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全德
(淮北職業(yè)技術學院 宣傳部,安徽 淮北 235000)
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過程合力初探
毛全德
(淮北職業(yè)技術學院 宣傳部,安徽 淮北 235000)
加強和改進學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任務是一項具有復雜性、艱苦性的長期工作。高職院校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著力整合各個方面的有效資源,使之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充分發(fā)揮其作用,這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深度和廣度就會得到很大地提升。
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過程
高等教育擔負著培養(yǎng)思想先進、情操高尚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職責,高職院校作為高等教育的組成部分,近幾年得到了迅速發(fā)展,已占我國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育人中心工作。對于加強和改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這項長期復雜而艱巨的工作,筆者認為高校必須讓各職能部門協(xié)調配合,形成教育合力才是做好高職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關鍵。
當前高職院校的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整體上是好的,但是少數(shù)大學生受各種消極傾向的影響比較嚴重,表現(xiàn)在人生觀和價值觀方面存在的問題尤為突出。1.輕德育,重專業(yè)。有的人政治責任感不強,對現(xiàn)實社會問題的判斷缺少應有的政治意識,只對自己喜歡的學科感興趣,對政治理論學習和兩課教學不夠重視,不愿參加政治性活動,有的甚至厭倦和反感。2.輕集體,重個人。少數(shù)人把個人利益與個人主義混同起來,不愿接受集體約束,對集體活動和公益勞動缺乏熱情,缺少集體榮譽感。3.輕理想,重現(xiàn)實。有些大學生的人生價值取向格調不高,價值目標層次較低,沒有共同的理想信仰,缺乏遠大目標,思想趨于實際。4.輕奉獻,重索取。個別人片面強調功利原則,只強調獲取,不講奉獻;5.輕奮斗,重享樂。一些大學生渴望成才,卻缺乏堅定的拼搏精神;想要進步,又缺少腳踏實地的努力;想做生活的強者,注重物質享樂和感性刺激,卻又在現(xiàn)實生活中無所適從。以上種種現(xiàn)象,雖然只是少數(shù)人的個別行為,但是對高職大學生積極、進步的思想主流還是有一定的負面影響力的。
1.思想道德觀念多元化
改革開放以來,社會飛速發(fā)展,形成了多元化的經(jīng)濟體制、多元化的價值觀念、多元化的信息、多元化的道德導向。面對如此多的多元化,當代大學生產(chǎn)生了多元化的價值觀念。對正值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中的大學生來說,他們閱歷淺、思想比較單純、社會實踐不多,辨別能力相對較弱,價值判斷容易出現(xiàn)模糊和偏差,所以,在校大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就面臨著新的、前所未有的困難和挑戰(zhàn)。
2.錯位的管理主體
在現(xiàn)行的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中,學生管理工作往往被各院??醋魇枪芾砉ぷ鞯闹行暮椭黧w,學生處于被動的“被管理者”的位置上,完全是在從屬的,學生的管理工作還是以“我管你”為基本模式展開,以“管好你即管住你”為目標。該方式帶來的是工作量的增加與工作隊伍薄弱相矛盾的局面,忽略了學生主動自我管理和尋求發(fā)展的積極性。
3.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隊伍薄弱
目前高校擴招使得在校大學生數(shù)目快速增長,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主要由專職從事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教師和學生政治輔導員組成,師資力量相對薄弱,同時專職學生管理工作者的政治理論、業(yè)務能力、管理經(jīng)驗的不足,也制約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全面開展。
4.巨大的社會就業(yè)壓力
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近期對全國114個城市勞動力市場供求狀況的調查表明,對高校畢業(yè)生的需求僅占市場新增崗位總量的22%。嚴峻的就業(yè)形勢引發(fā)人們對當今高等教育人才培養(yǎng)的質疑,動搖了人們對科學知識重要性的認識,思想政治工作的育人功效面臨挑戰(zhàn)。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個復雜的、連續(xù)的系統(tǒng)工程,針對新時期高等教育快速發(fā)展給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的新課題,不斷創(chuàng)新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形式和方法,需要各方面的支持配合,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關心培養(yǎng)大學生的健康成長,成為具有高職院校的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新模式。
1.堅持服務育人理念
高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者要調整心態(tài),充分發(fā)揮服務工作的優(yōu)勢,盡可能地為學生提供全面優(yōu)質的服務,保證學校教育目標的實現(xiàn)。首先,要注重學生的自我教育。新時代的在校大學生自主意識強,思維異?;钴S,創(chuàng)新意識強烈,因此,大學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務和自我教育就十分重要,研究制定一套有效的辦法和措施,促進學生“內促式”教育的實現(xiàn)。其次,暢通與大學生平等溝通的渠道。與學生進行充分的思想交流是做好他們思想政治工作的前提,要積極開展的談心活動、老師特別是輔導員要了解和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變 化和需要,為他們排憂解難。更要積極探索更多的思想溝通的方法和途徑。
2.堅持以學生為主體的理念
注重學生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的實現(xiàn),強調以學生為根本。當代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取向和行為方式與以往有著很大的不同,存在著理想主義與實用主義之間、以德為本與道德虛無之間、高雅追求與庸俗趣味之間、倡導艱苦奮斗與貪圖享樂之間的反差。針對其思想特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貼近學生思想,把思想道德課和馬列主義理論課作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陣地,不斷嘗試更多有效的方法和手段,保證思想政治工作能夠融進教材、課堂、網(wǎng)絡、公寓、社團和學生頭腦。
3.思想政治工作貼近學生需求
大學生處在由不成熟逐步走向成熟的人生階段,對物質和精神存在不同層次的欲望和需求,由于現(xiàn)實與主觀愿望存在差距,常導致物質愿望與自身經(jīng)濟條件的矛盾、成才愿望與所處的學習環(huán)境的矛盾、成就事業(yè)的追求與社會就業(yè)難的矛盾。因此,增強高等學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預見性和主動性,注重工作的時效性和成效性,緊緊圍繞大學生的需要特點,有的放矢、因勢利導地加強對學生需求的引導,幫助他們正確處理好各種需求之間的關系。
4.兩課教育改“灌”為“疏”
“兩課”教學應堅持和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指導地位,在兩課的教學過程中,要充分體現(xiàn)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用科學的理論武裝大學生,用優(yōu)秀文化影響大學生。要積極參與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努力形成以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學科體系和教材體系。課堂上不僅要把理論講清楚,更要通過形象、生動感人的道理講到學生心里;不僅要把理論“灌”到課堂上,更要看是否發(fā)揮了“疏導”作用;要入耳入心,讓學生真正感受到“兩課”不是只講“大道理”的,而是與他們的學習、生活、做人、做事息息相關的,使學生通過學習受到教育,得到啟迪。
5.密切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
大學生的自信心和獨立意識強,勇于響應時代的召喚為理想而奮斗,同時他們所處的復雜的情境中諸多的應激源——學業(yè)成績、人際關系、經(jīng)濟困難、戀愛挫折、就業(yè)競爭、網(wǎng)絡互動——給他們帶來了巨大的心理壓力,使得部分大學生的心理和行為出現(xiàn)偏差。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需要敏感把握大學生群體的心理動態(tài),用教育學和心理學的原理和方法去引導他們,采取正面引導與心理健康教育相結合,及時開展心理咨詢等活動,提高其心理健康素質。
6.從細小處“貼近”學生
堅持以人為本,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應當從細小的、具體的問題著手和切入。著手公德意識教育、法律意識教育、健康人格和心理教育,融入大學生理想、信念、人生觀和價值觀教育,用基礎的、具體的和平常的教育方式,由近及遠、由淺入深,以小見大,對大學生的心理、思想、行為規(guī)范等各方面進行教育。
7.健全輔導員和班主任隊伍
輔導員和班主任植根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層,工作中必須堅持貫徹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導思想,抓住理想信念教育這一核心,以思想道德建設為基礎,以愛國主義教育為重點,鎖定大學生全面發(fā)展的目標,努力探討和開拓新形勢下實施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方法和科學手段。
8.注重教師行為世范
在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教育工作者既要“學為人師”,更要做到“行為世范”。一個治學嚴謹、道德高尚的教師,對學生思想道德觀念的影響一定是最為深刻和持久的。博學和具有人格魅力的老師最能吸引學生,最受學生們歡迎。從這些老師的身上,學生不僅學到了知識,更學會了做人、做事。
9.向上、多彩的第二課堂
第二課堂不僅是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課外陣地,而且向上、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給學生提供了一個施展才華的舞臺。高職院校通過第二課堂這個平臺,引導廣大學生和各種社團緊緊圍繞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題,在理論教育、技能培養(yǎng)和社會實踐等多種領域內廣泛地開展活動,學生參與其中,對拓展個人素質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并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感染,思想得到凈化。
10.以學生為本,全員育人
首先,高職院校各職能部門要積極履職,齊抓共管,形成合力,營造全員育人、全方位育人和全過程育人的良好局面。第二,創(chuàng)新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強化學校黨委的統(tǒng)一領導,形成黨政群團協(xié)辦共管,相關部門各司其職的體制和機制。第三,教師除了教學任務,就是育人。從學校領導到教師,教育學生熱愛祖國、熱愛人民,全體教師用教師的言傳身教,用學識和人格的力量鍛造學生,把教書育人落到實處。
高職院校歷來是培養(yǎng)青年大學生的重要陣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個連續(xù)的、復雜的系統(tǒng)工程,學校各個職能部門之間,不同學生社團和教工組織之間,教師和學生之間,以及管理者與被管理者,服務者與被服務者之間,需要相互協(xié)調配合,凝心聚力,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以豐富多彩、積極向上的學術、科技、藝術和娛樂活動為載體,把德育與智育、體育、美育有機結合,按照科學發(fā)展、協(xié)調發(fā)展、和諧發(fā)展的要求,逐步形成優(yōu)良的教風、學風和校風,最終達到環(huán)境育人、文化育人的良好效果。
[1]張顯東,楊秀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微[J].合肥工業(yè)大學學報:社科版,1999(3).
[2]李正華.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載體[J].湖北民族學院學報:哲社版,2001(2).
[3]胡誘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問題與探索[J].福建財會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2(1).
[4]廖和平,周雄芳,王衛(wèi)平.制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原因分析[J].思想教育研究,2003(10).
G41
A
1671-8275(2011)06-0010-02
2011-11-06
毛全德(1974-),男,安徽淮北人,淮北職業(yè)技術學院宣傳部政工師,碩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責任編輯:董 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