漸被各國公司法所承認似乎對該理論提出了挑戰(zhàn)。那么究竟什么才是公司的法律本質?應該怎樣理解公司的本質屬性?以一人公司為視角進行研究,無疑將賦予傳統理論以全新的時代內涵,從而更臻完善地詮釋公司的法律本質。
“一人公司”是指股東(自然人或法人)為一人,并由該股東持有公司的全部出資或所有股份的有限公司。一人公司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一人公司包括形式上的(即狹義的)一人公司和實質上的一人公司。形式上的一人公司既在實質上符合一人公司的含義,又在形式上得到了國家法律承認;實質上的一人公司是指公司股東人數符合法定最低人數的要求,但出資人或真正擁有股份者只有一人,其他股東或出資人都是為了逃避公司法規(guī)定而掛名的,其一般出現在立法上不承認的國家或地區(qū),是為規(guī)避法律而進行的所謂“傀儡設立”,也有因股份或出資的轉讓而形成實質上的一人公司[2]。本文所研究的對象是指廣義的一人公司。
①法人擬制說。此種學說認為,只有自然人才能成為民事權利義務的主體,法人成為權利義務主體,是通過法律擬制使其成為自然人。
②法人實在說。主張團體是一種事實性存在,具備成為權利主體的條件,法人是客觀存在的團體性獨立實體,這種事實的存在是法人被賦予法律人格的基礎和決定性因素[3]。
③法人否認說。認為社會組織只是眾多個人的集合,不承認法人存在的各種學說。這種學說否認法人的存在,不能適應社會經濟生活的需要。
④合同網絡說。認為公司就是由存在于公司利益相關者之間復雜的利益安排構成的“關系之網”,這種關系之網的形式與內容構成了公司制度[4]。這種學說為解決一人公司與傳統的公司“社團性”之間的矛盾提供了理論支持,但從合同的視角出發(fā),無法解釋此種意義上的公司為什么成為權利主體,所以只能作為理解公司法律本質的一種思維方式。
辯證唯物主義認為:物質第一性,意識第二性,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而社會意識可以能動地反作用于社會存在,二者統一于社會實踐。運用這一哲學思想,重新解讀兩種學說的語義,可以發(fā)現它們存在兼容的可能性,從而共同詮釋公司的法律本質。
(1)“擬制”的“實在”基礎
對于法人擬制說的批評,主要是“法人不是憑空創(chuàng)造的,自‘無’不能生‘有’?!逼鋵?法人擬制說的創(chuàng)立者薩維尼雖然認為法人是“純粹的擬制物”,但又稱其是“人為創(chuàng)造的組織”,可見他并沒有完全否認法人作為一種實體的客觀存在,質言之,擬制不是創(chuàng)造新事物,只是通過法律技術將已有的社會存在轉化成社會意識。“法人”和“自然人”這兩個概念其實都是法學定義,其人格化的原理也都是通過法律擬制這一過程;法律上的“自然人”是以作為生物的“人”為實體的,同樣,不應否認“法人”也有其實體基礎。所以,應在嚴格區(qū)別自然人的基礎上,將適用于自然人的規(guī)范,以某種“有限度的類推方式”轉適用于法人[5]361??傊?法人的實體基礎并非擬制說所反對的主要所在,該說主要是認為法人的獨立人格不能從其實體基礎上自行產生,而需要符合某種條件并通過某種手段。
(2)“實在”的“擬制”過程
法人實在說中有代表性的是“組織體說”和“有機體說”,前者認為法人是“具有區(qū)別于其成員的團體利益,具有表達和實現自己意志和利益的組織機構”;后者則認為法人“有不同于個人意思總和的團體意思,因此本質上是與生物人一樣的有機體”[3]。這兩種學說雖然有分歧,但對于公司法人具有“社團性”存在共識。問題在于,不能因為社團性是實在的社會現象,而否認法人概念及其人格來自法律的擬制。所有的法律規(guī)范都不是對現實生活的直接反映,而是就實踐中的社會需要,加以設計而成,自然人和法人概念都是如此?!傲⒎ㄋ枷肟偸且运砸詾槭堑哪抗馓暨x應予法律人格化的社會實體,建立以之為中心的法律秩序,以法權形式推入到現實世界。”[6]團體現象的事實,不管是有機體還是組織體,只是社會存在,社會存在成為法律存在需要擬制這一轉化過程。這一過程把團體視為一個統一實體而不是個體簡單相加的總和,正體現了法律對客觀實在的再加工。
如前所述,表面上對立的法人實在說與法人擬制說存在統一的可能性,通過對一人公司這種新的公司形式進行剖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公司的本質。
在我國,2005年新公司法修訂之前,法律并未承認一人公司,當時的司法實踐也沒有明確肯定或否定一人公司的合法性,而社會經濟活動中一人公司卻普遍存在;在公司法修訂之后,一人公司正式得到明確承認??梢?一方面一人公司的實體是客觀存在的,在合法性待定狀態(tài)下其仍在社會經濟活動中擔當角色并發(fā)揮作用,它是適于成為權利義務主體的實體,只是法律尚未對這一事實加以確認;另一方面,法律設定了一人公司的合法性,還決定著其誕生的條件與方式、公司的行為能力,甚至決定著公司人格的消滅。同時,由于各國法律對公司人格的不同塑造,使得一人公司呈現出較大的國別差異,這反證了一人公司的人格由法律所擬制的這一命題[7]。
從公司史來看,首先產生的是公司的雛形,而后公司的社會實踐規(guī)則經過發(fā)展,才逐漸產生公司法律規(guī)則;從現實來看,不僅一人公司,其他任何公司類型,都是在實踐的基礎上形成的。也就是說,公司本是一種客觀實在,其生命的來源是社會實踐。但是,與公司雛形由人的實踐創(chuàng)造相反,公司人格與類型法定是當代公司法的一個原則[8],任何新型的公司在沒有得到法律承認之前,盡管在經濟活動中可能得到事實上的承認,其法律地位仍處于不確定狀態(tài),其人格沒有得到法律的確認。同現行法律對一人公司的人格塑造一樣,從公司法誕生之日起,公司人格就是法律擬制的,其虛擬性在于將公司人格視為人與人之間社會關系的集中表現。
綜上所述,表面上對立的實在說與擬制說得到了理論層面上的統一,即公司本是一種客觀存在,這種存在從根本上說是由社會經濟基礎和社會實踐規(guī)則決定的;但是在法治社會,出于社會現實經濟生活的需要,要賦予公司以獨立人格、使之成為民商事主體,以更好地規(guī)范公司活動。
法人實在說認為,法人是客觀存在的團體性獨立實體,具有鮮明的社團性。然而如前所述,一人公司特別是只有一名股東時,其社團性就不容易被人理解了。因此有學者認為一人公司之所以為法律所承認,完全是法律的特殊設定。這種觀點固然認識到了法律在確認一人公司法人地位時的重要作用,但同時忽略了一人公司在作為法律存在之前即是一種社會存在。筆者認為,一人公司同樣具有社團性,是一種客觀存在的、以契約關系維系的組織。
首先,一人公司是社會經濟發(fā)展的必然產物?,F代市場經濟具有主體的多元性和資金的融通性特點,單一投資者又推崇公司這種有限責任的經營方式,這為一人公司提供了產生和發(fā)展的機遇。一人公司既能夠使投資者充分控制公司,又能僅以其出資額為限承擔責任,這調動了投資者的積極性,激發(fā)了經營者的創(chuàng)造性,進而推動著社會經濟發(fā)展。
其次,實踐證明一人公司在社會經濟活動中得到了事實上的承認。無論學術界對其社團性如何質疑,實踐中并不妨礙這種模式的正常運行,一人公司適應社會經濟發(fā)展,在經濟活動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甚至在法律未予承認的國家和地區(qū)出現了“實質上的一人公司”,可見,一人公司適于成為享受權利并承擔義務的民商事主體,如果無視這種模式的存在,只會催生更多鉆法律空子的行為,反而不利于對其良性發(fā)展。
再次,一人公司具有其存在的社會價值。最初設立公司的目的是為了聚集財富和分散風險,因而傳統的公司具有“社團性”。但是隨著社會發(fā)展,擁有雄厚資金力量的自然人或者法人越來越多,籌集資金(資合性)已經不再是他們成立公司的主要目的,一人公司這種形式有助于社會閑散資金的流通,節(jié)約社會成本、創(chuàng)造社會財富。再者,雖然分散風險、獲得營利的共同目標使公司股東之間關系密切、互相信任(人合性),從而實現了公司內部權力關系的相對平衡,然而大股東操控董事會損害中小股東利益的情況并未因此消失,一人公司則不涉及這一問題。
最后,“合同網絡說”可以比較合理地解釋一人公司的社團性。在傳統思路的影響下為了迎合一人公司的社團屬性提出了各種學說,其中法經濟學家提出的公司“合同網絡說”能夠較為合理地解釋這一問題。根據“合同網絡說”??烧J為公司是由多數參與者構成的集合,這些參與者包括股東、債權人、雇員、社區(qū)以及管理者等不同主體,而不僅僅是由股東構成,從這個意義上來講,一人公司也具有的社團性。
總之,同其他類型的公司一樣,作為一種以契約關系維系的組織,一人公司以其存在的必然性、實在性和社會價值,推動著其最終被法律所承認。
除了社團性以外,通說認為法人的另一個本質屬性是人格獨立性。人格獨立主要包括意志獨立、財產獨立和責任獨立等內容[9]。通過上文的分析,可見一人公司是一種社會上存在的且適于享有權利承擔義務的社團性組織,然而其是否當然具有獨立于其成員的人格呢?筆者認為,社團性不必然產生獨立人格,獨立人格需要法律擬制。其原因在于:
第一,一人公司的獨立意志模糊不清。一人公司特別是當其僅有一名股東的時候,很難說清公司何以形成一個新的、獨立于該股東個人的意志。即使按照“合同網絡說”可以解釋一人公司的團體利益之形成是由于其多元的參與者,然而決定公司意志的主體是股東,一人公司的股東唯一,那么這個唯一的股東在其自然人意志之外,怎么產生另一個意志呢?有人認為一人公司的表意行為是通過其機關而不是直接實施的,所以其團體意思不同于其公司成員的個體意思。筆者不敢茍同,因為即便形式上意思由機關表達了,但實質上該意思仍舊出于唯一的股東,把二者割裂開來,無異于自欺欺人。
第二,一人公司的獨立財產很難確認。與一般的公司相比,單一股東享有對公司的絕對控制權,由此導致一人公司的財產與單一股東的其他財產的區(qū)分不明顯。當然,一人公司還是有自己的真正獨立的財產,即當公司資不抵債時,通過審計,法院能夠從一人公司的賬簿上劃分出屬于公司的財產;然而實踐中之所以會出現單一股東濫用其僅“承擔有限責任”而侵害公司債權人利益的情況,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通常情況下,債權人無法知悉公司財產和股東財產是否區(qū)分開所導致的,可見一人公司獨立財產在確認方面存在難題。
第三,一人公司的獨立人格在法律擬制之前是待定的。事實上,正是法律制度的設計,規(guī)定了設立一人公司的條件,才促使公司形成獨立的意思、獨立的財產,進而能夠獨立承擔責任,最終形成獨立的法人人格。如對于其財產,《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以下簡稱《公司法》)第63條規(guī)定:“一人有限責任公司應當在每一會計年度終了時編制財務會計報告,并經會計師事務所審計?!钡?4條又規(guī)定:“一人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不能證明公司財產獨立于股東自己的財產的,應當對公司債務承擔連帶責任?!痹偃鐚τ谇笆鰧嵸|上的一人公司而言,在不承認一人公司合法的國家和地區(qū),其投資者為了用公司的形式進行經營,就只能披上其他類型公司的外衣,才能取得在經濟活動中的主體地位。這充分說明,一人公司的獨立人格是法律擬制的結果,在法律擬制之前,其人格是待定的。
總之,從客觀現實出發(fā),一人公司已經是一種普遍化的社會存在,即使不承認其獨立人格和法律地位,甚至禁止其設立,也無法阻止更多的一人公司出現,反而可能導致規(guī)避法律的現象增多,產生新的法律問題和社會矛盾,所以法律擬制出了一人公司的獨立人格,賦予其民事法律關系的主體資格。從各個國家的法制史來講,“公司”和“法人”曾經互不相干,法人產生至今并不存在當然的意思獨立、財產獨立和責任獨立,“適于為權利義務主體”不意味著“必然成為權利義務主體”。也就是說,公司之所以有獨立人格,并不只是因為它天然“適于”,還是法律為適應社會經濟發(fā)展的現實需要做出的設計。
第一,一人公司能夠從法律的“灰色地帶”,到被大多數國家所認可,根本原因就在于其客觀存在,并在社會經濟活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這為法人實在說做了精彩的注腳:法人實在說的優(yōu)勢在于肯定了法人的實體性存在,揭示了法人之所以能成為權利主體的事實基礎;它將法人置放于一個與自然人同等重要的位置,并公平地賦予其人格。
但很多學者也提出法人實在說存在的缺陷:一是它過于重視團體人格,忽略了團體內部復雜多變的利益關系及互不相同的個人意志,可能引起對個人人格的漠視和損害。正如學者描述的那樣,“承認法人制度,追求團體的社會價值的利用,也有越出極限的例子。20世紀初期德國和日本對于社團和共同體如此崇信,提出了‘熱愛整體,甚于熱愛你自己’的口號,導致個體淪為法西斯的犧牲品?!盵5]373一人公司則因其是否具有社團性引起廣泛爭議,為團體人格與個人人格之間價值的平衡提供了討論的范本,無論其社團性是否被承認,由于前述公司人格并非自然形成,之所以得到承認是經法律的擬制,即“將公司人格視為人與人之間社會關系的集中表現”,那么法律當然應該充分尊重公司成員的個人人格,對公司侵犯內部成員利益的行為加以規(guī)制,協調公司內部各種利益關系。
法人實在說的另一缺陷是無視法律技術的重要作用,否認法律制度的設定對于社會現實的獨立性,容易導致國家無權干預法人內部行為的結論[3]59。而一人公司從一種事實存在,到一種法律存在的演進過程,恰恰體現了法律技術的重要作用,特別是對于一人公司獨立人格的界定,充分表明法律制度的重要意義。前述《公司法》第64條的規(guī)定實際上確立了我國獨有的一人公司“法人格濫用推定”制度,這種對一人公司法人人格的規(guī)范再次體現了法律對于公司人格的塑造,以及對于公司行為的當然規(guī)制。
第二,一人公司形成獨立人格的過程,昭示了法人擬制說的價值。擬制說充分注意到了法人的社團性與自然人的區(qū)別,強調了法人成員的人格、財產與法人本身的脫離;突出了法人人格存在中法律技術因素的重要性,并為解釋“公司法人人格否定”問題提供了可行的思路。
但是擬制說仍不可避免地存在著以下缺陷:一是它忽視了法人存在的社會因素,即其取得獨立人格的實體基礎。而“正是因為一人公司的現實存在,法律才能賦予其權利能力,法律不可能去賦予一個根本就不存在的實體以人格?!盵10]二是它未揭示法人成為權利主體的實質原因,無助于鞏固公司法人的獨立人格。一人公司能夠成為權利主體的實質原因恰是其符合社會經濟發(fā)展需要,是一種適于個人資本投資營利的工具,即其存在的具有合理性。三是依照擬制說的觀點,“既然公司的生命都是法律賦予的,法律當然可以對公司進行管束”[11],導致這一學說可能成為法律隨意干預公司行為的借口。事實上一人公司雖受法律規(guī)范,但其正常經濟活動并未受到干擾,這說明如果能承認公司的客觀實在性,其生命并非法律所賜予,就不至于因對法律的盲目崇拜而導致法律的濫用。
總之,從一人公司的視角探尋公司的法律本質,可以發(fā)現法人實在說和法人擬制說都存在缺陷,偏信其中一種學說容易走入極端,給理論研究和實踐應用造成困擾。如果將兩種學說結合起來,則能夠突破各自的局限性,認清公司的生命并非源自法律創(chuàng)造,但其人格來自法律擬制。
通過分析一人公司對傳統公司理論的沖擊,能夠進一步揭示公司的法律本質,并將“法人實在說”和“法人擬制說”這兩種看似矛盾的學說緊密結合起來。也唯有如此,才能解決公司法律本質學說在理論和實踐中出現的各種問題,既能協調各國立法差異,又能解釋一人公司這種顛覆傳統的特殊現象,還能為未來的公司形式出現和發(fā)展提供廣闊的法律空間,使公司制度、法人制度符合社會經濟發(fā)展趨勢。所以,研究公司的法律本質,一方面應尊重經典學說,擷取其精華,領會其精神;另一方面不妨擱置無益之論爭,舍棄陳腐之觀點,與時俱進、整合提高。
將法人實在說和法人擬制說統一起來,可以得出公司法律本質的雙層內涵:一是公司的社會存在是以契約關系維系的組織;二是法律出于社會需要將這一社會存在擬制而為法律存在。最后,將公司的法律本質總結為:公司是為實現社會價值,通過法律擬制而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契約性組織。
[1]江平.法人制度論[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1:1.
[2]許治政.淺談一人公司[J].當代法學,2003(12):37-40.
[3]蔡立東.公司本質論綱:公司法理論體系邏輯起點解讀[J].法制與社會發(fā)展,2004(1):55-70.
[4]劉迎霜.公司契約理論對公司法的解讀[J].當代法學,2009(1):134-139.
[5]龍衛(wèi)球.民法總論[M].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01.
[6]江平,龍衛(wèi)球.法人本質及其基本構造研究:為擬制說辯護[J].中國法學,1998(3):71-79.
[7]吳越.公司人格本質與社會責任的三種維度[J].政法論壇,2007(6):58-69.
[8]雷興虎.公司法新論[M].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01:19.
[9]劉惠明.公司違法時董事對公司的賠償責任探析[J].河海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12(4):57-60.
[10]黃燕,周雅.論公司的本質[J].法制與社會,2006(11):97-98.
[11]徐菁.公司法的邊界[M].北京: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06:26.
DF411.91
A
1671-4970(2011)04-0071-04
2011-04-16
王威(1979—),女,黑龍江安達人,講師,碩士,從事民商法學、行政法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