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中國大學生跨文化交際愿意度調(diào)查
——英語專業(yè),文科與理工科大學生的對比

2011-11-02 06:48:23宋寧麗汕頭大學廣東汕頭515063
關(guān)鍵詞:理工科英語專業(yè)意愿

宋寧麗(汕頭大學,廣東汕頭,515063)

中國大學生跨文化交際愿意度調(diào)查
——英語專業(yè),文科與理工科大學生的對比

宋寧麗(汕頭大學,廣東汕頭,515063)

通過調(diào)查英語專業(yè),文科和理工科本科生在跨文化交際愿意度的差異,試圖找出英語學習情感因素(如興趣、內(nèi)部動機)如何影響跨文化交際意愿度——這一跨文化交際特征。本研究為國內(nèi)跨文化交際研究和教學提供一個新的研究角度,力求進一步完善跨文化交際理論。

跨文化交際意愿度;跨文化交際能力;二語學習內(nèi)部動機

一、研究背景

隨著全球化進程的加快和交通通訊的發(fā)展,跨文化交際也受到了很多學者的關(guān)注,教育部2007年頒布了《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明確界定了大學英語的教學性質(zhì)是以跨文化交際和學習策略為主要內(nèi)容,并明確教學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綜合應(yīng)用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是他們在今后學習、工作和社會交往中能用英語有效地進行交際,同時增強其自主學習能力,提高綜合文化素養(yǎng),以適應(yīng)我國社會發(fā)展和國際交流的需要”。毫無疑問,第二語言學習是培養(yǎng)和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的重要途徑之一,反過來,較高的跨文化交際能力也是外語教學的主要目標之一。

早在上個世紀80年代,學者就開始關(guān)注外語學習中的情感問題,而且全球外語教學的重點也從注重學生的聽、說、讀、寫等語言技能的培養(yǎng),轉(zhuǎn)到注重學生語言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再轉(zhuǎn)到注重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Byram,1997/2001)。

國內(nèi)外學者雖然對跨文化交際及其培養(yǎng)做了不少研究,但大多數(shù)跨文化交際研究都側(cè)重于文化維度對跨文化交際過程的影響,跨文化教學也僅停留在文化知識的輸入,很少有研究關(guān)注跨文化交際過程中個人的交際特征,如跨文化交際意愿、跨文化交際焦慮、民族優(yōu)越感等對跨文化交際的影響。Beatty(1998)認為,個人的交際特點和傾向差異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他們的交際行為,特別是當參與跨文化交際時。Byram(1993)指出,培養(yǎng)對外民族文化的了解和外民族人們的積極態(tài)度應(yīng)該成為外語教學的目標之一。因此,了解并認識這些交際特征,將有利于幫助交際者消除跨文化交際過程中的各種障礙。學者們已經(jīng)研究了幾個影響跨文化交際的交際特征,如激辯、語言攻擊、交際焦慮、民族優(yōu)越感、跨文化交際意愿、跨文化交際焦慮。這些因素都在不同程度和不同交際情景下影響著跨文化交際效果。雖然交際特征對跨文化交際能力有很大影響,也是跨文化培訓(xùn)必須考慮的因素,但跨文化交際研究很少有從交際特征方面研究,而上述有限的研究也都是以美國學生和在美國學習居住的中國學生為樣本研究,沒有任何有關(guān)中國大學生的跨文化交際愿意度的實證研究。雖然石林平、張東紅(2010)關(guān)注了中國大學生的跨文化交際愿意,但還只是描述性的,并不是實證研究,這樣就難免缺乏實證支持。而且研究者也沒有弄清楚交叉文化和跨文化交際的區(qū)別。

基于以上研究的空白,在此主要探討影響跨文化交際的一個重要的交際特征——跨文化交際意愿(intercultural willingnessto communicate)。Peng(2005)指出在跨文化情境下,參與者的交際意愿能反映其跨文化交際能力。而目前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的主要手段還是第二語言學習,因此不少學者研究外語學習,外語教學與跨文化交際能力的關(guān)系。Mertins(2009)研究了二語習得過程中的情感因素,如階段性二語學習愿意度(stage of second language leaning readiness)、二語學習價值觀(value of second language leaning)與跨文化交際意愿度的關(guān)系,研究結(jié)果發(fā)現(xiàn)外語學習愿意度、價值觀與跨文化交際意愿度呈顯著的正相關(guān)關(guān)系。但是此研究沒有考慮到外語學習中的情感因素對跨文化交際愿意度的影響,因此旨在通過調(diào)查英語過程中的情感因素變量、內(nèi)部動機、興趣及自我感知英語水平與跨文化交際意愿的關(guān)系,來探求英語學習情感因素與跨文化交際特征的關(guān)系,從而為跨文化交際教學提供新的研究方向以及教學參考。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問卷調(diào)查的方法來收集數(shù)據(jù)。采用的中文量表是翻譯和回譯的版本,以提高準確性。問卷由四部分組成,即跨文化交際意愿度量表、語言學習取向量表中的內(nèi)部動機部分、自我感知英語水平、個人基本信息。利用Kassing(1997)開發(fā)的跨文化交際意愿度量表,來測試大學生的跨文化交際愿意情況,該量表具有很高的可信度(Cronbach'salpha=.91)。它一共包括12個百分制填空題,分數(shù)越高,表示在跨文化情境下的交際意愿度越高。

本研究的另一個量表是語言學習取向量表中的內(nèi)部動機部分(LLOS-IM,Noels,Pellectier,Clement,and Vallerand,2000)。共9個問題,包括三方面:成就動機(accomplishment)、知識獲取動機(knowledge)和自我激勵動機(stimulation)。問題采用7點李克特計算,數(shù)字越大,動機程度越高。

自我感知英語水平由四個問題組成,分別是英語聽、說、讀、寫水平的自我感知。問題采用5點李克特量表計算,數(shù)字越大,水平越高。

(二)研究對象

本研究對象是廣東省某重點高校本科生共160人,其中男生62人,女生98人;英語專業(yè)50名學生,理工科學生51名,文科學生59名。

(三)數(shù)據(jù)收集與分析

數(shù)據(jù)采集分兩個步驟,首先是50個樣本的初測,以檢驗問卷信效度。初測回收有效問卷44分,數(shù)據(jù)信效度分析結(jié)果證明此問卷符合標準。第二步將170份問卷均在課堂上發(fā)放,當場回收165,回收率為97.1%。數(shù)據(jù)分析使用SPSS 8.0進行描述性統(tǒng)計計量,然后對數(shù)據(jù)進行獨立的單向方差分析。

三、結(jié)果

下表是使用 SPSS8.0對樣本數(shù)據(jù)進行單向方差分析結(jié)果。從中可以看出,三組本科生,英語專業(yè)和文科、理工科學生在跨文化交際意愿度上,有著顯著的差異,英語專業(yè)(66.77a)在這一項上得分最高。有趣的是,理工科的IWTC分值(63.61a)要比文科學生的(52.54b)高出不少,這一點和預(yù)想的不符。但是,三組被測的這一項均得分不高,這就意味著,被測者在跨文化情境下選擇去交際的可能性不大。

除此之外,英語專業(yè)學生的其他變量得分在三組中都是最高的,其中成就動機的平均分更是達到了5.2。但在這些變量中,除了在自我感知英語水平項目上得分幾乎一樣外,理工科學生的各個變量都比文科學生的分值高一些。

在英語學習取向的知識、成就、激勵三項測試中,被測的成就動機得分最高。三組學生的內(nèi)部動機強度也存在著差異。

跨文化交際愿意度的專業(yè)差異單項方差分析結(jié)果

四、討論

本研究的數(shù)據(jù)分析結(jié)果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角度去認識英語語言學習與跨文化交際能力的關(guān)系,即通過對比不同專業(yè)的英語學習情感特征(如內(nèi)部動機、興趣)與跨文化交際情感特征—交際意愿度的具體差異,來試圖找出文科、理科、英語專業(yè)在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yǎng)上的具體問題,從而制定出更加具體精確的培養(yǎng)方案。

在三組被測中,英語專業(yè)在各個變量測試中都是最高的,正反映了外語能力對參與跨文化交際行為的影響。對于跨文化交際愿意度這一變量來說,由于英語專業(yè)本科生的自我感知英語水平要比其他專業(yè)高,這使得他們更有信心去選擇交際。根據(jù)Peng的二語交際意愿模型,交際信心直接影響交際意愿,這就可以解釋英語專業(yè)較高的跨文化交際意愿度。而外語能力相對較低的其他專業(yè)本科生,由于很少有口語技能訓(xùn)練課程,使用英語的頻率較低,因此在跨文化交際過程中,往往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和一定的信息處理時間,所以一旦參與到跨文化交際活動中,就容易緊張怕出錯而不能很輕松地使用英語與外國人交談,所以會傾向于避免這樣的交際。此外,學校英語專業(yè)設(shè)置了文化及文化差異相關(guān)課程,如“跨文化交際學”、“文化人類學”、“文化研究”等使得英語專業(yè)本科生有了豐富的文化知識,對文化差異以及跨文化交際策略有一定了解,故英語專業(yè)在跨文化交際情境中,對交際對象有了了解,掌握了一定的交際策略,而且應(yīng)對交際過程中可能出現(xiàn)的不確定因素的能力要強一些,所以他們可能去選擇交際;而非英語專業(yè)學生由于對交際對象的文化背景了解不夠,面對文化差異,不知道如何去應(yīng)對而不愿意選擇交際。

從英語學習動機來講,英語專業(yè)的內(nèi)部動機強度最高,由于英語水平的高低直接關(guān)系到英語專業(yè)的就業(yè),所以她們的動機要相應(yīng)強一些,特別是成就動機超出了平均分(5.2)。由于被測大部分都是廣東地區(qū)的生源,不少被測表明他們的求職目標是進入廣州或者深圳的外貿(mào)公司,這就要求他們具備一定的跨文化交際能力以勝任未來的工作。因此,盡可能地去尋找機會去進行跨文化交際就成了他們的學習任務(wù)。根據(jù)Yashima(2004)的觀點,較強的英語學習動機與英語能力正相關(guān),這就可以解釋為什么英語專業(yè)本科生更愿意參加跨文化交際活動,因為這是一個很好的練習提高口語的機會。而對于其他專業(yè)的本科生來說,大學期間英語學習的主要任務(wù)無非就是通過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對口語水平的要求相對低一些,所以其交際愿望也就沒那么強烈。

從英語興趣來講,英語專業(yè)學生之所以將英語作為自己的大學階段主攻專業(yè),很大程度上是出于興趣。眾所周知,英語興趣也就是利用自己所學的知識以達到能流利地和外國人進行交流的目的,所以他們就很有興趣參與到與英語緊密相關(guān)的跨文化交際活動中去。而另外兩組學生顯然對英語的興趣沒那么濃厚,因而渴望和參與程度也就不會高。

數(shù)據(jù)結(jié)果顯示,理工科本科生在跨文化交際情境下,要比文科生的交際意愿程度高不少。根據(jù)以前的研究(文科女生和理工科女性性格差異)以及這兩組給人的大致印象,文科學生一般善于交際,而理工科因為過于理性化而缺乏人際交往過程中的活躍氣質(zhì)。但是在本研究中,為什么這一現(xiàn)象發(fā)生了變化呢?可以這樣解釋:首先,由于理工科學生做事情,如英語學習方面,具有較強的工具性動機,如表所示,理工科學生的內(nèi)部動機和強度動機,要比文科學生高,即理科生會比文科生更有動力地去提高自己的英語能力,從而更有信心進行跨文化交際。其次,當理工科學生通過自己的推理對某些事務(wù)產(chǎn)生認同后他們會堅決支持參與,所以在跨文化情境下,理工科學生會更愿意選擇進行跨文化交際。同時二語研究表明,動機強的學生傾向于較高估計自己的英語水平和交際能力,在交際中焦慮感較低(Yashima,2002:54-66),從而也就愿意去交際。邵新光調(diào)查了理工科學生英語使用情況發(fā)現(xiàn),53.6%的學生喜歡和遇到的英美人交談,這說明大部分學生都有使用英語進行交際的意識,表明多數(shù)學生具有愿意開口講英語的潛在積極性;82.5%的學生學習英語的動機是很明確的,如通過大學四六級、雅思、托福考試,也有不少學生希望將來出國繼續(xù)深造,有考取托福高分的強烈愿望,這說明很多學生有通過英語學習最終實現(xiàn)跨文化交際,甚至去英語國家工作的愿望。而文科生可能易受情緒影響,動機強度不夠,缺乏理性的分析與實施步驟等,在遇到跨文化情境時,選擇交際的情形就相對少一些。因此在跨文化交際意愿度的培養(yǎng)上,文科生面臨的問題要嚴重一些,如何針對文科生的具體情況來采取相應(yīng)的措施是我們下一步需要做的工作。

在英語興趣方面,理科生要比文科生略高一些。首先,被測理工科有一半來自醫(yī)學院,學生在大一大二基礎(chǔ)階段有3/4的課程是英語和醫(yī)學專業(yè)英語課,由于長時間大量接觸,使得他們對英語有了興趣;其次,醫(yī)學院英語教學采用全侵入式英語為教學項目,改變了傳統(tǒng)的英語教學模式,讓學生的學習過程更富有趣味,而且學生的英語綜合運用能力得到顯著提高(蘇寧,2007),從而對英語產(chǎn)生了興趣。

最后,從三組的顯著差異可以看出,英語學習過程中的情感因素與跨文化交際意愿度相關(guān),說明積極的英語學習情感因素有助于提高跨文化交際愿意度。這一研究結(jié)果也指出了制定有效策略去培養(yǎng)學生的成就動機,將有助于英語學習積極情緒的培養(yǎng),從而提高跨文化交際意愿。而且也能為不同專業(yè)的具體情況提供統(tǒng)計上的參考。

盡管本研究從專業(yè)差異方面去研究跨文化交際意愿,也得出了有統(tǒng)計學意義的數(shù)據(jù)結(jié)果,但本研究還有其局限??缥幕浑H意愿度作為影響跨文化交際能力的重要情感因素之一,跨文化交際這個概念的組成因素很多,所以單純研究這一個變量并不能準確反映問題。如果能把影響跨文化交際的其他因素,如行為層面結(jié)合起來,就有可能得出更加準確和有意義的結(jié)果,希望對跨文化交際意愿度有興趣的學者進一步探索跨文化交際的相關(guān)變量及其相互關(guān)系提供一定的借鑒作用。

[1] Hashimoto,Y.Motivationand willingness to communicate as predictors of reported L2 use[J].Second Language studies,2002(20):29-70.

[2] Jacob M.Using the transtheoretical model to predict intercultural willingness to communicate(IWTC)[D].Unpublished master's thesis,University of Wisconsin-Whitewater,Whitewater,2009.

[3] Kassing,J.W.Development of the intercultural willingness to communicate scale[J].Communication Research Reports,1997,14(4),399-407.

[4] Massengill,J.&Nash,M.Ethnocentrism,intercultural willingness to communicate,and international interaction among U.S.college students[J].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Association,Chicago,2009.

[5] Noels,K.A.,Richard Clement,&Pelletier L.G.Perceptions of Teachers'Communicative Style and Students'Intrinsic and Extrinsic Motivation[J].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1999(83):23-24.

[6] Peng,J.E.Willingness to communication in an L2 and integrative motivation among college students in an intensive English language program in China[J].University of SydneyPapers in TESOL,2007(2):33-59.

[7] Peng,J.E.&Woodrow,L.WillingnesstocommunicateinEnglish:A model inChineseEFL classroom context[J].LanguageLearning,2010,60(4):1-33.

[8] Roach,K.D.&Olaniran,B.A.Intercultural willingness to communicate and communication anxiety in international teaching assistants[J].Communication research Reports,2001,18(1):26-35.

[9] Richmond,V.P.,McCroskey,J.C.,McCroskey,L.L.,&Fayer,J.M.Communication traits in first and second languages:Puerto Rico[J].Journal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Research,2008,37(2):65-73.

[10] Roach,K.D.&Olanran,B.A.Intercultural willingness to communicate and communication anxiety in international teaching assistants[J].Communication Research Reports,2001,18(1):26-35.

[11] Yang,L.,Rancer,A.S.,&Trimbitas,O.Ethnocentrismandintercultural willingness-to-communicate:A cross-cultural comparison between Romanian and US American college students[J].Journal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Research,2005,34(1/2),138-151.

[12] Yang,L.&Rancer,A.S.Ethnocentrism,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apprehension,intercultural willingness-to-communicate,and intentions to participate in anintercultural dialogue program:Testing a proposed model[J].Communication Research Reports,2003,20(1):62-67.

[13] Yu,L.&Hsu,C.F.Willingness to communicate in intercultural interactions between Chinese and Americans[J].Journal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Research,2008,37(2):75-88.

[14] 彭劍娥.大學生交際意愿的多元變量研究[J].外國語言文學,2007(4):260-265.

[15] 劉圣明.中國學生的英語交際意愿[J].零陵學院學報,2002(3):135-137.

[16] 邵新光,周焱,章法科.理工科研究生英語學習觀念研究[J].山東省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0.

[17] 石林平,張東紅.大學生跨文化交際意愿的現(xiàn)狀分析-以蘭州城市學院為例[J].河西學院學報,2008(26):120-124.

[18] 蘇寧.基于網(wǎng)絡(luò)的全浸入式英語教學[J].中國高等醫(yī)學教育,2008(3):11-12.

[19] 臧青,梁梅紅.理工科大學生英語學習動機的動態(tài)研究——重點理工科大學基礎(chǔ)階段跟蹤研究[J].大學英語,2009.

[20] 余衛(wèi)華,林明紅.穗港高校學生英語交流意愿對比研究[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4(36):219-223.

An Investigation of Chinese Undergraduates'Intercultural Willingness to Communicate——English Majors,Comparison of Arts and Science Students

SONG Ning-li

Through enquiring the differences ofintercultural willingness to communicate among English major students,and students majored in liberal arts and i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this paper tries to examine how the English learning affective factors(such as interest and intrinsic motivation)influence the level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willingness which is a intercultural trait.

intercultural willingness to communicate;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competence; intrinsic motivation of L2 learning

G642

A

宋寧麗(1984-),女,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二語習得與跨文化交際。

猜你喜歡
理工科英語專業(yè)意愿
理工科優(yōu)等生WEY VV6
車迷(2018年11期)2018-08-30 03:20:28
充分尊重農(nóng)民意愿 支持基層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
理工科大學生音樂鑒賞課程教學改革探析
“產(chǎn)出導(dǎo)向法”在英語專業(yè)寫作教學中的應(yīng)用
新時代下高職高專非英語專業(yè)寫作教學改革之探索
交際意愿研究回顧與展望
An Analysis on Deep—structure Language Problems in Chinese
淺析理工科大學生法律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
理工科專業(yè)大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的探索
物理與工程(2010年2期)2010-03-25 10:02:02
英語專業(yè)研究式學習的探索與思考
永年县| 秭归县| 尼勒克县| 敦化市| 抚松县| 永年县| 德清县| 吉木乃县| 高青县| 文山县| 滦平县| 德化县| 卫辉市| 湘阴县| 长寿区| 龙川县| 美姑县| 垫江县| 昌都县| 江北区| 南昌县| 专栏| 黄陵县| 博罗县| 如东县| 洛南县| 莱芜市| 化隆| 双流县| 临颍县| 云霄县| 沙雅县| 黄山市| 贵港市| 罗平县| 嘉义县| 宿州市| 桐柏县| 赣州市| 广州市| 临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