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志霞
因為工作的需要,我今年擔任了一年級的班主任,剛開始還真有點不適應。一年級是人生的起步階段,孩子們什么都不懂不會,都需要教,需要引導。因此班主任工作就變得瑣碎與繁雜,我常常被辦公室其他人打趣甚至自己也自怨自艾為“保姆”。我想,絕大多做過一年級的班主任也一定有過類似的體會??墒牵鳛橐幻逃ぷ髡?,我的職業(yè)道德促使我在冷靜之時深深地認識到:教育無小事,哪怕當保姆!
曾聽過這樣一則故事:一個母親拿出三個蘋果分給兄弟三人,其中一個又大又紅,看到又大又紅的蘋果,兄弟三人都想要,大哥哥眼疾手快,手很快地伸向了那個又大又紅的蘋果。此時,孩子的母親向他瞪了一眼,他似乎明白了什么,迅速將手縮了回來,讓二兄弟搶到了這個蘋果。這時,母親發(fā)話了,她說:“你們都學習過《孔融讓梨》的故事吧,你看,大哥哥懂得謙讓,就讓大哥哥吃這個又大又紅的蘋果吧?!本瓦@樣,那個讓三個孩子都想要的蘋果轉(zhuǎn)到了大哥哥的手里。從此,孩子們誠實的心靈漸漸地瞑滅了,許多不良行為和習慣逐漸養(yǎng)成,最后走上偷、搶等犯罪道路。而另一個母親拿出三個同樣蘋果分給孩子時,則根據(jù)孩子們的年齡及勞動能力情況,給三個孩子各分了一塊草坪,誰將各自草坪里的草先除完,他將得到那個又大又紅的蘋果。話音剛落,三個孩子便投入到了緊張的工作之中。當然,結(jié)局一定是最先除完草的那個孩子得到了那個蘋果。從那以后,孩子們懂得了競爭和拼搏,明白了不論做什么事只有通過自己的努力拼搏,才能達到理想的彼岸。孩子們通過不懈努力最終都成為了社會有用的人。
在現(xiàn)實生活中,吃蘋果是多么小的一件事?。〉珒晌荒赣H不同的教育理念下卻有截然不同的兩種結(jié)果,這是多么讓人深省的“小事”??!
再看這樣一個畫面:課堂上,老師看到一個孩子寫字太亂,簡直就是亂畫符。老師忍不住心中的怒火,氣憤地將孩子叫到講臺前,厲聲喝道:“你父親是干什么的”?孩子怯生生答道:“是一名瓦工”。老師似乎明白了什么,輕輕地從嘴里嘣出了一句話:“哦,你父親是一名瓦工呀,原來你是有遺傳的,怪不得你的字就像你父親和稀泥一樣,我看你還是去跟你父親學瓦工得了?!崩蠋煹倪@一句話,使這個孩子的自信心受到了嚴重的打擊,使孩子在全班學生面前再也抬不起頭,從那以后,這個孩子再也沒有踏入校園,也許他真的去跟他父親一起學瓦工了。
也許我們老師的這一句話是在氣憤中不經(jīng)意間說出的,可就是這不經(jīng)意的一句話卻改變了孩子的一生。這隨意的一句話難道還是“小事”嗎?教育無小事,馬卡連柯說過:“教育工作中沒有小事,最好的教育工作是不可忽略細節(jié)與小事的。”我們每天所講的、所做的都是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事情,但正是這些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小事才構(gòu)成了教育這件大事情。
剛?cè)雽W的孩子們猶如一株株幼苗,需要我們細心培育、精心呵護,做好每一件看似很小的小事,才能使幼苗得以茁壯成長,甚至長成參天大樹。因此,在教育中,有時一個不經(jīng)意的微笑、一個不經(jīng)意的眼神、一個不經(jīng)意的動作、一句不經(jīng)意的話語,都能改變?nèi)说囊簧?/p>
許多在我們?nèi)粘I钪锌磥硎切∈碌氖虑?,在教育中卻是大事,這些事情可能成為教育的一個契機,也可能成為良好習慣的開始。
那么身為一年級的班主任——孩子們的“保姆”,我們究竟應該給孩子打下什么樣的基礎,如何引領(lǐng)孩子養(yǎng)成一系列良好習慣呢?通過幾個月的親身實踐,我以為:
1.從小抓起,越早越好
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習習慣在小學低年級就形成了,以后如果不給予特別的教育,形成的習慣很難有多大的改進,所以盡早使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很重要的。學生在年齡小時,習慣既容易建立,也易于鞏固,不良的學習習慣若被及時發(fā)現(xiàn)也易于糾正,等到不良習慣越積越多并穩(wěn)固定形時,既影響良好習慣的建立,又不易糾正。如有的學生有上課不專心聽講、不按時完成作業(yè)的壞習慣,即使在老師的教誨下有了改正的決心,可往往是改了又犯,犯了又改,需要經(jīng)過長期艱苦努力,才能徹底改掉。
因此一年級的班主任一定要注重學生的習慣養(yǎng)成,從開始就引導學生建立良好的學習習慣,并在成長過程中逐步強化訓練,從而形成穩(wěn)定的自覺行為。
2.循序漸進,逐步發(fā)展
良好的學習習慣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養(yǎng)成的,它是一個由簡單到復雜的逐漸形成的過程。所以,班主任老師要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根據(jù)教學的具體情況,結(jié)合能力增長的需要,循序漸進,逐步提出具體的切實可行的要求,使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由小到大,持續(xù)穩(wěn)定地得到發(fā)展。如讓學生養(yǎng)成上課專心聽講、按時完成作業(yè)等簡單的切實可行的學習習慣等。
3.嚴格要求,密切配合
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必須依靠學生多次反復的實踐,并且對學生來說,主要應放在課堂上進行。小學低年級學生自制能力差,一些良好學習習慣易產(chǎn)生,也易消退,所以對他們要嚴格要求,反復訓練,直到鞏固為止。老師應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訓練,但不能只講要求,而是要結(jié)合教學實際,使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融于課堂教學之中,同時在反復實踐和強化訓練中促進學生良好習慣的形成。
由此可見,對于一年級的班主任老師來說,真可謂“教育無小事,處處有教育”。讓我們共同努力,做一個“有心”而又“有學問”的保姆吧!
(責編 鐘 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