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學李 萍
電影《看上去很美》于2006年3月公映,根據(jù)王朔同名小說改編,由張元執(zhí)導的影片?!昂⒆拥氖澜鐣拘盐覀儍?nèi)心最柔軟的情感”【1】,這是張元拍攝這部影片的初衷,他想要一部充滿溫情的作品,希望在輕松的童趣下暗含某些深刻的東西。該片講述了一個名叫方槍槍的小朋友在幼兒園中與“小紅花”相遇并引發(fā)一系列故事。張元選擇了“在一種劍拔弩張的二元對立中展現(xiàn)環(huán)境的擠壓和自由的反叛”【2】的表現(xiàn)方式,《看上去很美》的主角并非我們期待中的方槍槍,而是無處不在的“小紅花”。片中方槍槍的生活始終圍繞著小紅花逐層展開,他對小紅花的態(tài)度有一個發(fā)展變化過程:因為不了解而不屑一顧——滿心盼望——毫不在乎,也正是他對幼兒園制度從不了解到適應直到反抗的過程。因此,對“小紅花”意蘊的解讀是理解該片的核心環(huán)節(jié)。“小紅花”將我們的視野引出影片所展現(xiàn)的兒童世界,引向了對社會機制、自我價值、社會認同的思考。
從社會角度來看,“小紅花”是社會合理化進程中的一個符碼。社會中的每個人都代表著一種沖動、一種個性和異質(zhì)力量。如果沒有統(tǒng)一的機制來協(xié)調(diào),人們之間會發(fā)生本我的、盲目的和無序的對抗與沖突。這種個性間的差異難以和諧,必然要求社會合理化進程(制度化、規(guī)范化)予以約束。獎懲機制是這一社會化進程中的重要手段,通過獎勵與懲罰將民眾的個性引向一個統(tǒng)一、融洽的釋放渠道。合理的獎懲制度可以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個體的積極性、創(chuàng)造性,能矯正和壓制不利于社會發(fā)展的異質(zhì)力量。反之,則不利于個體主觀能動性的發(fā)揮,也不利于對社會異質(zhì)因素(甚至是非社會化、反社會化因素)的疏導?!叭绻f最嚴厲的刑罰不再施加于肉體,那么它施加到什么上了呢?……既然對象不再是肉體,那就必然是靈魂。曾經(jīng)降臨在肉體的死亡應該被代之以深入靈魂、思想、意志和欲求的懲罰?!薄?】在電影《看上去很美》中,老師對方槍槍這個叛逆者的懲罰既有肉體的也有精神的。
從社會大環(huán)境上來講,我國正在不斷推進現(xiàn)代化的法制建設。從小環(huán)境來看,獎懲制度同樣是維系一個系統(tǒng)正常運行的不可或缺的保障,影片中的幼兒園管理就是一個真實的寫照。小朋友難教、難管,但阿姨并不為難,因為幼兒園中有一套成熟的獎懲管理機制。自己穿衣服,可以得到一朵小紅花;一起上廁所拉屎,并拉出屎來,可以得到一朵小紅花;洗手,可以得到一朵小紅花;睡午覺,不說話,可以得到一朵小紅花;晚上睡覺不尿床,可以得到一朵小紅花……反之,就會被扣掉相應的小紅花。連續(xù)五天每天都得五朵小紅花的小朋友在下周就可以當班長。老師每天宣讀評比結(jié)果,表現(xiàn)好的小朋友老師會號召大家向他(她)學習;表現(xiàn)差的小朋友老師會號召大家?guī)椭ㄋ?。乍一看這套評比制度是幼兒園老師哄小孩子的辦法,實際上,這套機制在兒童管理中功能卓越,基本上所有小朋友都被納入到這套規(guī)范之中。聯(lián)系我們的現(xiàn)實生活,成人社會又何嘗不是遵守著這樣的游戲規(guī)則呢?表現(xiàn)得好可以評先進,工作得好可以得獎勵,達到幾條標準可以評講師、副教授、教授,達到幾條標準可以評市級、省級、國家級優(yōu)秀等等。其實,大家都在努力爭取獲得“小紅花”,并且盡可能多地得到“小紅花”。在這樣的評比中,人人力爭上游,推動著社會的前進,逐步完成社會合理化的前進。不難理解,“小紅花”的存在是合理的,也是必不可少的。
阿爾都塞在探討社會規(guī)訓與意識形態(tài)的關系時指出:社會規(guī)訓是“政治無意識”所依附的真正的物質(zhì)基礎,是對個體進行體制化規(guī)訓和合法化“生產(chǎn)”的領地,是一套看似溫和卻彌漫著神秘暴力的社會調(diào)控工具?!?】“小紅花”式的獎懲制度之所以為人們接受,是因為它更真切地關涉到個人自我實現(xiàn)和社會認同問題。社會發(fā)展將合理化進程與個人價值的實現(xiàn)聯(lián)系在一起?!靶〖t花”作為社會合理化進程中的一表征符號,實際上構(gòu)建和操縱了個人價值實現(xiàn)與獲得自我及社會認同的路徑。能夠遵從、適應這一進程,個人價值將會盡可能地得到實現(xiàn);若游離于這一進程,個人價值的實現(xiàn)就會遇到重重阻礙。
在幼兒園里,用小紅花來評價優(yōu)劣,這種方式已經(jīng)得到了老師、小朋友、園長及家長的認同。汪若海的父親看到評比欄中他只有一朵小紅花時就說:“只有一朵小紅花,汪若海,看來你表現(xiàn)得不是很好呀。”①得到小紅花,意味著得到了老師的表揚,是一個好孩子;反之,就不是一個好孩子。方槍槍在剛?cè)雸@時并不了解這一邏輯,也沒有意識到小紅花的威力。因而,當李老師剪掉他的辮子后給他一朵小紅花時,他毫不在乎地將它扔在地上。而已經(jīng)深諳此道的于倩倩立馬將小紅花撿起來,小心翼翼地擦干凈放進了口袋里。隨著一次又一次目睹老師獎勵小紅花,扣掉小紅花,方槍槍漸漸意識到小紅花是個好東西,有了它自己就是一個好孩子,老師、小朋友就會喜歡自己。他開始覺得自己也應該爭取得小紅花,于是,他學著自己穿衣服,努力拉屎,盡可能地不尿床……至此,方槍槍從不了解幼兒園制度時的無動于衷,發(fā)展到自覺遵守并努力爭優(yōu),目的只是為了獲得小紅花,成為好孩子,也就是實現(xiàn)自己的個人價值,得到語境的認同。在影片結(jié)尾處,通過方槍槍的眼睛我們還看到,在鑼鼓聲中一隊大人雄赳赳、氣昂昂地從他面前經(jīng)過,隊伍中的所有人都充滿了自豪,因為他們胸前佩戴著大紅花。他們能夠得到大紅花,肯定是因為他們在社會生活的某一方面為社會發(fā)展做出了貢獻。因而,大紅花是他們成就的一個表征、是他們得到社會認同之后的一種獎勵,當然,更是他們順從或推動社會合理化進程的符碼。得到大紅花的人被冠以“榜樣”的稱號,成為其他人前進的方向。可見,不論是兒童世界的小紅花,還是成人世界的大紅花,它們都與個人價值的實現(xiàn)緊密相連?,F(xiàn)實社會中人們爭相奪取各種各樣的“紅花”,目的就在于為自己價值的實現(xiàn)增加砝碼。
但是,我們?nèi)艋剡^頭來反思一下社會合理化進程以及這一進程中自我價值的實現(xiàn)和獲得社會認同的路徑,就會產(chǎn)生新的疑問。從終極角度來看,人的發(fā)展最終要走向自由,這里有現(xiàn)實生活中的自由,但更多的是人性的自由,是生命力的釋放,意志力的張揚。然而在社會合理化進程中,人的發(fā)展要受制于社會的發(fā)展,這樣人就不可能得到真正意義上的自由。因為合理化秩序代表共性,弘揚共性才有助于社會的統(tǒng)治和管理;而人自由的發(fā)展崇尚個性,個性是充滿差異和沖突的,弘揚個性與合理化進程是格格不入的。因此,在社會合理化進程中,共性對個性的壓制是必然的??梢姡鐣侠砘M程與終極意義上人的發(fā)展是沖突的,但是社會又需要在合理化進程中不斷進步,這樣才能為人類實現(xiàn)終極意義上的自由發(fā)展創(chuàng)造條件。所以,社會的合理化進程與人的自由發(fā)展之間是一種悖論,在社會的發(fā)展進程中個人與社會的沖突也就是不可避免的。那么以合理化為基礎的“小紅花”及通過小紅花實現(xiàn)的個人價值也就是值得懷疑的。
影片中幼兒園的管理制度十分嚴格:聽哨聲起床;在“一、二、三,請蹲下”的命令中拉屎;飯前要去廁所撒尿;洗完手后要像投降一般讓老師擦手附帶檢查;吃飯時“加飯舉右手,手掌伸直;加湯舉左手,握成拳頭”;出去玩時大家就成了“一根繩上的螞蚱”(即排成隊后用繩子將手拴在一起),在哨聲中前進;晚上睡覺前要一個不落地洗屁股;……一切行為都有制度約束,有小紅花指引,小朋友們的自由雖然少了,但是他們都很聽話,都在努力爭取小紅花,所以這個幼兒園井井有條。
在井井有條中怎么又會出現(xiàn)方槍槍這個“另類”呢?小紅花真的就是“好孩子”的標志嗎?在小朋友們眼中神圣的小紅花,在老師那里其實只不過就是一片紙而已,在需要的時候完全可以隨便送給誰一朵。如汪若海的父親汪部長看到孩子只有一朵小紅花而表示不悅時,老師立刻就給他添上了一朵;而方槍槍“奮斗”多時也沒有得到的小紅花只因汪部長的一句話(“這個小朋友怎么一朵小紅花也沒有???你們可要多幫助幫助他呀!”)就成為了現(xiàn)實??梢?,“小紅花”作為實現(xiàn)自我價值和獲得社會認可的路徑是十分不可靠的,由此路徑而實現(xiàn)的自我價值也是經(jīng)不起質(zhì)詢的。因此,方槍槍不再為一朵小紅花而努力拉屎;不再為一朵小紅花而盡力克制不尿床;……他不再讓一朵小紅花束縛住手腳,不再為得到一朵小紅花而壓抑天性、犧牲自由。當然方槍槍不可能意識到這些,他只是出于本能的自我守衛(wèi)才“拋棄”了小紅花。一旦拋開了束縛,他就開始“吶喊”,展示自己的想法、個性。他認為李老師是妖怪,于是發(fā)動了一場“兒童大起義”,要將李老師綁起來,把這個“妖怪”捉?。辉谧隼呛脱虻挠螒驎r,老師告訴小朋友們,狼是壞的動物,大家見了狼要躲開。方槍槍卻掐著腰理直氣壯地喊出了自己的聲音:“狼吃羊,應該把狼打死。”他因罵老師被關進小黑屋、被隔離,他用自己的方式向老師認錯;他不愿再和小朋友們一起,在他們眼中他是“異類”。至此,他已經(jīng)擺脫了“小紅花”的誘惑,走出了“小紅花”的陰影。但是,作為社會人,一旦逃離社會規(guī)則之外,又能往哪里去呢?影片的結(jié)尾耐人尋味:目睹了成人世界中敲鑼打鼓背景下大紅花的“絢麗”表演之后,方槍槍一個人從黑暗中走來,靜靜地趴在墻邊一塊石頭上,遠處傳來對他的呼喚聲……他的命運是未知的,也許他會重新接受“小紅花”,回到小朋友們中間去,也許……
影片用夸張的方式反映了特定時代的精神困境。但這一困境同樣存在于我們當下的社會生活之中。將這一困境放在兒童世界中來表現(xiàn),沖突之中顯出滑稽可笑,但在笑聲中的思索已經(jīng)沉入我們心底:這就是關于“小紅花”的寓言,“小紅花”的悖論,同時它更是生存的悖論,是追逐還是背離?是游戲抑或游蕩?
注釋
①本文引文均出自電影《看上去很美》臺詞,凡下文未作注的臺詞都出自此處,不再一一注出。
【1】尹曉麗.孤獨而自由的童心很美[EB/OL] . [2006-04 - 13 ]. http:// blog.sina.com.cn/s/blog _48d985c9010002zo .html
【2】肖朵朵.一個規(guī)則與懲罰的故事——關于電影《看上去很美》二三感受[J].中外文化交流, 2006 (6):29-31.
【3】(法國)米歇爾????規(guī)訓與懲罰[M].劉北城,楊遠嬰,譯.北京: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 2003:17.
【4】馬海良,孟登迎.文化研究關鍵詞之四[J].讀書.2006(4):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