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式小學英語課堂始終堅持“以言語交際為中心”的理念,以這種理念為指導開展的課堂教學活動,要為學生聽、說能力訓練創(chuàng)設良好的言語交際環(huán)境。本文從跨越式常見的英語課堂出發(fā),建構出一種以言語交際為中心的課堂教學模式,并進一步解釋了跨越式英語課堂的三大教學環(huán)節(jié)(如下頁圖所示)。
● 模式建構
1.激趣導入,復習舊知
課堂導入的方法很多,如故事導入、游戲導入、圖片導入等,好的導入是高效課堂開展實施的第一步。好的導入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引導學生進入上課狀態(tài),利用動畫、視頻等多媒體形態(tài)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同時使學生可以輕易接受本課內容及知識點關聯(lián),為本課學習提供鋪墊。
課堂導入也是需要技巧的,如以詞匯為教學目標的課堂最常采用的是對話導入,通過師生對話或生生對話,喚醒記憶中的知識,實現(xiàn)相關句型和詞匯的自然融合;而游戲導入是對話課較常采用的導入方法,通過趣味濃厚的游戲,學生頭腦風暴相關詞匯,為課堂對話的實施做準備。本課中,教師采取的是游戲導入,在有趣的情境中復習詞匯。
2.多維活動,感知理解
新授是課堂中很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也是學生實現(xiàn)基本目標的保證。圍繞課本中的目標內容可以采取多種活動和策略,充分調動學生感官,實現(xiàn)對知識目標的感知、理解、加工和評價。
如在本課中通過聽,學生初步感知學習內容,在圖片提示下,學生在無文字的傾聽過程中了解基本信息;通過讀,理解知識內容,找出做蛋糕的關鍵步驟;通過師生或生生問答,學生結合相應的生活常識,對操作步驟加工內化,對表述方式進行充分操練;通過解釋或轉述課文內容,以第三人稱的口吻描述,在此過程中需要提取關鍵信息并且組合信息,在內容上趨近于深層次加工,在表達方式上,根據(jù)教師提供的言語支架提示,充分地交流和表達。
3.小組展示,遷移應用
小組展示一般是小組成員將小組學習的過程性或結果性成果以文字記錄、文稿演示、情境表演等多種形式呈現(xiàn)。
小組展示的最高境界是學生在最真實最自然的情境中表達和交流。如本節(jié)課中,小組展示是上一課的延續(xù),上一節(jié)課4人小組合作,完成一項食品制作,可以選擇制作PPT、畫畫、做實物、表演等方式。展示小組的作品,給學生體驗和參與的機會,在實際的操作中、真實的情境中運用語言。學生將本節(jié)課中學習到的制作蛋糕的表達方式遷移到其他食品的制作說明中,滲透到自己的生活場景中,在現(xiàn)場演示的過程中學以致用。
33cbdb26ed9b282041c3937dcda8bdbf
4.自主聽讀,拓展提升
完成新授目標后,課標雖已落實,但為了進一步鞏固知識目標,還需要在不同情境中滾動式再現(xiàn)知識點,使學生得以靈活遷移,同時,有故事情節(jié)或者邏輯關系的各個情境極大地開闊了學生的視野,拓展了相關知識點、生活常識以及產生文化熏陶等。自主聽讀材料的提供,內容上由少到多,從簡到難;自主聽讀過程中,每個學生都沉浸在相對獨立的人機交互中,接受大量聽讀材料的刺激,參與到故事發(fā)展的每個情節(jié)中,投入到語言交際的語境中,在全英環(huán)境中鞏固語用并且進一步遷移應用,能力得以拓展提升。
● 聽說原則
跨越式英語課堂始終堅持以言語交際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在課堂中,堅持以言語交際為中心開展課堂教學活動,要為學生進行聽說訓練創(chuàng)設良好的言語交際環(huán)境。在這種理念指導下的英語跨越式教學模式包括三大教學環(huán)節(jié)——師生交際、生生交際和拓展聽讀。三大教學環(huán)節(jié)在課堂中所占用的時間比例大致為1:1:1。
1.師生交際
無論是教新單詞還是新句型均用這種方式。教師可以和個別學生對話,也可以和全班學生一起對話;教師在和個別學生對話時要注意抓兩頭,即要選擇學習好和學習差的兩類學生進行對話,因為前者可以起示范、帶動作用,也可以幫助、促進后者。
2.生生交際
倆倆對話有最大的參與度,能把提高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要求落到實處。但是對于小學低年級英語水平只有零起點的學生來說,在課堂上“說什么”以及“怎么說”,是個大難題,這就要靠“教師引導的師生對話”做示范,并且“鄰座倆倆對話”必須與“教師引導的師生對話”密切配合(每次師生對話后,都應安排一次鄰座倆倆對話),才有可能解決這個難題。這也表明,在低年級的英語教學模式下,教師引導的師生對話要同時完成“授新課”和“為學生倆倆對話做示范”這兩種任務。
3.拓展聽讀
拓展聽讀要從兩方面落實,一是要提供生動有趣并與課文密切配合的聽力材料,而且每篇課文都要配4~5篇(聽讀材料要有數(shù)量和質量的保證);二是要通過教學設計保證課上有較充分的時間讓學生聽完這些材料。
三大教學環(huán)節(jié)的優(yōu)點與不足及針對不足要采取的教學策略如下表所示。
● 實施特色
1.5W問題支架
李老師在復習舊知環(huán)節(jié),以5W問題,即who、where、what、why、how來對學生提問,既培養(yǎng)了學生對特殊疑問詞的應用,又達到了整體梳理故事情節(jié)的目的,教授學生學習方法和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5W問題的支架,又體現(xiàn)了很好的層次性,其中“who、where、what”屬于較簡單的問題,大多數(shù)學生可以流利地回答出來;“why”為難題,學生可以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最后教師解決本課的重難點,重點處理本節(jié)課的重點“how”的問題。
2.聯(lián)系生活,情境真實
李老師在這一課時的處理過程中,將教學和學生的生活實際緊密結合在一起并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在真實的情境中運用語言進行交際。
從最開始的“make a cake”到“水果沙拉”、“蔬菜沙拉”,再到“make some cookies”、“make a cup of tea”,既有學生分組動手制作并與同學分享的真實感受,又有對本節(jié)課所學知識的大量滲透及對相關知識的拓展和延伸,這樣豐富又真實的情境,激發(fā)了學生運用英語的興趣和積極性,在課堂上我們看到了學生一直躍躍欲試的表情和自由歡快的英語表達。
3.突出小組活動,提高實效性
李老師圍繞著教學目標,讓學生在持續(xù)的聽說過程中提高了口語交際能力。特別是學生小組展示的活動充分展現(xiàn)了合作的力量,小組成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任務和語言分配,通過出色地完成自己的任務使小組能有成功的展示,充分體現(xiàn)了合作的快樂與自我價值。在小組活動中,為了給學生更多說英語的機會,教學更多地采用了倆倆對話的形式,且在倆倆對話之前,有很好的師生示范和適當?shù)闹Ъ茌o助,這樣很好地提高了課堂的實效性。
4.注重材料選擇,具有層次性
在李老師復習說的環(huán)節(jié)中,教師帶著學生回憶故事并進行有效的提問和回答對話。隨后通過觀察圖片了解課文大意,再根據(jù)所呈現(xiàn)的圖片情境和關鍵詞的提示,請學生倆倆對話。之后選取了和本文主題與句型等相近的兩篇英語短文作為英語拓展聽讀資料,在內容上具有一定的趣味性、情境性。故事中注意滲透本節(jié)課的重點句型并與后續(xù)作業(yè)活動的主題一致。這樣既讓學生在聽讀的過程中鞏固了相關句型,又讓學生獲取了豐富的語境信息,為后面的菜譜制作做好了鋪墊。
總之,關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應關注課堂實效性,首先轉變?yōu)椤敖處熤鲗А獙W生主體”的教學結構。在這個教學結構下,教師精心設計教學各環(huán)節(jié),且在課堂中充分調動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要把學生是否有所發(fā)展作為教學效果的衡量標準。只有在有意義的語言情境下,輔以教師精心設計的各教學活動,才能使英語課堂更具有實效性。